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言與失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文提到孔子的一則話: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7】(知者即智者)
筆者,當時解說這句話,就直指本心,說:失言,那是個人的修養問題;但,失人,就是誤人一生啊!
筆者這樣的解說,跟過去一般的解釋都不一樣。一般的解釋,失人,是指失去友誼、失去朋友。至於大陸有些網站,則解說「錯失了人才」,實在太功利了,這怎麼會是罕言利的孔子呢?
講真的,失言很多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但失人,就非比尋常,那是誤人一生啊!
究竟寧可失言,抑或寧可失人?又或既失言又失人,抑或既不失言也不失人?
香港人有句俗語:唔出聲,不會有人說你是啞巴的。的確,許多事情,不說,就既不失言,也不失人;沒準經時日的洗練,船到橋頭自然直呢。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這不是世故,也不是圓滑。若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該說;即使得其人、適其時,而非其地,都要謹慎地說。
二揀一,寧可失人呢,還是甘願失言?
(寫於2021年8月12日)
下一講:人可以無所畏懼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2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察覺到筆者的言論,一時一樣,甚至乍看矛盾,前後不一。 之前又說「話到嘴邊留三分」,特別說到「遇上不公時,莫隨便說」。但,又在「倖存者的再生使命」裡,呼籲「勇敢說出真相吧」。而今天在「漢語問題」裡,又說「如果我們這一代能講而不講,那就『失人』了」。 那到底該講還是不該講呀?
當遇上突發特大的災難,在鬼門關擦身而過,倖能死過翻生;但,即使倖存在世,其人生並不比那些遇難者好過。 事件埋藏在心裡,真相永遠無法昭雪,這個傷痕、這個陰影是無法消解、無法療愈的,以致終身內疚,過著行尸走肉的日子啊! 老子說:「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勇敢說出真相吧! 下一講:言與不言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即使修為好的人,也難完全避免的。然則,如何面對人生的橫逆? 當經過懇摯內省後,那些本屬意氣之爭,就會自然淡釋,從而體會到對方都只不過是一時意氣,才會發難。如此一來,既能恕人,亦可自解。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公冶長23】
有師友來問:「遇上不公時,莫隨便說」,哪該如何面對不公呢? 首先多謝來問,這很有意思,故此,獨立成篇,以饗諸君。 第三、 最重要者,遇上不公時,首先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如果經自反而縮,那說不說都只是次要了,但求心安而已。 以上所言,純屬個人觀點,不必拘泥,持經達變可以矣!
當然,話到嘴邊留三分,只是針對待人接物的涵養,而非指面對大是大非,面對正邪不兩立,而還要留三分。這樣正邪不分、忠奸不辨,那不是孔子做人的原則。此外,要留三分,非指欲言又止,吞吞吐吐;而是提醒自己,凡事莫去盡,要留有餘地,給人留一步,讓己多後路。 還休!還休!
挑撥、離間、詆毀,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這些人事的問題。手法上通常有兩種:一、直接詆毀當事人;二、藉表揚一方而貶低另一方。 坦白講,以孔子的才德之高尚,都尚且有人詆毀,又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 魯國大夫叔孫武叔,在孔子過身後,還去講孔子的壞話,他就用了上述兩種手段的第一種——直接詆毀當事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察覺到筆者的言論,一時一樣,甚至乍看矛盾,前後不一。 之前又說「話到嘴邊留三分」,特別說到「遇上不公時,莫隨便說」。但,又在「倖存者的再生使命」裡,呼籲「勇敢說出真相吧」。而今天在「漢語問題」裡,又說「如果我們這一代能講而不講,那就『失人』了」。 那到底該講還是不該講呀?
當遇上突發特大的災難,在鬼門關擦身而過,倖能死過翻生;但,即使倖存在世,其人生並不比那些遇難者好過。 事件埋藏在心裡,真相永遠無法昭雪,這個傷痕、這個陰影是無法消解、無法療愈的,以致終身內疚,過著行尸走肉的日子啊! 老子說:「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勇敢說出真相吧! 下一講:言與不言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即使修為好的人,也難完全避免的。然則,如何面對人生的橫逆? 當經過懇摯內省後,那些本屬意氣之爭,就會自然淡釋,從而體會到對方都只不過是一時意氣,才會發難。如此一來,既能恕人,亦可自解。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公冶長23】
有師友來問:「遇上不公時,莫隨便說」,哪該如何面對不公呢? 首先多謝來問,這很有意思,故此,獨立成篇,以饗諸君。 第三、 最重要者,遇上不公時,首先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如果經自反而縮,那說不說都只是次要了,但求心安而已。 以上所言,純屬個人觀點,不必拘泥,持經達變可以矣!
