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44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2014.7.20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白雲初住九江承天,次遷圓通。年齒甚少。

時晦堂①在寶峯,謂月公晦②曰:

新圓通,洞徹見元,不忝楊岐之嗣,惜乎發用太早,非叢林福。

公晦因問其故。

晦堂曰:功名美器,造物惜之,不與人全。人固欲之,天必奪之。

逮白雲終於舒之海會,方五十六歲。

識者謂晦堂,知機知微,真哲人矣。

《湛堂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白雲守端禪師最初住在九江承天寺,不久,受人迎請到圓通寺任住持。那個時候,他的年紀還很輕。

當時晦堂禪師住在寶峯寺,對曉月公誨禪師說:「圓通寺新任的這位住持,見解高妙,能洞明徹證至道之源底,不愧是楊岐・方會禪師的門人。只可惜他成名發用太早,恐怕不是叢林之福。」

公誨禪師聽了,便問這是什麼原因?晦堂禪師告訴他說:「功名和美器都是上天所愛惜的,當然不會給人同時兼得。但人的願望總想兩全其美,上天必定要奪回其一。」

不久,白雲守端禪師舒州海會寺圓寂,才五十六歲。只能算是中壽。當時有識之士談及晦堂禪師,都敬佩他智慧高,有通神之妙,有先見之明,真不愧是一位哲人啊!

①晦堂:北宋祖心・寶覺禪師,號晦堂廣東始興人,俗姓。年十九依龍山寺・惠全禪師出家。翌年,試經得度,住受業院奉持戒律。後入叢林謁雲峰・文悅禪師。居三年,又參黃檗山・慧南禪師,亦侍四年。機緣未發,遂辭慧南,返文悅處。時文悅禪師示寂,乃依石霜・楚圓禪師

一日,閱《傳燈錄》,讀多福禪師之語而大悟。後隨慧南禪師黃龍山慧南禪師示寂後,繼黃龍之席,居十二年。其間,因師性率真,不喜事務,故曾五度離席閒居。其後入京,駙馬都尉・王詵盡禮迎之,然師僅庵居於國門之外。

元符三年(1100)十一月十六日示寂,年七十六。諡號「寶覺禪師」。葬於南公塔之東,號稱雙塔。法嗣有黃龍悟新黃龍惟新泐潭善清等四十七人。詩人黃庭堅亦曾就師受法。著有《寶覺祖心禪師語錄》一卷、《冥樞會要》三卷等。

②月公晦:北宋洪州泐潭・曉月禪師,字公晦滁州(今屬安徽)人,俗姓。得法於瑯琊覺禪師。於宋・熙寧間,住洪州泐潭寶峯精舍十五年,通貫內外。著有《楞嚴標指》、《語錄》、詩文集等。

raw-image

良因贊曰:

一件事情的好壞,不能只看眼前、表象。

如晦堂禪師所說:「功名美器,造物惜之,不與人全。人固欲之,天必奪之。」

因此處盛名時,應當更加戒慎恐懼,知福不可享盡;

且韜光養晦,並做未來退時之計,儲備功德以成大用。

若逆境現前,則思大器晚成,是則為善;

