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憂鬱伴侶:媽媽口中可愛的女兒,不是「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女友描述了坦承性向的那天,媽媽說出:「還我原本可愛的女兒!」時,她瞬間驚醒。原來媽媽眼中的那個「女兒」,一直都不是她。

「媽媽講述的是她自己印象中的詮釋。她記憶中的可愛女兒,是個與我的自我認知相差甚遠的女孩。」伴侶停頓了幾秒後,接著補充:「當下我有種“你現在是在說誰?“的疑問。」

坦承性向後的幾天,除了不斷被文字洗臉外(請參考這篇),伴侶也在反芻與媽媽的對話中度過。逐漸沈澱這些日子以來的混亂後,浮現了一個她無法忽視的芥蒂:
「媽媽要我還她可愛的女兒,但那究竟是誰?她描述的根本不是現實中的我啊。」

一句「還我可愛的女兒」會在這時候發酵,我想背後隱含了三個難以接受的層面,這些都是撼動自我價值與認知的巨擊:

1、被承認的女兒並非自我認同的自己

「那個會穿特別的襪子、脫下來的褲子有奇怪的立體形狀,總是喜歡打扮的可愛女兒,才是我的女兒!還我可愛的女兒!」她媽媽崩潰說著。

她苦笑著,心情從驚愕很快轉向灰冷。那都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難道在這之後的我,媽媽都不當一回事嗎?穿著打扮本來就一陣一陣,我現在還是有在打扮,只是她不喜歡。她看不見真正的我。她想要的不是這個讓她失望,但卻能讓我輕鬆自在的模樣。」現實生活中的她,難以融入媽媽的印象中,成長後的樣貌也沒有被收錄進家庭生活裡。

2、過去生為女身的壓力原來不值一提

「你是女生,所以要比別人更好,不然會被看不起。」媽媽說。

從小就被灌輸「生為女身」就該為了生存加倍努力,如果不成為人上人,就會在家族中、人際中、社會中失去立足之地。一直帶著這樣的信念生活的女孩,此刻聽到媽媽說「還我可愛的女兒」時,她震驚於原來自己身為女孩是可以被接受的?什麼時候被接受的?

那個一直以來為了彌補自己不是男生,再痛苦、壓力再大也必須不斷被鞭策著往前走的女孩,算什麼?考卷被扣3分,壓力大到當場痛哭的女孩,算什麼?不符合期望標準所以被斥責、羞辱的女孩,必須比其他人都更好不然就會被看不起、會讓媽媽失望的女孩,這些都算什麼?

3、擷取特定的面向,而被拼湊的存在

「我媽媽只想要她能接受的。她只記得她還能掌控時的女兒,每個面向都符合她標準的女孩。」伴侶說。

「她自以為瞭解我,想要用她腦中的片段描述我,多表面?她不知道我的痛苦,就說這些是全部的我。」

坦承性向後的對話帶出媽媽的視角,讓原本無從察覺的事實浮出水面。一直以來「自我認同的自己」、「媽媽眼中的自己」,還有「媽媽因他人眼光而擠壓到的、那個努力的自己」,原來是三條平行線。
raw-image

如何走下去?

「發現時,我覺得作噁,她描述的那些小習慣與行為,都是媽媽自己想留下的、能夠接受的我,但那不是全部的我。那種不舒服讓我心底發涼。」伴侶說繼續說:「不管是媽媽投射在我身上的期望,或是我以為是媽媽要的期望。我醒了。」伴侶認知到,她們母女雙方都給予對方錯誤的投射。

這些盤根錯節的期望中,沒有努力或是追求就能達到的途徑。在她以為的選項裡,竟沒有一條抵達媽媽詮釋後的道路。

她將此前的自己切割開來,她明白繼續下去沒有意義。

她認知到媽媽所想的、所要的、所記憶的,都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一直以為的那樣。她像被輕輕推出育幼院的兒童,在還沒準備俱全時邁開第一步,跨過門檻後,一陣寂寥仿若覆在身上的薄巾,緊緊服貼又不帶惡意。即便是等待已久的新局面,反覆想像著能夠跟媽媽有不一樣的新連結,在邁開腳步的同時,過往搭建而起的期望、希望與絕望,也已經隨著這份了然漸漸消散、無所憑恃。然而,這份行進中的悵然若失,在此刻竟也些微排擠了重整的期待。

「那我算什麼?」 她還想透過回望再看清楚一些。

或許她有預感,這次的交會往前推進後,就此天地不同,她必須再多看兩眼。然而,「那我算什麼?」的答案,很快地隨著再次反芻與媽媽的對話,在她回望的思路上沖刷出一道止痕。她不再掙扎。

