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小我」,用健康關係取代敵我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與朋友聊天真的是我寫文章的靈感泉源,從朋友的口中,我可以知道很多目前身心靈界的現況,然後總是有很多的討論。
這一次的討論,是關於「小我」。
這件事的起源是來自於我朋友的親戚跟他分享的一個課程,這位親戚提到課程中老師跟他們分享關於如何對待小我的一些觀念,我聽完真的嘖嘖稱奇。
之所以嘖嘖稱奇不是因為這位老師多厲害,而是這樣的觀念怎麼會出現在一個公開收費的課程當中(而且學費不低),我認為這個觀念會造成很多的誤解,長久下來,會讓一個人在認識自己的路上認不清自己,嚴重一點,甚至走火入魔也不為過。
這位老師說:我們有很多的負面習氣都是來自於小我,所以我們修行的努力是要消滅小我,讓小我消失。
聽到這樣的說法,我也只能看著我的朋友笑了。我不能說這樣的說法是「錯的」,早期我在接觸身心靈的時候,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把小我當成敵人,然後要讓他消失。
我明白這樣的「說法」有其必要,不過這種說法就像是小朋友的童話故事一樣,提供很明顯的黑與白來作為分辨的標準,然後小朋友才能學習處理。只是隨著我的學習越來越多,我發現有很多的說法都會與這個說法相牴觸,而且這樣的想法有其危險性,會讓一個人在認識真實自我的道路上走偏。
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小我」好了。通常「小我」這個名詞一出現,就會被貼上很多的負面標籤,他是負面習氣的總集合,是我們痛苦的來源,我們所有的不順遂,除了可以歸咎給命運之外,最大的承受者就是「小我」。
所以我們對「小我」避之唯恐不及,只要一提到面對小我,就是群起攻之,滅之而後快。
可是你知道「小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嗎?是因為「你」受傷了需要受到保護。
從一個最大最廣,或者說從生命、本源的角度來看,每個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要且正當性」,我們認為的「萬惡小我」也是如此,它存在的最初且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協助一個入世未深的小靈魂可以看清楚這個世界,並且可以利用它提供給你的資料,在這個世界生存、表達、運作你自己。
除此之外,它就沒有其他的事了。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小我」在運作正常的情況下,他會是你在地球行走的好幫手,透過它對外界的專注力,甚至可以幫你避免掉你不需要的麻煩事與可能的危險。然而,當我們因為傷痛而退縮於後,「小我」為了個體之生存,就不得不坐上我們的王位,代替我們行使主權。
打個比方,「我」就像一間公司的總經理,原本許多的事情都需要靠「我」來協調各單位運作,下達決策,但是「我」總經理因為受傷住院,失去功能,於是「保全主任」(小我)就不得不坐上的總經理的位置,試圖在總經理失能的時候保障這間公司的存活。但是別指望它懂得整間公司的運作,因為它最擅長的是保鏢,所以它就下令封城並監控外界,只要判定對方是有威脅的,二話不說就是擊殺或者暗地搞破壞。
,小我就像保全主任,主要功能是以你為中心監視外界的狀態並提供訊息,在危險來臨時
那有人會問:「高我」或者「大我」去哪了?
