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知識管理系列 6】別成為知識的收藏者,先決定自己想研究的母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我分享 多篇關於Obsidian 與個人知識管理文章後,有許多人來信問我:

朱騏,我按照你的方法建立了名詞筆記與觀念筆記,一開始看到一個主題逐漸累積資料這種感覺蠻好的。
但隨著時間增多,筆記連接已經多到爆炸啦!我到底要如何整理這些筆記呢?

這也是我前陣子不斷思考的問題,後來在少楠的文章 — 《Flomo聯合創始人劉少楠:職場人如何系統做好知識管理?》找到了答案。他說:

說到這要提一個詞,叫做母題。我們經常在導演身上看到類似的標籤,像我最喜歡的導演諾蘭,他的電影故事都是和時間相關的,他的母題就是時間。

這篇文章有3個重點:

  • 什麼是母題?為什麼它很重要?
  • 如何找到母題 ?
  • 把母題用在知識管理中

什麼是母題?

母題是故事學中的名詞,指創作者在意、想持續研究與傳達的動力因素。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

母題(英語:motif)是敘事中指在故事中重複出現、具有象徵意義的元素。 通過重複使用母題,可以幫助敘事(或文學)去表達主題或情緒。

母題常被用在文學與藝術領域中。參考知乎《什麼是文學母題?能否舉個鮮明的例子?》,例如:

  1. 愛情是文學中最重要的母題之一,從詩經的《關雎》《卷耳》,到曹雪芹的《紅樓夢》,再到近代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等。
  2. 戰爭也是藝術永恆的母題,詩經的《東山》,楚辭的《國殤》,唐代邊塞詩,以及荷馬史詩,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都是關於戰爭的描寫。
  3. 電影當然也有,愛就是宮崎駿電影中重要的母題,例如人與人之間的愛、人與自然之間的愛、人與自身的愛。像是龍貓、螢火蟲之墓、崖上的波妞…等,背後的母題都是愛,但呈現出來的主題卻不同。

如果把母題的概念放在「知識管理」的脈絡下,我把它理解為「探索知識的背後動力」,也就是:

  • 我們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例如人際之間的溝通問題)
  • 我們對找到什麼主題的內容有興趣 (例如對複雜資訊的理清)
  • 我們維持競爭力的責任 (例如工作能力的提升)
母題就像是一顆北極星,我們不知道確切的道路怎麼走,但是大方向會是正確的。

如何找到自己的母題?

一開始找母題並不容易,因為這個問題可能從來沒想過!更困難的是:每個人的母題都不相同、甚至會隨著人生階段不同而改變。

先從簡單的地方切入,我們可以借鏡母題的概念 — 聚焦。怎麼聚焦呢?關鍵就 1 個:限制數量。以1年為單位,限制自己專注在1–2(最多3個)的主題上。

舉例來說,今年我讓自己限縮在下方 3 個主題:

  1. 講師教學:學習教學技巧、讀書會經營策略、講師的策略地圖
  2. 卡片盒筆記法:歸納這 1 年的理解、參與書籍翻譯將此方法傳遞給更多人知道
  3. 個人知識管理:歸納個人管理流程,並寫成文章分享 想清楚了自己的心力分配,在閱讀資料、學習課程時就會明確許多。如果跟這3者無關的閱讀資料,我一率都先略過或是存到OmniFocus (任務管理軟體) / Obsidian (筆記軟體),等未來有時間再找回來看就好。

愈聚焦,愈可以逐漸理解 “為什麼自己對這些領域的內容有興趣”。例如我發現自己對「理清複雜資訊」很感興趣,非常多的Side Project、甚至正職工作中最喜歡的部分,都是圍繞這個母題打轉。

找母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 先聚焦、動手做,就會慢慢找到答案。

把母題的概念應用在知識管理

當我們意識到母題的存在,處理資訊的焦慮感就會降低許多。

母題有聚光燈的效果,讓我們把這一年資訊的收集、處理、輸出都優先在這些主題上吧! 例如:

  1. 收集:RSS文章訂閱、電子報訂閱、YouTube長影片、線上課程、實體/電子書籍、Podcast…,不相關的內容就退訂或封存。
  2. 處理:將筆記「釘選/加入捷徑」放在捷徑列表上讓自己優先看到,甚至每天都至少開啟一次看看有什麼樣的內容可以加入或更新。
  3. 輸出:把自己的理解寫成文章、貼文公開發表。我發現不但可以深入分享主題、還可以找到自己不懂、待釐清的問題。

回到文章一開頭的問題:太多的筆記連結怎麼辦?

