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第二 10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4.12.10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文正公謂琅琊和尚曰:

去年到此,思得林下人可語者。

嘗問一吏,諸山有好僧否?吏稱北寺瑞光,希茂①二僧為佳。

予曰:此外諸禪律中別無耶?

吏對予曰:儒尊士行,僧論德業。

如希茂二人者,三十年蹈不越閫,衣惟布素,聲名利養,了無所滯。

故邦人高其操履而師敬之。

若其登座說法,代佛揚化,機辯自在,稱善知識者,非頑吏能曉。

逮暇日訪希茂二上人,視其素行,一如吏言。

予退思舊稱蘇秀②好風俗,今觀老吏,尚能分君子小人優劣,況其識者耶。

琅琊曰:若吏所言,誠為高識,請記之以曉未聞。

《琅琊別錄》

【注釋】

①希、茂二僧:指北宋希禪師和茂月禪師二人。希禪師,其氏族何處,嗣法何人未詳。茂月禪師,嗣法大愚守芝禪師。

②蘇秀:蘇州和嘉興兩地。嘉興古稱秀水縣。


【演蓮法師譯文】

範文正公對琅琊和尚說:自從去年到蘇州上任以來,常想結識一位禪僧以便有所請益,便向一位老吏打聽這蘇州附近諸山有沒有道德高尚的出家人?老吏回答說:「住在城北瑞光寺的希禪師和茂月禪師,這兩位僧人道譽最佳。」

我又問:「除此之外,其它禪寺、律寺中還有沒有別的高僧?」老吏說:「儒家重視士人的學問品行,僧人則重視德業修持。像希、茂這兩位禪師,住在瑞光寺三十年不出寺門,身上只穿粗布衣,從不追求名聞利養,因此當地百姓對這兩位禪師高尚的品行操守極為敬仰。

至於那些能登座說法,代佛宏揚教化,而以機鋒辯才自在稱為善知識的人,那就不是我這愚笨的人所能知道了。」

及至閒暇之日,特往瑞光寺拜訪希、茂兩位禪師,一見之下,果然如老吏所言。

回來後仔細想一想,從來都說蘇州和嘉興這兩個地方好風俗,而今看這位老吏的見識,都能分辨出君子、小人的優劣,何況還有見識更高明的人呢。

琅琊和尚聽後高興地說:這位老吏所說的話非常精闢,應該把它記錄下來,好讓大家看到後從中得到啟發。

raw-image

良因贊曰:

大修行人內心有道,自有外在威儀。

但是相對的,有外在威儀,未必心中有道。

如蕅益大師開示:

