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巨匠給下一輪美好生活的備忘錄

2024/03/0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活躍於北方文藝復興時期(16世紀,範圍是今日的法國波爾多和巴黎等區域),是文藝復興的代表性人物。

他用近似流水帳式的新寫作手法,鉅細靡遺地描寫一切和人類生活相關的主題,包括自己的腎結石。

五百年後,作家Sarah Bakewell深入挖掘蒙田留下的大量作品,透過「如何生活」這個大哉問,抽絲剝繭整理出蒙田能給現代人的20個生活指引,成為《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這本書,同時亦是這位知名哲學家的傳記。


把工作做好,但不要做得太好

Bakewell是個專業的「標題黨」(稱讚意味),能將古人的碎碎念——書評美妙的說法是「勢若洪流的隨筆散文」——轉化為今日上班族的生活金句(但內容仍是扎實的大師生平、思想和哲學討論)。

例如:「把工作做好,但不要做得太好」。

因為蒙田家算是貴族,他本人亦曾在波爾多法院任職,並擔任市長。但他或許早已熟知「無為而治」的道理,熟練扮演「甩手掌櫃」的角色。

當人們抱怨(蒙田)在市長任內少有建樹,他寫道:「這樣才好!他們指責我毫無作為,但⋯⋯已有太多人因好大喜功而引起民怨」。

然後蒙田的粉絲Bakewell還補上兩句:

其他人不像他這麼誠實,他們會裝出樂於助人與充滿活力的樣子,以博得讚譽。蒙田卻提醒他的雇主,這不是他的風格,他會為波爾多盡到該盡的責任,不多也不少,但他不會矯揉造作地在眾人面前演戲

完全讓人想起各種老闆同事刷存在感的都市奇譚,映襯出「憨慢但實在」的蒙田身影。

→延伸閱讀:許文龍無為而治的經營之道

培養獨立自由的心靈

蒙田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其來有自。

首先是物質基礎。當時的「貴族」並不是靠著姓氏招搖撞騙,而是要實打實地「不勞而獲」,只靠土地資本獲利。

貴族並不只是階級或風格這類抽象的事物,它具有技術性的內容,最重要的規則是你與你的子孫必須未從事商業,而且必須至少三代不用繳稅。〈呱呱墜地就是福〉

其次,蒙田的父母(像現代的教養準則一樣),強調「自然而然」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的好奇心,這除了啓發真正的學習動機,還「讓他長出獨立的心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選擇未來的路徑,而非盲目跟隨責任或紀律」。

在培養「拉丁文母語人士」的過程中,蒙田的父母和全家上下僕役都因此學到了適度的拉丁文,例如叫他吃飯的祈使句和動詞語尾變化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也替好奇的現代父母們拆解「不用書本、不用文法或規則、不用鞭子、不用流淚」,(至少對他本人來說)「自然而然」學會外語的方式。

當時的拉丁文稱霸歐洲,能說漂亮的拉丁文就是蓋高尚、有教養的身份地位象徵。

因此,雖然波爾多通用的是法文和佩里戈爾方言,但為了讓蒙田成長為「拉丁文母語人士」,父母一開始就聘請不會說當地通用語言的拉丁文家庭教師,然後禁止家中任何人以通用語言跟小孩說話。

當然,在這樣培養「拉丁文母語人士」的過程中,蒙田的父母和全家上下僕役都因此學到了適度的拉丁文,例如叫他吃飯的祈使句和動詞語尾變化。

結果不只蒙田學會了完美的拉丁文,畢竟蒙田家是「土地的主人」,直到蒙田長大成人開始寫作之後,「因為經常使用的緣故,村子裡已經習慣用拉丁文來稱呼工匠與一些器具」。

真是太神奇了。不知道是不是該說「養育一個母語兒童,需要全村的力量」。

→延伸閱讀:笑傲江湖的江湖自在

如在天堂裡打滾一樣輕鬆地滾著

這樣獨立自主不盲從的蒙田,最喜歡的旅行方式是「隨遇而安」,強調是要「如在天堂裡打滾一樣輕鬆地滾著」,真是畫面感十足、相當愜意的旅行。

話說得輕鬆,但作者Bakewell補充,「在當時,旅行可以算是一項極限運動,危險性不亞於決鬥」。

這不只是因為當年只有朝聖之路,還因為前方時有鼠疫、搶匪以及索賄的官員攔路,旅行者需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收集情報,才能提前繞道。