「夠了。」二十幾年受困於根本存在的質疑與痛苦,已經夠了。

在明晰新的道路前,無疑是需要孤身適應一段,而這一段正是過程中最難以承受的片段。

我所能做的,依舊只是傾聽、陪伴與對話。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2.2K會員
322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2025/04/12
問完事的當下,伴侶感覺若有所思。終於在返家的路上,伴侶說:「其實我聽完一點都不療癒,覺得很沈重。我不知道怎麼辦,覺得很煩。」內容紀錄伴侶算命過後感到焦慮的時刻,並分享我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Thumbnail
2025/04/12
問完事的當下,伴侶感覺若有所思。終於在返家的路上,伴侶說:「其實我聽完一點都不療癒,覺得很沈重。我不知道怎麼辦,覺得很煩。」內容紀錄伴侶算命過後感到焦慮的時刻,並分享我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Thumbnail
2025/03/14
有一天上班上到一半,同事突然跟我說他有憂鬱症,我聽了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要怎麼回應,不過依稀記得有在網路上看到不能對憂鬱症患者說「不要想太多」,我想了想之後就回他:「如果有需要可以跟我說。」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應呢?你會怎麼思考這件事?
Thumbnail
2025/03/14
有一天上班上到一半,同事突然跟我說他有憂鬱症,我聽了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要怎麼回應,不過依稀記得有在網路上看到不能對憂鬱症患者說「不要想太多」,我想了想之後就回他:「如果有需要可以跟我說。」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應呢?你會怎麼思考這件事?
Thumbnail
2025/02/26
一個普通人,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一次與憂鬱症友人討論到「理解」的深層含義,其重要性並非解決問題,而是與伴侶並肩,看見對方眼中的世界。並指出了「看開一點」之於憂鬱伴侶而言不是個選項,內心被擠壓時,「看窄」是種不可控制的狀態,陪伴者可以試著放下自身視角,看見伴侶認知的感受,而非強加想法。
Thumbnail
2025/02/26
一個普通人,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一次與憂鬱症友人討論到「理解」的深層含義,其重要性並非解決問題,而是與伴侶並肩,看見對方眼中的世界。並指出了「看開一點」之於憂鬱伴侶而言不是個選項,內心被擠壓時,「看窄」是種不可控制的狀態,陪伴者可以試著放下自身視角,看見伴侶認知的感受,而非強加想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這句耳熟能詳的歌詞,似乎成為了大眾對於媽媽的既定印象!? . 然而,這似乎演變成,一位母親只能以「成為一個好媽媽」為最終目標? 也就是,當一個女性有了孩子之後,應該全心全意為家庭與孩子,才能符合這句歌詞背後的種種含義? . . . . . . . . . .
Thumbnail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這句耳熟能詳的歌詞,似乎成為了大眾對於媽媽的既定印象!? . 然而,這似乎演變成,一位母親只能以「成為一個好媽媽」為最終目標? 也就是,當一個女性有了孩子之後,應該全心全意為家庭與孩子,才能符合這句歌詞背後的種種含義? . . . . . . . . . .
Thumbnail
過往的她只想著要符合家人的期待,也暗自期待著家人終有一日能夠接受真實的自己。但這一天隨著一次次的配合演出,而變得遙不可及。
Thumbnail
過往的她只想著要符合家人的期待,也暗自期待著家人終有一日能夠接受真實的自己。但這一天隨著一次次的配合演出,而變得遙不可及。
Thumbnail
被承認的女兒來自媽媽的詮釋,並非自我認同的自己。在坦承性向後,從媽媽的言語中浮現了這個難以忍受的事實。
Thumbnail
被承認的女兒來自媽媽的詮釋,並非自我認同的自己。在坦承性向後,從媽媽的言語中浮現了這個難以忍受的事實。
Thumbnail
成為一個女人的孩子,特別是女兒,需要具備的不是多麼優秀的才能,也不是多麼體貼的善解人意,也許只需要一種不與母親的彆扭一起糾結的能力。
Thumbnail
成為一個女人的孩子,特別是女兒,需要具備的不是多麼優秀的才能,也不是多麼體貼的善解人意,也許只需要一種不與母親的彆扭一起糾結的能力。
Thumbnail
「媽媽只生了女生,所以被親戚看不起」。年幼的她認為自己本身的存在讓感到媽媽失望。此篇描述我是如何陪伴這種連根刨起的失望,與軟化過往的僵固思考脈絡,讓她在自責中得到些微喘息空間。
Thumbnail
「媽媽只生了女生,所以被親戚看不起」。年幼的她認為自己本身的存在讓感到媽媽失望。此篇描述我是如何陪伴這種連根刨起的失望,與軟化過往的僵固思考脈絡,讓她在自責中得到些微喘息空間。
Thumbnail
在出櫃之後的生活,與媽媽的關係如她預期的矛盾
Thumbnail
在出櫃之後的生活,與媽媽的關係如她預期的矛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