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憂鬱伴侶:媽媽口中可愛的女兒,不是「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女友描述了坦承性向的那天,媽媽說出:「還我原本可愛的女兒!」時,她瞬間驚醒。原來媽媽眼中的那個「女兒」,一直都不是她。
「媽媽講述的是她自己印象中的詮釋。她記憶中的可愛女兒,是個與我的自我認知相差甚遠的女孩。」伴侶停頓了幾秒後,接著補充:「當下我有種“你現在是在說誰?“的疑問。」
坦承性向後的幾天,除了不斷被文字洗臉外(請參考這篇),伴侶也在反芻與媽媽的對話中度過。逐漸沈澱這些日子以來的混亂後,浮現了一個她無法忽視的芥蒂:
「媽媽要我還她可愛的女兒,但那究竟是誰?她描述的根本不是現實中的我啊。」
一句「還我可愛的女兒」會在這時候發酵,我想背後隱含了三個難以接受的層面,這些都是撼動自我價值與認知的巨擊:

1、被承認的女兒並非自我認同的自己

「那個會穿特別的襪子、脫下來的褲子有奇怪的立體形狀,總是喜歡打扮的可愛女兒,才是我的女兒!還我可愛的女兒!」她媽媽崩潰說著。
她苦笑著,心情從驚愕很快轉向灰冷。那都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難道在這之後的我,媽媽都不當一回事嗎?穿著打扮本來就一陣一陣,我現在還是有在打扮,只是她不喜歡。她看不見真正的我。她想要的不是這個讓她失望,但卻能讓我輕鬆自在的模樣。」現實生活中的她,難以融入媽媽的印象中,成長後的樣貌也沒有被收錄進家庭生活裡。

2、過去生為女身的壓力原來不值一提

「你是女生,所以要比別人更好,不然會被看不起。」媽媽說。
從小就被灌輸「生為女身」就該為了生存加倍努力,如果不成為人上人,就會在家族中、人際中、社會中失去立足之地。一直帶著這樣的信念生活的女孩,此刻聽到媽媽說「還我可愛的女兒」時,她震驚於原來自己身為女孩是可以被接受的?什麼時候被接受的?
那個一直以來為了彌補自己不是男生,再痛苦、壓力再大也必須不斷被鞭策著往前走的女孩,算什麼?考卷被扣3分,壓力大到當場痛哭的女孩,算什麼?不符合期望標準所以被斥責、羞辱的女孩,必須比其他人都更好不然就會被看不起、會讓媽媽失望的女孩,這些都算什麼?

3、擷取特定的面向,而被拼湊的存在

「我媽媽只想要她能接受的。她只記得她還能掌控時的女兒,每個面向都符合她標準的女孩。」伴侶說。
「她自以為瞭解我,想要用她腦中的片段描述我,多表面?她不知道我的痛苦,就說這些是全部的我。」
坦承性向後的對話帶出媽媽的視角,讓原本無從察覺的事實浮出水面。一直以來「自我認同的自己」、「媽媽眼中的自己」,還有「媽媽因他人眼光而擠壓到的、那個努力的自己」,原來是三條平行線。

如何走下去?

