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憂鬱伴侶:媽媽口中可愛的女兒,不是「我」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女友描述了坦承性向的那天,媽媽說出:「還我原本可愛的女兒!」時,她瞬間驚醒。原來媽媽眼中的那個「女兒」,一直都不是她。
「媽媽講述的是她自己印象中的詮釋。她記憶中的可愛女兒,是個與我的自我認知相差甚遠的女孩。」伴侶停頓了幾秒後,接著補充:「當下我有種“你現在是在說誰?“的疑問。」
坦承性向後的幾天,除了不斷被文字洗臉外(請參考這篇),伴侶也在反芻與媽媽的對話中度過。逐漸沈澱這些日子以來的混亂後,浮現了一個她無法忽視的芥蒂:
「媽媽要我還她可愛的女兒,但那究竟是誰?她描述的根本不是現實中的我啊。」
一句「還我可愛的女兒」會在這時候發酵,我想背後隱含了三個難以接受的層面,這些都是撼動自我價值與認知的巨擊:

1、被承認的女兒並非自我認同的自己

「那個會穿特別的襪子、脫下來的褲子有奇怪的立體形狀,總是喜歡打扮的可愛女兒,才是我的女兒!還我可愛的女兒!」她媽媽崩潰說著。
她苦笑著,心情從驚愕很快轉向灰冷。那都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難道在這之後的我,媽媽都不當一回事嗎?穿著打扮本來就一陣一陣,我現在還是有在打扮,只是她不喜歡。她看不見真正的我。她想要的不是這個讓她失望,但卻能讓我輕鬆自在的模樣。」現實生活中的她,難以融入媽媽的印象中,成長後的樣貌也沒有被收錄進家庭生活裡。

2、過去生為女身的壓力原來不值一提

「你是女生,所以要比別人更好,不然會被看不起。」媽媽說。
從小就被灌輸「生為女身」就該為了生存加倍努力,如果不成為人上人,就會在家族中、人際中、社會中失去立足之地。一直帶著這樣的信念生活的女孩,此刻聽到媽媽說「還我可愛的女兒」時,她震驚於原來自己身為女孩是可以被接受的?什麼時候被接受的?
那個一直以來為了彌補自己不是男生,再痛苦、壓力再大也必須不斷被鞭策著往前走的女孩,算什麼?考卷被扣3分,壓力大到當場痛哭的女孩,算什麼?不符合期望標準所以被斥責、羞辱的女孩,必須比其他人都更好不然就會被看不起、會讓媽媽失望的女孩,這些都算什麼?

3、擷取特定的面向,而被拼湊的存在

「我媽媽只想要她能接受的。她只記得她還能掌控時的女兒,每個面向都符合她標準的女孩。」伴侶說。
「她自以為瞭解我,想要用她腦中的片段描述我,多表面?她不知道我的痛苦,就說這些是全部的我。」
坦承性向後的對話帶出媽媽的視角,讓原本無從察覺的事實浮出水面。一直以來「自我認同的自己」、「媽媽眼中的自己」,還有「媽媽因他人眼光而擠壓到的、那個努力的自己」,原來是三條平行線。

如何走下去?

