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壇也需要轉型正義:《願未央》《我記得》不願面對的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關於文學朱家(朱西甯、劉慕沙/朱天文、朱天心)的紀錄片《願未央》《我記得》沸沸揚揚的上映了。對於新一代的文青來說,文學朱家或許只是遙遠的過去;但是對於像我這樣年近半百的文學愛好者來說,文學朱家與「三三書坊」在我年輕時代可說是「喊水可以結凍」的文學中堅力量。只是以現代民主社會的觀點來看,「三三書坊」把孫文的三民主義和三位一體的神並列,這個馬屁實在拍得太超過了(這段黑歷史連當年參與其中的導演朱天文也不太願意提起,見鏡周刊的相關報導)。
不過真的最超過的,不是朱家姐妹或是其他信徒,而是「三三書坊」的導師,也就是他們的父親朱西甯先生。他在鄉土文學論戰期間,對於台灣的鄉土文學評論如下:
鄉土文藝是很分明地被侷限在台灣的鄉土,這也沒有什麼不對,要留意尚在這片曾被日本占據經營了半個世紀的鄉土,其對民族文化的忠誠度與精誠度如何?
在言論不自由的戒嚴時代,公眾人物出來喊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蔣總統萬壽無疆…這些空泛的口號並不算是什麼人生的污點,因為不跟著喊恐怕就要送綠島思想改造,這個大家都可以體諒。但是以外省族群的身份站出來指控台灣本土族群的「民族文化的忠誠度與精誠度有問題」,這個指控恐怕就沒辦法用「戒嚴時代的言論不自由」作為籍口來含糊帶過。但是很諷刺的,身為《願未央》導演的朱天文卻這樣評論她的父親朱西甯:
…這時才覺得父親做為一個小說家比我們盡責多了,比起來,受胡蘭成『士志在天下』看輕小說這門行當的我和天心就是業餘。父親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但當年我們甚至有點看輕他。現在他不在了,我們才明白,也想還他一個公道。…
她認為相對於父親的專心創作,她和朱天心卻分心的去參與動物保護運動,實在不專業。對於她把朱西甯塑造成專注創作的作家、直接無視他在鄉土文學論戰時仇恨的言論,我並不訝異,因為這應該是朱西甯人生最大的污點;相對於朱家姐妹推行動物保護運動對台灣社會的貢獻,她們的父親朱西甯對本省族群的敵視與懷疑,對台灣社會只有傷害
談到在戒嚴時代政治動作不斷的作家,朱西甯只能算小咖,寫出「鄉愁四韻」等名作的余光中先生才是真正的大咖,包括發表「狼來了」把本土作家打成信仰共產主義的「工農兵文學」、把徐復觀、陳映真直接告上警總…這些可能害死人的激烈行為,在解嚴之後被一一拿出來檢視,因為實在太卑劣了,讓人找不到任何理由來為他辯解。在余光中逝世後,作家馬世芳有以下的評論
…我當然不打算忘記〈狼來了〉,這是他一生的汙點,但也不同意因為〈狼來了〉或是他的政治傾向,就要把他的詩文都貶為不值一顧。…
關於作家的人品與作品有沒有直接的關係,一直是千古以來無解的難題;但是如果作家的行為超出人權與正義的界線之外,就沒有模糊的空間了。德國納粹時代的宣傳部長戈培爾用一場又一場動人的演說,煽動德國民眾效忠納粹,直接造成了世界級的災難。難道我們可以不顧他犯下的重罪,繼續推廣他迷人且華麗的演說實錄?把這些有毒的東西「貶為不值一顧」不就是卑微的伸張正義而已嗎?
是的,這就是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英語:Transitional justice)是民主國家對過去獨裁政府實施的違法和不正義行為的彌補,通常具有司法、歷史、行政、憲法、賠償等面向(維基百科
台灣文壇普遍缺乏轉型正義的觀念,像余光中這樣積極支持獨裁政府、密告警總的作家,到今天還會有人為他緩頰!不關心轉型正義的結果,長久下來會影響自身的價值觀,而且身為作家,會把這些有毒的思想不加思索的傳播出去,這是我們最害怕的事情
拍《願未央》、《我記得》這樣的紀錄片的價值不應該只有懷舊感、以及前人完美形象的重塑,而是直接挑戰、面對過去種種的勇氣。最難拍、最具爭議的人事物,往往是最應該探討的題材。如果台灣文壇的某些作家還覺得談「轉型正義」很嚴肅、很沈重、不夠高尚、不夠清新脫俗,請大家不要客氣,直接拒看他們的作品,因為這樣的作家寫出來的作品,絕對統統有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書的黃金時期居然不在學生時代?讓我們這些大人們來好好思考這個命題
基督教在羅馬帝國興起有很多複雜的原因,來跟著吉朋的腳步,一起追求全面的理解。
「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可不是浪得虛名,他的日記比現在網紅的IG/FB還要精彩!
