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合作又爆炸了?會不會笑很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對於社會化動物來說,不論是蟲子如螞蟻與蜜蜂、動物如猴子或海豚,「團隊合作」都是重要的生存關鍵,當然人類也不例外。不論經驗是好是壞,相信大家也都擁有團隊合作的經驗,不知道大家認為團隊合作時,最難搞的問題是什麼呢?小編認為是「團隊溝通」,團隊溝通上的困難往往使我們在合作上無法發揮各自的實力,成員可能因為害羞而不敢表達意見、可能因為不滿而故意唱反調、可能因為尷尬而老是缺席拒絕溝通等等,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或許並不難,只需要夠會「笑」就可以了!接下來有關笑的主題,小編想和各位分享笑是如何影響團隊合作,從而影響團隊走向成功或失敗,那麼,就讓我們進入今天的主題吧!

raw-image


團隊溝通出問題,為什麼?

團隊合作對於社會的運作來說絕對是必要的,因為它能夠幫助團隊內的成員互相補足自己不足的地方,或者,至少能幫忙省些時間。但是,雖然理論上應該如此,但想必大家如果有合作過,就會發現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上述情況往往只發生在「溝通成功」的團隊中,尤其是現代的團隊,文獻內提到,團隊合作在近代效率越來越差,而原因便是出在「團隊溝通」時,大家常常表面上是在合作,但卻都不太願意分享自己的資訊、意見給其他成員,成員與成員之間一直都存在著一座「心理高牆」。

笑,是推倒心理高牆的關鍵?

而過去這方面的研究便在思考,要如何讓團隊內的成員願意誠實、開放地交流自己內心的想法與掌握的資訊,進而幫助團隊更好、更有效率地達成目標,而他們發現,要解決此問題,團隊內的氣氛於不愉快很重要,像是當前成功的企業中,如星巴克、google等也都確實鼓吹公司團隊內要保持愉快、有趣的氣氛。

過去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到,「笑聲」便能有效促進團隊合作,它或許並非是一種語言,但它卻能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欣賞、鼓勵、喜悅等正向情緒,從而創造出愉快、舒適的氣氛,消除彼此間的心理隔閡,數近團隊能有更好的溝通與合作關係。

但是,笑的方式是關鍵

然而要促進團隊合作的效率,只是知道要笑還不夠,我們還要會笑才行。笑的時機點與模式也很重要,文獻內便提到,如果團隊在討論重要事項時搞笑,雖然或許能幫助大家消除隔閡,但是卻可能會導致離題,阻礙工作的進行;另外,模式也會影響,比方說過去研究就會去觀察團隊內笑的「頻率」與「分布狀況」,分布狀況可能比較難從字面理解,這邊舉例說明,例如文內便提到有時一個團隊內的笑聲是會傳染、分布到所有人的,大家會一起發出笑聲,有時團隊內雖然有笑聲,但往往都是發生在固定一個人身上,那麼這2種不同的狀況,會分別對團隊效率帶來什麼影響呢?因此,校的模式如何影響團隊效率,是相當值得探討的,我們會於下篇文章中開始分享。

親和力會不會影響笑的模式,從而影響團隊效率?

另外,文內也提到,如果說笑的方式確實會影響到團隊效率的話,那麼,不同的人格特徵,比方說「親和力 (agreeableness)」的不同,會不會影響一個人在團隊內笑的方式,進而影響到一個團隊的效率?而這通常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這些有趣的內容,我們都會在後續的文章中做分享。

小編結語

那麼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告一段落啦,不知道大家在閱讀後有沒有想到什麼過去團隊合作的經驗呢?是好的嗎?還是不好的?跟團隊溝通有關係嗎?歡迎於下方與我們分享喔!或是大家在閱讀過後有實際用笑來改善團隊溝通的發現,也歡迎與我們分享喔!那各位我們下次見啦!

Nous makes life.
Thema科學咖啡館 感謝您的光臨!

