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9.給網友防治家暴及兒虐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示:本作品沒提到台灣官方的衛福部,曾製作《衛福瞳鈴眼》系列短片教如何有效管教小孩

台灣曾有網友發動人肉搜索,對家暴及兒虐案施暴人動私刑,被移送法辦:也有議員懷疑處理兒虐案的社工打混,就透露個案細節、主責社工個資引起爭議。

我雖可理解網友、議員希望展現正義,防治家暴及兒虐,但有想過動私刑、透露當事人資料,真能解決問題嗎?甚至會造成更多問題?

話說西元2007年,英國發生家長疑似故意隱藏實情,且主責社工、醫護人員工作經驗有限,即使密集訪視,仍不易查覺小孩的受傷程度,加上當時社福政策傾向提供支持服務,盡可能讓孩子在原生家庭成長,結果來不及阻止家長殘酷虐待,造成小孩送命的「嬰兒P」事件。

英國部分媒體報導時,較少討論發生原因及如何改善,而是發布當事小孩、涉案人員照片帶動讀者情緒,並鼓勵對主責專業人員作人身攻擊,引起不少政治人物、民眾響應,主責社工、督導及兒科醫師因此被開除。

後來《失敗的力量》書本提到,英國不少社工經歷這次事件,覺得工作沒意義而離職,造成人力嚴重流失,影響服務經驗傳承;留任的社工怕被罵,服務過程、整理紀錄更保守,不易從中找可行方式預防類似案件,這樣社福會好嗎?

所以網友如真心想防治家暴及兒虐,可這樣做:

一、有錢有閒:比起發動人肉搜索動私刑,不如去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網站、衛福部公益勸募管理系統,研究民間社福團體財務及服務概況,贊助用心但缺經費的安置單位,或加入培訓成為寄養家庭。

這樣可防止社福單位缺營運資金,要求社工回捐薪資造成人力流失問題,並增加安置床位及寄養家庭,讓社工順利作安置工作。

二、有技術:既然台灣有很多資訊科技高手,設計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參與防疫;民間也鼓勵台灣官方成立長青電視台,製播節目宣導社福服務。

所以在遵守專業倫理及法規前提,資訊科技高手可跟社福單位合作,設計好用程式、統計服務概況,減輕社工工作負擔、調查如何有效配置社福資源;媒體及文創工作者可透過節目、作品,宣傳及檢視社福服務,解除民眾疑慮進而願意使用。

像是台灣官方推動「開放資料」概念,以電子表單檔案提供社福統計資料、服務單位清單,給資訊科技高手整合,設計好用平台方便民眾查詢;台北市家暴防治中心曾跟民間資訊高手合作,在遵守保密服務對象資料前提,整理家暴案件分布情形,就能依案件所在社區類型,設計可行防治宣導方式,及分配社工主責區域。

三、有投票權:可參考媒體報導、監督議會的民間團體報告、選舉公報及政見發表會,投票時排除濫罵專業人員、透露個資的候選人,改投票支持理性且明理,能協助訂定具體可行政策、給適切經費的議員。

四、有發現案件:立刻打113專線或上「關懷e起來」網站通報,提供具體完整訊息包括當事人狀況、案發地點,以利找到人進行後續服務。

五、遇到家暴及兒虐加害人:其實家暴服務除受害人的處遇,也有對加害人的處遇,像是認知教育、心理輔導、精神治療、戒癮。因為家暴成因很多,像是是加害人的情緒控管能力出狀況,或生活壓力大,或受人格特質影響,或因疾病、酒癮、吸毒造成行為失控,如從這些方面改善,有助預防再次出現家暴事件。

尤其改變行為要時間,且部分加害人非自願接受處遇,既然網路名言「不要放棄治療」說得好,加害人願意接受處遇就該鼓勵吧。

六、想結婚、生小孩:看別的家庭發生家暴及兒虐,就該反思本身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既然台灣的衛福部社家署、各地區家庭教育中心、圖書館、書店,用育兒親職網、書本、演講、課程,分享如何經營婚姻及家庭、作有效親職教養、管理情緒,快去善用吧。

所以還要對家暴及兒虐案施暴人,及相關案件主責專業人員動私刑嗎?動私刑是不只違反法規,也會讓事情更糟的!