恩~他們沒去哪,他們一直都在,小的高我就像是未來的你,它懂你,因為它走過你走過的路。大的高我就像是一個懂得世間萬物運作的愛因斯坦,他可以從一個非~常不同的角度與層面提供你所需要的資訊,供你所用。
不過他們也只能透過「我」來與整間公司連結溝通,傳達訊息,因為「我」才是要學習的那個人,而「小我」它的功能是護全整間公司,它光搞定這件事就需要耗盡它所有的精力。「小我」的眼界相對狹窄,那是因為他的功能需要,這個狹窄才能夠讓它「專注」於「外界」,並持續不斷提供「外界狀態的變化」給你參考。
小我的主要功能像保全主任,以你為中心監視外界狀態並提供訊息,保障安全性
所以「我」透過「小我」來看清楚外在世界的狀態變化,同時透過「高我」來聯繫宇宙資料庫,藉此保持營運方向,運籌帷幄,持續調整自己組織的運作,朝可以提供靈魂學習、成長、體驗的最大可能性前進,這就是「高我」、「我」、「小我」共同運作的正常模式。
那「小我」怎麼會變成「負面」的代名詞?剛剛說了,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受了傷,失去功能,無法正常運作,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小我」為了保障生存,就必須接下「我」的工作。
但是要營運整間公司,是需要「高我」的協助,而「小我」的功能無法連結「高我」,所以原本是「三位一體」的工作量,瞬間只落到「小我」身上,所以它只能夠將外界狀態「標籤化」,透過「標籤」來讓事物簡單化,並將空下來的功能挪到思考判斷的運算,來讓整件事得以在「小我」可以負荷的情況下運作,不然公司就可能會「倒閉」,對小我來說,那意味著消滅或死亡。
這時候的「小我」是無法接受任何建議的,它很忙,忙得要死,所以「高我」的宏觀對它來說無疑是一種「夢話」,因為它光要處理外界狀態資訊,進行思考判斷,辨認是否為威脅,然後採取行動,就已經佔用了它所有的運算,有的時候甚至必須要降低某些感官的敏感度,減少外界資訊的進入,才能夠保持運作。
隨著時間增加,「小我」所做的事情只增不減,甚至還可能無法顧及所有層面,再次讓自己面臨險境,或者受傷。所以「小我」瘋了,變成一隻狂犬,只要一進入它的警戒範圍,「敵」「我」不分,全部消滅掉。如果打不過,就可能因為恐懼與為了生存而無限度的屈從,別忘了,它最初的功能就是保全這個組織,讓小靈魂可以利用這個組織在這個世界持續運作與體驗自己。
「小我」為了我們做了這麼多的事情,而有人主張修習身心靈的主要努力反而是滅掉小我。這樣要「小我」如何不跟自己反抗,怎麼不保護它自己的生存,想盡辦法佔著「我」的總經理大位不放,想辦法應付外患的同時,還要弱化「我」。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怎麼去消滅小我,而是如何與小我保持良好的關係,佛家用語叫做「調伏自性」,身心靈用語叫做「愛自己」。
沒錯,愛自己不是單純地給自己吃好吃的東西,給自己買平常不敢買的包包,或者去做spa、喝酒、狂歡。愛自己有一個很重要的層面就是面對與接受自己內在「小我」的存在,並且學習從愛的角度去看待「小我」,與它相處。
當然這個過程你會需要「高我」的協助與幫忙,因為某種程度上來說,無條件的愛是來自於本源,而「高我」可以協助我們與本源連結,從本源那裡獲得足夠的能量與資訊,來傳遞給「小我」。
這也是為什麼要獲得之前,要學會付出與給予,因為當你傳遞愛給「小我」時,「小我」它會開始慢慢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進而放鬆下來,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必須探索自己的創傷,療癒自己,回到總經理的位置。
當它知道「你」在「總經理」的位置是安全的,當它知道「你」可以在「總經理」的位置上協調全體的運作,它就可以在適合的狀態放鬆警戒,交托工作,慢慢地回到一個很單純的保全主任的角色,協助你監控外界的狀態變化,把資訊傳遞給你,讓你可以與「高我」合作,思考判斷下一步。
那小我有沒有可能會再重新回到「總經理」的位置,這是有可能的。因為過往的經驗(可能是千百世的累積)影響,遇到某些情境,「我」可能還是會後退,而「小我」可能會迅速進入警戒狀態,直接接替你。不過也請記得,這樣的過程當中有你的允許,因為你的後退,它必須要瞬間接手,如果你不後退,那你也要學著與小我溝通相處,帶著它去面對恐懼,處理危險,來慢慢地讓他知道其實這個世界沒有它想像的這麼可怕。
所以,「你」必須「在」,即使在面對「小我」的「痛苦警報」時,也必須在這不舒服當中保持「臨在」(我知道很難,但這就是修行)。
這是一段來來回回的過程,有時候是你主導,有時候是小我主導,高我通常不會干涉,因為這也是「我」要去學習的事。身為總經理,怎麼可以連自己的部下都帶領不好?
所以與小我的關係牽涉到「愛」與「承擔」,不覺得這很像是所有關係中的母題嗎?
