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什麼?從兒童繪本中閱讀家庭樣貌

2022/04/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內容出自古典音樂台FM97.7幸福家庭協奏曲,由劉清彥、曾荃鈺共同主持,大毅幸福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照片人物右起為電台總監麗娟、劉清彥老師、曾荃鈺老師)
我們一般人很少有時間去閱讀家庭關係理論的書,但我們卻可以從圖文並茂的童書中瞭解家庭運作的樣貌,用輕鬆的圖文跟口吻,從兒童的生活角度跟眼光,反映出家庭的真實樣貌跟價值觀。

如何讓孩子理解,一個「家」最後留下來的,要比失去的更為重要?

像是在閱讀繪本《家庭大不同》,圖文作者陶德.帕爾讓我們看見每個家庭的組成都很不一樣,有的家庭膚色不同、有的家庭與其他家人居住的距離不同,有些家庭父母跟孩子長的不一樣,有個家庭有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有的家庭沒有爸爸或沒有媽媽;每個家庭都各有他自己的特色,卻也有相同之處,都一樣會慶祝新年,也都一樣在親人離世時會難過。
而卡森.艾莉絲的《》,則是用HOUSE來談HOME,用各式各樣的房子來談家。書中文字很少,用滿板的圖像呈現出各種不一樣的房子,像是有蝸牛的殼、鳥巢、蜘蛛網、馬車(吉普賽人住的地方)、洞穴、茅草屋、冰屋(愛斯基摩人住的地方)、地球(所有人住的地方)等,不同的房子裡面,不一樣的人都在裡面過生活,有些房子很乾淨、有些屋內亂亂的,有些高有些矮,但這些都有不一樣的人居住的家。由此可見,「家」不僅僅是關係上的存在,實體的房子也會影響孩子們對家的認識。
家/文圖:卡森.艾莉絲/譯:劉清彥/道聲(書籍介紹聯結)
照這邏輯來說,如果沒有房子,那我還算有一個家嗎?童書創作者,透過「抽走」我們一般認知家中應該要有的元素,讓我們逐漸理解不一樣的家庭面貌,以及什麼才是一個家裡面最不可或缺的元素,
當我把家中的元素例如:爸爸、媽媽、小孩、房子、寵物、錢、愛、尊重等,逐一抽走後,剩下的「家」還算不算是一個「家」?如果這樣還算是一個家,那這是個什麼樣的家?這個家最後留下些什麼?那留下來的,顯然比失去的更重要;繪本作家提醒我們,或許最後那沒被抽走的元素,才是一個「家」中最重要的核心要件。
美國繪本創作者伊芙.邦婷,也是劉清彥老師最喜歡的作家之一,現齡90多歲的她,滿頭白髮,在《我想有個家》中,抽走一個家的經濟因素「房子」之後,以美國遊民家庭為主題,用一個以機場為家的孩子視角,描繪出不同孩子的成長經驗跟重大社會議題,甚至讓大人也深有啟發,沒有房子的家,還可以是一個家嗎?
如果有形的房子被抽離了,還可以是個家,那若是抽走其他要素,像是「爸爸」、「媽媽」、甚至是「愛」,這樣還可以是一個「家」嗎?
韓國創作者李惠欗,在繪本《奶奶來了》從小女孩的視角描寫一個罹患失智症的奶奶,但小女孩的爸爸也從小就沒有看過這位奶奶,卻突然因失智來到家中要照顧,惹了很多麻煩的故事。繪本中小女孩問爸爸說:
「我們可不可以不要這個奶奶?
大家都沒見過她,為什麼這樣還要照顧她,讓她把我們家搞的一團混亂?
我們可不可以讓奶奶回去她自己的家?」

爸爸說:「因為奶奶是爸爸的媽媽呀!」

小女孩接著問爸爸說:「那奶奶有像你跟媽媽一樣愛我那樣的愛你嗎?」

爸爸:「…」 (爸爸沒有回答)
繪本最後,一家人接納了奶奶,換小女孩跟爸爸玩,背起爸爸跟他說:「爸爸,我長高1公分囉!」這一公分長的很辛苦,不只是身高,更是對家庭觀念的成長,父母的行為讓孩子看見,因為她是奶奶,縱使沒有愛跟情感,爸爸依然扛起一個家庭的責任。因此,抽走「情感關係」,沒有了愛,還算是一個「家」嗎?這樣的家可能剩下的就是責任了。

