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做免費的講座,卻要做免費的試用品?|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2022/05/0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文重點
「講座」與「試用品」的免費差異性:
  1. 成本: 講座單次成本高獲利低,產出多次平均成本相對低但獲利高。
  2. 信任: 單次講座無法建立信任,網路行銷持續減少購買門檻
  3. 口碑: 有口碑卻無後續助力,有口碑後效補強助力引發購買動機。
「試用品」便是一個行銷的助力,在受眾開始注意到你的時候,加一把力量,減少浪費他們成本(試誤成本)的一個方式,所以千萬要記得心理師不只是讓人知道而已,而是要能夠在受眾腦海中想到某個專長就想到你的能力
------------------------------------------------------------------------------
如果有看過我之前文章的讀者可能發現,為什麼之前寫了一篇「經營個人品牌也要有“試用品”」和更早之前寫的一篇「為什麼辦免費的講座,無法增加你的客源!」,都是免費,為什麼要做試用品,卻不要作免費講座?
平平免費有什麼差別,為什麼要捨這個,取那個?主要有三個思考點需要考量!
1、成本:會開免費講座的多數為資淺、剛進入市場的心理師,若是已經在市場多年工作的人,相對會辦免費的講座去吸引客源就來得少多了,也因為剛入行要打知名度,所以以免費來招攬客戶,因為舉辦一場講座對於講師而言是一個高成本,包括時間,課程的預備,場地,廣告文案這些都是成本。不僅講師要成本,聽眾也是要花成本來聽。所以就不會開太多場次的講座,一、兩場對於講師就已經很緊了。
然而「試用品」卻不一樣,特別是在網路上的內容,這些內容是由講師所產出,固然講師的成本很高,需要花費心思去想內容,對比一場講座的付出仍然是少的,而這些內容可以吸引特定族群的人,只要放在網路上透過搜尋引擎24小時都有可能有你的受眾,這些人是目的導向,他們期待看到你的作品,需要看到你的能力,不斷的產出便不斷的吸引更多喜愛你作品的人加入追蹤你。
差異:人們都期望能短暫時間內就可以見效,講座雖然前置作業累個幾天,但累完就結束了!(所有的行銷幾乎都停止了)
而如果是以「試用品」的內容行銷而言,是需要長期的累積,不是半刻一時可以見效的。多半的人都只見到眼前的辛苦,卻無視長尾效應,透過網路的後效行銷,卻不用你花心力,而且你的內容在網路上是24小時的讓人搜尋,這樣子的後效是比我們作一、兩次的講座影響得更廣更遠的。
圖片|來源
2、信任:高價,非具體型的商品就是需要累積信任度,才有引起受眾購買動機的可能,因為心理治療、心靈課程,這些都不是買到就拿到的產品,特別是需要長時間體驗的產品,更會讓受眾小心再三,他們不容易在第一次聽到你的內容就願意付費 (以前我還聽過有人辦一場講座就要賣30000元的商品!)。所以,當你的能力不斷的在受眾面前呈現,對你的專業信任度便越高。
一、兩次的講座,這些講座只能夠吸引當次參與的聽眾。即便是是當次參加的聽眾,聽到你的內容,最多只是知道你(初階行銷),從旁也無法提供其他的資訊來佐證你對某方面真的那麼在行(進階行銷)。
3、口碑:有人會期待講座有可能建立口碑效應。是的,透過這樣的講座模式的行銷口碑有可能說:「某個地方有個某某心理師。」也無法就這一、兩次的講座就可以知道這位心理師某項專長很厲害,網路上也查不到他的名字或是他的相關能力資料。這樣雖然有口碑(只是一個中性的口碑,讓人知道有你這個心理師,其他的資訊都沒有),這樣的行銷跟你在某個治療/諮商所上面掛著你的名字一樣。在後續的助力沒有任何的加分。
很多的消費者的行為會是當知道有這位心理師之後,上網查查看他的學經歷,專長,有沒有相關經驗等,甚至著作(書本、文章、podcast等)等,這些都才是真的會來購買你的產品甚至找是專門你治療的助力。
「試用品」便是一個行銷的助力,在受眾開始注意到你的時候,加一把力量,減少浪費他們成本(試誤成本)的一個方式,所以千萬要記得心理師不只是讓人知道而已,而是要能夠在受眾腦海中想到某個專長就想到你的能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嗨!你遇到了難搞的長輩?還是混亂的失智症病患嗎?又讓你火冒三丈、無法入眠嗎? 當我們知道他背後的原因,便有可能理解他甚至解決他,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