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理想地的建構與思辨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理想世界的建構

你心中有一個理想世界嗎?
在課堂上,我問了學生這個問題。高一的青春臉龐,發著光,他們看著我,小心的捉摸著我想要的答案。在我鼓勵他們暢所欲言後,有些學生說:「我的理想世界就是沒有考試。」也有學生說:「我覺得現在就過得很開心了阿,為什麼要有理想世界?」也有學生說:「想這個幹嘛?又不會實現」
「你心中有一個理想世界嗎?」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自己以為,有兩種狀況會促使我們想去追求理想世界,第一個是「心中有所追求,希望透過努力到達那樣的景況」,在這方面我們不妨讀讀愛因斯坦〈我心目中的世界〉:(節錄兩小段)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每個人應該被看成一個「個人」來尊敬,但不必被人們奉為偶像。
對我來說,只要能夠做到下面的事,就不再感到遺憾了:去沉思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祕密,去思考那宇宙奇妙的構造,並謙卑地試著去了解那在大自然中展現的知識的最小部分。
而另一個是「對現實世界有所不滿,因此在心中建構一個理想世界,這個理想世界的形貌,恰恰與現實社會互成對應」,在這方面最著名的代表,便是〈桃花源記〉。而這也是今年教〈桃花源記〉,我選擇的切入點。因此在教學上就可以切分成三個部分:
WHY:為什麼陶淵明要寫桃花源記?
WHAT:陶淵明用什麼方法記錄桃花源記?
HOW:我們如何看待理想世界?
說到陶淵明身處的時代,我們都知道是個亂世,具體有多亂呢?可以看看以下資料:(資料來源:貍想教育築壩閱讀)
陶淵明身處東晉末年,正值晉宋易主之際,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ㄩˊ)之地。除了一次為了抵抗異族符堅侵略而發生的肥水之戰、兩次為了光復失土而發動北伐慕蓉燕與姚秦的戰爭外,短短的二十多年間,國內共經歷十一次戰亂,全是因為內部爭權奪利而引發的,連年混戰,加深對人民剝削和壓榨,民生凋蔽,百姓痛苦。
當時東晉王朝實施門閥制度,陶淵明屬於寒門之士的後代,本就壯志難籌,再加上其個性耿直,不願攀附權貴,辭去彭澤縣令後,便長期隱居田園。陶淵明眼見時局敗壞又無法依理想改變現實,唯有歸隱作為反抗,假想人間樂土,〈桃花源記〉便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
根據這段文字,我們得以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教師)的VS閱讀(學生)節環:
提問一:閱讀上述資料,試列出三個要點,呈現東晉末年的時代氛圍
答:
1.對外以投降為主,兼有戰爭
2.對內因爭權奪利引發內亂
3.門閥制度造成進入官場的起始點不公
提問二:根據上述的信息歸納,試推論陶淵明的理想世界會呈現何種景貌?
答:
1.和平沒有戰爭,與外界沒有聯繫
2.沒有爭權奪利的行為,人人心思單純
3.沒有制度不公平的狀況,人人安居樂業
有了這些背景知識以及相關預測,我們可以進入〈桃花源記〉的正文。而這部份我想談的是「隱喻」

理想世界的隱喻

文學中的隱喻總是耐人尋味,像是解謎又不像解謎。
之所以不像,是因為即使不解開,情節也是這樣走下去;之所以像,是因為在解開的那一瞬間,彷彿開通了一條路,指向落英繽紛的桃花林。
就拿〈愛麗絲夢遊仙境〉來說,有個橋段是這樣的:愛麗絲喝下寫著「喝我」的瓶子而變小,吃下「吃我」的蛋糕讓她變成巨人的。我們可以將它視為一個奇幻有趣的情節──
但更多人認同的是愛麗絲透過吃食物變大變小的身體反應的是:故現實中,不管你願不願意,每個人都會長大,妳沒辦法自己停下這個過程。
若從「隱喻」的角度來看〈桃花源記〉,將文本的句子與陶淵明身處的社會環境相互搭配,透過表格整理,便可以探知作者在文字間佈下的密碼,以及深藏的思緒。
一、最美的理想世界
第一段的隱喻整理
在桃花源記的第一段寫得極美,因為一個恍神,進入一片落櫻繽紛的景緻。每次讀到「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段,都覺得時間停格在此處,眼中渲染出一片嫩粉花瓣飄落的景緻。
進入桃花源的路途除了肉眼可及的美麗,也將從現實世界過渡到理想世界的過程精彩描述:需要有出其不意,需要有特殊的景緻,需要有洞口,有光,有物件作為象徵(船)。
而這些東西,可以只是推動情節的元素,更可以是與現實世界互為指涉。
二、最善的理想世界
第二段的隱喻整理
當漁人進入桃花源,所見是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而陶淵對明其的描寫,除了「性本愛丘山」使然之外,也包含對現實世界的反動:桃花源裡平等和樂的景象,一一對應著陶淵明所處社會的權力壟斷和政治勾心。而桃花源人民的熱誠好客,構築此段的人情之善。
三、最痛的理想世界
第三段隱喻整理
如果你已經看見過最美的世界的樣子(因為那是你親手建立起來的樂園),但你卻知道它不可能存在,這是一種痛。而如果當世人連去追尋理想世界的意念都無覆存在的時候,那就是痛上加痛了。
「後遂無問津者」是多深的感慨啊。這讓我想到最近在讀房慧真的〈草莓與灰燼〉,裡頭提及集中營的倖存者提及自己飢餓到最後的狀態:
吃,找吃的,是第一要事。遠在其後的,才是生存的其他事,更後更遠的,才是對家庭的回憶和對死亡的恐懼
當作者眼中的世界,是一個連追尋理想世界的行為都不復存在的世界,可以說是時局的腐敗,但我覺得更多的是作者對那些不得進桃花源,終而放棄桃花源的人最深的惋惜。

