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1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5.4.4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圓悟謂隆藏主①曰:

「欲理叢林,而不務得人之情,則叢林不可理。

務得人之情,而不勤於接下,則人情不可得。

務勤接下,而不辨賢不肖,則下不可接。

務辨賢不肖,而惡言其過,悅順其己,則賢不肖不可辨。

惟賢達之士,不惡言過,不悅順己,唯道是從。

所以得人情而叢林理矣。」

《廣錄》

【注釋】

① 隆藏主:北宋末年平江府・虎丘紹隆禪師虎丘派之祖。和州安徽)含山人。九歲入佛慧院,精研律藏。其後,參訪淨照崇信湛堂文準死心悟新諸大德。後赴夾山湖南),隨侍圓悟克勤禪師,並嗣其法。建炎四年(1130),遷居平江浙江)虎丘山雲岩禪寺,大振圓悟禪風,遂成一派,即虎丘派。紹興六年(1136)示寂,世壽六十(一說六十五)。門人嗣瑞編纂《虎丘隆和尚語錄》一卷。其法系亦曾盛行於日本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禪師對紹隆藏主說:

「治理叢林關鍵在於得人情。不得人情,叢林怎麼能治理好呢?

要想得人情,必須殷勤接引學人。如果不願意接引學人,那麼人情必不可得。而於接引學人的同時,還必須要能辨別賢德與不肖;如果不能分辨賢與不肖,那也就無法接引後學。而於辨別賢與不肖的同時,如果討厭有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喜歡有人能順從迎合我,那麼賢與不肖也就很難分辨了。

惟有賢明通達的人才不會討厭有人說自己的過失,也不喜歡有人曲意奉承,一概惟道是從,所以能得人情,而叢林自然治理得整齊有序。」

raw-image

良因贊曰:

世間人總是希望他人隨順我,若令我歡喜才喜歡對方,完全與我執相應。

而菩薩則是恆順眾生的善根,令眾生離苦得樂,眾生歡喜則菩薩歡喜。

因為心量的不同,所以菩薩法喜無量,而眾生則苦惱無盡!

