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一個人走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二零二零年七月/France/崎路
  第五天早上。
  合照完,我給夥伴一個擁抱,看著她走出營區大門的背影。她要啟程向北,收假上班回去她的旅歐人生。接下來七天的路上,我只剩自己了。
  眼眶竟然濕濕的,蠢斃了。每日路程早規劃好了,每晚山屋也訂好了。食物已經補給充足,連跨國留守的朋友都找好了。已經走了四天都沒遇到無法應付的意外,也漸漸抓到了作息節奏。還擔心什麼呢?
  熟練地背包上肩,前傾上半身拉緊腰扣,站直拿起登山杖,抬頭準備踏出步伐,卻突然不知道要往哪裡去。我知道要往南前進,但南方在哪?我在正路上嗎?是不是還得先拐幾個彎才能回到山徑上?我要先找到營地的大門嗎?我現在在哪啊?
  對著自己露出戲謔的笑容。一個人出發的第一秒就被打敗了。我坐下來,掏出手機開始看地圖。
  大家都說一個人走很危險。也有些人正因為這樣所以更是要一個人走(或者講得更帥一點叫獨攀),想要挑戰、想要證明、想要成就別人不能之事。一個人走時必然得承擔更多風險:沒有夥伴一同面對問題,找不到路時沒人可以討論、疲倦累了時只能自己鬼打牆、跌倒受傷的後果都可能更嚴重。也有些人更在意的是獨行還會有遇到其他人類的風險,畢竟沒在爬山的人可能無法想像山的危險,但不管有沒有在爬山,人都知道要擔心人類。
  我並沒有刻意想要獨行,我只是想爬山。正因如此我才在多年前興起了走TMB的念頭。據稱這是一條平易近人、大眾化的知名路線,有著發展成熟的休閒觀光產業。這應該表示一路上路標顯眼、路徑明顯、資源補給便利,同時路上會有許多人吧?有人健行、有人越野跑、有人騎單車,每晚住山屋必定也會遇到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就算沒有夥伴同行,也很難落單,不至於人間蒸發吧?
  我有不少獨自旅行的經驗,出國旅行也不成問題,卻幾乎沒有單獨走進山林過。小時候學的爬山是群體的活動,需要分工合作、夥伴互相照應、有領隊顧全所有隊員,從來不是顧好自己就夠了,也不是別人落後等於自己勝出的競賽。在團體中必定得收斂自己的想望與任性,負責押隊時就只能認命失去了目擊藍腹鷴的機會;前頭夥伴正在痛苦喘氣,就不要跟太緊,壓下一口氣衝上陡坡的衝動。有時候也會想,如果不用管別人多好?每次上山都做行程記錄,卻從不真正瞭解自己的速度,往往不是在等人就是在追逐。如果可以一切由自己決定,照自己的速度、可以觸摸路邊的花、躺在草地上、一口氣衝上坡、對山谷唱歌、累了就停下吃東西,不用管是不是對的時間與地點?這一次我終於要自己走自己的,說不定會像那些旅行壯遊故事那般,在獨行時終於領悟了什麼?
  緊張害怕但同時充滿期待。終於我找到了方向,把手機收進臂套綁好,接下來掏手機看地圖的機會可能要多很多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5會員
72內容數
小時候從書裡找到世界,長大後從世界回頭梳理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崎路 的其他內容
那時的我不可能想像到,有天我竟然會因為一張照片而興起強烈想攀爬的衝動。就是這段路,passage délicat。看看那個陡峭的岩壁、那個高度落差、上方的藍天與展望…也許是因為快一年沒爬山,像是黏在蜘蛛網上動彈不得的我這下終於找到辦法可以惡狠狠地報復扁平六角國了。我就是要一口氣爬這麼高!
在家裡有地基祖,出門有土地公,連爬山時竟然仍舊放不下這個文化包袱,啟程前還得準備供品、敬山、祈禱山神或是自然裡的任何神靈保佑我們。那在法國呢?
