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史考特的科學增肌減脂全攻略》:享瘦秘訣其實很樸實無華!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知識爆炸的現在,種種飲食和運動法往往讓人眼花撩亂,不知如何選擇與執行。如果你也有這種困擾,那很推薦看看這本《Dr.史考特的科學增肌減脂全攻略》。
作者史考特是醫生,也是個健身愛好者,之前曾介紹過他的第一本書《Dr.史考特的一分鐘健瘦身教室》。作為續集,史考特同樣用精美豐富的圖表,易懂的說明,為大家解答減瘦身路上的大小疑難雜症。
這篇文就從中挑5個實用有趣的小知識和大家分享。那咱們開始吧。

【1. 瘦不下來都是代謝惹的禍?

減肥真的難,很多時候明明覺得已經辛勤地少吃多動,卻還是瘦不下來。讓人不禁抱怨,是不是年紀大了,代謝變慢,還是天生基因不好,喝水也會胖。但真的是這樣嗎?
史考特直言,大部分人的問題是都出在熱量控管
讓我們看看這個實驗,研究團隊找了90位BMI在33~36的肥胖者,將其分成兩組。一組人是所謂喝水會胖組,聲稱自己過去半年每天攝取熱量不到1200卡卻都沒瘦,另一組是一般肥胖組,也就是說自己每天攝取超過1200卡的人。
接著,實驗人員請他們仔細記錄每天的飲食,「估算」熱量攝取。同時用精準實驗儀器測量他們的代謝,推算他們「實際」熱量攝取。結果很殘忍,喝水會胖組所推估的熱量攝取居然比實際攝取還少了1053大卡。一般肥胖組稍微好點,但也差了692大卡。
受試者實際攝取熱量遠多於回報熱量(引用自《Dr.史考特的科學增肌減脂全攻略》)
實驗結果告訴我們,一般人對自身攝取熱量的掌控度遠不如想像中高。所謂喝水也會胖,只是不小心「多吃」卻又不自覺罷了。
另外,年紀與代謝的關聯並沒有想像中大。研究指出,一般人在20歲到60歲的代謝其實是很穩定的,沒有所謂中年代謝下降這件事。要一直到60歲以上,代謝才會真的開始變慢。
所以,發覺變胖還是誠實地控制飲食和努力運動吧,不要將問題怪到代謝身上了,它很無辜啊!

2. 甜點真的有第二個胃裝?

相信大家有聽過一種說法:甜點有第二個胃。很多時候在吃到飽餐廳,明明吃一堆主食,覺得很撐,但看到哈根達斯或起司蛋糕,卻又胃口大開。彷彿有第二個胃可以塞似的。
這種「第二個胃」的錯覺與人類感受有關。研究顯示,如果我們一餐只能吃一兩種食物很快就膩了,往往不會吃過量。但如果此時有新的刺激(像是甜點),那額葉的愉悅感又會被啟動,讓我們能繼續爽吃。
甜點胃與新的刺激有關(引用自《Dr.史考特的科學增肌減脂全攻略》)
會有這樣的狀況,與我們的求生機制有關。為了讓人類不要只攝取單調食物,讓營養素缺乏,人類大腦演化出這樣的機制,鼓勵人們多方攝取。只是這機制在美食氾濫的今天,就成了肥胖的元兇。
結論,吃進去的東西,就是只有一個胃裝,多吃就是會變肥肉!

【3. 低碳低脂哪個好?

市面上流傳各種減肥法,如大家常聽到的生酮、地中海、低脂飲食,還有各種五花八門的偏方。到底什麼飲食法才是正確、有效的呢?
《英國醫學期刊》發表過一篇研究,系統性回顧121篇研究中多達2萬多人的數據,探討哪種飲食減重效果最強。
答案揭曉:各種飲食法都有效,而且成果相去不遠。在半年間,低碳與低脂飲食分別減去4.6與4.4公斤,其他如地中海飲食等方法則能減去3公斤。
低碳與低脂的減重效果不分軒輊(引用自《Dr.史考特的科學增肌減脂全攻略》)
然而殘酷的是,在減重飲食實行1年後,不管什麼飲食法都有復胖的狀況,相較於什麼都沒做的人,居然只瘦了1點多公斤。「減肥好難」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研究發現,各種減重飲食,短期來說都算有效,但長期來說,效果都不顯著。因為只要時間拉長,大部分人都無法維持如此飲食習慣,只要一放鬆,體重就回歸「正常」。
不管什麼飲食法,最終都還是回到「熱量控制」,這個單調無趣的前提。如史考特說的:
能長期執行的飲食,才是好的飲食。
所以與其糾結哪種飲食法最好,不如找到自己最能持之以恆的方式吧!

