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IZ發明原理03創意激發器-發明原理1分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想不想有幫助你處理問題的工具呢?

問題分析與處理是許多人學習的熱門技術,你想不想在遭遇問題時有幫助你產生解決方案的工具呢?在許多問題分析的方法中拆解問題是很重要的技巧,拆解其實也是分割。分割是第一個被發現的發明原理,顯示它是在很多專利中反覆出現的,廣泛應用的創新發明基本原理。

*專業語言與日常語言

「分割」這個發明原理裡,包含幾個小的發明原理,小的發明原理也可叫做子原理。發明原理、子原理是專業語言,如果以一般生活化的日常語言來說可以稱為做法。在跟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溝通時,專業語言有清楚的定義,溝通會比較明確,講專業語言可以顯示專業度。但是一般人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對一般人講專業語言會鴨子聽雷跟不上,所以如果要跟一般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溝通時就要用容易理解的日常語言,能減少溝通的障礙。這裡的「子原理」是專業語言,「做法」是日常語言。

*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分割」?

1.「分割」的第一個做法(子原理)就是「把一個本來是整體的物件,分成幾個獨立的部份」。如此一來,可以產生一些好處。例如你需要許多資料幫你了解某個領域的整體狀況,所以你要一本很厚的該領域的專業書籍,但是很厚的專業書籍拿起來很重,不容易攜帶,於是就把內容分類,分為幾本書來容納領域的整體狀況,使用起來就更方便。
套書
2.但「如果物件已經是分割分開的話,可以增加分割的程度」這是第三個做法(子原理)因為與第一個做法接在一起講比較順所以比第二個先講。例如以經把很厚的專業書籍分成為幾本書,可以再將每本書籍分為好幾章,每一章分為好幾節,這樣來改善內容的描述方式,使得內容更容易被讀者理解接受。
3.第二個做法(子原理)就是「使一個物件容易組裝與拆卸」。如此一來,可以產生一些好處。例如即插即用的手機充電器,常是一個插頭連接一條充電線兩個配件,要插在插座上充電是兩個配件一起使用,要插在電腦的USB插孔上時是只使用一條充電線一個配件,插頭、充電線兩個配件很容易組合在一起,也很容易分離。

*「分割」的使用情境

分割通常運用於比較龐大或複雜的情況,龐大或複雜的情況讓人不易掌握全貌與所有細節,藉由分割後會使事物變得更簡單、規模縮小、成本降低,是很好用的發明原理。

*「分割」的對象:人、事、時、地、物

通常要清楚描述一個情況,會呈現人、事、時、地、物五個基本要素,這也是五個視角。也就是描述什麼人、什麼事、什麼時間、什麼地方、什麼東西。在英文縮寫可以叫做5W Who, What, When, Where, Which。分割可以人、事、時、地、物為對象。
例如人的分割。一個公司裡面不是所有人都做同樣的事,會分割為不同單位的人做不同的事,因為做不同的事所以會聘請不同專長的人才。一個圖書公司的組織可能會分為編輯部、業務部、會計部、人事部等不同的單位,編輯部的單位可能會分為工程類、管理類、餐旅類、小說類等不同的負責編集,小說類還可以分為愛情、童話、武俠、偵探、恐怖、科幻、歷史等類別由不同編輯負責處理。
例如事的分割。校慶是一個龐大的活動,需要很多人一起來參與。學校校慶時不是所有人都做同樣的事,會分割為不同單位的人做不同的事,有的單位負責運動會,有的單位負責園遊會,有的負責研發成果展出,有的負責社團活動,有的負責交通安排,有的負責校慶典禮,…,一個校慶龐大的事件,分割成許多較小的事件,各自安排單位負責。
例如時間的分割。每個人一天24小時,分割為工作、睡眠、吃飯、運動等不同時段,個別時段專心做不同的事,以求到最好的效率。旅館的客房提供給外出的人休息,這也是住宿空間做時間分割的例子,同一個房間,在不同時間提供給不同客人住宿。
例如地的分割,就是空間的分割。一個大空間分隔為幾個小空間比較容易管理,例如百貨公司,不同樓層分為不同的商品販賣區,每層樓又在分割為不同的專櫃販賣區,這樣在不同空間提供給客人不同商品,滿足不同的需求。
例如物件的分割。捷運的車子分割為不同的車廂,可以方便個別車廂的維護,也可以讓列車因為方便增加、減少車廂,使得容易讓尖峰時間增加車廂增加載客量,讓冷門時間減少車廂減少所消耗的引擎動能,減少車廂內冷氣照明的耗電量。
藉由對人、事、時、地、物五個基本要素進行分割,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運用「分割」這個發明原理裡的方式,幾乎沒有介紹發明原理人採用這種以人、事、時、地、物為對象的介紹方式,可以算是獨特的方式,讓大家知道多些運用方式。

