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生活哲思20則 曾瑞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曾瑞明的哲學書,深入淺出。這些書,適合我帶學生做思考。
我小時,不會問自己太多「為甚麼」的問題。主要是問「怎樣做」的問題。
現在成長了,會開始思考做每件事的目的和初心。
分享3則分題:
  1. 早會:是不是罰企?
其實集會的初心,是禮的展現。禮在於創造意義,連結人與人的關係。這是為甚麼,我們需要有畢業禮、婚禮、洗禮、喪禮。
2. 玩樂:做一隻滿足的豬不好嗎?
首先,人不能跟豬比較。因為豬和人的經驗不同。我們不知道豬是否真的輕鬆。另外,沒有煩惱也不等於輕鬆。JS Mill 曾經說過,做不滿足的人比做滿足的豬好,做不滿足的蘇格拉底比做滿足的蠢人好。因為豬、或蠢人,只知道事物的一面。不知道事物的兩面。不滿足的人,知道事物的兩面。
3. 無力:做廢青不好嗎?
香港人多為廢青,因為生活艱難,認真就輸了。他們當當到台灣日本,找尋香港逐漸消逝的生活精緻感和被尊重感。「佛系」思想,無欲無求,其實來自道家思維。在莊子的戰國時代生活,有作為會扼殺自己的生命,他要求我們「攖寧」(<大宗師」)。這不是犬侕,不是漠不關心,而是不讓仇恨或怨憤殘害我們的本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53內容數
筆者在讀神學的時候讀了不少書,希望簡單的整理一下,方享給大家 出版專題頭像: Photo by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出版專題底圖: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ni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在大學開始,到了美國和德國旅行,聽了不少人述說她/他們的故事,自此我開始留意各國的歷史。我比較熟悉的歷史,有香港、亞洲、歐洲、北美洲,也是大概有個印象。 看過此書後,我的目光闊了。我既可以鳥瞰世界的發展,又可以講述某些國家最人尸輝煌的時期。
我的閱讀量多,平均每天一本書,維持了十年,但輸出則很少。和別人聊天時,經常忘記了自己的見解。看文章時,明明知道我在某本書的論點,更有深度,但又說不出。看過這本書後,我明白了。自己的輸出是不夠的。
現代人要面對肥胖的問題。包括我在內。我看此書時,經常在想,如果我們像古代人般飲食,便不會胖呀!我們像法國人般飲食,也就行呀!實在是的。 Omega-3 : Omega-6 的比例愈高愈好,所以我會吃多點Omega-3 的食物、少吃Omega-6 的食物。
亞洲神學是處境神學的一個分支,目的是創立以亞洲人民為中心的神學,獨立於西方文化的影響。斯里蘭卡的彼亞域斯神父(Aloysius Pieris) 指出,亞洲的處境有兩大特色:一是貧窮,二是多元宗教傳統,兩者有密切關連。貧窮影響生活態度、政治文化、屬靈層面。宗教傳統影響人民對痛苦的了解和政治異象。 小山
作者重新描繪福音書的信息,帶領我們多角度思考信仰。 第一,想想第一批福音書讀者可能的狀況:一小群面對掙扎的基督徒,居住在猶太教與異教的兩個世界中,但如今他們不再屬於任何一方,他們帶著愛和拯救的訊息對抗這兩者,使這兩個群體都深感威脅。預料到你可能必須修改你對耶穌的想像,關於他的目的和企圖、他異象中的微
婦女處境神學,目的使所有男人女人,能擺脫一切內心或外在的綑綁。神學家希望努力使亞洲社會的人民和制度得到轉化,使上主的國度臨在。神學常用到的資源,是聖經和當地文化。在運用s聖經時,我們要懂得分辨那些是昔日的社會規範,那些是基督教的要義。例如,在耶穌的救贖使命中,祂的男性形象並不必要。我們不能以耶穌男性
我在大學開始,到了美國和德國旅行,聽了不少人述說她/他們的故事,自此我開始留意各國的歷史。我比較熟悉的歷史,有香港、亞洲、歐洲、北美洲,也是大概有個印象。 看過此書後,我的目光闊了。我既可以鳥瞰世界的發展,又可以講述某些國家最人尸輝煌的時期。
我的閱讀量多,平均每天一本書,維持了十年,但輸出則很少。和別人聊天時,經常忘記了自己的見解。看文章時,明明知道我在某本書的論點,更有深度,但又說不出。看過這本書後,我明白了。自己的輸出是不夠的。
現代人要面對肥胖的問題。包括我在內。我看此書時,經常在想,如果我們像古代人般飲食,便不會胖呀!我們像法國人般飲食,也就行呀!實在是的。 Omega-3 : Omega-6 的比例愈高愈好,所以我會吃多點Omega-3 的食物、少吃Omega-6 的食物。
亞洲神學是處境神學的一個分支,目的是創立以亞洲人民為中心的神學,獨立於西方文化的影響。斯里蘭卡的彼亞域斯神父(Aloysius Pieris) 指出,亞洲的處境有兩大特色:一是貧窮,二是多元宗教傳統,兩者有密切關連。貧窮影響生活態度、政治文化、屬靈層面。宗教傳統影響人民對痛苦的了解和政治異象。 小山