理想世界的思辨

讀完〈桃花源記〉,我們可以回扣到一開始學生的問題:「為什麼要有理想世界」呢?更進一步的追問:理想世界就真的理想嗎?
其實,若理想世界是基於對現實世界不滿,因而虛構出一個與之對應的世界,那麼這個世界對更多人來說依然不是理想世界。「反烏托邦」小說更近一步將其設置為其他人的惡夢。
對於反烏托邦作品認為烏托邦是一種不符合人性且令人恐懼的假想社群或社會。例如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以及羅斯的〈分歧者〉:兩部小說都將世界假想為和平無憂,人人得以豐衣足食的狀態——然而和平無憂的背後,是透過將人「命定」為某一族群(且各族群間有權力的不對等)換得的結果。一但有人覺醒,發現之中的不平等,那麼衝突將勢不可免。

值得一提的是:陶淵明的理想世界應該是人人都平等的狀態,和反烏托邦小說的前提假定不盡相同(雖然我們不知在實際運作上如何達成);但這樣就是真的是全然理想的社會了嗎?陶淵明勾勒的理想世界,有沒有不理想甚至有動亂的危機呢?
根據上述,我們可以將這一課最後的思辨濃縮成一個比較親切的問法:
「『反烏托邦』世界或是〈桃花源記〉所呈現出來的世界,是否就是理想世界呢?為什麼?試論述你的想法。」
附帶題外話,陶淵明必須將理想世界寄託於想像。與之相比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雖然我存在的環境不見得很美好,生活也總是坑坑疤疤——但至少比東晉好——因此我能夠在現實中建構我的理想世界,而我也能夠相信只要我願意,這個理想能夠趨近。

理想世界的建構(學生)

今年(2022)上這一課,我把最後的作業收束在文學創作,題目如下
請你假想自己無意間進入到一個你理想中的世界,試描寫一段你如何進入理想世界的路程(例如桃花源記是迷路,經過桃花林,看到洞口有光。愛麗絲夢遊仙境是掉入兔子洞等等),敘述中必須包含:「景色的隱喻」以及「物品的隱喻」
不過我發現這個作業設計對本班的小高一來說好像有點難度。他們不是很能明白如何設置景色以及物品的隱喻。(從而也看出陶淵明的厲害之處,簡單幾筆勾勒,深意無限)
當然還是有一些可愛的作品,摘錄其中兩篇作文紀錄:
這個孩子的作品情節是很順暢的。平日應該愛看玄幻小說。美中不足的是情節雖能取勝,但看不出來魔劍以及斷頭台的隱喻。
而下面這篇作品,孩子已經能將景色和內在的情緒相互對應。烏雲和內在的焦慮很適合作為一組互為表裡的意象。
完成了落落長的教學記錄,最後當然還是要用一張圖來說明:




這裡是我對於高中核心古文的教學記錄,歡迎關心高中國語文教育的你,來這裡逛逛,並與我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李德和活躍的時代,大約是民國三十到六十年間,那時候父權仍是社會的主流,可是女性已漸漸能得到一些權力。張李德和生逢此時,加上她家世顯赫,更有本錢發展愛好。也許這篇文章仍舊不是標準的「性別平等」,可是我們仍然能看到張李德和試圖在時代給的機會中(包含社會風氣以及她的家世背景),讓自己在裂縫中透出一道光
胡亥當上皇帝後,聽信趙高之言,為所欲為,李斯想要勸阻,反而被趙高陷害。最後被腰斬於秦朝首都咸陽──那個他曾經認為是「最好的環境」的地方 如果說,李斯化危機為轉機的行動力,讓我們獲得爬上人生高峰的啟示;那麼,他逆轉直下的結局,又會帶來什麼啟示呢?
這就是我們該讀〈諫逐客書〉的第二個理由: 利用社群認同和損失厭惡來進行說服 〈諫逐客書〉的說服心法:了解說服對象的需求 〈諫逐客書〉的說服技法:社群認同 〈諫逐客書〉的說服技法:損失厭惡的技巧
高中國文〈諫逐客書〉中,我們可以學到的不只是說服技巧,還有李斯「敢於追求最好」、「敢於讓自己配得上最好」、「化危機為轉機」的行動力,這正是我們該讀〈諫逐客書〉的第一個理由
說起鹿港,你會想到什麼?如果不是彰化或鹿港人,想到的大多是鹿港美食,鹿港老街,以及似乎在課本上學過的「一府二鹿三艋舺」。而如果你喜歡音樂,也許還會提到羅大佑那首傳遍大街小巷的〈鹿港小鎮〉
婚姻中亮起紅燈,女性似乎必須擁有「溫良賢淑」或是「相夫教子」等特質,才能得到社會大眾的讚聲? 如果這個女性事業很成功,可是沒有小孩,或者是跟公婆有過不愉快的相處紀錄,那麼婚姻亮起紅燈的時候,「她」就無可避免地在新聞或是輿論中成為難相處的角色。
張李德和活躍的時代,大約是民國三十到六十年間,那時候父權仍是社會的主流,可是女性已漸漸能得到一些權力。張李德和生逢此時,加上她家世顯赫,更有本錢發展愛好。也許這篇文章仍舊不是標準的「性別平等」,可是我們仍然能看到張李德和試圖在時代給的機會中(包含社會風氣以及她的家世背景),讓自己在裂縫中透出一道光
胡亥當上皇帝後,聽信趙高之言,為所欲為,李斯想要勸阻,反而被趙高陷害。最後被腰斬於秦朝首都咸陽──那個他曾經認為是「最好的環境」的地方 如果說,李斯化危機為轉機的行動力,讓我們獲得爬上人生高峰的啟示;那麼,他逆轉直下的結局,又會帶來什麼啟示呢?
這就是我們該讀〈諫逐客書〉的第二個理由: 利用社群認同和損失厭惡來進行說服 〈諫逐客書〉的說服心法:了解說服對象的需求 〈諫逐客書〉的說服技法:社群認同 〈諫逐客書〉的說服技法:損失厭惡的技巧
高中國文〈諫逐客書〉中,我們可以學到的不只是說服技巧,還有李斯「敢於追求最好」、「敢於讓自己配得上最好」、「化危機為轉機」的行動力,這正是我們該讀〈諫逐客書〉的第一個理由
說起鹿港,你會想到什麼?如果不是彰化或鹿港人,想到的大多是鹿港美食,鹿港老街,以及似乎在課本上學過的「一府二鹿三艋舺」。而如果你喜歡音樂,也許還會提到羅大佑那首傳遍大街小巷的〈鹿港小鎮〉
婚姻中亮起紅燈,女性似乎必須擁有「溫良賢淑」或是「相夫教子」等特質,才能得到社會大眾的讚聲? 如果這個女性事業很成功,可是沒有小孩,或者是跟公婆有過不愉快的相處紀錄,那麼婚姻亮起紅燈的時候,「她」就無可避免地在新聞或是輿論中成為難相處的角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世界。在這個與世隔絕的世界,沒有暴政徭役,沒有改朝換代,沒有紀曆的日誌,沒有動亂戰爭,甚至連政府與稅收都沒有。在這個樂土中,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充滿著和平、寧靜、安樂的氣氛。 陶淵明描述的「桃花源」,不過是太平時代平凡普通的農村景象,但在陶淵明所處干戈不斷的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繪了他對理想世界的憧憬,強調生活的平凡與心靈的滿足。透過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健康的人際關係和工作的益處,陶淵明展現了在亂世中仍能追求幸福的方式。並引導讀者重新思考物質與經驗的關係,最終指向一個理想的幸福人生。這樣的思考不僅在古代適用,當今社會同樣值得反思與實踐。
Thumbnail
《夢境中的神祕空間》描述桃樂絲的靈魂進入愛麗絲的身體後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在這個神祕空間中,桃樂絲和愛麗絲都感到困惑,但兩人的反應卻截然不同。究竟這個神祕空間會帶給她們怎樣的改變?
理想是個人的執著,而通想是一般世俗人,普遍又普通的看法! 比如在我的年代,考上大學是一個理想,如今大學畢業只是個通想。 有理想是件好事嗎?未必見得吧!看過一些人,為了理想,犧牲不少東西。如果有這麼一個天平,一邊是理想,一邊是犧牲,那犧牲比理想還重時,這個理想還有存在的價值嗎?而可悲的是,犧牲是一
