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講記 03

2022/05/0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我們開始看經文的部分,各位翻到第四大段,隨文解釋。各位,是第五頁第四大段,隨文解釋的地方。雖然說它只是《華嚴經》當中的一小段,但是古德也是把它分成序、正、流通三分。比較完整的經典,一般都分序、正、流通三分;序分等於是一個開頭,正宗分是正說它的理,流通分是勸修。
先看到序分的部分,序分分為兩段:
乙一、結前廣偈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看到這裡,就是說在《行願品》之前,普賢菩薩以種種的微妙言辭,來讚歎佛陀殊勝的功德,這個是「稱讚如來勝功德已」。
接著看
乙二、結說不盡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
普賢菩薩告訴一切的海會菩薩、以及當機眾善財童子說:「善男子!」這個「善男子」指的什麼呢?是能夠發起菩提心,而且能夠依著前面大方廣的法性之理來修的人,在《華嚴經》當中稱為善男子
佛陀的功德,是十方諸佛同時宣說而且經過多少時間呢?經過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刹極微塵數劫。首先這個「不可說不可說」,它是印度的一個計量單位,古印度有一百二十四個不同層次的計量單位,就像我們個、十、百、千、萬、億、兆這樣一路下去。
印度人思惟比較精緻,他把它分為一百二十四種不同的計量單位,比如十萬之後是洛叉,然後百洛叉俱胝俱胝俱胝阿庾多等等不可說,不可說轉,最後就是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就是最大的一個計量單位,等於是一個天文數字了啊!它比阿僧祇還要大的多。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刹極微塵數劫。
所謂佛刹極微塵數,就是說有這麼多無量無邊的佛刹,把它全部磨成微塵。看起來像天文數字般的佛刹,然後把它磨成微塵,一個塵埃代表一個劫。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而且是十方諸佛不斷地宣說佛的功德,不可窮盡。你看這個量是多麼樣的廣大!比起我們平常所鑽牛角尖起煩惱的那個量,完全是天地懸隔了。
所以在《華嚴經》裡面說:「刹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有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繫(繫就是捆綁的繫),無能說盡佛功德。」佛的功德,經過無量諸佛長時間不斷地宣說也宣說不盡,而其實整個《華嚴經》,它就是在讚歎佛的果上(從因到果)功德。這個「說不可盡」,稍微廣說一點,就是我們現在流傳在世間的兩萬多個偈頌的《華嚴經》。據說,龍宮當中還有十萬個頌的《華嚴經》,還有如恒河沙般的偈頌的《華嚴經》,這些《華嚴經》的內容都是在讚歎佛因地的修行、果上的功德。
怎麼說呢?各位看到今天發下去的附表──《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大綱,這整個《八十華嚴》大綱,大致上可以分為信、解、行、證四個大段落。這個是古德(都是文殊菩薩再來,古德啊!)他的分判,信、解、行、證這四個階段。
信分,主要說的是什麼呢?就是佛依正二報的功德。說佛依正二報的功德,讓我們生起歡喜心、好樂心,然後去想要成就的這種信心,這是信分。
那麼解呢?解分就是接著開始詳細地描述,怎麼樣才能夠成佛這樣廣大無邊的功德呢?慢慢修上去,從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等覺、妙覺,一路修上去的這個修因證果的方法,等於就是理論。
大概三十多年以前左右,我曾經問我師父老人家說:「藏傳佛法有《菩提道次第廣論》。」這個道次第——因為三十年前的臺灣,《道次第》剛剛流通起來。那我說:「藏傳有道次第,我們漢地是不是有道次第啊?」我師父老人家就說:「有個老參師父,他說《華嚴經》就是道次第。」我那時聽得也不是特別懂,但我現在看看《華嚴經》的解分,我就了解,確實這個就是成佛的道次第。
在《廣論》裡面的道次第,它從凡夫位講起,凡夫位講了很多,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這方面說的多;然後聖境,聖人之後怎麼修、怎麼證?說的少。而《華嚴經》的話,凡夫的修行說的少,大多數都是在說聖人的境界,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十住、十行、十迴向稱為三賢位的菩薩;那十地就是聖人,聖住聖位了,賢聖位的菩薩他們修行的方法。這個就是成佛的一個廣大的道次第,開得很廣。這個是解,即了解修因證果的方法。