作者重新描繪福音書的信息,帶領我們多角度思考信仰。 第一,想想第一批福音書讀者可能的狀況:一小群面對掙扎的基督徒,居住在猶太教與異教的兩個世界中,但如今他們不再屬於任何一方,他們帶著愛和拯救的訊息對抗這兩者,使這兩個群體都深感威脅。預料到你可能必須修改你對耶穌的想像,關於他的目的和企圖、他異象中的微
婦女處境神學,目的使所有男人女人,能擺脫一切內心或外在的綑綁。神學家希望努力使亞洲社會的人民和制度得到轉化,使上主的國度臨在。神學常用到的資源,是聖經和當地文化。在運用s聖經時,我們要懂得分辨那些是昔日的社會規範,那些是基督教的要義。例如,在耶穌的救贖使命中,祂的男性形象並不必要。我們不能以耶穌男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莊子認為人們應該尋道,而得道的第一個門檻就是其寢無夢、其覺無憂。 人如果滿足於恬淡的生活,沒有太多的名欲功利,沒有太多的比較跟想要,睡覺時自然不會做夢,一夜無夢,醒來時就無所思,可以保持赤子之心直到離開家門,那時開始就會想起工作的種種煩惱,所以思想就亂糟糟了,無喜無悲的心情就過去了,我們又穿上了盔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Thumbnail
“對於一個沒有品格、沒有信念、沒有價值的人來講,知識只是他為惡的工具而已啦!”-吳叡人老師   好書分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品格型塑經典,影響日本深遠的一本書 作者:吉野源三郎 脇田和-繪,陳昭蓉-譯 先覺出版   這本日文書名-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就是蒼鷺與少年的電影原
Thumbnail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讓自己獲得真正的平靜!~查爾斯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它的原因就是我們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眾生就想損人來利己,小到飲食就知道。希望自己的身體,有體力健康,甚至希望自己哪一個臟腑器官比較弱,可以滋補一下,就會去抓動物、去殺動物...
Thumbnail
在我幼時就曾想過這些問題﹕「讀書考試的意義是什麼?」「工作掙錢的意義是什麼?」甚至是問到「人生存的意義是什麼?」 那些自問自答的答案,那些問過家人朋友的答案,似是而非,又似懂非懂,也有些被我問過的朋友覺得我想太多,人生在他們看來就是這樣樸實簡單,又或者轟轟烈烈,反正順其自然,自然會有解答。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莊子認為人們應該尋道,而得道的第一個門檻就是其寢無夢、其覺無憂。 人如果滿足於恬淡的生活,沒有太多的名欲功利,沒有太多的比較跟想要,睡覺時自然不會做夢,一夜無夢,醒來時就無所思,可以保持赤子之心直到離開家門,那時開始就會想起工作的種種煩惱,所以思想就亂糟糟了,無喜無悲的心情就過去了,我們又穿上了盔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Thumbnail
“對於一個沒有品格、沒有信念、沒有價值的人來講,知識只是他為惡的工具而已啦!”-吳叡人老師   好書分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品格型塑經典,影響日本深遠的一本書 作者:吉野源三郎 脇田和-繪,陳昭蓉-譯 先覺出版   這本日文書名-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就是蒼鷺與少年的電影原
Thumbnail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讓自己獲得真正的平靜!~查爾斯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它的原因就是我們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眾生就想損人來利己,小到飲食就知道。希望自己的身體,有體力健康,甚至希望自己哪一個臟腑器官比較弱,可以滋補一下,就會去抓動物、去殺動物...
Thumbnail
在我幼時就曾想過這些問題﹕「讀書考試的意義是什麼?」「工作掙錢的意義是什麼?」甚至是問到「人生存的意義是什麼?」 那些自問自答的答案,那些問過家人朋友的答案,似是而非,又似懂非懂,也有些被我問過的朋友覺得我想太多,人生在他們看來就是這樣樸實簡單,又或者轟轟烈烈,反正順其自然,自然會有解答。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