當然,話到嘴邊留三分,只是針對待人接物的涵養,而非指面對大是大非,面對正邪不兩立,而還要留三分。這樣正邪不分、忠奸不辨,那不是孔子做人的原則。此外,要留三分,非指欲言又止,吞吞吐吐;而是提醒自己,凡事莫去盡,要留有餘地,給人留一步,讓己多後路。 還休!還休!
挑撥、離間、詆毀,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這些人事的問題。手法上通常有兩種:一、直接詆毀當事人;二、藉表揚一方而貶低另一方。 坦白講,以孔子的才德之高尚,都尚且有人詆毀,又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 魯國大夫叔孫武叔,在孔子過身後,還去講孔子的壞話,他就用了上述兩種手段的第一種——直接詆毀當事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酒隨知己飲,詩向會人吟。但是懂得自己的畢竟太少了。所以少說話,可能後悔的次數才會少一點! 中文是個很奇特的文字,不同的人對相同的話都可以做出合情合理的不同解釋。從蘇東坡的烏台詩案到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誅九族!所以要學會最好的回應就是無語,而且臉上還不能帶出情緒! 多年的夫妻生活,學會的就是不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孔子教導人們如何選擇朋友,總結為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選擇朋友和個人關係的重要性。
最近這種講法甚囂塵上,意思是別去管任何閒事! 我在一段時間前,曾聽過有位易學教授講這句話,但他的本意是別過度左右別人的想法。有人執意要做某件事,如果自己覺得不妥,勸一下,點一下就好了。對方如果不聽,那就是他的因果了。不是說有人掉下河了,不去救也不報消防隊,那人會生會死都是他個人的因果! 實際上,
Thumbnail
智者說,我們可以原諒一個不小心用言語傷害別人的人,卻不能輕易原諒一個主動讓別人來傷害自己的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無心說話傷人並不出於蓄意,而聽的人卻管不住心偏要對號入座,主動讓自己中箭落馬,慘不忍睹,這樣的過錯自己要負責。 人是群居動物,每天跟人接觸講話的機會那麼多,如果不把自己的心練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因別人一句話而生煩惱心,或是別人一句不好聽的無心話造成我們的心受傷。老智者說,我們可以原諒一個因為無心之言而傷害人的人,卻不能原諒一個自願被別人傷害的人。這中間的差別是我們這顆心的自主性,心不堪承載他人的三言兩語,又怎堪承受更大的人生重擊。 有一位先生,教官退休,年輕時就對坐禪讀
Thumbnail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公冶長第五)。  子貢說:『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他人。』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子貢的意思是,我不想讓別人不友善,不公正地對待我,欺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酒隨知己飲,詩向會人吟。但是懂得自己的畢竟太少了。所以少說話,可能後悔的次數才會少一點! 中文是個很奇特的文字,不同的人對相同的話都可以做出合情合理的不同解釋。從蘇東坡的烏台詩案到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誅九族!所以要學會最好的回應就是無語,而且臉上還不能帶出情緒! 多年的夫妻生活,學會的就是不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孔子教導人們如何選擇朋友,總結為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選擇朋友和個人關係的重要性。
最近這種講法甚囂塵上,意思是別去管任何閒事! 我在一段時間前,曾聽過有位易學教授講這句話,但他的本意是別過度左右別人的想法。有人執意要做某件事,如果自己覺得不妥,勸一下,點一下就好了。對方如果不聽,那就是他的因果了。不是說有人掉下河了,不去救也不報消防隊,那人會生會死都是他個人的因果! 實際上,
Thumbnail
智者說,我們可以原諒一個不小心用言語傷害別人的人,卻不能輕易原諒一個主動讓別人來傷害自己的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無心說話傷人並不出於蓄意,而聽的人卻管不住心偏要對號入座,主動讓自己中箭落馬,慘不忍睹,這樣的過錯自己要負責。 人是群居動物,每天跟人接觸講話的機會那麼多,如果不把自己的心練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因別人一句話而生煩惱心,或是別人一句不好聽的無心話造成我們的心受傷。老智者說,我們可以原諒一個因為無心之言而傷害人的人,卻不能原諒一個自願被別人傷害的人。這中間的差別是我們這顆心的自主性,心不堪承載他人的三言兩語,又怎堪承受更大的人生重擊。 有一位先生,教官退休,年輕時就對坐禪讀
Thumbnail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公冶長第五)。  子貢說:『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他人。』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子貢的意思是,我不想讓別人不友善,不公正地對待我,欺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