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圣经(七)《士师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士师是个职位,按我理解,仍是类似摩西、约书亚的以色列领导人,或者说统帅,可能放到现在,应该叫总统是不是准确点?摩西和约书亚的时代,以色列人还在建国的路上,相当于一支义军,只有过了约旦河,杀了所有的人,入主了王城,才算成就建国大业,也才有一个国家的建制,以及相应的官职。所以,摩西和约书亚虽然劳苦功高,却不是士师,只能叫摩西,和约书亚。
士师记里总共出现了十二位士师,不知是否分别出自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我不求甚解,也没有花功夫去考证,就偷个懒,如果有人知道答案的话,麻烦留言告诉我一下,先行谢过。十二位士师的名字分别是俄陀聂、以笏、珊迦、底波拉、基甸、陀拉、睚珥、耶弗他、以比赞、以伦、押顿、和参孙。
  • 参孙
没错,这位参孙,便是大名鼎鼎的“力士参孙”。我听过他的传说,只记得力大无穷。以为是北欧或者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没想到会在圣经里看到他。这位力士是士师中的最后一位,也是故事最为传奇及曲折的一位。这人想必除了力大,还很多情,可惜总是遇人不淑。耶和华虽然中意于他,几次“大大地感动”他,让他逢凶化吉,但不知道为什么,却并不使他“情场得意”。
参孙的第一任妻子是非力士人。那时候,以色列人正被非力士人压迫。但参孙就是看上非力士人的女儿,非要娶她为妻。求婚路上遇见狮子攻击,参孙徒手撕碎狮子,抛尸路边。几天后又经过那条路,发现尸身里竟然有蜂和蜜,就挖来吃了。这经历成了参孙创作的灵感,他后来给妻子的族人们出了个谜语,“吃的从吃者出来,甜的从甜者出来”,谜底便是狮子和蜂蜜。猜中谜语的人,会有厚礼相赠。相反,如果他们猜不中,也要反赠同样的礼物。然而非力士人的女儿对参孙看来并无情义,不过迫于淫威。她百般试探,终于问出谜底,透露给母国非力士人,参孙因而输了赌局,负气出走。但其实这赌局有什么要紧,《士师记》里并未说明,我也不知道。
参孙出走到撒迦,看上一位妓女。撒迦人在城门外埋伏,参孙半夜拆下城门的门扇、门框和门闩,扛在肩上跑了。这个故事虎头蛇尾,拆门的意义何在,我也没明白。
后来参孙又在梭烈谷看上大利拉,这大利拉和参孙的原配一样,三番五次向他打探破解他力大无穷法门的秘密,他不胜其扰,最后告知实情,说他的力量来自于自己的头发。于是,她趁他熟睡,剃了他的头发,使他丧失了力量源泉,落入非力士人手中。非力士人挖了他的眼睛,将他囚禁起来。后来他被剃的头发渐渐长出来,也渐渐恢复了力气。一次非力士人聚会,把它召来取乐,他用双手撼动两根梁柱,大殿倒塌,他和非力士人同归于尽。
参孙的死法,不可说不悲壮,不英雄。然而这整个故事细节写得不好,让他看上去有点儿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明显美人就是渣女,对他并无真心,但他却仍旧爱美人不爱江山,两次栽在同一条沟里。
  • 耶弗他
另一位想说的士师,是耶弗他。那时,以色列人的敌人是亚扪人。耶弗他向耶和华许愿说,如果你将亚们人交付于我,等我回去的时候,无论什么人第一个从我家出来迎接我,我都将他献给你。不料,第一个出来迎接他的,是他的独生女。他很痛苦,但向耶和华违誓的后果毕竟太可怕了,他最终还是遵从了他的誓言。这个故事出现在《旧约》里,可能就是为了强调耶弗他这个人对于耶和华的忠诚,但是在一个非信众的我看来,就很像个小粉红遭遇铁拳的故事。
耶弗他和参孙的故事,都是莎士比亚级别的,不知道莎翁后来的写作,是否真的以此为鉴。
  • 底波拉
参孙和耶弗他之外,还有一位士师值得提一笔,那便是底波拉。她是12位士师中唯一的女性。这个感觉很奇怪,就像看《隋唐演义》时,在一堆男性皇帝里,冷不丁冒出一个武则天。看明清历史,女性缠小脚的时代,还能有个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她们好像都和那个时代的性别政治格格不入。如果他们的脱颖而出不是已然发生的事实的话,那么后来的性别议题学者,怕是打死也不敢在那样的时代想象那样的事。只能说,总有些人和事,会在夹缝中顽强生长,不屈服、不妥协。这是人类的伟大之处,是难以被消灭的星星之火。