當然啦,我們與小我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像上面說的那樣簡單。我們與小我之間關係形式在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之後,早已交錯複雜的難以看清,要化解其中的千絲萬縷,可能要花上很長很長的時間。
然而,如果面對小我還是像以童話故事那樣的方式,以非常簡單的二分法來區分善惡好壞,然後把小我當作是敵人般看待,那我想最後只會增加與小我的糾纏,只會在與它之間千百年的糾葛上,再添一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0會員
59內容數
人生是一場奧秘之旅,有時候你得承認自己瘋了,才知道自己原來是清醒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靈魂驛站22號 的其他內容
之前跟一個朋友聊到關於「自我懷疑」這件事,他說他一直對自己有很多的懷疑,他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是什麼,甚至他覺得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我跟他一樣,自我價值感的議題也是我一直探索的問題。 我心想,如果「無自我價值感」是因為「存在」而產生的一種感覺,無論過去的成因如何,它可能是被「培養出來的」?
三個星幣的排列中央有一個十字的圓形圖樣,這個圖樣在聖杯一的牌面上也出現過,這個圖樣象徵著「上帝聖體」,也可以說是「神的贈禮」,或者相對簡單的描述:「靈感」。 因此這張牌顯示了一個靈感透過專業設計、管理、創作技術的相互合作,進而變成具體的形象,顯化於世間的過程。
這樣的痛會持續下去,直到心痛被真正的看見與接納,然後療癒真正開始運作。即使如此,清創那些被遺忘的膿傷的痛苦仍然不能避免。心痛的表達必須完成,因為那是你靈魂在說話,這些話需要你的表達,也需要你的聆聽。
我發現在曖昧關係中人經常過度以對方為重心,忽略自己也在關係裡面 ,想以對方的想法為基礎,採取下一步行動。 其實這樣做反而更容易造成自己的混亂,尤其是當對方可能連要怎麼對待你都還沒個底案。 最近有一位美女預約塔羅諮詢,詢問感情問題,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個情況......
之前跟一個朋友聊到關於「自我懷疑」這件事,他說他一直對自己有很多的懷疑,他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是什麼,甚至他覺得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我跟他一樣,自我價值感的議題也是我一直探索的問題。 我心想,如果「無自我價值感」是因為「存在」而產生的一種感覺,無論過去的成因如何,它可能是被「培養出來的」?
三個星幣的排列中央有一個十字的圓形圖樣,這個圖樣在聖杯一的牌面上也出現過,這個圖樣象徵著「上帝聖體」,也可以說是「神的贈禮」,或者相對簡單的描述:「靈感」。 因此這張牌顯示了一個靈感透過專業設計、管理、創作技術的相互合作,進而變成具體的形象,顯化於世間的過程。
這樣的痛會持續下去,直到心痛被真正的看見與接納,然後療癒真正開始運作。即使如此,清創那些被遺忘的膿傷的痛苦仍然不能避免。心痛的表達必須完成,因為那是你靈魂在說話,這些話需要你的表達,也需要你的聆聽。
我發現在曖昧關係中人經常過度以對方為重心,忽略自己也在關係裡面 ,想以對方的想法為基礎,採取下一步行動。 其實這樣做反而更容易造成自己的混亂,尤其是當對方可能連要怎麼對待你都還沒個底案。 最近有一位美女預約塔羅諮詢,詢問感情問題,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個情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小我在《奇蹟課程》中是一個核心概念,涉及我們的分裂心靈和錯誤的自我認同。本文探討小我如何利用特殊關係強化分離和匱乏感,並影響我們的內在平安。透過關係中的依賴、排他性和投射,小我增強罪咎和恐懼,阻礙靈性成長。然而,聖靈能轉化特殊關係為療癒的工具,促進愛和寬恕,使我們最終與他人和自我達到合一的狀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奇蹟課程》中「小我」的概念,揭示了其作為一種虛假自我認同的本質。小我源於過去的經歷和外界的評價,使個體陷入焦慮和競爭的狀態。通過實踐365課,讀者能夠逐步放下對小我的依賴,回歸內心的平靜與愛,最終達到真正的靈性自由。本文將引導讀者理解小我的運作及如何在生活中選擇愛而非恐懼。
Thumbnail
