【舊文重寫】Ep.35 沒問題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話嘮不用錢

挑戰又來了。其實在讀原文的時候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沿用舊標題,後來還是覺得既然要改寫舊文,那就來看看自己會寫得如何了。
接下來幾集 ... 畢竟是大學時期創作,對內容基本上看看標題都還有印象在,「學習系列」總共有五個題目,這是上架後的第一集。
有段時間我其實很佩服會一直舉手發問,而且總是能問出我意想不到點的問題的那些同學,讓我覺得:噢原來提問也是一種技能,就是怎麼問才能問的相當好,而不是只是好像拋出一個資訊的感覺。
見過這樣的場合,再回到自己身邊環境的時候,就不禁想,是面子的問題?還是有一種氣氛是約定俗成?反正大家看起來也都懂的樣子,那我就好像自己也懂了吧。
認真說起來我其實挺想怪罪這個教育環境,一直都沒有很妥善讓學生有充分發揮創意或是表達自己的空間,好比怎麼樣過好自己的生活,永遠是下課後的事情,其實這個體系除了專業培養外,還是可以說相當無能。
無論如何,這樣的「沒問題」似乎是在引導大家,變成曾經最不想成為的那一種大人。

本週優質節選

人選擇性長不大其實是很有好處的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環境?別人如何是別人的事,自己的時刻倒可以多想想
  • 規避?獨自一人的時候就別再遵守約定成俗的東西了吧
今天就是認真的要寫出兩個題目版本的區別,以前是鼓勵多多行動,不過我想成年人的功課反而不在於一直做,而是覺知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的東西本身並不屬於自己,不必要把很多的東西都往身上加,品味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在文章開始之前

在使用的網頁上方,尋找「追蹤專題」的按鈕,文章就會準時送到你的信箱囉!
禁止意圖三杯我的喵
每個人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一直查看我的專頁沒關係,你只需要:
  • 一鍵登入 Google 並選擇常用的電子信箱
  • 回到文章頁面上,點選「追蹤專題」,同系列文章篇篇準時送到你的信箱
  • 如果是追蹤我的話,只要一有文章發佈,通通都能收到訊息
  • 愛心收藏,讓我知道你肯定過我的內容唷!

環境?

簡單來說我覺得就是一種「集體意識」,一般人在生活中是不容易察覺的。
舊文截取未必是最有參考價值,只是比較方便話題的討論
先岔題一下。以前在寫「選擇」的議題,寫了很多準則給讀者參考,包括拋棄焦慮、排除定價職業、選定心之所向等,這些東西,對於每個人的職涯而言,確實是沒有置喙空間。
不過聽的懂的人,一瞬間就會明白為何有「好、壞」之分,細細來說明。
這裡的好壞,絕對不是指那些,好像我們每到了一個年紀還是什麼階段,就必須完成的事情,然後做不到就是不好的。不是這個感覺。
而是之於我們每個時段對自己未來階段性生活的想像,我們有沒有走在「對的」道路上,相當相當重要。

1

具體來說,我們會想像接下來的工作有財富自由的機會,所以我們現在的選擇有辦法提供這個東西嗎?
如果沒有,或是存有直覺性的疑慮,比如說:天花板可以想像的到,那之於你而言,它肯定就不是「對的」選擇。
既然不是對的,合理來說,當然不好,卻也是平常相當難以覺知的事情。
目前有一個具體性指標可以讓你參考你有沒有做「對的」選擇:創造性
這個指標它完全符合不可預期,也符合路不白走的條件,加上致富之一的可能是物以稀為貴,就已經可以排除很多現有的工作環境。
只是當然,代價是拿頭腦的焦慮感交換,可能要用很長時間才能證明價值的一份工作;但高風險高報酬,就看自己怎麼選擇。

2

回到環境:我覺得是一種「集體意識」的東西。
在哲學,越是人多去肯定的準則,就越需要提出質疑;因為人習慣從眾心理的關係,不適合自己的事情做著做著也變的理所當然,自然就沒有辦法回應「為什麼做不出改變」的問題,進而對未知的東西產生排斥。
換言之,有的人身上真實存在「運不好」的問題。
你要是說他錯了嗎?倒不如說他處在一個不利於他發展的環境、時間,他沒有找到一個適合定位自己的地方。
所以像先前我就拿志祺的臉書貼文出來鞭,如果認識一個人都得透過他做什麼而定,又如果我們只是做做朋友的話,困頓的時候你也沒誠意去拉對方一把,憑哪點覺得這樣的朋友就該被淘汰?
而忽略每一個困頓人的背後,都有東山再起的契機。
在我的角度,合理的怪罪環境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前提是我們仍處在修練自己的階段,不論是身心靈的調養,還是各方面技巧再磨練,絕對比空口抱怨政府體制要來的好。
一旦抱怨體制成性,就離我們討厭的大人也不遠了。

規避?