「發現時,我覺得作噁,她描述的那些小習慣與行為,都是媽媽自己想留下的、能夠接受的我,但那不是全部的我。那種不舒服讓我心底發涼。」伴侶說繼續說:「不管是媽媽投射在我身上的期望,或是我以為是媽媽要的期望。我醒了。」伴侶認知到,她們母女雙方都給予對方錯誤的投射。
這些盤根錯節的期望中,沒有努力或是追求就能達到的途徑。在她以為的選項裡,竟沒有一條抵達媽媽詮釋後的道路。
她將此前的自己切割開來,她明白繼續下去沒有意義。
她認知到媽媽所想的、所要的、所記憶的,都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一直以為的那樣。她像被輕輕推出育幼院的兒童,在還沒準備俱全時邁開第一步,跨過門檻後,一陣寂寥仿若覆在身上的薄巾,緊緊服貼又不帶惡意。即便是等待已久的新局面,反覆想像著能夠跟媽媽有不一樣的新連結,在邁開腳步的同時,過往搭建而起的期望、希望與絕望,也已經隨著這份了然漸漸消散、無所憑恃。然而,這份行進中的悵然若失,在此刻竟也些微排擠了重整的期待。
「那我算什麼?」 她還想透過回望再看清楚一些。
或許她有預感,這次的交會往前推進後,就此天地不同,她必須再多看兩眼。然而,「那我算什麼?」的答案,很快地隨著再次反芻與媽媽的對話,在她回望的思路上沖刷出一道止痕。她不再掙扎。
「夠了。」二十幾年受困於根本存在的質疑與痛苦,已經夠了。
在明晰新的道路前,無疑是需要孤身適應一段,而這一段正是過程中最難以承受的片段。
我所能做的,依舊只是傾聽、陪伴與對話。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avatar-img
17.7K會員
294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美好的快樂貼文,讓她證實了自己的「失敗」。我試著釐清:別人的快樂與成就,為什麼會讓她的意志消沈。
她問:「我是不是這樣做會比較好?」的頻率之高,讓我意識到這已經超出反思的範疇,更具體來說,我覺得這已經是自我懷疑與否定了。
夢想的描繪與追求,卻帶不出伴侶的實踐動能。我想釐清夢想與行動之間的落差是什麼?本文提及伴侶執行夢想的阻礙和因素,與我陪伴她提及夢想的時所做的。
「媽媽只生了女生,所以被親戚看不起」。年幼的她認為自己本身的存在讓感到媽媽失望。此篇描述我是如何陪伴這種連根刨起的失望,與軟化過往的僵固思考脈絡,讓她在自責中得到些微喘息空間。
她:我不善於社交,害怕成為焦點,但如果被忽視我也會覺得很難受。
她語氣還算平穩,但眉頭微皺,眼神添著像剛受到驚嚇的焦慮。
美好的快樂貼文,讓她證實了自己的「失敗」。我試著釐清:別人的快樂與成就,為什麼會讓她的意志消沈。
她問:「我是不是這樣做會比較好?」的頻率之高,讓我意識到這已經超出反思的範疇,更具體來說,我覺得這已經是自我懷疑與否定了。
夢想的描繪與追求,卻帶不出伴侶的實踐動能。我想釐清夢想與行動之間的落差是什麼?本文提及伴侶執行夢想的阻礙和因素,與我陪伴她提及夢想的時所做的。
「媽媽只生了女生,所以被親戚看不起」。年幼的她認為自己本身的存在讓感到媽媽失望。此篇描述我是如何陪伴這種連根刨起的失望,與軟化過往的僵固思考脈絡,讓她在自責中得到些微喘息空間。
她:我不善於社交,害怕成為焦點,但如果被忽視我也會覺得很難受。
她語氣還算平穩,但眉頭微皺,眼神添著像剛受到驚嚇的焦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妳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媽媽!」混雜著不同感受的我,似笑非笑地這樣對女朋友說。 某日,小一的小女兒的聯絡簿上赫然出現「我發現您的孩子有說謊的狀況,需要您到校瞭解。」的紅字;然而,超出我的想像的,反而是女朋友的反應。她沒有帶著怒氣地跑去質問小女兒,而是按兵不動、一派輕鬆地等待隔天與導師對話的時間來到。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每個媽媽曾經也是備受呵護的小女孩,雙手舉高高要抱抱。都還來不及練習,這位女孩就要變成女人,開始面對人生。這位小女孩,初入社會,發現偽裝才是走入社會的武器,武裝自己可以得到更多的鼓勵。
Thumbnail
「媽,你愛我嗎」我微弱的想要再一次確認我是被愛的   「我愛你,但這句話你讓我覺得有點受傷」母親放下在吃飯的碗筷,她每一次都會回應,第一次表達她的受傷,因為我對於她的愛質疑   「抱歉,我也愛你」我抱住了她,但我還是懷疑著她是否真的愛我   時光回歸了孩時,我如同其他人一般在學校中會有喜
我告訴我自己,原來女生,需要的就是讓自己,像個女生,不需逞強,不需一肩扛起,該軟弱就軟弱、該勇敢也可以不那麼勇敢,想哭泣就哭泣! 我不需要去扮演一位爸爸,把自己穿的很中性,眼神隨時看起來很有殺氣,留著短髮,從不穿裙子、也不化粧,不打扮自己,我發現我錯了,我沒有好好對待我自己。 或許這是我從母親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妳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媽媽!」混雜著不同感受的我,似笑非笑地這樣對女朋友說。 某日,小一的小女兒的聯絡簿上赫然出現「我發現您的孩子有說謊的狀況,需要您到校瞭解。」的紅字;然而,超出我的想像的,反而是女朋友的反應。她沒有帶著怒氣地跑去質問小女兒,而是按兵不動、一派輕鬆地等待隔天與導師對話的時間來到。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每個媽媽曾經也是備受呵護的小女孩,雙手舉高高要抱抱。都還來不及練習,這位女孩就要變成女人,開始面對人生。這位小女孩,初入社會,發現偽裝才是走入社會的武器,武裝自己可以得到更多的鼓勵。
Thumbnail
「媽,你愛我嗎」我微弱的想要再一次確認我是被愛的   「我愛你,但這句話你讓我覺得有點受傷」母親放下在吃飯的碗筷,她每一次都會回應,第一次表達她的受傷,因為我對於她的愛質疑   「抱歉,我也愛你」我抱住了她,但我還是懷疑著她是否真的愛我   時光回歸了孩時,我如同其他人一般在學校中會有喜
我告訴我自己,原來女生,需要的就是讓自己,像個女生,不需逞強,不需一肩扛起,該軟弱就軟弱、該勇敢也可以不那麼勇敢,想哭泣就哭泣! 我不需要去扮演一位爸爸,把自己穿的很中性,眼神隨時看起來很有殺氣,留著短髮,從不穿裙子、也不化粧,不打扮自己,我發現我錯了,我沒有好好對待我自己。 或許這是我從母親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