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防疫差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疫情在全球爆發的這一兩年,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政府與民間在面對這個二戰結束後最大的「體制性考試」有各式各樣的反應,第一類國家政府民間從上到下齊心協力一起抗疫,第二類國家則是政府猶豫不決,民間自發性的組織抗疫,而第三類國家相反是政府很努力,但民間卻不重視。最糟的就是第四類國家,上治政商高層,下至底層人民沒有人在乎防疫,滿腦子只在乎經濟與自由。
綜上亞洲國家主要為前兩類,而歐美與拉丁美洲為後兩類,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的差異呢?

東方文化傾向合作,西方文化傾向弱肉強食

眾所皆知,季風亞洲因為以稻作為主,而稻作從插秧,修築水利設施與田間管理皆十分需要人力參與,因此個人無法獨立於團體外生活,必須仰仗家族甚至村落生存下去,從而令季風亞洲的文化以合作、講求和諧與長幼秩序(因為稻作的技術相較其他旱作複雜,需要依靠長輩傳承經驗),排斥不維護團體和諧的人。
相對之下,最早在歐洲,除了在希臘與義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具穩定的農耕文明外,廣大的西北歐、中東歐乃至於斯堪地那維亞都還處於游牧,甚至最原始的狩獵採集的野蠻社會,由於農業起步晚,再加上又以旱作為主,因而導致群體中的合作意識遠不如季風亞洲地區強烈,取而代之的是較為明顯的競爭意識與英雄崇拜。(因為原始社會需時常與大自然對抗)
儘管後來基督教的傳播令這些「歐洲蠻族」逐漸由部落社會走向文明社會,但是這種崇強尚武的天性依然在當今西方人的血液中流動,決鬥文化(為了自身的財富、名譽不惜生命與對方拚死一搏)儘管在十九世紀後西方各國頒布法律明禁這類行為,然而實際上到了二戰結束後不久在西方世界裡仍有決鬥的紀錄。
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歷史與文化脈絡下,西方人會將自主權看得比性命還重要便不足為奇了。
但是西方國家也有如義大利與希臘等文明發展的早且合作意識也不賴的國家,理應社會是能夠齊心抗疫,但為何他們面對疫情卻也失守呢?

長期的製造業外移令社會經濟難以承受防疫手段所帶來的衝擊

其實絕大多數的社會問題追根究柢仍與經濟民生息息相關,其實十九世紀一直到二十世紀中葉,歐美國家都是全球製造業的重心,但是隨著六零年代沒經歷過戰爭動盪的戰後嬰兒潮長大成人後,不知一切得來不易的他們一味的追求權利與自由,頻繁的發動學運、工運等社會運動,宣稱資本家一直剝削勞工階層,一直以罷工等手段要求雇主提高工資與增加福利。
乍聽之下非常好,但是各位讀者要知道,員工的工資其實來自公司對外的營收,講白了就是客人買自家產品所帶來之收入,在經濟景氣不錯的時候問題尚不嚴重,但隨著七零年代石油危機的影響物價隨著能源水漲船高,貪婪的工會要求雇主加薪並不斷罷工,結果薪水是上漲了,可是物價卻也隨工資上揚,到頭來也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工會外的其他人也蒙受其害。
與此同時,也很多企業主受不了不斷上漲的勞動成本,紛紛將廠房關閉或轉往其他工資較為便宜的國家,導致許多歐美國家就此產業空洞化,只能靠服務業支撐就業人口。(其實我們台灣經濟開始快速發展也差不多在歐美國家產業外移的時候)
那這對於防疫又會造成什麼阻礙呢?如果是製造業與農業,只要銷出通路維持通暢,在疫情封鎖下只要做好防疫措施並維持基本運作就沒什麼太大問題,但服務業與觀光業則不然,第三級產業基本上都是要有人潮才有機會有錢潮,一旦因防疫封鎖而無法營業便沒輒了,這也是為何在疫情之初許多西方國家會猶豫不決而錯失了防疫黃金時間的重要原因,因為第三級產業是缺乏抵抗這種衝擊的能力,一旦封鎖很多人民的生計也受到嚴重打擊。(其實這也是歐美許多老百姓抗議封鎖的原因,因為一封鎖很多依靠服務業維生的人馬上面臨斷炊危機)