底波拉当士师的时候,以色列人和迦南人为敌。迦南王的将军西西拉,也是死于一位女性雅亿之手,从而让以色列人最终灭了迦南。西西拉的死亡方式,也是传奇故事的写法。雅亿趁他熟睡,用固定帐篷的楔子,钉入了西西拉的太阳穴。
十二位士师里,只有底波拉有歌谣传世。她确实当得如此。
  • 耶和华的惩罚
以圣经的文本,十二位士师,完全是耶和华钦点来拯救以色列人出苦海的。而以色列人之所以会身在苦海,是因为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渐渐忘了出埃及记那段历史,进而忘了耶和华的大能,忠诚度日渐稀薄,甚至转而信奉别的神,比如巴力和亚斯他路,惹恼了耶和华,降罪于以色列人,隔三岔五要将他们交与别国之手,假手他人以敲打以色列。
但耶和华又始终是爱以色列人的,所以略施惩戒,最终还是要挽救他们,所以总有士师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总而言之,《士师记》中的士师们有可能是历史真实人物,但《旧约》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历史,目的无非是告诉以色列人:你看,你们一定要忠诚于耶和华,不然,以色列人就会一直被这样折腾,永世不得安宁。
我猜一些人对于以色列人近现代苦难历史的解读,可能也正基于此:就算是希特勒那样的狂魔,肯定也是耶和华派来的,究其原因还是以色列人不虔敬,他们是咎由自取。
作为故事,《士师记》是很好看的,我觉得它的一些讲故事方式,开始有了后来欧美文学的雏形。它还让我想起中国的《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等古代小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电影以及电影带来的思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约书亚是摩西的接班人,但并不是摩西的儿子。当年以色列的领导人不是世袭制,是由耶和华拣选的。至于耶和华拣选的标准是什么,那就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了。 以色列将约旦河西岸的各国人民赶尽杀绝以后,12大支派便像从前的八国联军一样,坐地分赃,瓜分了别人的财产和土地。
《申命记》是摩西的遗书,他果然没能活过约旦河。 临死前,他将之前耶和华晓谕自己的那些律法,向以色列人民又重申了一遍。然后去到毗斯迦山顶,在那里圆寂了。 放在中国,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 更有一条在我看来特别丧心病狂的规定:
利未是一族人的统称,民数不是。民数,顾名思义,人民的数,通俗点讲,就是人口普查。但又不是普查,这一部分,摩西奉耶和华之名,两次数点以色列人,但只点二十岁以上的成年男性。你道为何?为了打仗! 所以,更像征兵。 但没办法,谁让人家承宠呢。 看到这里,我不仅都想拍一下惊堂木,替耶和华吼一声:大胆!
利未是雅各的第三个儿子,利未的后代便是利未人。耶和华拣选利未人做祭祀,《利未记》全篇都是耶和华借摩西之口颁布律法,其中很多篇幅是关于祭祀礼,因而《利未记》也被称为“祭祀手册”。 《利未记》里除了祭祀条例外,对普通人的行为规范多属道德约束,还算比较宽泛,而且大部分导人向善。可是,时代烙印是很明显的。
我想即便是麻瓜如我,也多多少少听过这个故事,至少听过这个名字。那个更加如雷贯耳的“摩西分红海”,便出自《出埃及记》。 所以说他们不光是在打压宗教,他们同时在打压文艺作品的表达之美,折断中华文明向世界翱翔的翅膀。 说回摩西。 啊,对埃及人来说,那是个多么可怕且悲伤的夜晚!