「無念處慧,著袈裟如木頭幡,禮拜如碓上下,

六度萬行,皆同外道苦行,無與真修」。

因此古德讚歎苦行,只為心中有道,並非但為苦行。

如釋迦牟尼佛示現同於外道六年苦行,只為降伏外道。

此中差別應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16.8.15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住翠巖,聞覺範竄逐海外①, 道過南昌,邀歸山中,迎待連日,厚禮津送。 或謂死心喜怒不常。 死心曰:「覺範有德衲子,向者極言,去其圭角; 今罹橫逆,是其素分,予以平日叢林道義處之。」 識者謂死心無私於人,故如此。 《西山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6.8.15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住翠巖,聞覺範竄逐海外①, 道過南昌,邀歸山中,迎待連日,厚禮津送。 或謂死心喜怒不常。 死心曰:「覺範有德衲子,向者極言,去其圭角; 今罹橫逆,是其素分,予以平日叢林道義處之。」 識者謂死心無私於人,故如此。 《西山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6.03.17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予在龍門時,靈源住太平。有司①以非意擾之。 靈源與先師書曰:『直可以行道,殆不可為。枉可以住持,誠非我志。 不如放意於千巖萬壑之間,日飽芻粟以遂餘生,復何惓惓乎?』 不旬浹②間,有黃龍之命,乃乘興歸江西。」 《聰首座記聞》 【注釋】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6.03.17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予在龍門時,靈源住太平。有司①以非意擾之。 靈源與先師書曰:『直可以行道,殆不可為。枉可以住持,誠非我志。 不如放意於千巖萬壑之間,日飽芻粟以遂餘生,復何惓惓乎?』 不旬浹②間,有黃龍之命,乃乘興歸江西。」 《聰首座記聞》 【注釋】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12.11 良因法師 隨筆 應菴華和尚①住明果,雪堂未嘗一日不過從,間有竊議者。 雪堂曰: 「華侄為人不悅利近名,不先譽後毀,不阿容苟合, 不佞色巧言,加以見道明白,去住翛然,衲子中難得,予固重之。」 《且菴逸事》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有人便在私下議論說有失尊卑之禮。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12.11 良因法師 隨筆 應菴華和尚①住明果,雪堂未嘗一日不過從,間有竊議者。 雪堂曰: 「華侄為人不悅利近名,不先譽後毀,不阿容苟合, 不佞色巧言,加以見道明白,去住翛然,衲子中難得,予固重之。」 《且菴逸事》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有人便在私下議論說有失尊卑之禮。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8.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教化之大,莫先道德禮義。 住持人尊道德,則學者尚恭敬。行禮義,則學者恥貪競。 住持有失容之慢,則學者有淩暴之弊。住持有動色之諍,則學者有攻鬪之禍。 先聖知於未然,遂選明哲之士,主于叢林,使人具瞻不喻而化。 故石頭①馬祖道化盛行之時,英傑之士出。
Thumbnail
2015.8.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教化之大,莫先道德禮義。 住持人尊道德,則學者尚恭敬。行禮義,則學者恥貪競。 住持有失容之慢,則學者有淩暴之弊。住持有動色之諍,則學者有攻鬪之禍。 先聖知於未然,遂選明哲之士,主于叢林,使人具瞻不喻而化。 故石頭①馬祖道化盛行之時,英傑之士出。
Thumbnail
2015.5.9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勤和尚自太平遷智海。郡守曾西元禮問: 「孰可繼住持?」佛鑒舉昺首座①。 公欲得一見。佛鑒曰: 昺為人剛正。於世邈然,無所嗜好。請之猶恐弗從,詎肯自來耶? 公固邀之。昺曰: 「此所謂呈身長老也。」竟逃於司空山②。 公顧謂佛鑒曰: 《蟾侍者日錄》 【注釋】
Thumbnail
2015.5.9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勤和尚自太平遷智海。郡守曾西元禮問: 「孰可繼住持?」佛鑒舉昺首座①。 公欲得一見。佛鑒曰: 昺為人剛正。於世邈然,無所嗜好。請之猶恐弗從,詎肯自來耶? 公固邀之。昺曰: 「此所謂呈身長老也。」竟逃於司空山②。 公顧謂佛鑒曰: 《蟾侍者日錄》 【注釋】
Thumbnail
2014.12.10 良因法師 隨筆 文正公謂琅琊和尚曰: 去年到此,思得林下人可語者。 嘗問一吏,諸山有好僧否?吏稱北寺瑞光,希茂①二僧為佳。 予曰:此外諸禪律中別無耶? 吏對予曰:儒尊士行,僧論德業。 如希茂二人者,三十年蹈不越閫,衣惟布素,聲名利養,了無所滯。 故邦人高其操履而師敬之。
Thumbnail
2014.12.10 良因法師 隨筆 文正公謂琅琊和尚曰: 去年到此,思得林下人可語者。 嘗問一吏,諸山有好僧否?吏稱北寺瑞光,希茂①二僧為佳。 予曰:此外諸禪律中別無耶? 吏對予曰:儒尊士行,僧論德業。 如希茂二人者,三十年蹈不越閫,衣惟布素,聲名利養,了無所滯。 故邦人高其操履而師敬之。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1.05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祖庭秋晚①,林下人②不為囂浮者,固自難得。 昔真如住智海。嘗言在湘西道吾時,眾雖不多,猶有老衲數輩,履踐此道。 自大溈③來,此不下九百僧,無七五人會我說話,予以是知得人不在眾多矣。 《實錄》 【注釋】 ②林下人:指叢林中人。 【演蓮法師譯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1.05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祖庭秋晚①,林下人②不為囂浮者,固自難得。 昔真如住智海。嘗言在湘西道吾時,眾雖不多,猶有老衲數輩,履踐此道。 自大溈③來,此不下九百僧,無七五人會我說話,予以是知得人不在眾多矣。 《實錄》 【注釋】 ②林下人:指叢林中人。 【演蓮法師譯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24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心和尚參月公晦於寶峯。 公晦洞明楞嚴深旨,海上獨步。晦堂每聞一句一字,如獲至寶,喜不自勝。 衲子中間有竊議者。晦堂聞之,曰:「扣彼所長,礪我所短,吾何慊焉?」 英邵武①曰:「晦堂師兄,學道為禪衲所宗,猶以尊德自勝為強,以未見未聞為媿」。 《靈源拾遺》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24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心和尚參月公晦於寶峯。 公晦洞明楞嚴深旨,海上獨步。晦堂每聞一句一字,如獲至寶,喜不自勝。 衲子中間有竊議者。晦堂聞之,曰:「扣彼所長,礪我所短,吾何慊焉?」 英邵武①曰:「晦堂師兄,學道為禪衲所宗,猶以尊德自勝為強,以未見未聞為媿」。 《靈源拾遺》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3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自海會遷東山,太平佛鑒,龍門佛眼二人詣山頭省覲。祖集耆舊主事,備湯果夜話。 祖問佛鑒,舒州熟否? 對曰:熟。 祖曰:太平熟否? 對曰:熟。 祖曰:諸莊共收稻多少?佛鑒籌慮間。 祖正色厲聲曰:汝濫為一寺之主,事無巨細,悉要究心。 古人云:師嚴然後所學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3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自海會遷東山,太平佛鑒,龍門佛眼二人詣山頭省覲。祖集耆舊主事,備湯果夜話。 祖問佛鑒,舒州熟否? 對曰:熟。 祖曰:太平熟否? 對曰:熟。 祖曰:諸莊共收稻多少?佛鑒籌慮間。 祖正色厲聲曰:汝濫為一寺之主,事無巨細,悉要究心。 古人云:師嚴然後所學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4 良因法師 隨筆 仁祖皇祐初,遣銀璫小使,持綠綈尺一書,召圓通訥住孝慈大伽藍。 訥稱疾不起,表疏大覺應詔。 或曰:「聖天子旌崇道德,恩被泉石,師何固辭?」 訥曰:「予濫廁僧倫,視聽不聰,幸安林下,飯蔬飲水, 雖佛祖有所不為,況其他也?」 先哲有言:「大名之下,難以久居。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4 良因法師 隨筆 仁祖皇祐初,遣銀璫小使,持綠綈尺一書,召圓通訥住孝慈大伽藍。 訥稱疾不起,表疏大覺應詔。 或曰:「聖天子旌崇道德,恩被泉石,師何固辭?」 訥曰:「予濫廁僧倫,視聽不聰,幸安林下,飯蔬飲水, 雖佛祖有所不為,況其他也?」 先哲有言:「大名之下,難以久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