【4. 加工食品錯了嗎?

相信大家應該都有聽過如果要減肥,就少吃加工食品,多吃原型食物。那你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嗎?
針對這點,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做了個有趣的研究。學者找來20個年輕人,住進實驗室一個月,其中半個月給予原型食物,另外半個月則提供加工食品。不管哪種食物,都是無限提供,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結果非常有趣。受試者吃加工食品時,每天平均多吃下500大卡。這結果也反映在受試者體重變化上,吃原型食物半個月後平均瘦一公斤,反之吃加工食物則胖1公斤。
加工食品很容易不小心吃太多(引用自《Dr.史考特的科學增肌減脂全攻略》)
這是因為加工食品就是故意設計讓人上癮,才會一吃再吃,讓你瘦錢包肥肚皮。史考特形容得傳神:
我從沒看過有人吃水煮馬鈴薯,會一口接一口吃到停不下來,但是我也從來沒看過有人可以吃馬鈴薯片只吃一片就住手的。
此外還有加工時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太好吸收
我們吃下肚的食物要消化是要外消耗熱量的,這稱之為食物產熱效應。然而加工食品因為太容易吸收,導致產熱效應不如原型食物。從下表可看到,在熱量、大小都一致的狀況下,原型食物的產熱效應居然多了一倍。
原型食物比加工食物在消化食消耗更多熱量
簡單說,我們在吃加工食品時往往會吃太多,又太好吸收,造成熱量過剩,肥胖就隨之而來。

【5. 肌肉燃脂很厲害?

你可能聽過肌肉能比脂肪消耗更多熱量,因此鍛鍊肌肉能讓你「躺」著瘦。然而,肌肉燃脂真的那麼厲害嗎?
事實上,一公斤的肌肉每天只能燃燒12大卡熱量,當然是比脂肪多(脂肪只有4.5大卡),但也不是什麼神奇的量。拿小罐可口可樂來說,它的140大卡能抵你10多公斤肌肉的每日消耗。
因此如果想要減脂,還是要以飲食控制為主,運動為輔才行。可不能因為自己有健身,就放肆亂吃。
當然健身還是有諸多好處的。除了最直觀的減少肌肉流失外,還能預防失智、中風、心臟病,甚至還能改善憂鬱症狀。只是在減肥上,效果確實不那麼好。

