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糾紛請別嫌社政單位消極,如果他們「積極」起來怕大家受不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很喜歡報這種「冷血社工‧官僚殺人」的新聞,十幾年來都一樣,以前還會訪一下案家,現在直接抄網路。

我就要問,媒體跟原po是覺得社會局可以拿哪條法律介入?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兒少法》)第56條是有「兒童及少年有立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的情形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置」,但前夫有沒讓女兒就醫嗎?她是有就醫,只是前夫不同意醫院的處置方式,想打石膏而不願手術。

報警也沒什麼不對,因為,就算通報社會局,他們也需要請警方協助,同樣是《兒少法》第56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為前二項保護、安置、緊急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時,得請求檢察官或當地警察機關協助之。」、「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評估第一項各款兒童及少年之生命、身體或自由有立即危險或有危險之虞者,應移送當地司法警察機關報請檢察機關處理。」

raw-image

從報導中也不知道醫師真的的診斷是什麼,而且,很顯然醫院也要等父母都同意,才動手術,因為怕被告,這我很可以理解,但社會局、社工難道不會被告?我認識的同行三不五時跑法院,所在多有,為什麼你們夫妻爭執,社工莫名其妙要被波及?

社會局在報導裡好像很消極,這不完全是壞事,萬一社會局「積極起來」,馬上緊急安置72小時,如果更「積極」,評估父母都沒有能力照顧女兒,再聲請安置延長到三個月(《兒少法》第57條),三個月就延一次,安置期間社會局不同意,這對怨偶誰都別想看女兒(《兒少法》第60條)。

社會輿論老是認為政府有無窮的公權力,可以替有需求的民眾、「伸張正義」、「為所欲為」,但根本沒有。且按過往經驗,網路爆料案件發文者總會隱瞞不利自己的事情。實際上這可能就是案父母衝突,拿小孩出意外當衝突引爆點,誰知道?只憑網路片面之言,就要來討公道,順便抹黑社政人員嗎?