無所謂呀,就優先處理專注的主題筆記,其他的放到未來有時間再處理就好。

Sonke Ahrens在《How to take smart notes ?》書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卡片盒是一個對話夥伴,不是個人知識維基百科。」

意思是先將自己消化過的知識放在筆記中,經過不同的時空背景 (不同的年紀、不同的生活場景) 一遍遍的走訪這些內容。

  • 如果有靈感的就連結起來
  • 如果沒辦法特別連結的,卡片盒會慢慢讓這些內容被遺忘掉(因為這些筆記內容會特別少,我們可能很久都不會去使用到它)。
先決定自己想要專注的主題,就能排除不需要的資訊噪音。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Software Technical writer @ OwlTing 奧丁丁集團 我專注寫
1/ SaaS 軟體產品規劃
2/ 個人知識管理
3/ 線上寫作的文章。
擁有6+ 年的SaaS產品經理工作經驗,☕️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我的信箱是 muhenry608@gmail.com

▶︎ 聯繫方式
•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 Facebook:請先加我 個人好友 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朱騏的沙龍
216會員
129內容數
分享學習相關的技巧、工具與方法
朱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13
網路資訊的發達加上自媒體經營的盛行,我們一天接觸到的資訊早就超過大腦能夠負荷的界線。在這麼多資訊中,如何選擇自己值得保存的資訊呢?生產力專家 Tiago Forte 提出了 4 個問題,幫助我們思考眼前的資訊是否值得儲存下來。
Thumbnail
2023/01/13
網路資訊的發達加上自媒體經營的盛行,我們一天接觸到的資訊早就超過大腦能夠負荷的界線。在這麼多資訊中,如何選擇自己值得保存的資訊呢?生產力專家 Tiago Forte 提出了 4 個問題,幫助我們思考眼前的資訊是否值得儲存下來。
Thumbnail
2022/11/15
你想在網路上快速且持續的寫文章分享觀點,建立專業形象來獲得更多合作機會嗎 ? 但是你可能碰到很多困難。我從 2019–2022 年,在經營部落格、電子報、社群的過程中,學習與精通個人知識管理、自媒體寫作的技巧,能夠幫助想經營個人品牌的你建立專業形象與變現。
Thumbnail
2022/11/15
你想在網路上快速且持續的寫文章分享觀點,建立專業形象來獲得更多合作機會嗎 ? 但是你可能碰到很多困難。我從 2019–2022 年,在經營部落格、電子報、社群的過程中,學習與精通個人知識管理、自媒體寫作的技巧,能夠幫助想經營個人品牌的你建立專業形象與變現。
Thumbnail
2022/10/18
到底什麼叫做知識管理?又或者大家期待的知識管理,究竟想獲得什麼結果?過去我把「管理好筆記」跟「個人知識量」畫上等號,但隨著「筆記數量」增多,我發現自己的知識量並沒有等比例增多,在 2019 - 2022 這 3 年持續的寫作輸出後,我發現以前的觀念錯了,我該加強的能力應該是「小輸出」。
Thumbnail
2022/10/18
到底什麼叫做知識管理?又或者大家期待的知識管理,究竟想獲得什麼結果?過去我把「管理好筆記」跟「個人知識量」畫上等號,但隨著「筆記數量」增多,我發現自己的知識量並沒有等比例增多,在 2019 - 2022 這 3 年持續的寫作輸出後,我發現以前的觀念錯了,我該加強的能力應該是「小輸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沒有哪個技巧是無論三幕、四幕、五幕……各種劇情架構都是用呢? 嗯,想一想後真的有呢!那就是母題和子題的概念,有了這個概念後,就能幫自己的故事做健康檢查了。
Thumbnail
有沒有哪個技巧是無論三幕、四幕、五幕……各種劇情架構都是用呢? 嗯,想一想後真的有呢!那就是母題和子題的概念,有了這個概念後,就能幫自己的故事做健康檢查了。
Thumbnail