每個家庭都很不一樣,但對每個人的生命成長建立,卻都一樣重要

在全球化的現代,家庭的現代樣貌組成也越來越多元,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與不同,該怎麼告訴孩子們「家庭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不同的繪本透過抽離那些不一樣的「家」的元素,呈現出各式各樣的家庭樣貌。例如:
繪本《最重要的事》描寫一個被抽走了「原生居住地」的移民家庭故事;
繪本《媽媽,我要把世界送給你》描寫一個被抽走了「爸爸」的單親家庭故事
繪本《失落之湖》描寫一個被抽走了「媽媽」的單親家庭故事;
繪本《最美麗的第一夫人》描寫一個「雙親」都被抽走的隔代教養故事;
繪本《爸爸媽媽不住一起了》描寫一個被抽走了「婚約」的離婚家庭故事;
繪本《記憶的項鍊》描寫一個母親過世(被迫抽走)後,又來了一位「繼母」(額外加入)的重組家庭相互接納的故事
繪本《艾莉森的家》描寫一個家被抽走了「血緣關係」,白人夫妻領養日本小孩的領養家庭,該怎麼跟孩子解釋父母跟你長的完全不一樣這件事。
不同成長背景、國籍的繪本作家,透過細膩的觀察,抽離不同家庭中的元素,不僅能為小孩建立家庭的概念,也幫助大人獲得啟發與思考「家」的核心價值。
「家」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第一個環境,家庭是小孩成長與接受教養的核心,也是孩子們開始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與認識世界的起點;透過繪本作家敏銳的眼睛跟美麗的繪本圖像,透過抽離或加入不同的家庭組成元素,幫助讀者思考和探尋家庭的核心價值,當我們看待世界的視角更寬闊,在接納家庭成員的同時,也接住了自己。
每個家庭最重要、最在乎的核心價值跟意義都不一樣,透過書籍故事我們一起來思考,我的家庭最重要的是什麼。歷史上富有智慧的猶太民族,猶太家庭箴言中說道: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教養孩童行正道,就是猶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猶太孩童自幼在家受到宗教生活薰陶,父母也極重視培育子女的責任,就像猶太人有句諺語說:「不授子業,縱子成賊。」父親不單教導宗教與做人學問,更要傳授專門技能,子女在家中,透過節期習俗、日常生活、好奇發問來求學;而父母在其中循循善誘、勸勉、警戒、管教,建立子女的品格,這都是家庭從核心價值擴展出來的功能。
所以,家庭是什麼?透過閱讀繪本,讓孩子能試著超越有限的現實經驗,從不同角度看待各種類型的家庭,欣賞不同的家庭風貌和意涵,同時更瞭解家庭對自己的意義。
以上內容出自古典音樂台 FM97.7 幸福家庭協奏曲,由劉清彥、曾荃鈺共同主持,大毅幸福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
本文內容出自古典音樂台FM97.7幸福家庭協奏曲,由劉清彥、曾荃鈺共同主持,大毅幸福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照片人物左起為古典音樂台總監麗娟、劉清彥老師、曾荃鈺老師)
主持人介紹
劉清彥老師​:3座金鐘獎最佳廣播教育文化主持人獎、最佳電視兒少節目主持人獎。 三十多年說故事經歷,翻譯四百多本書,創作超過50本童書。​著有《閱讀裡的生命教育:從繪本裡預見美麗人生》及多本兒童繪本著作、翻譯。
​曾荃鈺老師:​兩屆金鐘獎入圍「空中荃運會」體育教育節目主持人,天下獨立評論、親子天下翻轉教育專欄作家,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理事長,台體大兼任講師,中華奧會史上最年輕的教育委員,二〇二〇關鍵評論網教育類未來大人物,著有《場外人生:運動員送給迷惘的我們20種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