※附註:
1.原作版本:https://ginchang.wordpress.com/2020/03/30/11169/

2.「關懷e起來」家暴及性侵害通報網站:https://ecare.mohw.gov.tw

3.台灣官方的衛福部保護司「家庭暴力加害人處遇計畫規範」:https://dep.mohw.gov.tw/DOPS/cp-1287-14942-105.html

4.台灣官方的衛福部社家署「育兒親職網」:http://babyedu.sfaa.gov.tw/mooc/index.php

5.台灣官方的教育部「家庭教育網」,有整理各地區家庭教育中心聯絡方式:https://familyedu.moe.gov.tw

↓如你覺得實用,記得「贊助」或「訂閱」,或透過街口支付及其他實質方式表示,讓本人有充足的心力繼續分享好作品~~給三倍券也可以↓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居隱G-in的沙龍
51會員
615內容數
圖文工作者,從事社福工作多年並考取社工師證照,也是大眾運輸迷
張居隱G-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4
分享打電話向社福單位求助時,需說明的重要事項,以提升求助效率:
Thumbnail
2025/01/14
分享打電話向社福單位求助時,需說明的重要事項,以提升求助效率:
Thumbnail
2024/11/04
台灣曾發生接受委託安置托育服務的保母,疑似虐待小孩送命,由於主責社工疑似沒落實訪視、造假服務紀錄而被移送法辦,引起民眾關注。 我觀察相關報導、網友分享的資料,發現這些事件背後脈絡,反映個人工作及金錢觀,跟台灣社會體系及價值觀的交互作用,值得我們反思:
Thumbnail
2024/11/04
台灣曾發生接受委託安置托育服務的保母,疑似虐待小孩送命,由於主責社工疑似沒落實訪視、造假服務紀錄而被移送法辦,引起民眾關注。 我觀察相關報導、網友分享的資料,發現這些事件背後脈絡,反映個人工作及金錢觀,跟台灣社會體系及價值觀的交互作用,值得我們反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您所不知道的家暴法,讓立達告訴您 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指出「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 (侵害行為:任何打擾、警告、嘲弄或辱罵他人的言語、製造使人心生畏懼的情境)。 家暴法保護對象包含血親、姻親、同居者、同性及異性伴侶。
Thumbnail
您所不知道的家暴法,讓立達告訴您 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指出「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 (侵害行為:任何打擾、警告、嘲弄或辱罵他人的言語、製造使人心生畏懼的情境)。 家暴法保護對象包含血親、姻親、同居者、同性及異性伴侶。
Thumbnail
家暴是一個嚴重而殘酷的現象,它不分性別、不分婚姻狀態,都可能在家庭中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然而,我們幸運地生活在一個進步的社會,法律已經擴大了保護的範圍,並加強了處理機制,讓更多受害者可以得到幫助和支援。 立達徵信社作為家暴蒐證專業機構,致力於保障受害者的權益,提供專業的證據蒐集和支援服務。
Thumbnail
家暴是一個嚴重而殘酷的現象,它不分性別、不分婚姻狀態,都可能在家庭中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然而,我們幸運地生活在一個進步的社會,法律已經擴大了保護的範圍,並加強了處理機制,讓更多受害者可以得到幫助和支援。 立達徵信社作為家暴蒐證專業機構,致力於保障受害者的權益,提供專業的證據蒐集和支援服務。
Thumbnail
要說「性騷擾零容忍」很容易,要訂立一個性騷擾事件處理流程也不困難(通常名稱會長成「性別平等...」),真正的問題在於——發生疑似性騷擾時,主管、人資、幹部能否不受到「#完美被害人迷思」(myth of an ideal victim)影響, (1) 立刻確實地介入保護疑似受害者,(2) 並啟動調查。
Thumbnail
要說「性騷擾零容忍」很容易,要訂立一個性騷擾事件處理流程也不困難(通常名稱會長成「性別平等...」),真正的問題在於——發生疑似性騷擾時,主管、人資、幹部能否不受到「#完美被害人迷思」(myth of an ideal victim)影響, (1) 立刻確實地介入保護疑似受害者,(2) 並啟動調查。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法官要你接受家暴處遇課程⋯ 本篇文章和家暴有關,適合家暴處遇人員或對家暴主題有興趣的人閱讀。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法官要你接受家暴處遇課程⋯ 本篇文章和家暴有關,適合家暴處遇人員或對家暴主題有興趣的人閱讀。
Thumbnail
家暴的證據不限於只有驗傷單,也不一定要當天驗傷、或是一定要到哪去驗傷(任何公立、私立大醫院以及診所都可以驗傷),但許多人因為太過依賴驗傷單,反而得到了不理想的結果,其實除了驗傷單,你還可以提出以下這些證據,或是其他沒提到,但能幫助你佐證的事證:
Thumbnail
家暴的證據不限於只有驗傷單,也不一定要當天驗傷、或是一定要到哪去驗傷(任何公立、私立大醫院以及診所都可以驗傷),但許多人因為太過依賴驗傷單,反而得到了不理想的結果,其實除了驗傷單,你還可以提出以下這些證據,或是其他沒提到,但能幫助你佐證的事證:
Thumbnail
社會輿論老是認為政府有無窮的公權力,可以替有需求的民眾、「伸張正義」、「為所欲為」,但根本沒有。且按過往經驗,網路爆料案件發文者總會隱瞞不利自己的事情。實際上這可能就是案父母衝突,拿小孩出意外當衝突引爆點,誰知道?只憑網路片面之言,就要來討公道,順便抹黑社政人員嗎?
Thumbnail
社會輿論老是認為政府有無窮的公權力,可以替有需求的民眾、「伸張正義」、「為所欲為」,但根本沒有。且按過往經驗,網路爆料案件發文者總會隱瞞不利自己的事情。實際上這可能就是案父母衝突,拿小孩出意外當衝突引爆點,誰知道?只憑網路片面之言,就要來討公道,順便抹黑社政人員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