天氣好當然拍,哪次不拍。有人喜歡創造被注視的瞬間,背對藍天山巒腳踏三千海拔之巔。有了影像,一個完美瞬間就可以重播成永恆。但同時間這麼多人全都一心專注於拍攝與被拍攝,我像是走進了捷運台北車站板南淡水線的交叉路口,陷在快速流動的人潮裡突然不知道該怎麼走路。山呢?有人記得山嗎?
上山是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帶太少時就當練習匱乏地活著,帶太多時只好練習活得步步沉重,少有剛剛好的時候。生活也不過這樣吧,總是在想擁有什麼與不想背負什麼之間擺盪。擁有得越多,承擔越多。每每想拋去包袱時,卻又回頭發現自己不能沒有什麼。那些被別人嘲弄著幹嘛要帶的、明明該捨去卻不願意的,就決定稱呼它為原則。
這是一場競賽,比的是能持續多久不被發現,目的只為見證一隻野生動物在牠原始的領地所有行為表現:低頭啃食、展翅盤旋、拔腿衝刺... 活著。如此活在這個華麗又殘酷的天地之間。
回到最初始的認知,土地接納,河流孕育,我們加入水鹿和其他生命一起生存。我們就依著水源相遇。
那時的我不可能想像到,有天我竟然會因為一張照片而興起強烈想攀爬的衝動。就是這段路,passage délicat。看看那個陡峭的岩壁、那個高度落差、上方的藍天與展望…也許是因為快一年沒爬山,像是黏在蜘蛛網上動彈不得的我這下終於找到辦法可以惡狠狠地報復扁平六角國了。我就是要一口氣爬這麼高!
在家裡有地基祖,出門有土地公,連爬山時竟然仍舊放不下這個文化包袱,啟程前還得準備供品、敬山、祈禱山神或是自然裡的任何神靈保佑我們。那在法國呢?
天氣好當然拍,哪次不拍。有人喜歡創造被注視的瞬間,背對藍天山巒腳踏三千海拔之巔。有了影像,一個完美瞬間就可以重播成永恆。但同時間這麼多人全都一心專注於拍攝與被拍攝,我像是走進了捷運台北車站板南淡水線的交叉路口,陷在快速流動的人潮裡突然不知道該怎麼走路。山呢?有人記得山嗎?
上山是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帶太少時就當練習匱乏地活著,帶太多時只好練習活得步步沉重,少有剛剛好的時候。生活也不過這樣吧,總是在想擁有什麼與不想背負什麼之間擺盪。擁有得越多,承擔越多。每每想拋去包袱時,卻又回頭發現自己不能沒有什麼。那些被別人嘲弄著幹嘛要帶的、明明該捨去卻不願意的,就決定稱呼它為原則。
這是一場競賽,比的是能持續多久不被發現,目的只為見證一隻野生動物在牠原始的領地所有行為表現:低頭啃食、展翅盤旋、拔腿衝刺... 活著。如此活在這個華麗又殘酷的天地之間。
回到最初始的認知,土地接納,河流孕育,我們加入水鹿和其他生命一起生存。我們就依著水源相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大豆田很清楚自己為什麼選擇一個人,所以她大喊著「儘管一個人也很好,但我不會停止追求幸福。」她也始終記得她內心那個長大後想要獨立,也想要被別人愛著的小女孩。事實上大豆田或許也是有眷戀,也是寂寞,也或許選擇一個人是害怕受傷,但有時候兩個人在一起卻感到寂寞,比一個人處理自己的寂寞還要可怕。
Thumbnail
我又一次說對了!在 1/16(星期六)交稿給財訊雙週刊的專欄上,我檢視與評論了美元指數的發展,提前預告美元將觸底反彈成功,整理後是向上突破,而不是延續2020年11~12月的跌勢繼續下探…
Thumbnail
我又一次說對了!在 1/16(星期六)交稿給財訊雙週刊的專欄上,我檢視與評論了美元指數的發展,提前預告美元將觸底反彈成功,整理後是向上突破,而不是延續2020年11~12月的跌勢繼續下探…
Thumbnail
在不斷配合下,不斷內耗、不斷放棄自己的選擇、不斷妥協。在這麼多的「不斷」練習配合別人,導致「習慣妥協」,終究喪失自我﹑懷疑自己,不禁覺得別人都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然而事實是自己沒有堅守底線,才讓別人輕易越過,造成痛苦的來源!