今天,我读完了《创世记》的后半部分,学到了两件事:
约书亚是摩西的接班人,但并不是摩西的儿子。当年以色列的领导人不是世袭制,是由耶和华拣选的。至于耶和华拣选的标准是什么,那就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了。 以色列将约旦河西岸的各国人民赶尽杀绝以后,12大支派便像从前的八国联军一样,坐地分赃,瓜分了别人的财产和土地。
《申命记》是摩西的遗书,他果然没能活过约旦河。 临死前,他将之前耶和华晓谕自己的那些律法,向以色列人民又重申了一遍。然后去到毗斯迦山顶,在那里圆寂了。 放在中国,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 更有一条在我看来特别丧心病狂的规定:
利未是一族人的统称,民数不是。民数,顾名思义,人民的数,通俗点讲,就是人口普查。但又不是普查,这一部分,摩西奉耶和华之名,两次数点以色列人,但只点二十岁以上的成年男性。你道为何?为了打仗! 所以,更像征兵。 但没办法,谁让人家承宠呢。 看到这里,我不仅都想拍一下惊堂木,替耶和华吼一声:大胆!
利未是雅各的第三个儿子,利未的后代便是利未人。耶和华拣选利未人做祭祀,《利未记》全篇都是耶和华借摩西之口颁布律法,其中很多篇幅是关于祭祀礼,因而《利未记》也被称为“祭祀手册”。 《利未记》里除了祭祀条例外,对普通人的行为规范多属道德约束,还算比较宽泛,而且大部分导人向善。可是,时代烙印是很明显的。
我想即便是麻瓜如我,也多多少少听过这个故事,至少听过这个名字。那个更加如雷贯耳的“摩西分红海”,便出自《出埃及记》。 所以说他们不光是在打压宗教,他们同时在打压文艺作品的表达之美,折断中华文明向世界翱翔的翅膀。 说回摩西。 啊,对埃及人来说,那是个多么可怕且悲伤的夜晚!
今天,我读完了《创世记》的后半部分,学到了两件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去年的事情,但因為還有不少書想看的,雖然不少人推薦,卻一直沒下手,直到某次在書店看發現,但看見標價之後嚇一跳……香港書真的很貴。 總之遇到跳樓大特價活動才把它買下手…… 其實我不是第一次讀Cox的書,有一本我很多年前就看過,但拖很久才寫書評的書信仰的未來:宗教的興衰與靈性時代的
Thumbnail
文章探討聖經中羅得的故事及其意義。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兒,雖有機會跟隨神,卻因被動和自私而逐漸墮落。他選擇居住在罪惡之城所多瑪,最終遭遇悲慘結局。然而,使徒彼得仍稱他為義人,顯示神的憐憫。文章警戒信徒不要輕忽神的救恩,應主動追求神,避免像羅得一樣失敗,以免在千年國遭受管教。最後勉勵信徒要警醒,堅持信仰
Thumbnail
這篇故事述說著參孫憑藉天生神力多次擊退外敵,但因迷戀異族女子大利拉,暴露了自己的秘密,最終失去力量被俘虜。後來,參孫向上帝懺悔,取回力量,選擇與敵人同歸於盡。參孫的故事充滿豪氣與悲劇,展現了他一生的傲然與最終的報仇。
Thumbnail
第一次懷孕以及第一次流產的故事。要說點什麼的話,比起悲傷我更覺得自己上了一門深刻的生物課。
Thumbnail
亞哈在位的時候,有伯特利人希伊勒重修耶利哥城;立根基的時候,喪了長子亞比蘭;安門的時候,喪了幼子西割,正如耶和華藉嫩的兒子約書亞所說的話。—‭‭列王紀上‬ ‭16‬:‭34‬ ‭ 觀察北國的發展,好像在看一場權力鬥爭的時代劇。有惡意篡位的、有作王只有七天的、也有徹底行惡掌王權的。
Thumbnail