★小試身手

有人說運用才能深入了解一個技巧,經過思考的才能印象深刻,所以看了前面這麼多的介紹,你有沒有想要使自己更加精熟進步呢? 相信大部分的人學習技巧後都是希望能練習一下,讓自己更有感覺,能順利想出來合理做法,可以更肯定自己;想不想透過與同好的討論,讓自己印象更深刻?
所以邀請你來想一想遇到下列情境,可以怎麼運用發明原理?
新冠肺炎盛行時,在餐廳同桌吃飯,容易受到傳染,利用「分割」發明原理你可以怎麼做來減少傳染機會呢?
遭遇困難 事多繁雜 化整為零 各個擊破
預算不足 時間不夠 零存整付 達成目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73內容數
108課綱增加了創造力素養項目,聽到某些中小學老師說,在師資培訓過程中並沒有受到相關陪訓,只好搜尋網路,憑著經驗、直覺來進行創造力素養活動,沒有系統性、結構化的方式,不知道該有哪些內容,也不知如何評估成果,是否你也有類似的問題與困擾呢?我希望能提供一些簡單有用的創造力觀念與技巧,讓進行創造力素養活動的中小學老師參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意激發與交流 的其他內容
問題分析與處理是許多人學習的熱門技術,你想不想遭遇問題時有幫助你產生解決方案的工具呢?古時候打仗有「三十六計」記載了三十六條兵法計謀,讓指揮官在勝戰、混戰、敗戰等情況時有具體應對方案可以選用。在需要產生解決方案時,也有「發明原理」這工具幫你發創意、產生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你覺得對你有沒有幫助呢?
你常常有設計不出新產品的困擾嗎? 你的產品設計是不是常不被老闆欣賞呢? 壞的點子,讓老闆傷心;好的點子,讓你被加薪! 未來的世界日新月異,你必須具備創意的心態與能力,才能與時俱進,不致於被淘汰! 你若能創新思考,就能在習以為常的事務中, 發現新亮點、想出新設計、產生新做法、創造新機會!
問題分析與處理是許多人學習的熱門技術,你想不想遭遇問題時有幫助你產生解決方案的工具呢?古時候打仗有「三十六計」記載了三十六條兵法計謀,讓指揮官在勝戰、混戰、敗戰等情況時有具體應對方案可以選用。在需要產生解決方案時,也有「發明原理」這工具幫你發創意、產生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你覺得對你有沒有幫助呢?
你常常有設計不出新產品的困擾嗎? 你的產品設計是不是常不被老闆欣賞呢? 壞的點子,讓老闆傷心;好的點子,讓你被加薪! 未來的世界日新月異,你必須具備創意的心態與能力,才能與時俱進,不致於被淘汰! 你若能創新思考,就能在習以為常的事務中, 發現新亮點、想出新設計、產生新做法、創造新機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記得那時候是高中三年級,當時也是在日本書上看到這個做法。 那時候我是徒手把書撕破, 就發現書脊那邊除了有熱融膠,還有一綑一綑的紙張。 而透過把書撕破來閱讀,的確可以把書的Scope 縮小, 更好玩的是,拆亂的書頁, 你可以怎麼用自己的邏輯再重新順成一個邏輯, 那真的是一個鍛鍊自己組織內容很好的練習。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1.人生中那些看似無用的碎片與碎片的意外組合,才會產生那些意想不到的創意。 2.如果將問題全留在自己心中煩惱,便不會拓寬眼界;要試著將自己的疑問拋向世界,互相摩擦碰撞,才是更有彈性的思考方式,也更有機會突破自己的盲點,獲得更深一層或是新的思考。 3.以主觀創造事物之後,必定要以客觀比對答案;以理
Thumbnail
  現象學的三種結構形式、三種常用的進路。分別是:1. 部分與整體、2. 同一與多重、3. 顯現與不顯現。   1. 部分與整體:整體(whole)可分析出不同的部分(parts);片段與(pieces)與環節(moments)。片段與環節的主要差異在於,片段能夠獨立於整體之外,例如:
當你的事情有點複雜時,可能需要拆成三個部分來說明,接著在說明每個部分的開始時,開頭直接表明現在這個部分的重點是什麼,幫助對方進入狀況,也較容易記住你說的事情。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加上一、二、三的數字表達,比如:「這件事有三個重點,第一是...」會更容易幫助對方理解。 「拆分主題法」就像是一個
Thumbnail