總而言之,蒙田坦承:

從小到大,老師從不逼我,我總是隨興所至,順著自己的步調,這使我在服侍他人上面顯得軟弱無能,我無法取悅別人,只能取悅自己。

每個人都該有個「店鋪後頭的小房間」

雖然「無法取悅別人,只能取悅自己」,聽起來也是近來蔚為風潮的雞湯金句,但Bakewell將這個人生指引訂名為〈在店鋪後頭保留一個私人房間〉。

店鋪後頭的小房間(arrière-boutique)是法語中的back of a store,我們大概可以想像成美國社會學家Erving Goffman用以解釋日常生活的「劇場理論」,有與他人互動、需要一點演技的前台,也有保留隱私放飛自我的後台。

在店鋪後頭的小房間裡,蒙田可以「極度懶散,極度獨立」,「部分是天性,部分是刻意」,他如此總結自己性格。

在不同的房間裡,「蒙田喜歡站在不同的立場設想」,大膽地在小房間進行思想實驗(只不過也是「我筆寫我口」般地記錄下來)。

例如,關於當時或許不如現在討論熱烈的性別議題,「他了解自己對女性的看法充滿偏見與不可靠,但女性對男性的看法也是如此」,於是總結:

我們幾乎在各方面對女性做了不公正的評斷,但女性也對我們有相同的誤解。

啊哈,5百年後的我們也同意,確實如此,性別對調也確實如此。

把握當下、捕捉「搖晃著」的日常感受

此外,現代所有關於「如何生活」的指引,都必須提醒大家「活在當下」。

蒙田的理由可能比較浪漫一點,我們要活在當下,是因為

萬事萬物「總是變幻無常」,物質不斷地搖晃(branloire),就像不斷扭肩擺臀的農民舞蹈(branle)。

我們每個人亦都是這樣,在每一個當下搖曳著、浪漫著、模糊著。

蒙田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拼湊起來的」,「我們的氣質與性情無定形且多樣,每個部分、每個時刻的我們,都呈現出不同的樣貌」。

因此,蒙田即使時時回顧生活,但從不後悔。

Bakewell更進一步解釋,「世界上不存在單一的整體性觀點,可以讓人回味與建構一個首尾連貫的自己」。

在這樣的情況下,蒙田當然亦不擔心死亡,因為「死亡只是人生結束時一個短暫令人不適的時刻,為這種事焦慮只是浪費時間」。

蒙田把握當下、捕捉日常感受的技巧,很符合他「自由自在的貴族」人設。他要僕役「固定在半夜叫他起床」,協助他「在無意識離開之前,窺得它的蹤影」。

→延伸閱讀:自由感受宇宙的101種方法

當個普通人

最後,16世紀的蒙田(以及他的現代代言人Bakewell)亦試圖拯救現代焦慮的完美主義者們。

好好生活的倒數第二招,就是〈當個普通人與不完美的人〉。

蒙田說:

我開始過著尋常而無足稱述的生活;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你可以將所有的道德哲學與普通而私人的生活連結起來,就跟與更豐富的生活聯結起來沒什麼兩樣。

Bakewell則延伸說明,「事實上,這就是普通而私人的生活的樣子;這也是你所能想像最富足的生活」。

雖然蒙田曾是地方父母官,作品亦在生前即已出版,並有追隨者為其整理潤飾,但他仍覺得自己過的是「尋常而無足稱述的生活」,可說是心遠地自偏了。

而好好生活的最後一招是「生活會給妳答案」,確實該是任性逍遙、總如「在天堂裡輕鬆地滾著」的蒙田,會給大家的自在生活指引吧。


感謝您的閱讀、參與和贊助支持,讓我們持續分享宇宙和心靈的共鳴。This is it.


44會員
42內容數
禪是哲學,也是呼吸坐臥之間的生活方式,身心靈最放鬆的安身立命之道。《三不五時來點禪》這個專題,希望透過介紹並反思不同作者和讀物對禪的理解,綴以禪坐內觀的實際體驗心得,與大家分享一些觀察和體悟,並期待更多迴響與探索。一期一會、侘寂美學、正念冥想……禪的無與空蘊含著無限可能,讓我們一同來品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