這本書精采絕倫,是說,身為基督徒除了讀聖經以外,如果可以,我會直接推薦至少讀過這本書,畢竟這本書就是在教人家如何讀聖經。 是這樣的,身為基督徒理所當然的會讀聖經,讀多讀少一回事,再懶的人應該也隨手翻過,或至少在聚會時有讀到段落。再不濟,通常受洗那天也會拿到至少一本聖經,真的什麼都沒有,不然去醫院或
Thumbnail
讀書心得-交易聖經(作者Brent Penfold)- 24.04.20 成功交易的六項通則- 第一通則為觀念的準備,包括有: 1.接受最大逆境,市場會持續讓大多數交易者受傷,讓交易變困難,讓交易者懷疑自己的每項行動。 要成為存活的交易者,必須接受最大逆境、臣服於逆境。 --最大逆境指的是,
Thumbnail
你覺得讀聖經是一件困難的事嗎? 讀經時,你會不會覺得聖經的內容很難理解? 讀經後,你會不會覺得讀完了卻一個字都記不住,神的話語就如水過鴨背,對你的人生不起一點波瀾? 如果你對以上問題的回答都是「是」, 那麼,這篇文章提出的方法,可能對你日後理解聖經中的內容有所幫助。
Thumbnail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去年的事情,但因為還有不少書想看的,雖然不少人推薦,卻一直沒下手,直到某次在書店看發現,但看見標價之後嚇一跳……香港書真的很貴。 總之遇到跳樓大特價活動才把它買下手…… 其實我不是第一次讀Cox的書,有一本我很多年前就看過,但拖很久才寫書評的書信仰的未來:宗教的興衰與靈性時代的
Thumbnail
文章探討聖經中羅得的故事及其意義。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兒,雖有機會跟隨神,卻因被動和自私而逐漸墮落。他選擇居住在罪惡之城所多瑪,最終遭遇悲慘結局。然而,使徒彼得仍稱他為義人,顯示神的憐憫。文章警戒信徒不要輕忽神的救恩,應主動追求神,避免像羅得一樣失敗,以免在千年國遭受管教。最後勉勵信徒要警醒,堅持信仰
Thumbnail
這篇故事述說著參孫憑藉天生神力多次擊退外敵,但因迷戀異族女子大利拉,暴露了自己的秘密,最終失去力量被俘虜。後來,參孫向上帝懺悔,取回力量,選擇與敵人同歸於盡。參孫的故事充滿豪氣與悲劇,展現了他一生的傲然與最終的報仇。
Thumbnail
第一次懷孕以及第一次流產的故事。要說點什麼的話,比起悲傷我更覺得自己上了一門深刻的生物課。
Thumbnail
亞哈在位的時候,有伯特利人希伊勒重修耶利哥城;立根基的時候,喪了長子亞比蘭;安門的時候,喪了幼子西割,正如耶和華藉嫩的兒子約書亞所說的話。—‭‭列王紀上‬ ‭16‬:‭34‬ ‭ 觀察北國的發展,好像在看一場權力鬥爭的時代劇。有惡意篡位的、有作王只有七天的、也有徹底行惡掌王權的。
Thumbnail
這本書精采絕倫,是說,身為基督徒除了讀聖經以外,如果可以,我會直接推薦至少讀過這本書,畢竟這本書就是在教人家如何讀聖經。 是這樣的,身為基督徒理所當然的會讀聖經,讀多讀少一回事,再懶的人應該也隨手翻過,或至少在聚會時有讀到段落。再不濟,通常受洗那天也會拿到至少一本聖經,真的什麼都沒有,不然去醫院或
Thumbnail
讀書心得-交易聖經(作者Brent Penfold)- 24.04.20 成功交易的六項通則- 第一通則為觀念的準備,包括有: 1.接受最大逆境,市場會持續讓大多數交易者受傷,讓交易變困難,讓交易者懷疑自己的每項行動。 要成為存活的交易者,必須接受最大逆境、臣服於逆境。 --最大逆境指的是,
Thumbnail
你覺得讀聖經是一件困難的事嗎? 讀經時,你會不會覺得聖經的內容很難理解? 讀經後,你會不會覺得讀完了卻一個字都記不住,神的話語就如水過鴨背,對你的人生不起一點波瀾? 如果你對以上問題的回答都是「是」, 那麼,這篇文章提出的方法,可能對你日後理解聖經中的內容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