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撥離間

更新於 2022/04/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挑撥、離間、詆毀,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這些人事的問題。手法上通常有兩種:一、直接詆毀當事人;二、藉表揚一方而貶低另一方。
坦白講,以孔子的才德之高尚,都尚且有人詆毀,又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
魯國大夫叔孫武叔,在孔子過身後,還去講孔子的壞話,他就用了上述兩種手段的第一種——直接詆毀當事人。
子貢也直接反駁,說:你這樣做沒用的!仲尼的才德是不可毀謗的。別的賢人,頂多都只是像小丘陵,還可以超越它;而仲尼的才德好比日月的光輝,對於日月,你能跨越嗎?有人即使要自絕於日月的光明,但對日月又有何損傷呢?多顯得不自量呀!(見子張24)
叔孫武叔見一計未成,於是就運用了第二種手法。他故意在朝中向子服景伯誇讚子貢,說子貢賢於仲尼。於是,子服景伯又把這事告訴子貢。
子貢說:用房舍的圍牆做個比喻吧:我的圍牆只有肩膀那麼高,人們都能看見房屋的美好。我的老師的圍牆有幾丈高,找不到門進入,根本就看不到屋內宗廟的輝煌,也看不到文武官員的富盛。能得其門而入的人太少了!對武叔大夫的這種說法,不是很合適的呀!(見子張23)
俗語說:三人成虎。沒想到一個算是孔門不起眼的「弟子」——陳子禽,竟然會對子貢說:子貢你過謙了,其實仲尼怎會賢得過你呢?
子貢很不客氣地說:子禽,你可聽好,君子說話不可不慎,一句話可以表現明智,一句話也可以表現昏昧,你可得對你的話負責。我的老師是誰都能趕得上的嗎?即使拿著梯子登天,也趕不上的。我們老師假如獲得治理國家的權位,「要教百姓自立,百姓便能夠自立;要引導百姓行德,百姓就會從德;要安撫百姓,百姓就會歸附;要發動百姓,百姓就會團結起來。老師生前人人尊敬他,死後人人哀悼他」。如此高尚的賢德,別人又如何及得上呢?(見子張25)
孔子當時已不在人世,但仍然有人挑撥離間學生與孔子的感情,甚至詆毀孔子,這無疑是把孔子鞭屍,這實在是自暴其醜,魔鬼嘴臉。但,子貢對老師的感情與精神,卻絲毫不減,這就是人格的貞定、信念的堅持。
唉!晚年的孔子,其實都幾孤獨啊!他兒子早孔子而去,接著顏回又英年早逝,再過兩年,子路又犧牲了,如此的打擊,終於大病了。此時,子貢在外,兼程趕來看望老師。孔子其時勉強可以起來,就天天持杖倚門長盼,終於等到子貢,就以微弱的聲音說:「賜,汝來何其晚也?」後七日卒。(見孔子世家)
孔子過世時,弟子們都十分哀痛,就在墓旁築室而居,心喪三年。三年期滿,門人互相辭別,唯獨子貢在墓旁又住了三年,整日存思老師的言行與教訓。孔門風義,令人感動!
(寫於2022年4月9日)
下一講:話到嘴邊留三分
【原文】
叔孫武叔毀仲尼。
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子張24】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
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叔孫武叔)之云,不亦宜乎?」【子張23】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
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張2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俗語謂: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其實,被人講是非,這就證明你有分量、有一定的影響力,人家這才會惦起你。故此,若有人講你的是非,一則是喜,一則是憂。所喜者,在別人的眼裡,你還是有存在感的;而所憂者,自己亦要反省,期望做得更好。 各位,大家對子服景伯這個人,有什麼看法?
    語云:道德、道德。其實,「道」與「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的。 道,有常道,同時也有非常道,兩者是並存的。而道是形而上的,摸不到、看不到、聽不到,可它實實在在是無處不在的。 德,可分為上德和下德,它是形而下的,能被看到,能被聽到的。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以致患得患失。這樣的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我實在不能同意。 ①孔子所講的君子與小人之別,就在「利」上,故孔子是罕言「利」的。既然罕言「利」,又何會耿耿於「得」呢?