【總結】

在看這本書的時,我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像是史考特在序中就提到他已經逐漸捨棄胰島素假說,不再認為肥胖是因為飲食失當,導致胰島素過度分泌所致。因此這本書花更多篇幅,探討心理與行為在肥胖上扮演的腳色。
書中整理的各式健瘦身知識,讀來還是非常有趣。也解答了許多我過去的疑惑,像是晚上能不能健身、斷食是不是會掉肌肉、蛋白攝取太多會不會代謝掉等疑問。
但我讀完感想卻相對簡單。即市面上流傳各類減肥飲食和運動方法,但總歸來說,如果想瘦,最終還是得回到熱量控制上。一個人會瘦不下來,往往就是吃太多、動太少而已。之前在史考特粉專看到的梗圖很傳神:
少吃多練是不變法則(引用自一分鐘健身教室
某種程度來說,讀此書有點毒雞湯的感覺。很多時候明明早就知道要怎麼做,卻還是會想要找各種偏方,希望可以更有效率。其實多數時候,都是在繞遠路。像我剛開始寫作時,也常尋找各種寫作方針,想更高效地產出,但最後我發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每天吃完飯寫它個一小時,簡單實際。
總之,不管哪種飲食方式,都要能持之以恆才會真正有效。運動也是一樣,能持續的做法就是好作法。如果要總結這本書教會我的事,我可能會這樣說:
條條大路都能通羅馬,但你得走下去才能真正到達。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和哀居↓↓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182會員
    210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影】Dr. Stone新石紀 5-6集,快速心得列點 前情提要:【影】《Dr. Stone新石紀》1-3觀後感 《新石紀》真的是一齣很有議題的動畫耶!剛開始只是想要輕鬆追劇而已,沒想到一個又一個嚴肅的內在議題會冒出來,但也有可能只是我想太多而已! 五到六集心得快速列點: 有的時候擁有知識是力量,有的時候擁有知識卻是致命傷!?千空怎麼可
    Thumbnail
    avatar
    Willa 維拉寫寫字
    2024-05-18
    DR.HSU好康益菌:腸胃功能改善、調整過敏體質的專業益生菌當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作息不正常,少運動,導致腸胃困擾。瞭解益生菌的重要性,冷藏保存,並選擇DR.HSU好康益菌,專為國人體質所研發製造的益生菌,能幫助改善過敏體質,提升免疫力。適合全家大小,不含人工香料味,且易服用。商品在實體通路和線上多個購物商城上架。
    Thumbnail
    avatar
    媺媺嫚嫚&大腸粉腸-雙胞媽
    2024-04-30
    Dr.Owen's "Cipher Wheel"〈Dr.Owen's "Cipher Wheel"〉
    avatar
    前圖紙
    2024-02-05
    4個有關於飲食的知識《Dr.史考特的一分鐘健瘦身教室》減肥主要是要藉由飲食還是運動?熱量控制好吃任何食物就可以嗎?
    Thumbnail
    avatar
    小豆pika
    2023-12-24
    Dr. May美博士 B3淨膚精華系列|14天抗痘實錄|居家抗痘保養開箱雖然我不是完美主義到臉上不能允許有半點瑕疵,但作為一名保養控,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臉上的不速之客了......沒錯,就是那討厭的痘痘&粉刺!! 青春時期的我其實很少長青春痘,但近年來因為內分泌失調,下巴&下顎線開始狂長,在生理期前後尤其明顯。 仔細一摸,痘痘周圍還長了一堆閉鎖性的小粉刺,粗糙的顆粒感
    Thumbnail
    avatar
    Sumire Yang
    2023-12-24
    從《多啦A夢》三個「媽媽」身教說起 (再讀Dr. Aric Sigman 《Spoilt Generation》有感)在《多啦A夢》中,有三個「媽媽」是我們在管教子女時需要警惕的,第一個是容易發怒的大雄媽媽,第二個是胖虎的媽媽容易對孩子暴力相向,第三個是小夫(阿福)媽媽貪慕虛榮? Dr. Aric Sigman在這書中還說要: 最後,身教重於言教呀!各位父母大人!
    Thumbnail
    avatar
    盧明輝
    2022-05-14
    《然後你就死了:被隕石擊中、被鯨魚吃掉、被磁鐵吸住等45種離奇死法的科學詳解》《然後你就死了:被隕石擊中、被鯨魚吃掉、被磁鐵吸住等45種離奇死法的科學詳解》 作者|柯迪・卡西迪, 保羅・道爾蒂 譯者|呂奕欣 出版|臉譜
    Thumbnail
    avatar
    小獸書屋
    2022-04-09
    《喪屍腦科學》:他們不只一心想吃到你……喪屍的小腦袋裡還有些神奇小心機?兩位對腦部非常有研究的神經科學家,又同樣是《活死人歸來》的忠實影迷、同時熱愛這個系列的固定喪屍角色塔曼(雖然塔曼的頭在電影裡常常被打)。他們會聯手撰寫一本大腦與喪屍關係的科普書籍《喪屍腦科學》,就一點都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Thumbnail
    avatar
    龍貓大王
    2022-03-29
    一飛說投資書評 | 《月入23K無痛買房投資術》作者: Dr. Selena 楊倩琳書評:《月入23K無痛買房投資術》作者: Dr. Selena 楊倩琳
    Thumbnail
    avatar
    一飛小姐
    2022-03-24
    《人類科學醫學史上最奇蹟的勝利,疫苗商戰讀後感》前陣子在家讀著近五百頁的《疫苗商戰》,邊看邊做著筆記 兒子一臉好奇地跑了過來『爸爸!你這書好厚喔~裏頭在講什麼?』 我想了想,回道『這是本談我們人類如何對況新冠病毒的歷史故事』 兒子立馬回應「好看嗎?讀歷史故事幹嘛?」說完便跑走去看他的神奇樹屋了 以下,我想從三個視角來與大家分享我的看見
    Thumbnail
    avatar
    圖解力教練邱奕霖
    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