最後筆者也希望說,面對重大國家社會危機的到來,考驗的是整個國家社會的合作協調能力,一個國家社會空有金錢、人力與資源,但卻缺乏合作能力,就好比在古代空有食材卻沒柴燒,也一樣沒飯吃,因此國家社會在承平時期除了做好防災演習之類的預先準備,最重要的還是整合好社會各階層、各群體的溝通管道,建立長期的互信關係,才是面對重大危難的最重要的力量(其實歐美各國在產業外移以後,貧富差距逐漸變大,也傷害不同階層的互信關係,令政府防疫政策難以落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到底是病毒太厲害,抑或者是人類科技還不到位呢? RNA病毒極為容易突變 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普通感冒、流感與腸病毒等疾病的疫苗都要年年調整預測,因為RNA病毒本身就容易突變,今年得到過不代表明年後年就不會再度感染。 生物科技遇到瓶頸
近代的生物學研究進展 在1665年,羅伯特·虎克第一次用顯微鏡發現植物細胞,但是當時細胞並沒有被認為是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僅僅是一個呼吸作用,就涉及到如此繁複的過程,且涉及粒線體內外的移動,況且呼吸作用只是眾多生化反應中的其中一個,生物體堪稱是一個複雜的化學工廠一點也不為過。
相較於中國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除了幾個特殊時期,大部分時間都維持郡縣制的中央集權官僚統治方式,歐洲自從西羅馬帝國覆亡後基本上已經不存在大一統的環境,那是什麼因素造就兩者間的差異呢? 羅馬帝國靠地中海航運維繫 中世紀及其之後的歐洲世界 那為什麼中國做得到,歐洲卻是困難重重呢? 關鍵原因仍然出在河流上
綜觀世界各國的歷史,包括舊大陸上的兩河流域、波斯、印度、地中海沿岸與歐洲內陸,大多數時間都是小國林立,就算有統一的大帝國在歷史長河中也不是常態,通常都是某個打仗能力特別強的團體四處征服,過一段時間後又回復到原本小國林立的狀態。
上週我們談到當前產業技術的複雜性已經深刻影響社會運作,同時也因為高昂的維護成本令科技再更上一層樓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那還有再往上發展的空間嗎? 照理來說,頁岩油的開採不就代表人類又找到新的石化燃料來源,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嗎?但,這個喜訊的背後其實隱藏了不少的隱憂。
上週我們談到當今的尖端知識已經非常複雜抽象,即便是那些天才也必須窮盡一生的精力去鑽研,說到這很多人會認為技術的實踐並不需要如此高深的知識啊。其實這也不能說錯,只是技術發展也是有他要面對的課題,以下詳述之: 那有什麼方法可以擺脫當前的困境呢?下週我們再來聊。
那到底是病毒太厲害,抑或者是人類科技還不到位呢? RNA病毒極為容易突變 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普通感冒、流感與腸病毒等疾病的疫苗都要年年調整預測,因為RNA病毒本身就容易突變,今年得到過不代表明年後年就不會再度感染。 生物科技遇到瓶頸
近代的生物學研究進展 在1665年,羅伯特·虎克第一次用顯微鏡發現植物細胞,但是當時細胞並沒有被認為是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僅僅是一個呼吸作用,就涉及到如此繁複的過程,且涉及粒線體內外的移動,況且呼吸作用只是眾多生化反應中的其中一個,生物體堪稱是一個複雜的化學工廠一點也不為過。
相較於中國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除了幾個特殊時期,大部分時間都維持郡縣制的中央集權官僚統治方式,歐洲自從西羅馬帝國覆亡後基本上已經不存在大一統的環境,那是什麼因素造就兩者間的差異呢? 羅馬帝國靠地中海航運維繫 中世紀及其之後的歐洲世界 那為什麼中國做得到,歐洲卻是困難重重呢? 關鍵原因仍然出在河流上
綜觀世界各國的歷史,包括舊大陸上的兩河流域、波斯、印度、地中海沿岸與歐洲內陸,大多數時間都是小國林立,就算有統一的大帝國在歷史長河中也不是常態,通常都是某個打仗能力特別強的團體四處征服,過一段時間後又回復到原本小國林立的狀態。
上週我們談到當前產業技術的複雜性已經深刻影響社會運作,同時也因為高昂的維護成本令科技再更上一層樓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那還有再往上發展的空間嗎? 照理來說,頁岩油的開採不就代表人類又找到新的石化燃料來源,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嗎?但,這個喜訊的背後其實隱藏了不少的隱憂。