討好群眾的說詞,做做場面得了,就不要內化到生活裡一併做完了。
書寫的好也是容易蹦出能記很久的金句
有時候我會看看占卜的影片,最近也在了解怎麼樣療癒自己。
但你知道,做流量的就是這樣,有時候當創作者覺得自己已經是走出來,可以面對大眾做些分享的時候,他身上會有股氣是我感覺到,他其實沒有消化完全,只是行為、言談、舉止,已經捏合成自己也能接受的樣子。
以前聽過一個講法很有趣:你覺得自己 (的身體) 健康嗎
我在課堂上小愣了一下,很直覺的想說「當然是健康的」;後來老師說:不過,誰身上沒有一點毛病,還是每天都要蹦蹦跳跳的,只是你沒有倒下而已。
欸?所以其實每個人都有病
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平常就是這種態度在對待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管是學業、自己的心情、浴室要不要清、家庭問題等,很多事都有以前大人講過「灰色地帶」的痕跡在,像我這種容易講求是非分明的人,規避問題這種行為要嘛是不屑一顧,要嘛就得心應手。
就一種,看不到就看不到,不然眼裡就是揉不得沙子的個性。
像我在大學期間學業成績常常是後段墊底,細究起來它肯定是個問題,如果我今天要追求的是學業精進,我不會到大四了還沒有半個熟稔的老師可以求助,上課的提問次數也不會少到手指頭都能算的出來。
我不是喜歡逃避問題的人,卻這樣被我輕輕揭過了。
以前是上課的時候至少還問的出第 9 題要請老師解答,現在連走到台前問問題我都一併省起來,只覺得過了就好;看身邊的同學好像也一副怕高調的樣子,反正下課去問也不會打擾人,似乎是不錯的做法。
如果哪天我又大了一點,發覺自己的生活出不了問題的時候,我真的有本事可以告訴自己已經都很好了嗎?