再來就是,指修行的相狀,就是具體的修行方法,在這個當中,透過問答,佛陀開示了兩千種行門的修行方法。
最後是,有了理論,然後也知道了修行的方法,最後就是慢慢契證。慢慢契證的話,就是《普賢行願品》,也就是《入法界品》。《入法界品》當中最後的就是《普賢行願品》。也就是說,《入法界品》講的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透過五十三參的歷程之後,漸漸、漸漸地契入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十三的這個階位。
就是證得前面所說的這些理論,而在證得的最後階段,就是善財童子證得等覺菩薩的時候,他參訪了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就為他說我們現在所要研究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的這個方法。
《印祖文鈔》裡面常常講:淨土法門是「華嚴的奧藏」、「法華秘髓」。「華嚴奧藏」,這個確實是!你看《華嚴經》整個信、解、行、證的次第,最後的精華部分就是證。就像一個國王,他整個衣著很莊嚴,但是最華麗、最莊嚴的是什麼呢?是他頭頂上的皇冠,黃金打造的皇冠是最華麗、最昂貴、最莊嚴的。
而《行願品》就像皇冠上面的中間這個無價之寶的大寶石。整個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證得最高妙覺果位的時候,普賢菩薩善財童子還有華嚴海會的大眾來宣說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可以迅速地滿菩提願
透過這樣的修行,今生修十大願王,每一個願王的修行都能夠迅速地積功累德;往生極樂世界之後,更是迅速地積功累德,也能夠迅速地證得大方廣的法性。所以這真的是「華嚴奧藏」!整個《華嚴經》當中最殊勝、最燦爛的點,就是我們現在所要研究的《普賢行願品》。
所以剛剛有講,我們學《行願品》之後,能了解佛的功德、菩薩的功德的莊嚴,這個時候更能夠生起我們求生極樂世界的菩提心,這個就是說佛的功德,稱讚佛的功德。
我們現在回到講義正文。序分就是交代一下底下這個說法的緣起,結前生後。
再來,看到甲二正宗分
正宗分的部分,首先是先長行文,後面就是偈頌。長行文的部分,就是開始來說十大願王的內容。看到這個文: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修行這十個法門,就是想要成就「此功德門」,什麼「此功德門」?就是佛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這種功德,應該修習十種廣大的行願。因為十方諸佛,都是這樣子教導祂的大菩薩修這十種十大行願。當然,前面並沒有直接講往生極樂世界,在後面頌文的時候點出來,以十大行願導歸極樂世界。所以前後一起看才是完整的。
《華嚴經》裡面常常講「十」,好像行願也是說「十」,「十」代表什麼?是一種圓滿的意思,代表一種圓滿的菩薩道,所以以「十」來做代表。
廣大的行願,《普賢行願品》的「行」跟「願」可以從兩方面來說:願是一種希望行是依著這個願來起修行。我們講這個「」,譬如說「我願成佛」,就是「我希望成佛」。
願是一種希望,而你單單希望是不夠的,必須以「行」——我們說以大行普賢菩薩的行來滿這個願。所有的菩薩都有成佛的願,都一樣;而普賢菩薩稱之為「大行」,就是說祂修十大,祂引導十大願王這個行文,最極殊勝!所以稱之「大行」。
行就是種種的修行,然後來滿成佛菩提的願,這個是行跟願。所以願是前導,行是依著這個前導而來修行,所以行跟願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有願沒有行,那是空願,單單發個空願而已,是無法兌現的。
相反的,你有行沒有願,這樣修行,沒有願力(這種成佛的願力)來支持的時候,到最後可能就只是一些卑劣的果報。比如說,我們每天早晨念十大願王,你在念十大願王的時候,你並沒有想與要成佛、度眾生這樣願力相應,這時候可能就只是一些比較差的善果,甚至可能只是人天的善果而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鋼骨佛心
鋼骨佛心
苦志勞筋骨,大任乃克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