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應該是自然而然
- 你們平時會交流嗎,還是每天上班寧可在自己的小桌子前?
- 當你在走廊看見同事走來,你會假裝避開,還是隨口問:「最近在忙些什麼?」
- 你們都在自己的座位吃飯,還是公司有公用區讓你們聚會?
- 公司鼓勵交流嗎,大家敢說真話嗎?
正常情況下,互動會自然發生。請你回想還在學校的時候,到了要分班的時候,你走到陌生的教室門口,大家還互不認識,你找了個座位坐下,然後開始彼此觀察,很有可能從一件物品開始聊天,男生可能聊籃球鞋,女生可能聊美妝或是餐廳。人作為社交動物,互動是正常的,只是選擇互動的對象,互動停止通常是外界事物的介入造成的反常行為。
藉由交流提升能力
公司內部,不論宣稱自己有多開放,經常不鼓勵內部員工在上班時間進行,所謂非相關的交流 (就是聊天打屁),因為一般認為這樣會導致生產力降低,是在「偷取公司時間」。
根據部分研究發現,交流的確會損失部分生產力,但是很明顯地增加效率,彼此相抵,得到的遠大於損失。
要打造戰鬥力強的隊伍,「互動」是我認為最重要。因為在互動前,我們必須組織自己的想法,甚至圖像化表現,在聆聽過程中留心對方的用語,藉由提取對話中的關鍵字,以及重述的方式確認理解,有時加上手勢、動作來幫助對方理解,而對方丟出來的問題,也許是一個我們從未想過的盲點,也會幫助我們跳脫原本看事物的角度。
以我自己的經驗,部分的交流確實是練肖話,但是當你對組織有認同感,希望組織有更好的發展,同時你也認可對方,也具備自我驅動力,想要變得更好,你們之間的對話,總是會變得深入且有意義。因為你們對同一件事,表現出同樣的熱情,才會在同一家公司,同一個部門,既然都有同樣的目標,就是希望透過交流,讓自己學得更多,讓工作變得輕鬆,讓公司更有發展,那對話一定會變得深入並具啟發性。
如果當你對工作,已是感覺度日如年,你和同事之間的對話,就會充滿去哪玩去吃啥的閒聊。但是請別誤會,我不是反對吃喝玩樂,而是避免討論流於表面。 在吃麥當勞的同時,如果分享對植物肉的看法,在提到買了Switch的健身環,也可以分享,如何持之以恆地保持運動習慣,我相信會是很好的討論。
所以高層如果發現,員工只能聊一些毫無營養的八卦,可能需要先檢討公司哪裡出了問題,像是:政策朝令夕改白忙一場,沒有明確的升遷管道,績效考核的公平性,而不是要人資發布「禁止在茶水間逗留」這種通知。
什麼會讓交流停止
最常發生的應該是業務部門,尤其是業務範圍沒有劃分好,導致彼此內部競爭,例如線上及線下的團隊,產品透過線上購買,勢必影響線下的業績;同時,線上還沒有辦法自負盈虧時,是拿線下的盈餘在維持運作,等於是拿我的錢,打我的人,激勵制度沒有做好,合作不但無益尚且有害,導致連同部門的都無法說話。這樣的事也會發生在專案部,某些專案擠壓到其他案子,人員被抽調或是物料先挪用,共通點就是遊戲規則沒有先談好,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受到質疑,所以資源少的盡量先拿,拿完設法藏。
跨部門溝通障礙,我想大家都不陌生,畢竟很多時候流程就特別奇怪,上下手的權責不清造成,但是管理部經常無法很好居中協調,反而要求衝突已經浮上檯面的部門開會,大家坐下來談清楚就好。當雙方沒有誠意要交流,形式就不是重點,如同當你對某品牌的牛奶失去信心,價格優惠就不是重點。這樣的交流很容易最後演變成「文法練習」跟「挑錯字遊戲」(你懂的),為了說話有憑據,之後凡事都只接受郵件,避免日後賴帳。而對於應該要溝通的概念反而成了次要。
交流不暢的原因,可以從兩方面來看:目標不同、權責不符。
- 目標不同:也許會問每年不是都有KPI或OKR,怎麼還有目標不符?精確點應該是目標拆解方式很奇怪。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談到市場部、業務部以及專案部的爭端。業務部希望多簽幾個案子,專案部則是被要求準時交付,所以當後端消化能力不足,對於前端業務開發就會盡可能卡,當然會覺得各彈各的調。
- 權責不符:一般是來自於部門之間支援。業務部不想花成本培訓新進業務,或是聘請有經驗的員工,業務部就商請產品部支援,以單一部門來看,成本是降低,實際上把成本轉移到另一部門,整體效率並沒有得到提升。如果是正式的要求,且願意支付相關管理費用,符合多勞多得的原則,整件事變得簡單許多。但是如果變相轉移成本,那當然是越少交流越好,讓實際工作量只有部門成員知道。
順暢交流的基礎
互動必須建立在「透明以及信任」。我在產品部的時候,互動發生得很簡單,就是某一方站起來,走過來,對話就開始。各方都能安心對話,因為大家遵守
- 誰完成的功勞就是誰的
- 你支持我,我也會支持你
- 你尊重我的喜好,我也尊重你的
- 抱持肯定他人,交流一定讓彼此受益
除此之外,最重要肯承認自己的錯誤。一般認為,表現較好的團隊應該犯下較少錯誤的團隊,但是根據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美艾德蒙森,在一項醫療調查中發現相反的結果,表現較好的團隊犯下更多個錯誤,不過再深入研究後,真實結果是表現較佳的團隊「呈報」更多的錯誤。這裡提到「心理安全」的概念,這樣的環境下,沒有人會因為犯錯、提問、求助而被處罰或(各種形式)的羞辱,研究指出心理安全,可以激發更多的創意,促進更有建設性的討論,增強學習效果;但是最後要強調,心理安全並不意味著不用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你覺得員工旅遊或淨灘活動,真的起到交流的作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