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頁十堂寫作班》心得:第七起手式—感受力

2022/03/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年輕時喜歡讀詩,但上班後商管思考書籍佔滿書架,塞不進詩集,更遑論是寫詩了。沒想到「莫非定律」發生,洪老師說要教我們寫詩。當下不太能體會,詩對創意思考有什麼幫助?課後回想,發現寫詩的技巧與結構,其實真的能幫助我們找出有趣、感人和有說服力的創意,因為它能訓練三種能力:

聯想力:找尋意義,洞察連結


寫詩,是以隱喻的手法烘托情境與主題。什麼是隱喻?就是用文字將看似毫無關聯、甚至相反的事物連結在一起。像「擁抱」和「冰」兩者乍看之下沒有關聯。不過,連渝函《致終將淹沒的人》中的詩句,就用融化的冰,比喻她感受到的溫暖擁抱:
你的擁抱
讓我像一顆正在融化的冰
世界又上升了一兩度
《創新者的DNA》提到:創新者通常擁有兩至三項共通的發現能力 (discovery),包含:聯想、疑問、觀察、社交、實驗。而聯想是最關鍵的心智技巧,其餘四個僅是催化創意產生的行為技巧。因此,練習寫詩的隱喻技巧,能訓聯想力,主動觀察,剝去事物的表象,探索本質,連結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而產生創意。

感動力:情節轉折,感動人心


詩作為文學的一員,也需要有層次感。要有轉折、高潮,加上一個感動。以孫維民的《停電時的馬戲表演》為例:
龐大的現代機器突然靜止
等待修復。
我們驚異地發現戶外
月亮在兩棟高樓之間走著鋼索
上半段詩裡的「機器」代表城市,「靜止」代表停電,原本有著冷漠的工業氣息,運用「突然」、「驚異地」製造轉折,在結尾文字帶出「月亮」、「走著鋼索」營造與上半段截然不同的浪漫氛圍。文字簡潔,卻有層次、有高潮,在意料之外帶來感動,這就是創意的力量。

邏輯力:隱含邏輯,聚焦主題


詩的隱喻激發出人們的無窮想像,不過句與句、段與段之間,還是摸得出邏輯的肌理骨架,看得出聚焦的目標方向。如陳芳明《父親.一九四七》前四段詩句:
一九四七年的海島
以沉沉的回聲迎接我的出世
後來父親追憶說
那不是春雷
是出殯行列的輓歌

我無知於人間的殘酷
在母親的褥血未乾之際
又聞到更濃烈的血腥
苦澀憭慄的陰影
牢牢籠罩了嬰孩的一生

烏雲覆蓋我的土地
鄉人結隊走向田野
他們並非播種而去
肩上的鋤頭
為的是埋葬他們的家屬

春耕還未開始
墓草已遍植滿地
父親以悸動的聲音說
啊!歉收的一九四七
已提早有了死亡的豐收

前四段文字雖長可是焦點清晰。從文字表象來看,是描繪從作者出生、到父親開始出外耕種的情節,時間軸貫穿其中。「一九四七」、「海島」暗示發生二二八事件的台灣背景,「輓歌」、「血腥」、「埋葬」、「死亡」則都指向二二八事件帶來的傷痛。重重聚焦帶來錐心刺痛的力道,這首詩在「晚安詩」粉絲頁張貼後超過一千八百人按讚,以政治詩來說非常熱門。

結語


寫詩,表面上是練習隱喻修辭技巧,學習用簡潔的詞語堆疊出層次高潮,其實可以培養我們的聯想力、感動力以及邏輯力,打造出有說服力的創意。想提升創意與想像能力?不妨從寫詩開始吧!
寫於:2019.03.14
凱薩琳 5 分鐘職涯精華液
凱薩琳 5 分鐘職涯精華液
喜愛東學西讀的資深產品經理,希望能以精簡的 5 分鐘文章,幫助有就職焦慮的新鮮人與已踏入江湖的社畜們,快速吸收知識精華,減少資訊焦慮,少走職涯的冤枉路(或奈何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