「發現時,我覺得作噁,她描述的那些小習慣與行為,都是媽媽自己想留下的、能夠接受的我,但那不是全部的我。那種不舒服讓我心底發涼。」伴侶說繼續說:「不管是媽媽投射在我身上的期望,或是我以為是媽媽要的期望。我醒了。」伴侶認知到,她們母女雙方都給予對方錯誤的投射。
這些盤根錯節的期望中,沒有努力或是追求就能達到的途徑。在她以為的選項裡,竟沒有一條抵達媽媽詮釋後的道路。
她將此前的自己切割開來,她明白繼續下去沒有意義。
她認知到媽媽所想的、所要的、所記憶的,都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一直以為的那樣。她像被輕輕推出育幼院的兒童,在還沒準備俱全時邁開第一步,跨過門檻後,一陣寂寥仿若覆在身上的薄巾,緊緊服貼又不帶惡意。即便是等待已久的新局面,反覆想像著能夠跟媽媽有不一樣的新連結,在邁開腳步的同時,過往搭建而起的期望、希望與絕望,也已經隨著這份了然漸漸消散、無所憑恃。然而,這份行進中的悵然若失,在此刻竟也些微排擠了重整的期待。
「那我算什麼?」 她還想透過回望再看清楚一些。
或許她有預感,這次的交會往前推進後,就此天地不同,她必須再多看兩眼。然而,「那我算什麼?」的答案,很快地隨著再次反芻與媽媽的對話,在她回望的思路上沖刷出一道止痕。她不再掙扎。
「夠了。」二十幾年受困於根本存在的質疑與痛苦,已經夠了。
在明晰新的道路前,無疑是需要孤身適應一段,而這一段正是過程中最難以承受的片段。
我所能做的,依舊只是傾聽、陪伴與對話。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9.3K會員
225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經歷憂鬱或困難,父母成為孩子美好陪伴透過敘述治療的方式,作者陪伴朋友克服了女兒憂鬱症的初期症狀,讓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並充滿了信心。文章中主要敍述作者如何陪伴朋友變化,透過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朋友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最後提到,研究指出幸福感的得指由自己掌握,並歡迎讀者一同來共學活出幸福。
Thumbnail
avatar
小紅臉
2024-03-14
陪伴自己走過重度憂鬱以下都是自己在經歷一次次重度憂鬱症復發之後的應對做分享,必要時請務必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在發作期間,會有各種身體不適:肌肉緊繃、無力、胸悶;情緒低潮:烏雲遮日、絕望感、無助感,所有思緒都圍繞著沒有未來、對自己及他人的憤怒、沮喪、失望、責怪。 有時候尋求身邊朋友傾訴會暫時得到舒解,但大多時候很有可
avatar
SilentForest6605
2023-10-11
今日份好好生活:憂鬱症患者眼中「最好的」陪伴者這幾天都有想起來,覺得是時候回來好好寫一篇了,不過可能因為沒睡好?我習慣睡前寫,但這幾天一直失眠,到一定的時間就想睡覺,但又睡不著(好拉聽起來超像藉口XD),終於我今天寫了呀~可能是因為今天自傳打得比較少?我今天花比較多時間在整理舊資料上面,雖然睡到下午,但進度還算不錯~ 或許,包容是關係最好的聯
Thumbnail
avatar
“訣“的要好好生活
2023-08-29
[憂鬱症]COCO李玟憂鬱症辭世!心理師推薦陪伴憂鬱症「三要三不二求助」原則,帶給憂鬱者溫暖永遠的陽光女神,李玟48歲因憂鬱症辭世   陽光女神COCO李玟因憂鬱症而離開,是大家心中的痛,小時候都聽她的歌長大,、Baby對不起、是真的愛你、刀馬旦等數不清的成名好歌   相信大家最納悶的是,性格正向開朗,身家40億又幸福的她,為什麼會選擇結束生命?各方的說法很多,而我分享身為諮商心理師在治療
Thumbnail
avatar
蔡博堯諮商心理師
2023-07-06
我陪兒子走出憂鬱症:一位母親陪伴兒子抗鬱成功的感動全紀錄精神官能症做為文明病的一種徵候,社會學、心理學乃至於人類學等各個學科都想一探究竟,而這個一如癌症可能奪去人性命,卻又難以預防甚至不容易診斷的心理問題,最近也看了不少相關的書,有些是家人視角、有些是病人視角,而這本書是母親、兒子雙視角。 作為作家的母親,唯一一本翻譯成中文書的出版品就是這本,記錄了她在
Thumbnail
avatar
老蔡書評
2023-07-03
展賦教育在人文....現代孟母 擺脫憂鬱 陪伴孩子成長擺脫憂鬱,陪伴孩子成長 孩子教育的成功,有百分之七十,需要靠家長和家庭的努力。從小就該給孩子自給自足的觀念,父母可以陪伴、鼓勵和支持,而不是一昧的只是給予和滿足。 那天在人文家長靜卉的臉書上,看到她回顧幾年前的照片,讓我十分訝異!這二年每次見到她,都是充滿活力、容光煥發,有不斷的新思維、新點子,也知
avatar
美利古拉
2022-09-17
陪伴憂鬱家人,該注意什麼?真人真事/我姊姊那段憂鬱歲月 新冠疫情後,不僅改變我們的生活樣態,也產生了諸多問題。不論是工作模式改變,同事的相處、經濟的壓力等等,造成不少人情緒壓力緊繃,因而衍伸身心科就診人數飆破新高。 校園霸凌埋下危險因子。親姐姐求診後性格大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avatar
莊凱仲 Ivan
2022-08-16
[憂鬱症知識]如何陪伴「憂鬱症」?掌握三大要點,讓我們不慌張又有效!如何陪伴「憂鬱症」?掌握三大要點,讓我們不慌張又有效! 在心理治療工作上遇到很多諮詢:「心理師,我朋(親)友常常憂鬱,甚至有輕生想法,我該怎麼幫忙他?」。 第一點:辨識「憂鬱狀態」與遇到想自殺該怎麼辦 第二點:「找對方法懶人包」,適當陪伴與資源連結 第三點:幫忙當事人接地氣_量力而為防止復發
Thumbnail
avatar
蔡博堯諮商心理師
2022-07-26
如何陪伴憂鬱症的孕婦,走過這段人生低潮?“妳不要想太多啊!”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面對身邊有親友憂鬱症時,總忍不住脫口而出這句話,看似安慰,表達放下情緒就好,回應我們的,有可能是漫長的沉默,或是失去了日後的連結。 以下是我,一個憂鬱症陪伴者的真心告白,它教導我學習理解、同理心,也想透過四個要點,分享我如何陪伴好友的過程。
Thumbnail
avatar
真心特調
20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