撰寫/咖啡因成癮的蛾
圖/想啡的貓

參考文獻

Wang, Lu; Doucet, Lorna; Waller, Mary; Sanders, Karin; Phillips, Sybil (2016). A Laughing Matter: Patterns of Laughter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Working Dyads. Organization Science, (), orsc.2016.1082–. doi:10.1287/orsc.2016.108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HEMA Café 希瑪科學咖啡館的沙龍
25會員
77內容數
你知道同理心不是天生的嗎?你知道同理心的神經機制嗎? 同理心(empathy),和同情心(sympathy)不同,是一項難度更高,更為寶貴的東西。 此主題中,我們並不是要再重新解釋一次empathy和sympathy的不同,畢竟相信大家也早知道了, 我們將會更會更深入地去探討同理心的神經機制,以及其相關研究。
2022/05/10
5-甲氧基色氨酸 (5-MTP) 是血管內皮細胞的代謝產物,而在研究中發現它可以阻斷巨噬細胞活化和促發炎細胞因子的分泌,所以在本篇研究便是要來看它是否能改善動脈粥樣硬化。
Thumbnail
2022/05/10
5-甲氧基色氨酸 (5-MTP) 是血管內皮細胞的代謝產物,而在研究中發現它可以阻斷巨噬細胞活化和促發炎細胞因子的分泌,所以在本篇研究便是要來看它是否能改善動脈粥樣硬化。
Thumbnail
2022/05/02
【天才 (genius) 與瘋子 (mad) 之間,可能只具有一線之隔】,這個具有哲學感的觀點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這個議題,不只一般大眾會感興趣,研究者們也很感興趣。 就讓我們於文章內,透過研究結果向大家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Thumbnail
2022/05/02
【天才 (genius) 與瘋子 (mad) 之間,可能只具有一線之隔】,這個具有哲學感的觀點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這個議題,不只一般大眾會感興趣,研究者們也很感興趣。 就讓我們於文章內,透過研究結果向大家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Thumbnail
2022/04/24
5-甲氧基色氨酸 (5-Methoxytryptophan, 5-MTP),是體內色基酸的代謝物,在過去的研究中顯示,它具有具有抗發炎、抗癌細胞生成、保護血管和抗纖維化的作用,因此在本篇所介紹的試驗將以5-甲氧基色氨酸,來看能否改善肺部的纖維化。 撰寫/種咖啡的五色鳥 參考文獻
Thumbnail
2022/04/24
5-甲氧基色氨酸 (5-Methoxytryptophan, 5-MTP),是體內色基酸的代謝物,在過去的研究中顯示,它具有具有抗發炎、抗癌細胞生成、保護血管和抗纖維化的作用,因此在本篇所介紹的試驗將以5-甲氧基色氨酸,來看能否改善肺部的纖維化。 撰寫/種咖啡的五色鳥 參考文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你的組織裡有這些現象嗎? •會議中大家沉默時間多,茶水間討論總是比較熱烈 •同事很早就發現問題、但總是私下交流直到再也不能隱瞞。最後一刻才爆發 •團隊的討論之間,充滿著「我早就跟你說了」的文化 •同一部門重複犯類似的錯誤、或是不同部門重複犯類似的錯誤 •主管永遠是最後知道(壞)事的人
Thumbnail
你的組織裡有這些現象嗎? •會議中大家沉默時間多,茶水間討論總是比較熱烈 •同事很早就發現問題、但總是私下交流直到再也不能隱瞞。最後一刻才爆發 •團隊的討論之間,充滿著「我早就跟你說了」的文化 •同一部門重複犯類似的錯誤、或是不同部門重複犯類似的錯誤 •主管永遠是最後知道(壞)事的人
Thumbnail
在工作場域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心理健康,似乎成為了能否留下好人才的關鍵軟實力,《愈吵愈有競爭力》介紹了在組織中並不是表面看似一片祥和的組織工作績效與員工的產能會更高。而是當組織間的成員擁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能夠提出不同的意見,指出其他成員錯誤的地方,才能真正激發出創造力及提升工作績效。
Thumbnail