若福澤深厚,能發揮更大的力量,豈非更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
Thumbnail
* 高峰原妙 (1238~1295),號高峰;南宋 (1127~1279) 末、元 (1271~1368) 初時僧。
Thumbnail
* 高峰原妙 (1238~1295),號高峰;南宋 (1127~1279) 末、元 (1271~1368) 初時僧。
Thumbnail
雪巖祖欽 (1216~1287),號雪巖;南宋 (1127~1279) 末、元 (1271~1368) 初時僧。 雪巖祖欽嗣無準師範,無準師範嗣破庵祖先,破庵祖先嗣密庵咸傑,密庵咸傑嗣應庵曇華,應庵曇華嗣虎丘紹隆,虎丘紹隆嗣圓悟克勤;
Thumbnail
雪巖祖欽 (1216~1287),號雪巖;南宋 (1127~1279) 末、元 (1271~1368) 初時僧。 雪巖祖欽嗣無準師範,無準師範嗣破庵祖先,破庵祖先嗣密庵咸傑,密庵咸傑嗣應庵曇華,應庵曇華嗣虎丘紹隆,虎丘紹隆嗣圓悟克勤;
Thumbnail
2016.9.25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學者立身,須要正當,勿使人竊議。 一涉異論,則終身不可立矣。 昔太陽平侍者①,道學為叢林推重,以處心不正, 識者非之,遂致終身坎坷,逮死無歸。 然豈獨學者而已,為一方主人,尤宜祇畏。」 《與一書記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Thumbnail
2016.9.25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學者立身,須要正當,勿使人竊議。 一涉異論,則終身不可立矣。 昔太陽平侍者①,道學為叢林推重,以處心不正, 識者非之,遂致終身坎坷,逮死無歸。 然豈獨學者而已,為一方主人,尤宜祇畏。」 《與一書記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Thumbnail
2016.9.25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學者立身,須要正當,勿使人竊議。 一涉異論,則終身不可立矣。 昔太陽平侍者①,道學為叢林推重,以處心不正, 識者非之,遂致終身坎坷,逮死無歸。 然豈獨學者而已,為一方主人,尤宜祇畏。」 《與一書記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Thumbnail
2016.9.25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學者立身,須要正當,勿使人竊議。 一涉異論,則終身不可立矣。 昔太陽平侍者①,道學為叢林推重,以處心不正, 識者非之,遂致終身坎坷,逮死無歸。 然豈獨學者而已,為一方主人,尤宜祇畏。」 《與一書記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Thumbnail
2016.8.3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死心住雲巖,室中好怒駡。衲子皆望崖而退。 方侍者①曰:『夫為善知識,行佛祖之道,號令人天,當視學者如赤子。 今不能施慘怛之憂,垂撫循之恩,用中和之教, 奈何如仇讐,見則詬罵,豈善知識用心乎?』 死心拽拄杖趁之曰: 予不忍,故以重言激之,安有他哉。
Thumbnail
2016.8.3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死心住雲巖,室中好怒駡。衲子皆望崖而退。 方侍者①曰:『夫為善知識,行佛祖之道,號令人天,當視學者如赤子。 今不能施慘怛之憂,垂撫循之恩,用中和之教, 奈何如仇讐,見則詬罵,豈善知識用心乎?』 死心拽拄杖趁之曰: 予不忍,故以重言激之,安有他哉。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20 隨筆 白雲初住九江承天,次遷圓通。年齒甚少。 時晦堂①在寶峯,謂月公晦②曰: 新圓通,洞徹見元,不忝楊岐之嗣,惜乎發用太早,非叢林福。 公晦因問其故。 晦堂曰:功名美器,造物惜之,不與人全。人固欲之,天必奪之。 逮白雲終於舒之海會,方五十六歲。 《湛堂記聞》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20 隨筆 白雲初住九江承天,次遷圓通。年齒甚少。 時晦堂①在寶峯,謂月公晦②曰: 新圓通,洞徹見元,不忝楊岐之嗣,惜乎發用太早,非叢林福。 公晦因問其故。 晦堂曰:功名美器,造物惜之,不與人全。人固欲之,天必奪之。 逮白雲終於舒之海會,方五十六歲。 《湛堂記聞》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31 良因法師 隨筆 雲居舜和尚,字老夫。住廬山棲賢日,以郡守槐都官私忿羅橫逆,民其衣。 往京都訪大覺。至山陽(楚州也)阻雪旅邸。 一夕有客攜二僕破雪而至。見老夫如舊識,已而易衣拜於前。 老夫問之。 客曰:昔在洞山,隨師荷擔之漢陽幹僕宋榮也。 《九峯集》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31 良因法師 隨筆 雲居舜和尚,字老夫。住廬山棲賢日,以郡守槐都官私忿羅橫逆,民其衣。 往京都訪大覺。至山陽(楚州也)阻雪旅邸。 一夕有客攜二僕破雪而至。見老夫如舊識,已而易衣拜於前。 老夫問之。 客曰:昔在洞山,隨師荷擔之漢陽幹僕宋榮也。 《九峯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