小我的傾向和依戀,它們是所有人類痛苦的根源。所有真理都是相對的~ 首先,我們必須澄清,所有真理都與其產生並適用的理解程度有關。例如,對於一個相信自己只是一個身體的小我來說,為了生存而復仇和與他人競爭是絕對真實的,並且是該意識層次的指導原則。 然而,對於一個更進化的自我,將自己視為靈魂,...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最近對於小我與感謝過去感到疑惑,在學習身心靈這條路上,似乎小我自身帶有貶低的意思,恐懼的、負面的、退縮的、只利己的都是小我的訊息,而我們許多擁有壞結果的事情,都是因為選擇小我的聲音,但另一方面,也經常聽到要去感謝過去,也包括感謝因為聽從小我而經歷的,那些我們認為壞結果的過去。
放下小我是一個有趣而又深刻的過程,通過深刻的理解和觀察來超越它。認識到小我錯誤的認同,練習如實觀察,專注當下,無私的愛和服務,都是放下小我的重要方法。這個過程帶來的不僅是內心的平靜,更是一種深刻的自由和喜悅。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小我的誕生,是源自於人類心靈中的分裂,在其中,人的身份被分成兩個部分,稱之為“ 主詞的我” (I )和“ 受詞的我” (me )或是“ 受詞的我” (me )和“ 我自己” (myself)。 因此,每個小我都是精神分裂的,用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 人格分裂” 。你和你自己的心理形象相生相依,這個心
我:請問大師、導師和我摯愛的人,為什麼在祈禱文當中或是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去區分小我、大師,導師和摯愛的人了,那不都是我嗎? 在以前,我很常把所有不好的東西像丟垃圾一樣,都丟到小我的這個口袋裡面,於是小我變成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但是好幾次,慢慢的,可能有一天我受不了,然後我看到薩古魯說不要再去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小我在《奇蹟課程》中是一個核心概念,涉及我們的分裂心靈和錯誤的自我認同。本文探討小我如何利用特殊關係強化分離和匱乏感,並影響我們的內在平安。透過關係中的依賴、排他性和投射,小我增強罪咎和恐懼,阻礙靈性成長。然而,聖靈能轉化特殊關係為療癒的工具,促進愛和寬恕,使我們最終與他人和自我達到合一的狀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奇蹟課程》中「小我」的概念,揭示了其作為一種虛假自我認同的本質。小我源於過去的經歷和外界的評價,使個體陷入焦慮和競爭的狀態。通過實踐365課,讀者能夠逐步放下對小我的依賴,回歸內心的平靜與愛,最終達到真正的靈性自由。本文將引導讀者理解小我的運作及如何在生活中選擇愛而非恐懼。
Thumbnail
小我的傾向和依戀,它們是所有人類痛苦的根源。所有真理都是相對的~ 首先,我們必須澄清,所有真理都與其產生並適用的理解程度有關。例如,對於一個相信自己只是一個身體的小我來說,為了生存而復仇和與他人競爭是絕對真實的,並且是該意識層次的指導原則。 然而,對於一個更進化的自我,將自己視為靈魂,...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最近對於小我與感謝過去感到疑惑,在學習身心靈這條路上,似乎小我自身帶有貶低的意思,恐懼的、負面的、退縮的、只利己的都是小我的訊息,而我們許多擁有壞結果的事情,都是因為選擇小我的聲音,但另一方面,也經常聽到要去感謝過去,也包括感謝因為聽從小我而經歷的,那些我們認為壞結果的過去。
放下小我是一個有趣而又深刻的過程,通過深刻的理解和觀察來超越它。認識到小我錯誤的認同,練習如實觀察,專注當下,無私的愛和服務,都是放下小我的重要方法。這個過程帶來的不僅是內心的平靜,更是一種深刻的自由和喜悅。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小我的誕生,是源自於人類心靈中的分裂,在其中,人的身份被分成兩個部分,稱之為“ 主詞的我” (I )和“ 受詞的我” (me )或是“ 受詞的我” (me )和“ 我自己” (myself)。 因此,每個小我都是精神分裂的,用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 人格分裂” 。你和你自己的心理形象相生相依,這個心
我:請問大師、導師和我摯愛的人,為什麼在祈禱文當中或是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去區分小我、大師,導師和摯愛的人了,那不都是我嗎? 在以前,我很常把所有不好的東西像丟垃圾一樣,都丟到小我的這個口袋裡面,於是小我變成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但是好幾次,慢慢的,可能有一天我受不了,然後我看到薩古魯說不要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