上週我們談到當今的尖端知識已經非常複雜抽象,即便是那些天才也必須窮盡一生的精力去鑽研,說到這很多人會認為技術的實踐並不需要如此高深的知識啊。其實這也不能說錯,只是技術發展也是有他要面對的課題,以下詳述之: 那有什麼方法可以擺脫當前的困境呢?下週我們再來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現代社會中為何西方主導發展的原因,包括環境、科技、人口等因素的影響。從人類一萬五千年的歷史中,分析了不同地區的發展速度和技術進步的差異,指出文化與科技的進步沒有絕對的「先進」與「落後」,而是對於當地生活的適應性。特別探討了可馴化的動植物、人口結構及疾病對各地文明演進的影響。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本文探討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科技、經濟和文化層面探討了這兩個文化的交融與衝突,並進一步討論了種族主義和文化價值觀的問題。作者描繪了東方文化在全盤西化的結果下面臨的困境,並提出了對文化和種族價值觀的反思。這篇文章對當代文化衝突和價值觀有深刻的反思和觀點,值得一讀。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筆者在上周的最後,並不是在講笑話,你想要解決問題,就得切入人性。不然各位自問,為了弱勢訂立法案,你會想支持那個你熟悉的,還是根本不知道這是哪位的? 熟悉,指的是住你家對面的那個阿桑,小時候每天出門都會遇到的老農,你會知道他們的苦,曉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在此基礎上制定的法案......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有很大一部份已經脫離不了全球化商業的供應和需求,全球化和台灣住民的「常態經濟」牢牢結合在一起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由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產業鏈基礎擴張而成,這種經濟現象在一百年前是很難想像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現代社會中為何西方主導發展的原因,包括環境、科技、人口等因素的影響。從人類一萬五千年的歷史中,分析了不同地區的發展速度和技術進步的差異,指出文化與科技的進步沒有絕對的「先進」與「落後」,而是對於當地生活的適應性。特別探討了可馴化的動植物、人口結構及疾病對各地文明演進的影響。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本文探討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科技、經濟和文化層面探討了這兩個文化的交融與衝突,並進一步討論了種族主義和文化價值觀的問題。作者描繪了東方文化在全盤西化的結果下面臨的困境,並提出了對文化和種族價值觀的反思。這篇文章對當代文化衝突和價值觀有深刻的反思和觀點,值得一讀。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筆者在上周的最後,並不是在講笑話,你想要解決問題,就得切入人性。不然各位自問,為了弱勢訂立法案,你會想支持那個你熟悉的,還是根本不知道這是哪位的? 熟悉,指的是住你家對面的那個阿桑,小時候每天出門都會遇到的老農,你會知道他們的苦,曉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在此基礎上制定的法案......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有很大一部份已經脫離不了全球化商業的供應和需求,全球化和台灣住民的「常態經濟」牢牢結合在一起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由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產業鏈基礎擴張而成,這種經濟現象在一百年前是很難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