回來了,回到玄妙愛情,聽到了一個字(原生世界),這才是真實的世界。我們的世界是不真實的,叫著次生世界,是水良寫出來的,這裡只有善良沒有邪惡,我們希望水良寫出原生世界給我們看看,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把這個想法對林小清說了,林小清回答:我們在次生世界活不下去嗎?為何要到原生世界去呢?我回答:我想去玩玩!
Thumbnail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出世之後,引發不少後代詩人,依據《桃花源記》提供的線索尋找並撰寫成各種續詩。本詩描述張旭也加入尋找桃花源的行列。現實的桃花溪,據說就在今天湖南省桃源縣,然而歷史上卻從來沒人真正找到陶淵明所提的原始地點;甚至我們可以說: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國」,現實上並不存在這樣的地方。
陶淵明的「桃花源」 人人嚮往的人間樂土 因裡面的人美環境樸實 人際關係才能流動著溫暖愉悅 #寫作練習
Thumbnail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是其著名的田園詩之一。詩人雖然隱居田園,但卻能心境自在,不受世俗的喧囂影響。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
Thumbnail
相較於幻想世界的豐富精彩,現實世界顯得枯燥乏味又困難,因此總想躲回自己的小宇宙裡。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世界。在這個與世隔絕的世界,沒有暴政徭役,沒有改朝換代,沒有紀曆的日誌,沒有動亂戰爭,甚至連政府與稅收都沒有。在這個樂土中,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充滿著和平、寧靜、安樂的氣氛。 陶淵明描述的「桃花源」,不過是太平時代平凡普通的農村景象,但在陶淵明所處干戈不斷的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繪了他對理想世界的憧憬,強調生活的平凡與心靈的滿足。透過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健康的人際關係和工作的益處,陶淵明展現了在亂世中仍能追求幸福的方式。並引導讀者重新思考物質與經驗的關係,最終指向一個理想的幸福人生。這樣的思考不僅在古代適用,當今社會同樣值得反思與實踐。
Thumbnail
《夢境中的神祕空間》描述桃樂絲的靈魂進入愛麗絲的身體後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在這個神祕空間中,桃樂絲和愛麗絲都感到困惑,但兩人的反應卻截然不同。究竟這個神祕空間會帶給她們怎樣的改變?
理想是個人的執著,而通想是一般世俗人,普遍又普通的看法! 比如在我的年代,考上大學是一個理想,如今大學畢業只是個通想。 有理想是件好事嗎?未必見得吧!看過一些人,為了理想,犧牲不少東西。如果有這麼一個天平,一邊是理想,一邊是犧牲,那犧牲比理想還重時,這個理想還有存在的價值嗎?而可悲的是,犧牲是一
回來了,回到玄妙愛情,聽到了一個字(原生世界),這才是真實的世界。我們的世界是不真實的,叫著次生世界,是水良寫出來的,這裡只有善良沒有邪惡,我們希望水良寫出原生世界給我們看看,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把這個想法對林小清說了,林小清回答:我們在次生世界活不下去嗎?為何要到原生世界去呢?我回答:我想去玩玩!
Thumbnail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出世之後,引發不少後代詩人,依據《桃花源記》提供的線索尋找並撰寫成各種續詩。本詩描述張旭也加入尋找桃花源的行列。現實的桃花溪,據說就在今天湖南省桃源縣,然而歷史上卻從來沒人真正找到陶淵明所提的原始地點;甚至我們可以說: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國」,現實上並不存在這樣的地方。
陶淵明的「桃花源」 人人嚮往的人間樂土 因裡面的人美環境樸實 人際關係才能流動著溫暖愉悅 #寫作練習
Thumbnail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是其著名的田園詩之一。詩人雖然隱居田園,但卻能心境自在,不受世俗的喧囂影響。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
Thumbnail
相較於幻想世界的豐富精彩,現實世界顯得枯燥乏味又困難,因此總想躲回自己的小宇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