讀書的黃金時期居然不在學生時代?讓我們這些大人們來好好思考這個命題
基督教在羅馬帝國興起有很多複雜的原因,來跟著吉朋的腳步,一起追求全面的理解。
「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可不是浪得虛名,他的日記比現在網紅的IG/FB還要精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開放觀光以來,朱天心便走在「不是在日本,就是在前往日本的路上」,1979年至2015年間,造訪日本數十次,尤其對京都有自己獨特旅遊方式與觀看視角。
Thumbnail
《朱令的四十五年:北京清華女學生毒殺疑案 》 台灣仍有一部分人認為,中國比台灣進步、中國比台灣發展得要好、中國比台灣有效率…… 如果比較硬體,比較經濟,甚至人才的競爭力(人才能不能在社會上發揮正面功用是另一回事),或許台灣真的不如中國。但這一部分人很難理解為何另一部分人不想和中國統一,甚至不想與
Thumbnail
有鑑於帳號的文章主題過於分散,似乎還是有必要建立架構和統一風格。接下來,我將系統性地整理幾位文學作家和作品分析,就從比較簡單易讀的開始。第一篇將為台灣文壇早期的著名作家朱西甯。 為什麼是朱西甯?除了對浪漫年代的深深迷戀,能順便聊聊朱家和鄉土文學也是原因之一。
Thumbnail
點入【朱宥勳|小說.評論.台灣文學】,你將看到朱宥勳以領銜者之姿,企圖帶領一群揚旗耀武的本土文青,衝向名為台灣文學的山峰。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戒嚴時期文學主題以及四個文學團體的因應方案。透過介紹不同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風格取向,突顯出在戒嚴政策的底下,文學界選擇了與政府前呼後應、曲折避開,或直球對決的不一而足的態度。
Thumbnail
中英文翻譯是變通的藝術,譯者須精通兩門語言,還要熟悉中西雙方的文化、歷史背景。但翻譯這件事卻不受重視,我們只記得作者,卻不記得把書介紹給我們的譯者。中文、英文文學有什麼不同呢?翻譯那麼冷門,為什麼余光中仍投身於翻譯事業呢?
Thumbnail
《翻譯乃大道》收錄了余光中關於「翻譯」的精彩內容,從譯者所需的能力到常見的翻譯困難,再到中西方文學比較,概括了他對翻譯這一行的深刻見解。本文整理了作者提出的常見的10種中文病句,這些問題大多受英文影響,不只是譯者,我們平日說話也常常會犯這些問題,讓我們來看看有那些英式中文吧!
請看反右運動時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系刊發表的《告全體同學書》,直接挑明共黨讓中華民族喪失了獨立性,這在當時的右派言論中是少見的,如今的民運人士有此見識的真是少之又少。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曆史系系刊發表了一份《告全體同學書》: “三大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官僚主義)是一母所生的難兄難弟,這個
Thumbnail
  由朱天文親自執導的《願未央》,紀錄了三姐妹朱天文(1956-)、朱天心(1958-)朱天衣(1960-)回憶其父母朱西甯(1927-1998)與劉慕沙(1935-2017)從相識、相戀到成家的故事。而由林俊穎執導的《我記得》,則描述師城胡蘭成,至今仍從事創作的朱天文與朱天心的故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開放觀光以來,朱天心便走在「不是在日本,就是在前往日本的路上」,1979年至2015年間,造訪日本數十次,尤其對京都有自己獨特旅遊方式與觀看視角。
Thumbnail
《朱令的四十五年:北京清華女學生毒殺疑案 》 台灣仍有一部分人認為,中國比台灣進步、中國比台灣發展得要好、中國比台灣有效率…… 如果比較硬體,比較經濟,甚至人才的競爭力(人才能不能在社會上發揮正面功用是另一回事),或許台灣真的不如中國。但這一部分人很難理解為何另一部分人不想和中國統一,甚至不想與
Thumbnail
有鑑於帳號的文章主題過於分散,似乎還是有必要建立架構和統一風格。接下來,我將系統性地整理幾位文學作家和作品分析,就從比較簡單易讀的開始。第一篇將為台灣文壇早期的著名作家朱西甯。 為什麼是朱西甯?除了對浪漫年代的深深迷戀,能順便聊聊朱家和鄉土文學也是原因之一。
Thumbnail
點入【朱宥勳|小說.評論.台灣文學】,你將看到朱宥勳以領銜者之姿,企圖帶領一群揚旗耀武的本土文青,衝向名為台灣文學的山峰。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戒嚴時期文學主題以及四個文學團體的因應方案。透過介紹不同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風格取向,突顯出在戒嚴政策的底下,文學界選擇了與政府前呼後應、曲折避開,或直球對決的不一而足的態度。
Thumbnail
中英文翻譯是變通的藝術,譯者須精通兩門語言,還要熟悉中西雙方的文化、歷史背景。但翻譯這件事卻不受重視,我們只記得作者,卻不記得把書介紹給我們的譯者。中文、英文文學有什麼不同呢?翻譯那麼冷門,為什麼余光中仍投身於翻譯事業呢?
Thumbnail
《翻譯乃大道》收錄了余光中關於「翻譯」的精彩內容,從譯者所需的能力到常見的翻譯困難,再到中西方文學比較,概括了他對翻譯這一行的深刻見解。本文整理了作者提出的常見的10種中文病句,這些問題大多受英文影響,不只是譯者,我們平日說話也常常會犯這些問題,讓我們來看看有那些英式中文吧!
請看反右運動時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系刊發表的《告全體同學書》,直接挑明共黨讓中華民族喪失了獨立性,這在當時的右派言論中是少見的,如今的民運人士有此見識的真是少之又少。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曆史系系刊發表了一份《告全體同學書》: “三大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官僚主義)是一母所生的難兄難弟,這個
Thumbnail
  由朱天文親自執導的《願未央》,紀錄了三姐妹朱天文(1956-)、朱天心(1958-)朱天衣(1960-)回憶其父母朱西甯(1927-1998)與劉慕沙(1935-2017)從相識、相戀到成家的故事。而由林俊穎執導的《我記得》,則描述師城胡蘭成,至今仍從事創作的朱天文與朱天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