閱讀分享 書名:底層邏輯 1主題:如何快速洞察本質-解決問題的底層邏輯 重點摘要 1.商業顧問的核心能力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 2.洞察力是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科學的方法練習精進。 3.系統=要素 X 連接關係 系統-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 要素-要素可以想成零件,是我們表面看的
不知道是出於興趣還是本能,我總是不自覺的把面前的東西分解,或許是對於結構的迷戀吧。
Thumbnail
前言 現代人的數位資料真的是非~常多,為了增加容量,常得付費升級手機、雲端、硬碟...等規格,但這真是必要的花費嗎?如果今天有個課程能讓你省下這筆費用且終身受用,你願不願意嘗試呢? 購買課程原因 撰寫文章整理資料時,發現查找照片、檔案不易,即便用搜索功能也因為命名方式沒有系統,跑出結果還是得在耗時篩
什麼叫做細節?把一個整體拆解得越細的功夫,許多事情對於行外人來說是一個整體,但對於行內人來說是由許多流程拼湊,或是有者截然不同的樣貌。當你能用不同的語言說明一個整體內的每件事情的時候,你對於整體的掌握也就提升了。魔鬼藏在細節裡,成長也是、商機也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記得那時候是高中三年級,當時也是在日本書上看到這個做法。 那時候我是徒手把書撕破, 就發現書脊那邊除了有熱融膠,還有一綑一綑的紙張。 而透過把書撕破來閱讀,的確可以把書的Scope 縮小, 更好玩的是,拆亂的書頁, 你可以怎麼用自己的邏輯再重新順成一個邏輯, 那真的是一個鍛鍊自己組織內容很好的練習。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1.人生中那些看似無用的碎片與碎片的意外組合,才會產生那些意想不到的創意。 2.如果將問題全留在自己心中煩惱,便不會拓寬眼界;要試著將自己的疑問拋向世界,互相摩擦碰撞,才是更有彈性的思考方式,也更有機會突破自己的盲點,獲得更深一層或是新的思考。 3.以主觀創造事物之後,必定要以客觀比對答案;以理
Thumbnail
  現象學的三種結構形式、三種常用的進路。分別是:1. 部分與整體、2. 同一與多重、3. 顯現與不顯現。   1. 部分與整體:整體(whole)可分析出不同的部分(parts);片段與(pieces)與環節(moments)。片段與環節的主要差異在於,片段能夠獨立於整體之外,例如:
當你的事情有點複雜時,可能需要拆成三個部分來說明,接著在說明每個部分的開始時,開頭直接表明現在這個部分的重點是什麼,幫助對方進入狀況,也較容易記住你說的事情。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加上一、二、三的數字表達,比如:「這件事有三個重點,第一是...」會更容易幫助對方理解。 「拆分主題法」就像是一個
Thumbnail
閱讀分享 書名:底層邏輯 1主題:如何快速洞察本質-解決問題的底層邏輯 重點摘要 1.商業顧問的核心能力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 2.洞察力是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科學的方法練習精進。 3.系統=要素 X 連接關係 系統-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 要素-要素可以想成零件,是我們表面看的
不知道是出於興趣還是本能,我總是不自覺的把面前的東西分解,或許是對於結構的迷戀吧。
Thumbnail
前言 現代人的數位資料真的是非~常多,為了增加容量,常得付費升級手機、雲端、硬碟...等規格,但這真是必要的花費嗎?如果今天有個課程能讓你省下這筆費用且終身受用,你願不願意嘗試呢? 購買課程原因 撰寫文章整理資料時,發現查找照片、檔案不易,即便用搜索功能也因為命名方式沒有系統,跑出結果還是得在耗時篩
什麼叫做細節?把一個整體拆解得越細的功夫,許多事情對於行外人來說是一個整體,但對於行內人來說是由許多流程拼湊,或是有者截然不同的樣貌。當你能用不同的語言說明一個整體內的每件事情的時候,你對於整體的掌握也就提升了。魔鬼藏在細節裡,成長也是、商機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