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冷卻系統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 車子在運作時,引擎所帶來的熱能相當高,有數百度
當引擎&機油溫度過高時,很容易造成引擎磨損
  • 水箱的功用就是冷卻,吸收缸體熱量,防止發動機過熱
利用水箱上的散熱片增加接觸空氣的面積,再將冷卻的水透過管路流回引擎,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散熱
  • 水箱沒水會怎樣?車子開到一半,引擎蓋突然開始冒煙
  1. 先將冷氣轉為暖氣幫助散熱
  2. 趕快找個地方停車熄火,並將引擎蓋打開
  3. 別急著馬上打開水箱蓋(會燙傷),請先等候15-20分鐘,再將水箱蓋打開且把水加到滿(含副水箱)
  4. 發動引擎,待風扇轉動兩次後,即可將水箱蓋蓋上
  5. 趕快去店家檢查狀況,以免引擎壞掉
  • 水箱水多久換一次?
  1. 水箱水會隨著時間而逐漸蒸發減少
  2. 建議約2萬公里或一年更換一次水箱水
  3. 建議在每年約5、6月時更換,因為夏天熱,開冷氣會讓冷卻系統的負荷會變大
  4. 在夏天來臨之際更換水箱水,不只能提升汽車冷氣效率,對冷卻系統的散熱效率也有幫助
  • 車輛行駛的動力
  1. 引擎燃燒燃油爆炸後產生推力,伴隨而來的高溫產生
  2. 引擎及機油因持續不斷上升的溫度,進而產生機油裂化及引擎磨損甚至故障的問題
  3. 冷卻循環系統有效散熱及抑制溫度上升,也就是水箱的作用
  • 水箱冷卻系統
吸熱、傳熱及散熱,最重要、也是最不可或缺的熱交換介質
水箱的結構有多層的隔板及水道,再加上散熱鰭片
  1. 水可吸收引擎內部的高熱,再透過水箱的散熱鰭片降溫,並不斷循環利用
  2. 水可吸收引擎內部的高溫
  3. 再透過水箱的散熱片與空氣更多的接觸面積,將引擎室的熱能透過氣流散出
  4. 再將冷卻後的水從另一頭送回引擎水道,並不斷循環利用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trick.Wong的沙龍
255會員
515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Patrick.Wo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3
不論是替代役、還是紐澳打工,總能從職場工作上獲得一些觀點與啟發。在三陽當PM也不例外,本文分享我在工作崗位上所收穫的一點心得: 禮貌與客氣 縮小自身情緒,專注眼前任務 第一印象不重要,找到自己的風格才重要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經營人脈-特別的日子不用多,記得生日就好 電腦效能決定做事效率
Thumbnail
2025/04/13
不論是替代役、還是紐澳打工,總能從職場工作上獲得一些觀點與啟發。在三陽當PM也不例外,本文分享我在工作崗位上所收穫的一點心得: 禮貌與客氣 縮小自身情緒,專注眼前任務 第一印象不重要,找到自己的風格才重要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經營人脈-特別的日子不用多,記得生日就好 電腦效能決定做事效率
Thumbnail
2025/03/30
趁著記憶猶新,幫自己記錄這三年做了哪些事,供未來追憶之用。其次,從紐西蘭回來後,順便提醒自己,有哪些內容可以考慮添加到履歷與自傳當中: 1. 一年實習養成計畫 2. 每周一次的讀書會 3. PMP制度規範的建立 4. 為產品與專案服務 5. 破除產業框架與產業迷思
Thumbnail
2025/03/30
趁著記憶猶新,幫自己記錄這三年做了哪些事,供未來追憶之用。其次,從紐西蘭回來後,順便提醒自己,有哪些內容可以考慮添加到履歷與自傳當中: 1. 一年實習養成計畫 2. 每周一次的讀書會 3. PMP制度規範的建立 4. 為產品與專案服務 5. 破除產業框架與產業迷思
Thumbnail
2025/03/03
敝人在方格子推出第二號數位商品-三陽PM生涯《台灣機車市場統計數據包》已於2/27正式上架拉! 統計數據的本身無價,產業觀點可以免費看筆者文章,因此讀者買的是:站在前人積累的統計數據與觀點上,迅速掌握台灣機車市場的產業概況與市場輪廓。並根據自身使用情境,進行數據的更新、分析與應用。
Thumbnail
2025/03/03
敝人在方格子推出第二號數位商品-三陽PM生涯《台灣機車市場統計數據包》已於2/27正式上架拉! 統計數據的本身無價,產業觀點可以免費看筆者文章,因此讀者買的是:站在前人積累的統計數據與觀點上,迅速掌握台灣機車市場的產業概況與市場輪廓。並根據自身使用情境,進行數據的更新、分析與應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水箱冷卻系統:車子在運作時,引擎所帶來的熱能相當高,有數百度,當引擎&機油溫度過高時,很容易造成引擎磨損。水箱的功用就是冷卻,吸收缸體熱量,防止發動機過熱。利用水箱上的散熱片增加接觸空氣的面積,再將冷卻的水透過管路流回引擎,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散熱。