「惟賢達之士,不惡言過,不悅順己,唯道是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還是放寬心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16.9.27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如和尚①曰: 「先師晦堂言,稠人廣眾中,賢不肖接踵。 以化門廣大,不容親疎於其間也。 惟在少加精選,苟才德合人望者,不可以己之所怒而疎之。 苟見識庸常,眾人所惡者,亦不可以己之所愛而親之。 如此,則賢者自進,不肖者自退,叢林安矣。 則賢者緘默,不肖者競進。
Thumbnail
2016.9.27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如和尚①曰: 「先師晦堂言,稠人廣眾中,賢不肖接踵。 以化門廣大,不容親疎於其間也。 惟在少加精選,苟才德合人望者,不可以己之所怒而疎之。 苟見識庸常,眾人所惡者,亦不可以己之所愛而親之。 如此,則賢者自進,不肖者自退,叢林安矣。 則賢者緘默,不肖者競進。
Thumbnail
2016.8.10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謂草堂曰: 「凡住持之職,發言行事,要在誠信,言誠而信,所感必深; 言不誠信,所感必淺。 不誠之言,不信之事,雖平居庶俗,猶不忍行,恐見欺于鄉黨, 況為叢林主,代佛祖宣法化。 發言行事,苟無誠信,則湖海衲子,孰相從焉。」 《黃龍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2016.8.10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謂草堂曰: 「凡住持之職,發言行事,要在誠信,言誠而信,所感必深; 言不誠信,所感必淺。 不誠之言,不信之事,雖平居庶俗,猶不忍行,恐見欺于鄉黨, 況為叢林主,代佛祖宣法化。 發言行事,苟無誠信,則湖海衲子,孰相從焉。」 《黃龍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2015.10.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初不赴雲居命。 佛眼遣書勉云:「雲居甲於江左,可以安眾行道,似不須固讓。」 師曰:「自有叢林已來,學者被遮般名目,壞了節義者不為不少。」 佛鑒聞之曰:「高菴去就①衲子所不及。」 《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包裝著往往是一顆顆攀緣心,東去西去。
Thumbnail
2015.10.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初不赴雲居命。 佛眼遣書勉云:「雲居甲於江左,可以安眾行道,似不須固讓。」 師曰:「自有叢林已來,學者被遮般名目,壞了節義者不為不少。」 佛鑒聞之曰:「高菴去就①衲子所不及。」 《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包裝著往往是一顆顆攀緣心,東去西去。
Thumbnail
2015.9.30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見衲子有攻人隱惡者,即從容諭之曰: 「事不如此。 林下人道為急務,和乃修身。 豈可苟縱愛憎,壞人行止。 其委曲如此。」 《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他平常總是這樣委曲婉轉地教育學者。 良因贊曰: 如果佛教徒皆能秉持「道為急務,和乃修身」者,
Thumbnail
2015.9.30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見衲子有攻人隱惡者,即從容諭之曰: 「事不如此。 林下人道為急務,和乃修身。 豈可苟縱愛憎,壞人行止。 其委曲如此。」 《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他平常總是這樣委曲婉轉地教育學者。 良因贊曰: 如果佛教徒皆能秉持「道為急務,和乃修身」者,
Thumbnail
2015.4.4 《禪林寶訓》 隨筆 圓悟謂隆藏主①曰: 「欲理叢林,而不務得人之情,則叢林不可理。 務得人之情,而不勤於接下,則人情不可得。 務勤接下,而不辨賢不肖,則下不可接。 務辨賢不肖,而惡言其過,悅順其己,則賢不肖不可辨。 惟賢達之士,不惡言過,不悅順己,唯道是從。 所以得人情而叢林理矣。
Thumbnail
2015.4.4 《禪林寶訓》 隨筆 圓悟謂隆藏主①曰: 「欲理叢林,而不務得人之情,則叢林不可理。 務得人之情,而不勤於接下,則人情不可得。 務勤接下,而不辨賢不肖,則下不可接。 務辨賢不肖,而惡言其過,悅順其己,則賢不肖不可辨。 惟賢達之士,不惡言過,不悅順己,唯道是從。 所以得人情而叢林理矣。
Thumbnail
2014.12.25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先師言作長老,有道德感人者,有勢力服人者,猶如鸞鳳之飛,百禽愛之; 虎狼之行,百獸畏之,其感服則一,其品類固霄壤矣。」 《贅疣集》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克勤禪師說: 良因贊曰: 在《尊者阿迦曼傳》中記載,尊者有次到沙裡卡洞中靜修,
Thumbnail
2014.12.25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先師言作長老,有道德感人者,有勢力服人者,猶如鸞鳳之飛,百禽愛之; 虎狼之行,百獸畏之,其感服則一,其品類固霄壤矣。」 《贅疣集》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克勤禪師說: 良因贊曰: 在《尊者阿迦曼傳》中記載,尊者有次到沙裡卡洞中靜修,
Thumbnail
2014.12.1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圓悟①曰: 「衲子雖有見道之資。若不深蓄厚養,發用必峻暴。 非特無補教門,將恐有招禍辱。」 《與文主簿》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惟清禪師對圓悟克勤禪師說: 良因贊曰: 現代社事事講求效率,希望能快,又省力多發。 何況修道是為求解脫,不在熱鬧場。
Thumbnail
2014.12.1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圓悟①曰: 「衲子雖有見道之資。若不深蓄厚養,發用必峻暴。 非特無補教門,將恐有招禍辱。」 《與文主簿》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惟清禪師對圓悟克勤禪師說: 良因贊曰: 現代社事事講求效率,希望能快,又省力多發。 何況修道是為求解脫,不在熱鬧場。
Thumbnail
2014.12.1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道學行義,純誠厚德,有古人之風。安重寡言,尤為士大夫尊敬。 嘗曰:「眾人之所忽,聖人之所謹。 況為叢林主,助宣佛化,非行解相應,詎可為之。」 要在時時檢責,勿使聲名利養,有萌於心。 儻法令有所未孚,衲子有所未服,當退思修德,以待方來。 《記聞》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2.1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道學行義,純誠厚德,有古人之風。安重寡言,尤為士大夫尊敬。 嘗曰:「眾人之所忽,聖人之所謹。 況為叢林主,助宣佛化,非行解相應,詎可為之。」 要在時時檢責,勿使聲名利養,有萌於心。 儻法令有所未孚,衲子有所未服,當退思修德,以待方來。 《記聞》 良因贊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