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憂鬱伴侶:尊重對方的感覺,她獲得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她覺得我很丟臉,並且警告我不要在客人面前出現。」伴侶說。
「怎麼會呢?」我問。
「她說我的髮型很醜、穿著很醜,男不男女不女的,覺得很噁心。」
「那你覺得呢?」
「我覺得這是我最自在的模樣啊。她怎麼看是她事。」
「哇,你真厲害,將人我的界線劃出來了。」
「我以前會覺得很傷心,畢竟是自己的媽媽,說自己醜還是會很在意吧?但我現在覺得不管怎麼樣,她都有自己的見解,都有自己的看法,那我好像也不能做什麼。」
伴侶認為不管做些什麼,她媽媽都是抗拒的。例如手足帶了另一半回家,就會被品頭論足一番,還沒好好認識對方,就已經先拒於門外。此時,再美好的親密關係,也會被媽媽以優生學的角度、經濟效益的角度,主觀地批判,如果為對象護航,甚至會為此起爭執。我能夠理解長輩想要子女有更好的選擇,但每個人心中的好,各自不同,有商討的餘地或許更能讓人感受到最初的善意。
她對於自己的外型,已經由在意家人的眼光到暗自灰心,由灰心到現在已經不在意了。反正不論穿不穿內衣、打扮中不中性,在媽媽的世界裡,當她宣告自己喜歡同性的那一刻起,早已被逐出由認同產生庇護的伊甸園。
「已經沒什麼好努力了」她說。
過去為了怕家人傷心,每逢過年過節回老家時,會仔細評估自己的穿著打扮。衣服不能太寬鬆,顏色不能太深,不然會看起來會太「男生」,頭髮在前一兩個月前就不會再修短,髮尾在脖子附近搔癢著。這些刻意用心現在看來都顯得毫無意義,她媽媽一副她早就是妖魔鬼怪的立場,讓她無力再為這場主觀的感受爭辯。
「那你回家會有壓力嗎?」我問。
「現在還好,我就做我自己。我就是這樣子,她不能適應也只能尊重她。但我覺得她看久了就會習慣了。」伴侶若有所思後,這麼回應著。
「這是久了就會習慣的事嗎?哈哈。」
「而且她後來都會裝沒事,問我要不要吃什麼。」
「看來你媽媽也是用自己所能做的在愛你、包容你耶。」
「怎麼說?」
「即便你不是她喜歡的樣子,但她還是在有機會對你好的時候,想給予你啊。」
「這樣說也是啦。但她如果想到那些事,也會突然翻臉。」
「我想她盡力了,就跟你盡力想要符合家人的期待一樣,你們都很為對方著想。但畢竟人都有自己的極限,如果無法平衡,確實會像你說的突然翻臉。可能她還在找方法平衡吧?」
「希望是囉。只要她不要一直糾結這件事,其實都好好的。」
「嗯,也是。」
在伴侶坦承性向過後,幾次回老家的經驗,有好有壞。偶爾會覺得自己的出現很不受歡迎,但有時候又像回到出櫃之前,家人都能各自無事的相處著。在反覆無常的應對中,她也漸漸發展出更堅定的自我。我想其中有一個關鍵字起到很大的作用:「尊重」。
她想要得到媽媽與家人的尊重。尊重自己的性向、尊重自己喜歡的穿著打扮與風格。過往的她只想著要符合家人的期待,也暗自期待著家人終有一日能夠接受真實的自己。但這一天隨著一次次的配合演出,而變得遙不可及。
直到她半被迫出櫃的那天起,坦承了自己真實的模樣,她再也不用扮演一個她所不舒適也不認同的樣貌。她暗自期待被接受的自己,突然曝露在陽光之下,她竟然有種輕鬆的感覺。不需要再花費氣力刻意營造一個虛偽的假體。
我想,在這份輕鬆感出現的同時,她鬆手了。原本手中緊握「自己的困擾」,現在空出的手,讓她有餘裕看見他人的需求了。我認為現在的她期望家人「尊重」自己時,也有餘力看見他人的需求,她明白她也需要「尊重」家人對她的看法。
過往的她,認為「尊重別人的看法」不就等於是「認同對方」了嗎?我想這是非常不同的。
尊重別人之於我而言,比較像是允許他人如其所是,是一種對於人各有異的包容與理解。認同對方,是帶有支持或頻率上的共振,一種認出對方與自己相符的行動與特質。
總之,看著伴侶脫離義憤填膺的狀態,從以前一昧地放棄說:「算了!」,到現在能夠帶著「好吧,這樣也沒關係。」的心態,前往更舒適、更符合自己喜歡的模樣,真是可喜可賀。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avatar-img
17.7K會員
294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被承認的女兒來自媽媽的詮釋,並非自我認同的自己。在坦承性向後,從媽媽的言語中浮現了這個難以忍受的事實。
美好的快樂貼文,讓她證實了自己的「失敗」。我試著釐清:別人的快樂與成就,為什麼會讓她的意志消沈。
她問:「我是不是這樣做會比較好?」的頻率之高,讓我意識到這已經超出反思的範疇,更具體來說,我覺得這已經是自我懷疑與否定了。
夢想的描繪與追求,卻帶不出伴侶的實踐動能。我想釐清夢想與行動之間的落差是什麼?本文提及伴侶執行夢想的阻礙和因素,與我陪伴她提及夢想的時所做的。
「媽媽只生了女生,所以被親戚看不起」。年幼的她認為自己本身的存在讓感到媽媽失望。此篇描述我是如何陪伴這種連根刨起的失望,與軟化過往的僵固思考脈絡,讓她在自責中得到些微喘息空間。
她:我不善於社交,害怕成為焦點,但如果被忽視我也會覺得很難受。
被承認的女兒來自媽媽的詮釋,並非自我認同的自己。在坦承性向後,從媽媽的言語中浮現了這個難以忍受的事實。
美好的快樂貼文,讓她證實了自己的「失敗」。我試著釐清:別人的快樂與成就,為什麼會讓她的意志消沈。
她問:「我是不是這樣做會比較好?」的頻率之高,讓我意識到這已經超出反思的範疇,更具體來說,我覺得這已經是自我懷疑與否定了。
夢想的描繪與追求,卻帶不出伴侶的實踐動能。我想釐清夢想與行動之間的落差是什麼?本文提及伴侶執行夢想的阻礙和因素,與我陪伴她提及夢想的時所做的。
「媽媽只生了女生,所以被親戚看不起」。年幼的她認為自己本身的存在讓感到媽媽失望。此篇描述我是如何陪伴這種連根刨起的失望,與軟化過往的僵固思考脈絡,讓她在自責中得到些微喘息空間。
她:我不善於社交,害怕成為焦點,但如果被忽視我也會覺得很難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女性在面對困難婆婆和公公關係的過程中,如何透過課程學習與成長,成為家人的穩定力量。透過釐清家族關係、學習溝通與建立情感連結,作者慢慢轉變自己的角色,開始幫忙解決家庭問題,也改善了婆媳與親子關係。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女性在面對困難婆婆和公公關係的過程中,如何透過課程學習與成長,成為家人的穩定力量。透過釐清家族關係、學習溝通與建立情感連結,作者慢慢轉變自己的角色,開始幫忙解決家庭問題,也改善了婆媳與親子關係。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