Thumbnail
水箱冷卻系統:車子在運作時,引擎所帶來的熱能相當高,有數百度,當引擎&機油溫度過高時,很容易造成引擎磨損。水箱的功用就是冷卻,吸收缸體熱量,防止發動機過熱。利用水箱上的散熱片增加接觸空氣的面積,再將冷卻的水透過管路流回引擎,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散熱。
Thumbnail
曲軸箱通風系統&通風系統的用途。 曲軸箱分:上曲軸箱、下曲軸箱、容納曲軸的空腔結構。 汽缸體下部用來安裝曲軸的部位稱為曲軸箱,是發動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承受連桿傳來的力,並將其轉變為轉矩,通過曲軸輸出並驅動發動機上其他附件工作。
Thumbnail
曲軸箱通風系統&通風系統的用途。 曲軸箱分:上曲軸箱、下曲軸箱、容納曲軸的空腔結構。 汽缸體下部用來安裝曲軸的部位稱為曲軸箱,是發動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承受連桿傳來的力,並將其轉變為轉矩,通過曲軸輸出並驅動發動機上其他附件工作。
Thumbnail
排氣系統:連接燃燒室的排氣口,經由排氣孔道→排氣歧管(頭段) →排氣管中段(包括觸媒) →排氣管尾段。 排氣孔道:從燃燒室的排汽門出來到排氣歧管 排氣歧管:將各缸排出來的廢氣,連接集中到中段 排氣管中段:將廢氣導引至排氣尾管 排氣管尾段:具備減音的功用,減少排氣噪音
Thumbnail
排氣系統:連接燃燒室的排氣口,經由排氣孔道→排氣歧管(頭段) →排氣管中段(包括觸媒) →排氣管尾段。 排氣孔道:從燃燒室的排汽門出來到排氣歧管 排氣歧管:將各缸排出來的廢氣,連接集中到中段 排氣管中段:將廢氣導引至排氣尾管 排氣管尾段:具備減音的功用,減少排氣噪音
Thumbnail
自動阻風門 (Auto Choke):以化油器為燃料空氣混合裝置的引擎,必定有阻風門的設計。阻風門只有在冷車發動時,汽缸溫度還低,需要化油器額外補油以利運轉;引擎溫度上升後油氣過濃反而不利運轉,此時就要切斷額外供油。
Thumbnail
自動阻風門 (Auto Choke):以化油器為燃料空氣混合裝置的引擎,必定有阻風門的設計。阻風門只有在冷車發動時,汽缸溫度還低,需要化油器額外補油以利運轉;引擎溫度上升後油氣過濃反而不利運轉,此時就要切斷額外供油。
Thumbnail
機油能潤滑引擎、降低摩擦外,還有防止引擎金屬腐蝕、消除進入引擎中的灰塵及其他污染物、在活塞與汽缸壁間幫助燃燒室氣密、為活塞及軸承等零件冷卻及消除引擎內不必要的產物。 因為引擎機件間的摩擦會消耗引擎產生的功,而將其轉換為熱能,為了降低磨差來保護引擎,必須有潤滑系統來潤滑引擎。
Thumbnail
機油能潤滑引擎、降低摩擦外,還有防止引擎金屬腐蝕、消除進入引擎中的灰塵及其他污染物、在活塞與汽缸壁間幫助燃燒室氣密、為活塞及軸承等零件冷卻及消除引擎內不必要的產物。 因為引擎機件間的摩擦會消耗引擎產生的功,而將其轉換為熱能,為了降低磨差來保護引擎,必須有潤滑系統來潤滑引擎。
Thumbnail
引擎控制模組 (Engine Control Module, ECM):引擎的靈魂,控制整個引擎的運轉,要能控制引擎,就必須有許多感應器 (Sensor) 來接收並傳遞引擎運轉資訊。 因為日趨嚴苛的環保法規,近年來上市的車輛,幾乎都採用噴射供油系統。
Thumbnail
引擎控制模組 (Engine Control Module, ECM):引擎的靈魂,控制整個引擎的運轉,要能控制引擎,就必須有許多感應器 (Sensor) 來接收並傳遞引擎運轉資訊。 因為日趨嚴苛的環保法規,近年來上市的車輛,幾乎都採用噴射供油系統。
Thumbnail
阻風門和節氣門(俗稱油門),都是控制空氣流量,但兩者作用完全不同。冷車起動需熱車時:阻風門關(有分手動與自動)、節氣門關。阻風門當引擎較冷時,自動阻風門會開啟,讓油路打開,提高混合比的濃度,讓引擎好發動,減少熱車時間;節氣門由一彈簧控制。
Thumbnail
阻風門和節氣門(俗稱油門),都是控制空氣流量,但兩者作用完全不同。冷車起動需熱車時:阻風門關(有分手動與自動)、節氣門關。阻風門當引擎較冷時,自動阻風門會開啟,讓油路打開,提高混合比的濃度,讓引擎好發動,減少熱車時間;節氣門由一彈簧控制。
Thumbnail
化油器(Carburetor):汽車、機車裡發動機中的一個供油裝置。 主要由一根通到引擎的管子所構成,管子內部是文氏管的形狀,在文氏管較細的部分會有汽油噴嘴。 化油器構造:主油路、加速泵浦、阻風門、阻風門。
Thumbnail
化油器(Carburetor):汽車、機車裡發動機中的一個供油裝置。 主要由一根通到引擎的管子所構成,管子內部是文氏管的形狀,在文氏管較細的部分會有汽油噴嘴。 化油器構造:主油路、加速泵浦、阻風門、阻風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