Thumbnail
最近在看一些就業面試考官常問的問題,打算準備一下以備不時之需。看到一條問題是「你的人生規劃是怎樣?」,不知怎的,這道問題就是令人有點無名火起,會馬上聯想到通常臉很臭,很愛狗眼看人低的 HR 部門,用看不起人的語氣問這個問題。我再去網上搜尋一些教人規劃人生的文章,規劃的精細程度簡直就是嚇死人。
Thumbnail
人們普遍以為,不可能會有一套可操作的明確步驟,能有效解決與自己有關的全部問題。老實說,我一開始也完全不信。而且,即便有再多的成功案例,只要說 : 我的問題並不像你所舉的例子那樣,就可輕易推翻這個假設,對吧 ?
某位網絡名人曾說:你的報酬不是和你的勞動成正比,而是和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而變得無可替代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做別人做不了或者不願做的事情;一種是把人人都能做的事情做到卓越。(引自:職場中想要升職,要做到這一點!)   看過很多文章,都會強調在職場上必須要成為一個無可替代的人,才能提升競爭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大豆田很清楚自己為什麼選擇一個人,所以她大喊著「儘管一個人也很好,但我不會停止追求幸福。」她也始終記得她內心那個長大後想要獨立,也想要被別人愛著的小女孩。事實上大豆田或許也是有眷戀,也是寂寞,也或許選擇一個人是害怕受傷,但有時候兩個人在一起卻感到寂寞,比一個人處理自己的寂寞還要可怕。
Thumbnail
我又一次說對了!在 1/16(星期六)交稿給財訊雙週刊的專欄上,我檢視與評論了美元指數的發展,提前預告美元將觸底反彈成功,整理後是向上突破,而不是延續2020年11~12月的跌勢繼續下探…
Thumbnail
我又一次說對了!在 1/16(星期六)交稿給財訊雙週刊的專欄上,我檢視與評論了美元指數的發展,提前預告美元將觸底反彈成功,整理後是向上突破,而不是延續2020年11~12月的跌勢繼續下探…
Thumbnail
在不斷配合下,不斷內耗、不斷放棄自己的選擇、不斷妥協。在這麼多的「不斷」練習配合別人,導致「習慣妥協」,終究喪失自我﹑懷疑自己,不禁覺得別人都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然而事實是自己沒有堅守底線,才讓別人輕易越過,造成痛苦的來源!
Thumbnail
最近在看一些就業面試考官常問的問題,打算準備一下以備不時之需。看到一條問題是「你的人生規劃是怎樣?」,不知怎的,這道問題就是令人有點無名火起,會馬上聯想到通常臉很臭,很愛狗眼看人低的 HR 部門,用看不起人的語氣問這個問題。我再去網上搜尋一些教人規劃人生的文章,規劃的精細程度簡直就是嚇死人。
Thumbnail
人們普遍以為,不可能會有一套可操作的明確步驟,能有效解決與自己有關的全部問題。老實說,我一開始也完全不信。而且,即便有再多的成功案例,只要說 : 我的問題並不像你所舉的例子那樣,就可輕易推翻這個假設,對吧 ?
某位網絡名人曾說:你的報酬不是和你的勞動成正比,而是和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而變得無可替代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做別人做不了或者不願做的事情;一種是把人人都能做的事情做到卓越。(引自:職場中想要升職,要做到這一點!)   看過很多文章,都會強調在職場上必須要成為一個無可替代的人,才能提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