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般的表達能力,從紮實應用寫作原理開始
一月三日,蘋果宣布進行十六年來首次的財報調降,蘋果近年創新乏力的批評聲再度高漲,令人不禁憶起掀起智慧手機浪潮的賈伯斯。
賈伯斯苛求完美又性格暴躁,行事風格褒貶不一,但無人可否認他口若懸河的表達能力。2005年他的史丹佛畢業演說,便是證明。這場演說,曾被李開復推崇「人人該聽三次」。甚至,連前東家老闆,在我離職前告別時,還引用演說中「你所經歷的一切,將在你的未來以某種方式連接」祝福我。可見他的演說多深入人心。
我曾認為賈伯斯懾服人心的話語,源於他獨特的性格魅力,沒有方法可學。上了《結構力》課程後,才知道他的演說之所以迷人,和他紮實地應用基本的寫作原理有關。
洪老師說,史丹佛畢業演說的講稿結構,兼備空間、時間雙元架構。從空間面分析,結構符合洪老師第一堂課介紹的「金字塔原理」 — 獨一主張由三個重點支持;從時間面探索,講稿依序引用他就學、創業與面對死亡的歷程,符合「三幕劇」結構。即便只看講稿,也是篇易讀好懂又感人肺腑的文章。
應用原理設立文章架構,得靠邏輯思考
只是,認識了寫作架構的基本原理,具體執行的方法是什麼?更明確地說,該怎麼將手邊的資料素材、腦海裡的觀點感受,組織、統整、歸納出清晰明朗的文章架構,踏好精準寫作的第一步呢?
洪老師說,靠邏輯思考。
特別的是,洪老師不是教條式地教我們什麼是邏輯思考。事實上,連著名的邏輯分類原則 — — MECE (Mutual Exclusive, Collective Exclusive),這四個英文字母縮寫,都未曾在簡報出現過。
相反地,老師以畫代文 — — 用八耐舜子的插畫作品《12件事證明你老了》為邏輯思考的練習對象,請同學分組討論。在12分鐘內,找出想傳達的主題,與可呼應主題的三個獨立觀點。
《12件事證明你老了》是用 12 組插畫,趣味地描繪形容人的「初老」症狀。因為作品名稱已經點出主題,我和同組同學很快就敲定主張,但歸納重點的過程中,發生了觀點上的拉鋸戰。
為什麼會有拉鋸戰?《12件事證明你老了》描述的症狀,因個人分析、詮釋角度的差異,產生不同的屬性特徵,使分類變得模擬兩可,歸納有障礙。比如40歲的我,認為「早餐從奶茶變拿鐵再變美式」,是因為老了開始重視健康養身;穿著有型的同學卻說,是個人品味的改變—老了懂得簡樸的美味。
結果剩餘的十分鐘討論時間,我們一邊忙著溝通造成「初老」症狀的因素,設法達成共識,一邊來回調整各個症狀的分類,終於趕在前一組報告結束前交卷。而這燒腦、溝通費力的討論過程,就是邏輯思考的實戰演練——學習轉換角度,觀察整體與部分、推敲脈絡的前因後果,最後歸納主題,訂出三個彼此獨立又可涵蓋所有內容的觀點架構。
懂得設計、找尋架構,精準寫作也會精準學習
《精準學習》書中提過:很多內容都是「資訊」,能改變行動的才是「知識」。
經歷「結構力」的課堂教學,我終於學到如何在寫作運用基本理論,設好架構。寫這篇心得文前,我會先想好主張、將課堂觀察、心得歸納出重點,設定金字塔架構。
甚至閱讀方式也發生質變。看文章時,會不自覺地觀察,想找摘要句、找主張、找架構,開始會主動分析思考,不像以前常草率瞄過。
因此,「結構力」,不僅可幫助我們精準寫作,還能幫助我們內化知識,於關聯領域、跨領域實踐理論,使學習更有效率,達成「精準學習」的境界。
寫於:20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