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好處很多,它豐富了我的生活與思考。
我從 2019 年開始在網路上發表文章,中間經歷過許多低潮與困難,也收穫許多意想不到的成果。如果要我說一個人生中必學的技能,我會豪不猶豫地回答:寫作。
這系列的文章我想分享自己的寫作故事。我不只想要分享好的一面、更想要分享其中的辛酸過程。網路上任何一件看起來美好的事物,背後必定是由無數努力的夜晚累積而成的結果。只講好的一面沒意思,寫點真實的才更有價值。
如果你也想開始透過網路寫作讓更多人認識你,我的故事或許可以帶給你一些啟發。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趟時光旅行吧!
一、啟程:一篇網路文章讓我踏上寫作之旅
我從 2019 年開始寫部落格,一開始當然也是隨性而寫。
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因為想要補足自己的技能,給自己半年的 gap year 充電學習,禮拜一到五都窩在江子翠圖書館看書、上線上課。
8/22 禮拜四我在隨意上網時,意外的發現了「蕭景宇 (aka 小金魚)」的日更計畫部落格,心想:「這人也太厲害了吧,竟然可以每天寫篇文章!」重點是可以持續做 365 天不間斷耶!我真的很好奇她做完這件事情後發生哪些改變。
一篇篇日更新文章看下來,我發現文章中的「蕭景宇」慢慢發生了改變,真是個有趣的過程。因此我想:「反正現在也是閒著,我來練習透過日更讓自己每天都紀錄些事情吧!」
起心動念之後,就直接開始做吧!
二、開始寫作時最重要的心態:一切從簡,先開始再說
要開始一個新習慣,摩擦力一定要儘量減到最低。
我的方式很簡單:我使用 Evernote 和 Postach.io 的功能,在 Evernote 寫完 300–500 字的文章後,打上「Publish」的標籤就自動發佈成部落格文章了。
我當時寫文的主題完全沒有挑選,反正當天發生什麼事情我就記錄下來,有點像是 Jack Knapp 在《生時間》這本書裡提到的「找到今天的精華」。精華可以是什麼呢?可以是學魔術 (我的興趣)、過生活(美文推薦)、寫心得(上課筆記)、看電影(練習評測)、學新知(經驗紀錄)、用工具(工具分享)…等。
我擷取文首、文末約 100 字發表在 Facebook 上,多少希望也能獲得一些關注。那發文結果呢?時好時壞 XD,如果是比較冷門的主題,大概 5 人按讚吧,好一點的有 30–50 人。
沒關係,先養成一天寫一篇文章的習慣才是重要的。
三、觀察過程中的風景,你會慢慢培養一些 Sense
在這段時間裡。我用日更慢慢培養一些 Sense。
你不需要學過什麼「大數據分析」,也不需要用特別的程式,只要對數字做一些觀察就好。
我當時觀察的內容包含了:
1. 觀察發文時間,什麼時候發最好
2. 觀察寫作主題,哪些主題大家會按讚
3. 觀察回文頻率,哪些主題可以引起討論
雖然說有些 Sense,但其實還是處於很模糊的狀態,但是我想:「如果這一篇沒反應,就試看看下一篇吧,每天寫一篇總會發現一些規律吧!」
今天沒中,明天再試 ; 明天不中,後天繼續。開始日更之後,我發現每一天都是一個新機會,總會有一天剛好寫到網友特別有共鳴的主題。
這很像抽獎,多丟幾個籤進去桶子裡,中獎的機率總會變高一些。
小結:我開始了一個新習慣,但也碰到了一些新困難
時間快轉半年,我開始寫的愈來愈上手了,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我將主要的問題歸類為 3 個:
1. 寫太久:沒有一定的框架或模板,寫一篇文章至少要半天起跳,說實話很浪費時間。
2. 不知道寫什麼:一天一個主題,半年也 180 個主題了耶,那接下來我要寫什麼?
3. 沒人看:有些文章發在 Facebook 回應很好,有些回應很差,為什麼?
恩…我開始思考是該做些改變了,怎麼辦呢?
當時在 Facebook 上看到有人寫 Barbara Minto 的《金字塔原理》心得,聽說是學習寫作的一門好書,也是後來奠定我基本寫文風格的重要的書。
怎麼奠定呢?下集待續。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Software Technical writer @ OwlTing 奧丁丁集團 我專注寫
1/ SaaS 軟體產品規劃
2/ 個人知識管理
3/ 線上寫作的文章。
擁有6+ 年的SaaS產品經理工作經驗,☕️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我的信箱是 muhenry608@gmail.com
▶︎ 聯繫方式
•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 Facebook:請先加我
個人好友 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