在資訊繁複的環境中,你是否經常感到學習過於分散、無法深入,或是難以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都渴望抓住並善用所獲得的知識,並深入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你是否曾經苦惱過如何有效地管理學習,讓思考更有深度,或者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這篇文章會為你揭示三個能有效解答這些問題
Thumbnail
在資訊繁複的環境中,你是否經常感到學習過於分散、無法深入,或是難以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都渴望抓住並善用所獲得的知識,並深入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你是否曾經苦惱過如何有效地管理學習,讓思考更有深度,或者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這篇文章會為你揭示三個能有效解答這些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好朋友朱騏對整理筆記方式的貼文後,對筆記風格的思考與詮釋。 根據下面人的三個天性,這篇文章想推薦給你相對應的筆記風格: 好奇心:內容優先筆記,旨在抓住初識時的熱情。 求知慾:主題優先筆記,旨在發現事物的底層邏輯。 成就感:行動優先筆記,旨在實現心之嚮往的改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好朋友朱騏對整理筆記方式的貼文後,對筆記風格的思考與詮釋。 根據下面人的三個天性,這篇文章想推薦給你相對應的筆記風格: 好奇心:內容優先筆記,旨在抓住初識時的熱情。 求知慾:主題優先筆記,旨在發現事物的底層邏輯。 成就感:行動優先筆記,旨在實現心之嚮往的改變。
Thumbnail
在我分享多篇關於Obsidian與個人知識管理文章後,有許多人來信問我:「朱騏,我按照你的方法建立了名詞筆記與觀念筆記,一開始看到一個主題逐漸累積資料這種感覺蠻好的。但隨著時間增多,筆記連接已經多到爆炸啦!我到底要如何整理這些筆記呢?」這篇文章和你分享個人知識管理中的重要概念 - 母題
Thumbnail
在我分享多篇關於Obsidian與個人知識管理文章後,有許多人來信問我:「朱騏,我按照你的方法建立了名詞筆記與觀念筆記,一開始看到一個主題逐漸累積資料這種感覺蠻好的。但隨著時間增多,筆記連接已經多到爆炸啦!我到底要如何整理這些筆記呢?」這篇文章和你分享個人知識管理中的重要概念 - 母題
Thumbnail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提到4步驟整理讀書筆記、3步驟將讀書筆記寫成長文的方法,範圍都只侷限於單一文章/書籍的內容拆解與連結。這篇文章繼續延伸,談談拆分出去的觀念筆記要如何重複利用。我們要學習一個做筆記的新概念 — 加入Metadata 連結其他筆記。
Thumbnail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提到4步驟整理讀書筆記、3步驟將讀書筆記寫成長文的方法,範圍都只侷限於單一文章/書籍的內容拆解與連結。這篇文章繼續延伸,談談拆分出去的觀念筆記要如何重複利用。我們要學習一個做筆記的新概念 — 加入Metadata 連結其他筆記。
Thumbnail
想多下點盤問、編排,讓「核心」更容易被找到。
Thumbnail
想多下點盤問、編排,讓「核心」更容易被找到。
Thumbnail
當一個導演創作一個故事時,創作的不單只有故事文本這件事,他必須開創一個四維的虛擬世界,用盡一切的可能與技巧,一磚一瓦堆砌出他的夢想王國,將觀眾帶入他建造的世界,身歷其境體驗一場英雄的冒險。母題設定愈深入,感染力與後座力就愈強,所有經典好片都有這樣的特質
Thumbnail
當一個導演創作一個故事時,創作的不單只有故事文本這件事,他必須開創一個四維的虛擬世界,用盡一切的可能與技巧,一磚一瓦堆砌出他的夢想王國,將觀眾帶入他建造的世界,身歷其境體驗一場英雄的冒險。母題設定愈深入,感染力與後座力就愈強,所有經典好片都有這樣的特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