    孔子一生人,無論是在學問上、在人格上,都是「無隱」,都不會深藏不露;同時,他也說自己「無知」,也不會鋒芒畢露。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子罕7】 下一講:聞道
    前文提到孔子對著學生說:「吾無隱乎爾」,我沒有什麼好隱惜的。 事緣:有學生總覺得孔子的學問高深莫測,他是否有所隱藏,留有一手?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23】 何以學生會錯覺孔子的學問,留有一手呢?許多時候,總覺得神龍見首不見尾,無法觸摸?
    深藏不露,沒有本事的,能藏什麼呢?鋒芒畢露,不就是自露其醜?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老子說:已經完全了解大道,而如愚若晦,自然而然地表現得好像不知道、不了解一樣,平平無奇。不是偽裝的,而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沒有成見,沒有預設立場,這是最高明的。
    俗語謂: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其實,被人講是非,這就證明你有分量、有一定的影響力,人家這才會惦起你。故此,若有人講你的是非,一則是喜,一則是憂。所喜者,在別人的眼裡,你還是有存在感的;而所憂者,自己亦要反省,期望做得更好。 各位,大家對子服景伯這個人,有什麼看法?
    語云:道德、道德。其實,「道」與「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的。 道,有常道,同時也有非常道,兩者是並存的。而道是形而上的,摸不到、看不到、聽不到,可它實實在在是無處不在的。 德,可分為上德和下德,它是形而下的,能被看到,能被聽到的。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以致患得患失。這樣的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我實在不能同意。 ①孔子所講的君子與小人之別,就在「利」上,故孔子是罕言「利」的。既然罕言「利」,又何會耿耿於「得」呢?
    孔子一生人,無論是在學問上、在人格上,都是「無隱」,都不會深藏不露;同時,他也說自己「無知」,也不會鋒芒畢露。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子罕7】 下一講:聞道
    前文提到孔子對著學生說:「吾無隱乎爾」,我沒有什麼好隱惜的。 事緣:有學生總覺得孔子的學問高深莫測,他是否有所隱藏,留有一手?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23】 何以學生會錯覺孔子的學問,留有一手呢?許多時候,總覺得神龍見首不見尾,無法觸摸?
    深藏不露,沒有本事的,能藏什麼呢?鋒芒畢露,不就是自露其醜?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老子說:已經完全了解大道,而如愚若晦,自然而然地表現得好像不知道、不了解一樣,平平無奇。不是偽裝的,而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沒有成見,沒有預設立場,這是最高明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其他WFH的閨密們陸續傳來災情。 首先是A,她敲我:「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問:「怎麼啦?」        「我和老公一起在家工作,他不但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連孩子也不管,以前我出門上班還可以喘口氣,現在完全沒有辦法!」
    Thumbnail
    台港民眾明白互相幫助皆因脣亡齒寒,但大部分香港人從未把台灣人的聲援和幫助視作必然,反而一直心存感激。 然而最近部分人士不識大體地暗示或明指台灣當局「欠」了香港人,令人為之側目。  背後原因相信台灣進步人士必然明白,但有些話由香港人點明會比較適合,別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離間港台關係。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其他WFH的閨密們陸續傳來災情。 首先是A,她敲我:「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問:「怎麼啦?」        「我和老公一起在家工作,他不但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連孩子也不管,以前我出門上班還可以喘口氣,現在完全沒有辦法!」
    Thumbnail
    台港民眾明白互相幫助皆因脣亡齒寒,但大部分香港人從未把台灣人的聲援和幫助視作必然,反而一直心存感激。 然而最近部分人士不識大體地暗示或明指台灣當局「欠」了香港人,令人為之側目。  背後原因相信台灣進步人士必然明白,但有些話由香港人點明會比較適合,別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離間港台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