好比寫作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我其實腦子裡曾經想過這個版面的問題很多,但大部分我都是想到了就放著,覺得好像就維持這個調調把整個系列寫完也不錯,因為如果是就「改寫」的角度來看,就真的已經是很完整的整理。
但於我而言,這樣的進步幅度其實還是有限。
如果當我今天想要的更多更遠,拘泥在一種格式裡一整年,最多就是成功累積了作品集,卻似乎也說不太出這樣的安排用意為何。
可是因為我周遭,幾乎沒有人和我有相同的寫作週期和習慣,除了偶爾看看寫作相關的書籍之外,就沒有什麼樣本能參考。
但其實更重要的,是我目前覺得自己已經完成心裡某些階段性的任務,在並不清楚接下來我應該追求什麼東西的時候,當然無從看起自己應該要接著從哪裡開始著手改善。
然而,有意會到問題本身,就會是新行動的契機,並不是給空間譴責自己說怎麼好像有點沒用。
如果從前的沒問題文化只是給出人要能起身行動的理由,那麼當不再有人像考試般拋問題給自己的同時,感知生活裡方方面面的問題,我想就是成年人必須做足的功課了。
avatar-img
22會員
314內容數
致力於做內容的專題,專注書寫人際觀察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量測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說起來,生活有沒有致富的規則?有,以塔羅的角度來說,就是運動、冥想、閱讀。但整體而言,這些都是一種「加法」,事實上不要被無用的「減法」拖下去,就已經超越 50% 的人了。
我今天可以在工作期間對學生很認真。但這個前提是,我下班後是不太能有社交活動的。
這個取捨的過程並不是在褒貶其他人的人生選擇,而是如果我們的目標、生活的目標是為了保證自己能取得更好的成就和薪水,早早的被定價肯定不是最優的那個選項。
我對「人脈」這種現象很不以為然;不是因為不稀罕這件事,是我不認為「人脈」的經營會優先於自然發展「人際關係」。就好像我今天跟一個人相處不是因為這個人身上有什麼樣的利益可以「交換」,就是別人並不是一個有什麼樣價值的物品。
我們花了 20 年的時間只是付點錢,給別人鑑定一下腦袋,反而生活、情緒的樣貌會是如何,就只能靠自己擠點時間,奇蹟般的在成年一切都會明瞭。
其實阿德勒的意思,為什麼要把個性和生活型態畫上等號,是因為這兩者「選擇」的本質,和產生的結果並無不同。這種感覺就很像「我們是如何篤定一個人人品不好必定會幹出缺德事」的過程。
說起來,生活有沒有致富的規則?有,以塔羅的角度來說,就是運動、冥想、閱讀。但整體而言,這些都是一種「加法」,事實上不要被無用的「減法」拖下去,就已經超越 50% 的人了。
我今天可以在工作期間對學生很認真。但這個前提是,我下班後是不太能有社交活動的。
這個取捨的過程並不是在褒貶其他人的人生選擇,而是如果我們的目標、生活的目標是為了保證自己能取得更好的成就和薪水,早早的被定價肯定不是最優的那個選項。
我對「人脈」這種現象很不以為然;不是因為不稀罕這件事,是我不認為「人脈」的經營會優先於自然發展「人際關係」。就好像我今天跟一個人相處不是因為這個人身上有什麼樣的利益可以「交換」,就是別人並不是一個有什麼樣價值的物品。
我們花了 20 年的時間只是付點錢,給別人鑑定一下腦袋,反而生活、情緒的樣貌會是如何,就只能靠自己擠點時間,奇蹟般的在成年一切都會明瞭。
其實阿德勒的意思,為什麼要把個性和生活型態畫上等號,是因為這兩者「選擇」的本質,和產生的結果並無不同。這種感覺就很像「我們是如何篤定一個人人品不好必定會幹出缺德事」的過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Thumbnail
記得有次和一位學諮商的學姊吃飯時,跟我說一句:「對自己好一點,不要什麼事情都往心裡去,溝通過程當中,不是音量大或搶著說話的人就是對的,所以不要怕討論,不要怕有自己的意見。」 幾年後明白這些話的涵義,以前的我常常會想要避免一切不好的可能,連看到搖頭都會心跳加快,擔心自己做錯什麼。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接續著聊一下關於溝通和公共討論,但這次談的是一種、或者說一些反例。
Thumbnail
你在什麼時刻會想問自己問題呢? 是遇到棘手的問題而急欲尋求解答之時,抑或是無助氣餒的茫然時刻? 打從幼兒時期,我們就對周遭的一切感到好奇,也會積極向父母尋求解答,不知不覺邁入求學階段,我們忙著在一張張的考試卷中解題,在踏入職場後又為了每個月的薪餉賣力工作,以至於我們幾乎沒有餘裕思考屬
Thumbnail
因為習慣在單純的世界中,不喜歡事情干擾自己的修辦道生活。   是學校生活中,與學生的互動,尚有衛生組長的職責,我全心的投入,但是腦中常常出現伙食團道務的成長,以及如何加強學弟妹的修辦理念。   是佛堂生活中,每天作息正常,晨起運動,如果没有好的身體,如何有體力全力衝剌呢?   是增進道學
Thumbnail
我覺得只要我們願意學習,學習什麼呢?學習靜心、釋放、家族能量,老師的教導是整體的學習,缺一不可,我自己跟著老師傳授的法練習多年,這樣完整的學習,是足以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提升就會自然發生,輕鬆自由就跟著出現。 再聊聊我要求完美的障礙,從我有自己的家開始,就生出了要維護一個完整乾淨的家的信念,有將近2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Thumbnail
記得有次和一位學諮商的學姊吃飯時,跟我說一句:「對自己好一點,不要什麼事情都往心裡去,溝通過程當中,不是音量大或搶著說話的人就是對的,所以不要怕討論,不要怕有自己的意見。」 幾年後明白這些話的涵義,以前的我常常會想要避免一切不好的可能,連看到搖頭都會心跳加快,擔心自己做錯什麼。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接續著聊一下關於溝通和公共討論,但這次談的是一種、或者說一些反例。
Thumbnail
你在什麼時刻會想問自己問題呢? 是遇到棘手的問題而急欲尋求解答之時,抑或是無助氣餒的茫然時刻? 打從幼兒時期,我們就對周遭的一切感到好奇,也會積極向父母尋求解答,不知不覺邁入求學階段,我們忙著在一張張的考試卷中解題,在踏入職場後又為了每個月的薪餉賣力工作,以至於我們幾乎沒有餘裕思考屬
Thumbnail
因為習慣在單純的世界中,不喜歡事情干擾自己的修辦道生活。   是學校生活中,與學生的互動,尚有衛生組長的職責,我全心的投入,但是腦中常常出現伙食團道務的成長,以及如何加強學弟妹的修辦理念。   是佛堂生活中,每天作息正常,晨起運動,如果没有好的身體,如何有體力全力衝剌呢?   是增進道學
Thumbnail
我覺得只要我們願意學習,學習什麼呢?學習靜心、釋放、家族能量,老師的教導是整體的學習,缺一不可,我自己跟著老師傳授的法練習多年,這樣完整的學習,是足以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提升就會自然發生,輕鬆自由就跟著出現。 再聊聊我要求完美的障礙,從我有自己的家開始,就生出了要維護一個完整乾淨的家的信念,有將近2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