在工作場域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心理健康,似乎成為了能否留下好人才的關鍵軟實力,《愈吵愈有競爭力》介紹了在組織中並不是表面看似一片祥和的組織工作績效與員工的產能會更高。而是當組織間的成員擁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能夠提出不同的意見,指出其他成員錯誤的地方,才能真正激發出創造力及提升工作績效。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在演化的競爭中,沒有尖爪利牙,不能飛又跑不快的人類,透過團隊合作才能存活下來。即便人類的科技文明如此進步的今天,我們也無法離群索居,不管在生存的物質條件或精神心靈上,人人都需要來自夥伴的支持。 曾有一份問卷調查企業家:「怎樣的人能成功?」答案是:「不是最聰明、但能夠與別人合作並解決團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在演化的競爭中,沒有尖爪利牙,不能飛又跑不快的人類,透過團隊合作才能存活下來。即便人類的科技文明如此進步的今天,我們也無法離群索居,不管在生存的物質條件或精神心靈上,人人都需要來自夥伴的支持。 曾有一份問卷調查企業家:「怎樣的人能成功?」答案是:「不是最聰明、但能夠與別人合作並解決團
Thumbnail
互動應該是自然而然 你們平時會交流嗎,還是每天上班寧可在自己的小桌子前? 當你在走廊看見同事走來,你會假裝避開,還是隨口問:「最近在忙些什麼?」 你們都在自己的座位吃飯,還是公司有公用區讓你們聚會? 公司鼓勵交流嗎,大家敢說真話嗎?
Thumbnail
互動應該是自然而然 你們平時會交流嗎,還是每天上班寧可在自己的小桌子前? 當你在走廊看見同事走來,你會假裝避開,還是隨口問:「最近在忙些什麼?」 你們都在自己的座位吃飯,還是公司有公用區讓你們聚會? 公司鼓勵交流嗎,大家敢說真話嗎?
Thumbnail
會需要危機處理的事件,是沒時間了解需求、然後選擇最佳方案的。 有時候人突然遭遇的不幸,起因就是因為某人的甩鍋跟誤會,這時的受害者根本不可能了解來龍去脈,別說短期不可能,甚至於一輩子都會被瞞在鼓裡。 我很喜歡以上這段話 這很現實,很不修飾,我在理性的思考之餘,我也接受命運的考驗。
Thumbnail
會需要危機處理的事件,是沒時間了解需求、然後選擇最佳方案的。 有時候人突然遭遇的不幸,起因就是因為某人的甩鍋跟誤會,這時的受害者根本不可能了解來龍去脈,別說短期不可能,甚至於一輩子都會被瞞在鼓裡。 我很喜歡以上這段話 這很現實,很不修飾,我在理性的思考之餘,我也接受命運的考驗。
Thumbnail
如同我們於先前文章所提到的,大家都怕生,團隊內的心理隔閡很難在自然的狀況下被消除,不過如果有人帶動氣氛,多製造一些共同的歡笑 (shared laughter),那麼大家內心的隔閡會較容易被消除,團隊內將容易產生認同感與和諧感,大家會更有「我們是一夥的!」的感覺...
Thumbnail
如同我們於先前文章所提到的,大家都怕生,團隊內的心理隔閡很難在自然的狀況下被消除,不過如果有人帶動氣氛,多製造一些共同的歡笑 (shared laughter),那麼大家內心的隔閡會較容易被消除,團隊內將容易產生認同感與和諧感,大家會更有「我們是一夥的!」的感覺...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認為團隊合作時,最難搞的問題是什麼呢?小編認為是「團隊溝通」,團隊溝通上的困難往往使我們在合作上無法發揮各自的實力,成員可能因為害羞而不敢表達意見、可能因為不滿而故意唱反調、可能因為尷尬而老是缺席拒絕溝通等等,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或許並不難,只需要夠會「笑」就可以了!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認為團隊合作時,最難搞的問題是什麼呢?小編認為是「團隊溝通」,團隊溝通上的困難往往使我們在合作上無法發揮各自的實力,成員可能因為害羞而不敢表達意見、可能因為不滿而故意唱反調、可能因為尷尬而老是缺席拒絕溝通等等,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或許並不難,只需要夠會「笑」就可以了!
Thumbnail
大家有團隊合作的經驗嗎?或者大家有需要聚在一起討論、聯誼、交流的經驗嗎?想必多多少少都是有的吧?那請大家想想看,過去的分組合作、交流中,或者是經營團隊的經驗中,真的有比較有效率嗎?那是一次舒適、舒壓的體驗嗎?在團隊內老是不想發言?告訴你,其實大家都一樣害怕被大家關注;
Thumbnail
大家有團隊合作的經驗嗎?或者大家有需要聚在一起討論、聯誼、交流的經驗嗎?想必多多少少都是有的吧?那請大家想想看,過去的分組合作、交流中,或者是經營團隊的經驗中,真的有比較有效率嗎?那是一次舒適、舒壓的體驗嗎?在團隊內老是不想發言?告訴你,其實大家都一樣害怕被大家關注;
Thumbnail
我們一生當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深處在職場中,除了繁雜的工作,還要應對許多難搞的人際關係。 前陣子去參與了一個輕年城市的論壇,邀請多位知名企業家分享行業趨勢及職涯相關議題,我覺得隨著時空轉變,火紅的產業也可能成為夕陽產業。但不變的是在職場中的淺規則,無論是職場老鳥或是新人都需要去學習的。 如果大家還
Thumbnail
我們一生當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深處在職場中,除了繁雜的工作,還要應對許多難搞的人際關係。 前陣子去參與了一個輕年城市的論壇,邀請多位知名企業家分享行業趨勢及職涯相關議題,我覺得隨著時空轉變,火紅的產業也可能成為夕陽產業。但不變的是在職場中的淺規則,無論是職場老鳥或是新人都需要去學習的。 如果大家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