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從「村人款待」到「村人叮囑」——〈桃花源記〉教學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結尾的問題

今天把〈桃花源記〉做了結尾,用了以前備課時的幾個問題收束:

在文中,作者並未敘述桃花村裡有村長或統治者的存在,推測可能的原因是?
桃花村裡的人見到於人的反應是?而該如何解釋對於「避秦時亂」的群體而言,見到了陌生人卻不設防的原因?
桃花村裡的人如果要保全村裡的太平,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若有則為何不做?

而在進入到這些題目的討論與思考之前,先歸納了之前的「象徵」與「細節構築」的手法。

第一年教書時學生的作品

第一年教書時學生的作品

象徵手法的教學步驟

象徵手法固然是每位老師都會提到的(而且考卷也很愛考的)「船」、「桃花林」、「山洞口」、「中無雜樹」以及「漁人」,但我更在意的是由象徵手法帶出的細節堆疊,以及與學生自身的連結。因此,在前一天第八節課時,安排了象徵手法的課程:

  1. 先以幾張圖片帶起學生的經驗:鴿子象徵?玫瑰花象徵?橘子象徵?紙船象徵?
  2. 介紹維基百科上對於「象徵」的定義,再回頭去看那些照片中是否都符合定義?(若是沒有,發生了什麼?)
  3. 透過〈開場告訴了我們哪些線索? — Now You See It〉讓學生練習從電影的開頭抓到「象徵」的意義。
    (這部分原本要用之前所看過的一份教案「用蘇打綠〈故事〉教象徵」,但再三思索後覺得一則有點牽強,二則這首歌的意思好像只是因為裡面用了很多〈桃花源記〉的梗,便作罷了;但我所挑的電影,似乎也不是直接與象徵對接,但總是一種詮釋的練習,容之後再設計)。
  4. 用《雲端情人》作為最後的收束與練習。

因為前一天有先做過這堂課了,所以學生在今天的收束上顯得頗有興致以及進入狀況;而在「細節」的歸結上,則有以下兩點:

  1. 象徵手法
  2. 不合理但又順理成章之處

〈桃花源記〉的細節

回到收束的問題,我認為陶淵明在一開始安排村人「大驚、詢問、熱情款待」的全然信任,而後又以「叮囑漁人」的舉動寫出桃花村人信任中卻帶有矛盾的意味,其實很符合作者在當世的兩難。

怎麼說呢?

陶淵明少時受過儒家教育,且魏晉時期的思想是以儒家為底、道家為表的時代,但是在淑世的選擇背後,更多的是來自帝王的箝制與殺戮,使得士人的注意力轉向自身,但又好像與自己從小所受的思想教育抵觸,因而矛盾發生了、不一致產生了。有的人選擇透過行為宣洩,有的人則透過寫作抒發,總之得要找個出口才是。

村人的不設防與熱情,以及隨後的告誡與期待,我認為恰巧反映出了陶淵明的矛盾,而也是在這樣的矛盾中,陶淵明寫出了人性的光輝與明亮:

即便我有點擔心,但我依舊相信你。

(原發表於2021/11/04@mediu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個教師的教育雜記的沙龍
22會員
45內容數
2025/03/10
我最喜歡這部片的時刻,是當喵急急忙忙從神壇衝下來,想要回到那艘帆船時,洪水退去陸地復生。一直以來在關鍵時刻給予幫助的鯨魚卻在此時擱淺了。喵過去用貓特有的姿態給予撫慰,同伴們陪在身邊。 雖然片尾似乎隱喻了洪水再來,失去帆船的陸生動物們生死未卜,但在能夠給予溫柔的時候就好好付出,那就夠了。
Thumbnail
2025/03/10
我最喜歡這部片的時刻,是當喵急急忙忙從神壇衝下來,想要回到那艘帆船時,洪水退去陸地復生。一直以來在關鍵時刻給予幫助的鯨魚卻在此時擱淺了。喵過去用貓特有的姿態給予撫慰,同伴們陪在身邊。 雖然片尾似乎隱喻了洪水再來,失去帆船的陸生動物們生死未卜,但在能夠給予溫柔的時候就好好付出,那就夠了。
Thumbnail
2024/07/31
電影的開頭,一名女性粉刷著自家外牆,親力親為。讓我聯想到的是「煥新」(renew)的象徵。我帶著這樣的預測進入到這80/20的片子裡。
Thumbnail
2024/07/31
電影的開頭,一名女性粉刷著自家外牆,親力親為。讓我聯想到的是「煥新」(renew)的象徵。我帶著這樣的預測進入到這80/20的片子裡。
Thumbnail
2024/06/18
樂樂在無計可施的時候,說出「成長的代價,就是快樂變得越來越少」。 那種很純粹、很直覺的情緒,因著長大而越來越不能「被選擇」,如同樂樂所說的,要隨時保持正向思考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情啊。 然而這也意味著,快樂可以是一種選擇,並不是只能被動地等待他的到來。
Thumbnail
2024/06/18
樂樂在無計可施的時候,說出「成長的代價,就是快樂變得越來越少」。 那種很純粹、很直覺的情緒,因著長大而越來越不能「被選擇」,如同樂樂所說的,要隨時保持正向思考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情啊。 然而這也意味著,快樂可以是一種選擇,並不是只能被動地等待他的到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學生時代-讀到一篇文章:「桃花源記」,陶淵明著作。 文中所提及的桃花源,讓我心神嚮往…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個人偏好大自然環境,遠離塵囂只為求得耳根子清淨之外,也想讓自己的心暫作休息。 遞了三次辭呈,這次總算如願得巳抽身而退,功勞不敢說,但
Thumbnail
學生時代-讀到一篇文章:「桃花源記」,陶淵明著作。 文中所提及的桃花源,讓我心神嚮往…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個人偏好大自然環境,遠離塵囂只為求得耳根子清淨之外,也想讓自己的心暫作休息。 遞了三次辭呈,這次總算如願得巳抽身而退,功勞不敢說,但
Thumbnail
理想世界的建構 你的心中會有一個理想世界嗎? 在課堂上,我問了學生這個問題。 有學生說:「我的理想世界就是沒有考試。」 有學生說:「我覺得現在就過得很開心了阿,為什麼要有理想世界?」 也有學生說:「想這個幹嘛?又不會實現。」......
Thumbnail
理想世界的建構 你的心中會有一個理想世界嗎? 在課堂上,我問了學生這個問題。 有學生說:「我的理想世界就是沒有考試。」 有學生說:「我覺得現在就過得很開心了阿,為什麼要有理想世界?」 也有學生說:「想這個幹嘛?又不會實現。」......
Thumbnail
大二時,在辦理抵免手續的過程發現唯獨〈大學中文〉不能抵免,心中不免升起「這門課到底是何方神聖」的念頭。
Thumbnail
大二時,在辦理抵免手續的過程發現唯獨〈大學中文〉不能抵免,心中不免升起「這門課到底是何方神聖」的念頭。
Thumbnail
村人的不設防與熱情,以及隨後的告誡與期待,我認為恰巧反映出了陶淵明的矛盾,而也是在這樣的矛盾中,陶淵明寫出了人性的光輝與明亮: 即便我有點擔心,但我依舊相信你。
Thumbnail
村人的不設防與熱情,以及隨後的告誡與期待,我認為恰巧反映出了陶淵明的矛盾,而也是在這樣的矛盾中,陶淵明寫出了人性的光輝與明亮: 即便我有點擔心,但我依舊相信你。
Thumbnail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捲雲舒 只是情緒來來往往,起起伏伏,把聯語中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暫時刪除不顧,單留<閒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邊雲捲雲舒>倒不失為調劑心情的良方。不管得意失意,煩燥或憤怨時,不妨走向大自然,或者接近花花草草,即使是多肉植物或小盆栽也有助於心境的平
Thumbnail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捲雲舒 只是情緒來來往往,起起伏伏,把聯語中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暫時刪除不顧,單留<閒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邊雲捲雲舒>倒不失為調劑心情的良方。不管得意失意,煩燥或憤怨時,不妨走向大自然,或者接近花花草草,即使是多肉植物或小盆栽也有助於心境的平
Thumbnail
五年前 我擔任三年級導師的時候 我在教室地板撿到一張紙條"碎念的念周老師" 身為老師 看到這張紙條會有何感受? 南一版的國語有一課是"當西瓜的媒人" 我透過這一課 讓學生當個碎念的人來唸媒人 試著從碎念的人與被碎念的人來感受 透過體驗活動 巧妙地轉化了我快爆炸的的情緒 在TACO老師的書中 我看
Thumbnail
五年前 我擔任三年級導師的時候 我在教室地板撿到一張紙條"碎念的念周老師" 身為老師 看到這張紙條會有何感受? 南一版的國語有一課是"當西瓜的媒人" 我透過這一課 讓學生當個碎念的人來唸媒人 試著從碎念的人與被碎念的人來感受 透過體驗活動 巧妙地轉化了我快爆炸的的情緒 在TACO老師的書中 我看
Thumbnail
  很多老師常常反映學生鎮日到校,無所事事,渾渾噩噩,虛擲青春,荒廢時光。   你有夢想嗎?   這是我面對這種學生時,最喜歡問的問題。   我們對於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印象,大概僅止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不以個人遷謫為苦,卻以普羅大眾、社稷國家為憂的偉大情操。坦白說,很難令人有
Thumbnail
  很多老師常常反映學生鎮日到校,無所事事,渾渾噩噩,虛擲青春,荒廢時光。   你有夢想嗎?   這是我面對這種學生時,最喜歡問的問題。   我們對於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印象,大概僅止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不以個人遷謫為苦,卻以普羅大眾、社稷國家為憂的偉大情操。坦白說,很難令人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