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45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2014.7.24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晦堂心和尚參月公晦於寶峯。

公晦洞明楞嚴深旨,海上獨步。晦堂每聞一句一字,如獲至寶,喜不自勝。

衲子中間有竊議者。晦堂聞之,曰:「扣彼所長,礪我所短,吾何慊焉?」

英邵武①曰:「晦堂師兄,學道為禪衲所宗,猶以尊德自勝為強,以未見未聞為媿」。

使叢林自廣而狹於人者,有所矜式,豈小補哉?

《靈源拾遺》


①英邵武:北宋泐潭・洪英禪師福建邵武人,俗姓。閱《華嚴十明論》,悟入宗要。聞黃龍・慧南禪師黃檗山積翠寺宣說法要,遂前往依止,其後並入室嗣法。後遊西山,住於雙嶺熙寧二年(1069),慧南禪師示寂,乃於泐潭寺江西)開法,世稱泐潭洪英熙寧三年(1070)六月入寂,世壽五十九,法臘四十三。撰有《泐潭英禪師語要》一卷傳世。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祖心禪師寶峯寺參謁曉月公晦禪師,是因為公晦禪師深通《楞嚴》至理,曾著有《楞嚴標指》,在當時可以說沒有人能及得上他。

晦堂禪師每聽他講解一句或一字,都如同獲得至寶,喜不自勝。寺僧中有人在背後議論,認為晦堂禪師公晦禪師的聲望差不多,何必屈尊來寶峯寺公晦禪師參學呢?晦堂聽到這些議論,便對他們說:「我來這裡參學,是為了吸取他人的長處,彌補我的不足,我何必要自滿呢?」

邵武洪英禪師說:「晦堂師兄的學問道德在佛門裡,一向是受同參道友們所崇仰的。然而他仍然尊重那些德行比自己更高明的人,並且以自己的見聞有限而感到慚愧。」

他的這種做法,是要使叢林中那些貢高我慢的人視為法則,對法門大有補益。

raw-image

良因贊曰:

古人為求道故,不習降低己身,劬勞奔波。

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百城煙水,終不倦怠。

古頌云:「趙州八十猶行腳,祇為心頭未悄然」,趙州禪師八十歲猶行腳,只為求道故。

古德這樣三登九上,不憚其勞之垂範,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那些只納受海水一滴,便以為得大海水,而自滿者,是無法理解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8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
Thumbnail
2017.7.10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吳江流慶菴無為能公,齒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予蚤歲遊蘇湖間,與同堂坐禪。及予住雲棲,公來受戒,求列名弟子。 予謝不允,則固請曰:「昔普慧、普賢二大菩薩尚求入匡廬蓮社①。我何人斯,自絕佳會?」 不得已,如董蘿石謁新建故事②,許之。 以賢下愚③,有古人風
Thumbnail
2017.7.10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吳江流慶菴無為能公,齒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予蚤歲遊蘇湖間,與同堂坐禪。及予住雲棲,公來受戒,求列名弟子。 予謝不允,則固請曰:「昔普慧、普賢二大菩薩尚求入匡廬蓮社①。我何人斯,自絕佳會?」 不得已,如董蘿石謁新建故事②,許之。 以賢下愚③,有古人風
Thumbnail
2016.9.28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空首座①曰: 「自有叢林已來,得人之盛,無如石頭馬祖,雪峯②雲門③。 近代唯黃龍五祖二老,誠能收拾四方英俊衲子, 隨其器度深淺,才性能否,發而用之。 譬如乘輕車駕駿駟,總其六轡,奮其鞭策, 抑縱在其顧盻之間,則何往而不達哉。」 《廣錄》 【注釋】
Thumbnail
2016.9.28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空首座①曰: 「自有叢林已來,得人之盛,無如石頭馬祖,雪峯②雲門③。 近代唯黃龍五祖二老,誠能收拾四方英俊衲子, 隨其器度深淺,才性能否,發而用之。 譬如乘輕車駕駿駟,總其六轡,奮其鞭策, 抑縱在其顧盻之間,則何往而不達哉。」 《廣錄》 【注釋】
Thumbnail
2016.03.16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學者不知道之所向,則尋師友以參扣之。 善知識不可以道之獨化,故假學者贊祐之。 是以主招提有道德之師,而成法社,必有賢智之衲子, 是為虎嘯風冽,龍驤雲起。 昔江西馬祖,因百丈南泉,而顯其大機大用。 南岳石頭得藥山①天皇②,而著其大智大能。 【注釋】
Thumbnail
2016.03.16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學者不知道之所向,則尋師友以參扣之。 善知識不可以道之獨化,故假學者贊祐之。 是以主招提有道德之師,而成法社,必有賢智之衲子, 是為虎嘯風冽,龍驤雲起。 昔江西馬祖,因百丈南泉,而顯其大機大用。 南岳石頭得藥山①天皇②,而著其大智大能。 【注釋】
Thumbnail
2016.03.15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高菴住雲居,普雲圓 ①為首座,一材僧為書記,白楊順 ②為藏主,通烏頭 ③為知客,賢真牧 ④為維那,華姪為副寺,用姪 ⑤為監寺,皆是有德業者。 用姪尋常廉約,不點常住油。華姪因戲之曰: 『異時做長老,須是鼻孔端正始得,豈可以此為得耶?』用姪不對。
Thumbnail
2016.03.15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高菴住雲居,普雲圓 ①為首座,一材僧為書記,白楊順 ②為藏主,通烏頭 ③為知客,賢真牧 ④為維那,華姪為副寺,用姪 ⑤為監寺,皆是有德業者。 用姪尋常廉約,不點常住油。華姪因戲之曰: 『異時做長老,須是鼻孔端正始得,豈可以此為得耶?』用姪不對。
Thumbnail
2015.12.11 良因法師 隨筆 應菴華和尚①住明果,雪堂未嘗一日不過從,間有竊議者。 雪堂曰: 「華侄為人不悅利近名,不先譽後毀,不阿容苟合, 不佞色巧言,加以見道明白,去住翛然,衲子中難得,予固重之。」 《且菴逸事》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有人便在私下議論說有失尊卑之禮。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12.11 良因法師 隨筆 應菴華和尚①住明果,雪堂未嘗一日不過從,間有竊議者。 雪堂曰: 「華侄為人不悅利近名,不先譽後毀,不阿容苟合, 不佞色巧言,加以見道明白,去住翛然,衲子中難得,予固重之。」 《且菴逸事》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有人便在私下議論說有失尊卑之禮。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5.9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勤和尚自太平遷智海。郡守曾西元禮問: 「孰可繼住持?」佛鑒舉昺首座①。 公欲得一見。佛鑒曰: 昺為人剛正。於世邈然,無所嗜好。請之猶恐弗從,詎肯自來耶? 公固邀之。昺曰: 「此所謂呈身長老也。」竟逃於司空山②。 公顧謂佛鑒曰: 《蟾侍者日錄》 【注釋】
Thumbnail
2015.5.9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勤和尚自太平遷智海。郡守曾西元禮問: 「孰可繼住持?」佛鑒舉昺首座①。 公欲得一見。佛鑒曰: 昺為人剛正。於世邈然,無所嗜好。請之猶恐弗從,詎肯自來耶? 公固邀之。昺曰: 「此所謂呈身長老也。」竟逃於司空山②。 公顧謂佛鑒曰: 《蟾侍者日錄》 【注釋】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1.05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祖庭秋晚①,林下人②不為囂浮者,固自難得。 昔真如住智海。嘗言在湘西道吾時,眾雖不多,猶有老衲數輩,履踐此道。 自大溈③來,此不下九百僧,無七五人會我說話,予以是知得人不在眾多矣。 《實錄》 【注釋】 ②林下人:指叢林中人。 【演蓮法師譯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1.05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祖庭秋晚①,林下人②不為囂浮者,固自難得。 昔真如住智海。嘗言在湘西道吾時,眾雖不多,猶有老衲數輩,履踐此道。 自大溈③來,此不下九百僧,無七五人會我說話,予以是知得人不在眾多矣。 《實錄》 【注釋】 ②林下人:指叢林中人。 【演蓮法師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