最後,原po是用視訊通報嗎?還是可以「遙視」?不然怎麼知道社會局的人「一臉茫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居隱-avatar-img
2022/03/19
推前輩說明,這樣有助民眾了解社福體系運作,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avatar-img
若無其事的活著的沙龍
112會員
93內容數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2024/12/09
之前勞動部霸凌事件,隨後中央到地方社政單位都傳出,發生過類似事件,難道是社工社福背景的公務員,人格特別惡劣或低下?深究原因,社福、社政單位壓力過大,人事流動頻繁,容易發生劣幣逐良幣的事情,個性溫和、軟弱的人容易被「凹」,要不全接下來,做到受不了走人;或者據理力爭,武裝自己,變成惹不起的刺蝟.....
Thumbnail
2024/12/09
之前勞動部霸凌事件,隨後中央到地方社政單位都傳出,發生過類似事件,難道是社工社福背景的公務員,人格特別惡劣或低下?深究原因,社福、社政單位壓力過大,人事流動頻繁,容易發生劣幣逐良幣的事情,個性溫和、軟弱的人容易被「凹」,要不全接下來,做到受不了走人;或者據理力爭,武裝自己,變成惹不起的刺蝟.....
Thumbnail
2024/06/30
這片就拐個彎罵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政治、資本主義通通被批判,甚至連當代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契約精神,也被嘲弄和顛覆。 民主政治在片中沒有一點好處,除了製造村內的對立矛盾衝突、金錢介入、選民互罵以外,沒有什麼正面的地方。不丹推動民主選舉,除了「跟隨世界潮流」幾乎沒有其他正向的動機.............
Thumbnail
2024/06/30
這片就拐個彎罵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政治、資本主義通通被批判,甚至連當代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契約精神,也被嘲弄和顛覆。 民主政治在片中沒有一點好處,除了製造村內的對立矛盾衝突、金錢介入、選民互罵以外,沒有什麼正面的地方。不丹推動民主選舉,除了「跟隨世界潮流」幾乎沒有其他正向的動機.............
Thumbnail
2024/06/14
政府服務不再委託服務,並非民間就沒有活力,剛好相反,民間團體要從招標、委託案的窠臼中解放,活力才能重現。台灣社會福利運動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民間活力能量最強大的時期,推動了許多制度變革。當福利服務大量委外,推動變革的民間組織,瞬間矮化為一般《政府採購法》的「廠商」..........
Thumbnail
2024/06/14
政府服務不再委託服務,並非民間就沒有活力,剛好相反,民間團體要從招標、委託案的窠臼中解放,活力才能重現。台灣社會福利運動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民間活力能量最強大的時期,推動了許多制度變革。當福利服務大量委外,推動變革的民間組織,瞬間矮化為一般《政府採購法》的「廠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近年離婚夫妻其中一方無法探視孩子的知名事件屢登上新聞版面,引發社會關注!依據司法院統計,民國111年就有3,204個孩子需透過地方法院酌定監護權歸屬,意即平均每天有約9個孩子捲入離婚父母的監護權大戰;同時從新聞案件中亦可了解到不和睦的離婚夫妻,父母及孩子之間的探視會面將產生極高度的衝突與拉扯。對此現
Thumbnail
近年離婚夫妻其中一方無法探視孩子的知名事件屢登上新聞版面,引發社會關注!依據司法院統計,民國111年就有3,204個孩子需透過地方法院酌定監護權歸屬,意即平均每天有約9個孩子捲入離婚父母的監護權大戰;同時從新聞案件中亦可了解到不和睦的離婚夫妻,父母及孩子之間的探視會面將產生極高度的衝突與拉扯。對此現
Thumbnail
如果對方趁探視期間抱走小孩不歸還,這情況其實很棘手,畢竟對方也是小孩的家長,加上國家怕驚動到小孩,一般來說很少採取立即且強硬的手段去搶回來,更別說小孩如果沒發生甚麼狀況,要硬搶回來還可能冒險自己先被告刑事(侵入住宅等等)。
Thumbnail
如果對方趁探視期間抱走小孩不歸還,這情況其實很棘手,畢竟對方也是小孩的家長,加上國家怕驚動到小孩,一般來說很少採取立即且強硬的手段去搶回來,更別說小孩如果沒發生甚麼狀況,要硬搶回來還可能冒險自己先被告刑事(侵入住宅等等)。
Thumbnail
民法上的探視權,不只是父母的權利,更是孩子的權利。少年家事法庭的法官也說過,離婚後如果沒有妥善履行探視權規定,會大大增加孩子長大後走偏的機率,可見探視權就是如此重要。
Thumbnail
民法上的探視權,不只是父母的權利,更是孩子的權利。少年家事法庭的法官也說過,離婚後如果沒有妥善履行探視權規定,會大大增加孩子長大後走偏的機率,可見探視權就是如此重要。
Thumbnail
針對行政院會通過之精神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於近期舉行「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討論精神衛生法部分條文,各界也提出相關建議,希冀能透過此次修正,改善目前面臨之困境。本次雙週報帶你看其中關於「強制社區治療」、「社區支持」之討論。
Thumbnail
針對行政院會通過之精神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於近期舉行「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討論精神衛生法部分條文,各界也提出相關建議,希冀能透過此次修正,改善目前面臨之困境。本次雙週報帶你看其中關於「強制社區治療」、「社區支持」之討論。
Thumbnail
社會輿論老是認為政府有無窮的公權力,可以替有需求的民眾、「伸張正義」、「為所欲為」,但根本沒有。且按過往經驗,網路爆料案件發文者總會隱瞞不利自己的事情。實際上這可能就是案父母衝突,拿小孩出意外當衝突引爆點,誰知道?只憑網路片面之言,就要來討公道,順便抹黑社政人員嗎?
Thumbnail
社會輿論老是認為政府有無窮的公權力,可以替有需求的民眾、「伸張正義」、「為所欲為」,但根本沒有。且按過往經驗,網路爆料案件發文者總會隱瞞不利自己的事情。實際上這可能就是案父母衝突,拿小孩出意外當衝突引爆點,誰知道?只憑網路片面之言,就要來討公道,順便抹黑社政人員嗎?
Thumbnail
未成年子女監護權的歸屬,是以「孩子的最佳利益」做為主要考量,法官在評估小孩監護權時,會根據孩子的意願與實際需求,以及父母的各種條件,並參考孩子與父母的互動情況、社工訪視報告及其他各方面因素而做判斷,若雙方都不適合,也是有判給第三方的可能。
Thumbnail
未成年子女監護權的歸屬,是以「孩子的最佳利益」做為主要考量,法官在評估小孩監護權時,會根據孩子的意願與實際需求,以及父母的各種條件,並參考孩子與父母的互動情況、社工訪視報告及其他各方面因素而做判斷,若雙方都不適合,也是有判給第三方的可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