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4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5.10.7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高菴初不赴雲居命。

佛眼遣書勉云:「雲居甲於江左,可以安眾行道,似不須固讓。」

師曰:「自有叢林已來,學者被遮般名目,壞了節義者不為不少。」

佛鑒聞之曰:「高菴去就①衲子所不及。」

《記聞》

【注釋】
① 就:就或不就;從或捨。如《禮記》云:「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起初不願接受赴雲居任住持,他恩師佛眼清遠和尚就派人送信勸勉他說:「雲居祖庭江左第一叢林,很可以在這地方安眾行道,現在既然有人請你,我認為你也不必太過於推辭。」

高菴善悟禪師看了信後說:「自從佛教有叢林已來,學者為了追求聲望和地位,往往被這些名目毀壞了自己的節操和道義,這種人不在少數啊!」
佛鑒禪師聽後對眾說:「高菴禪師所考慮當去或當就的理由,的確不是平常出家人所能及。」

raw-image

良因贊曰:

我們的心就像魔術師,會變現出種種幻象來欺瞞我們。

與煩惱、攀緣心相應的本質,往往卻會包裝以「出離心、菩提心」。

在「參方」、「閉關」 、「利生」等,種種美好的包裹之下,

包裝著往往是一顆顆攀緣心,東去西去。

只有將所學的道理,去印證我們的每個念頭;

並經常如理作意,這樣或許才不致太過偏差。

網路佛學班課程已經開始了,我們所學的經論,莫要只當知識會;

「以教照心」,是我們的學習目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5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2022/09/25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2022/09/25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生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圓寂於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五,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 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 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聞之,趕
Thumbnail
2022/09/25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生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圓寂於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五,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 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 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聞之,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16.9.27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如和尚①曰: 「先師晦堂言,稠人廣眾中,賢不肖接踵。 以化門廣大,不容親疎於其間也。 惟在少加精選,苟才德合人望者,不可以己之所怒而疎之。 苟見識庸常,眾人所惡者,亦不可以己之所愛而親之。 如此,則賢者自進,不肖者自退,叢林安矣。 則賢者緘默,不肖者競進。
Thumbnail
2016.9.27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如和尚①曰: 「先師晦堂言,稠人廣眾中,賢不肖接踵。 以化門廣大,不容親疎於其間也。 惟在少加精選,苟才德合人望者,不可以己之所怒而疎之。 苟見識庸常,眾人所惡者,亦不可以己之所愛而親之。 如此,則賢者自進,不肖者自退,叢林安矣。 則賢者緘默,不肖者競進。
Thumbnail
2016.8.18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住持無他,要在審察人情,周知上下。 夫人情審則中外和,上下通則百事理。此住持所以安也。 人情不能審察,下情不能上通。 上下乖戾①,百事矛盾,此住持所以廢也。 其或主者,自恃聰明之資,好執偏見,不通物情, 舍僉議②而重己權,廢公論而行私惠。 【注釋】
Thumbnail
2016.8.18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住持無他,要在審察人情,周知上下。 夫人情審則中外和,上下通則百事理。此住持所以安也。 人情不能審察,下情不能上通。 上下乖戾①,百事矛盾,此住持所以廢也。 其或主者,自恃聰明之資,好執偏見,不通物情, 舍僉議②而重己權,廢公論而行私惠。 【注釋】
Thumbnail
2015.11.18 良因法師 隨筆 東山空和尚①答余才茂借脚夫書云: 「向辱枉顧②,荷愛之厚。別後又承惠書,益自感愧。 某本巖穴間人,與世漠然,才茂似知之。 今雖作長老居方丈,只是前日空上座。 常住有無,一付主事,出入支籍,並不經眼。 才茂既以道舊見稱,故當相忘於道④。 《語錄》 【注釋】
Thumbnail
2015.11.18 良因法師 隨筆 東山空和尚①答余才茂借脚夫書云: 「向辱枉顧②,荷愛之厚。別後又承惠書,益自感愧。 某本巖穴間人,與世漠然,才茂似知之。 今雖作長老居方丈,只是前日空上座。 常住有無,一付主事,出入支籍,並不經眼。 才茂既以道舊見稱,故當相忘於道④。 《語錄》 【注釋】
Thumbnail
2015.10.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初不赴雲居命。 佛眼遣書勉云:「雲居甲於江左,可以安眾行道,似不須固讓。」 師曰:「自有叢林已來,學者被遮般名目,壞了節義者不為不少。」 佛鑒聞之曰:「高菴去就①衲子所不及。」 《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包裝著往往是一顆顆攀緣心,東去西去。
Thumbnail
2015.10.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初不赴雲居命。 佛眼遣書勉云:「雲居甲於江左,可以安眾行道,似不須固讓。」 師曰:「自有叢林已來,學者被遮般名目,壞了節義者不為不少。」 佛鑒聞之曰:「高菴去就①衲子所不及。」 《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包裝著往往是一顆顆攀緣心,東去西去。
Thumbnail
2015.8.15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聞衲子病移延壽堂①。 咨嗟嘆息,如出諸己。朝夕問候,以至躬自煎煮,不嘗不與食。 或遇天氣稍寒,拊其背曰: 「衣不單乎?」或值時暑,察其色曰:「莫大熱乎?」 不幸不救,不問彼之有無。常住盡禮津送。 知事或他辭。高菴叱之曰: 四方識者,高其為人。
Thumbnail
2015.8.15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聞衲子病移延壽堂①。 咨嗟嘆息,如出諸己。朝夕問候,以至躬自煎煮,不嘗不與食。 或遇天氣稍寒,拊其背曰: 「衣不單乎?」或值時暑,察其色曰:「莫大熱乎?」 不幸不救,不問彼之有無。常住盡禮津送。 知事或他辭。高菴叱之曰: 四方識者,高其為人。
Thumbnail
2015.8.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每見衲子室中不契其機者,即把其袂,正色責之曰: 「父母養汝身,師友成汝志。無饑寒之迫, 無征役之勞,於此不堅確精進成辦道業,他日何面目見父母師友乎? 衲子聞其語,有涕泣而不已者,其號令整嚴如此。」 《旦菴逸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8.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每見衲子室中不契其機者,即把其袂,正色責之曰: 「父母養汝身,師友成汝志。無饑寒之迫, 無征役之勞,於此不堅確精進成辦道業,他日何面目見父母師友乎? 衲子聞其語,有涕泣而不已者,其號令整嚴如此。」 《旦菴逸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9.17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南和尚曰: 予昔同文悅遊湖南,見衲子擔籠行腳者,悅驚異蹙頞。 已而呵曰:自家閨閣中物不肯放下,返累及他人擔夯,無乃太勞乎。 《林間錄》 【演蓮法師譯文】 黃龍慧南和尚說: 良因贊曰: 眾生心中都有很多放不下包袱,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上步履蹣跚。 《遺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9.17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南和尚曰: 予昔同文悅遊湖南,見衲子擔籠行腳者,悅驚異蹙頞。 已而呵曰:自家閨閣中物不肯放下,返累及他人擔夯,無乃太勞乎。 《林間錄》 【演蓮法師譯文】 黃龍慧南和尚說: 良因贊曰: 眾生心中都有很多放不下包袱,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上步履蹣跚。 《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