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弟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孔子有沒有被學生「窒」過?有。 例如:
① 宰我「窒」孔子,說守喪三年實在太長久了,然後一大堆理由,直把孔子氣壞。
②子路問孔子:如果衛國國君委以重任的話,您第一件事會做什麼呢?孔子回答先要「正名」(正君臣父子的名分)。子路即「窒」孔子為了名分有點迂。
③子游任武城邑宰,孔子去探望時,子游安排了一些老百姓沿途奏樂歡迎他。孔子笑笑口地說:「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即時表現出不高興,就「窒」孔子,說:「老師以前不是說過:在位的學了禮樂之道,就能愛民;庶民學了禮樂之道,就容易聽從教令嗎?」孔子馬上反應過來,說:「噢!我剛才說的是戲言,子游說的是對的。」
孔子雖然被學生「窒」,但也沒有板起權威的臉孔而罰學生抄一千次。
孔子有沒有責備過學生?有。
有句成語「朽木不可雕」,大家都聽過。
事緣宰我在大白天睡覺,沒來上課。本來當人疲倦時,白天小睡,亦未嘗不可;但孔子一定是見到宰我平日未能竭誠從事於學,今又見其晝寢,足見其生命是時常懈怠,故嚴辭責備他。大家試想想:在孔子哪個時代,在大白天的時候,學生該幹活的就幹活,該為學的就為學,怎麼會睡覺呢?白天幹活或為學,時間都不很夠,那來空閒去睡覺呢?再說,白天睡覺,那晚上幹什麼去?
其實,宰我是孔門高弟,聰明才智過人,在外交政事上亦很有表現,後世尊稱為孔門十哲之一。孔子飄泊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與孔子一起的。以宰我之才,若能深切內省自覺,反求諸己,很可能便是孔子的傳道弟子。
孔子有沒有飭令學生退學?有呀。
孔門有個高足,他屬於政事科,孔子飄泊那頭十年,一直追隨著孔子,同甘共苦,直至魯國徵召他回去,擔任季國相的家宰,而且立過戰績功勳。他就是冉求。
孔子歸魯後,發覺冉求不斷為季國相聚斂財富,囤積軍力,經勸阻不聽,還推搪說力不足,無法改變現實。最後,孔子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什麼意思?公開宣布,飭令冉求退出孔門。幾十年的師徒情誼,就這樣斷絕?為什麼孔子不體諒他呢?過後,孔子內心難過,帶著哽咽,還是讓子貢把冉求找回來團聚,畢竟都是幾十年的師徒情誼啊!
哪些經常與孔子一起的弟子,曾與孔子一起飄泊過的,他們都是孔子的命根啊!
(寫於2022年5月17日)
下一講:三年之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3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聰明的人,是否悟道會比較快?未必。 前文講到孔子在課堂上,對著學歷年資最小的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其實之前,這句話孔子也曾對子貢說過,可惜子貢被他的聰明、被他的知識阻塞,反而無法體悟到孔子的道。 俗語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子貢恰恰就被他的聰明,成為悟道的障礙。
有一則《論語》,從字面看,好像沒什麼值得深思的地方。但,要是把這則《論語》放在情景教學上,就可能變成一則有趣的公案。 話說有一次在課堂上,學生都到齊了,孔子突然對其中一個年紀輕輕的學生——曾參說:「參啊!我平日所講的道,雖則千頭萬緒,皆可以用一個理、一個概念、一個中心思想等等來貫通的。」
今早寫文,提起莊子所描述的「支離疏」的人,他面貌醜陋、形軀怪異;但他心靈平和隨適,既已之,則安之。 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總有許許多多的無奈的,比如:天生醜陋、形軀殘缺,又或因言獲罪,含冤受屈,憂鬱終老…然則,如何撫平這些人生的無奈呢? 究竟如何撫平這些人生的無奈呢? 共勉之。
用「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來咒罵老人,是相當缺德的;如果用來咒罵年老親人的話,簡直無人性。但,這句話就偏偏出自孔子的口,是不是匪夷所思?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憲問46】 那麼,孔子當時是不是咒罵故友,自行判斷啦!
樂與憂,是相對的。如果樂與憂是屬於感性的、情緒的,這樂必定是短暫的、是變幻的;相對的,這憂往往是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而且同一件事,是樂是憂,是因人而異的。 然則,怎樣的「樂」才是永恆的呢? 外表寬容,內心欣悅,精神充實,不假外求,自證自足,這種生命的樂,才是永恆的。 再問:如何才能獲得這個樂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為政4】 這則《論語》,過去講過的人相當多,有字面解釋的,有學術疏釋的,深邃通俗,不一而足。筆者嘗試以另一個角度,配合孔子的身世,盡量析述其心路歷程。 孔子的人生自述,有沒有值得借鏡的地方?
聰明的人,是否悟道會比較快?未必。 前文講到孔子在課堂上,對著學歷年資最小的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其實之前,這句話孔子也曾對子貢說過,可惜子貢被他的聰明、被他的知識阻塞,反而無法體悟到孔子的道。 俗語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子貢恰恰就被他的聰明,成為悟道的障礙。
有一則《論語》,從字面看,好像沒什麼值得深思的地方。但,要是把這則《論語》放在情景教學上,就可能變成一則有趣的公案。 話說有一次在課堂上,學生都到齊了,孔子突然對其中一個年紀輕輕的學生——曾參說:「參啊!我平日所講的道,雖則千頭萬緒,皆可以用一個理、一個概念、一個中心思想等等來貫通的。」
今早寫文,提起莊子所描述的「支離疏」的人,他面貌醜陋、形軀怪異;但他心靈平和隨適,既已之,則安之。 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總有許許多多的無奈的,比如:天生醜陋、形軀殘缺,又或因言獲罪,含冤受屈,憂鬱終老…然則,如何撫平這些人生的無奈呢? 究竟如何撫平這些人生的無奈呢? 共勉之。
用「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來咒罵老人,是相當缺德的;如果用來咒罵年老親人的話,簡直無人性。但,這句話就偏偏出自孔子的口,是不是匪夷所思?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憲問46】 那麼,孔子當時是不是咒罵故友,自行判斷啦!
樂與憂,是相對的。如果樂與憂是屬於感性的、情緒的,這樂必定是短暫的、是變幻的;相對的,這憂往往是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而且同一件事,是樂是憂,是因人而異的。 然則,怎樣的「樂」才是永恆的呢? 外表寬容,內心欣悅,精神充實,不假外求,自證自足,這種生命的樂,才是永恆的。 再問:如何才能獲得這個樂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為政4】 這則《論語》,過去講過的人相當多,有字面解釋的,有學術疏釋的,深邃通俗,不一而足。筆者嘗試以另一個角度,配合孔子的身世,盡量析述其心路歷程。 孔子的人生自述,有沒有值得借鏡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從前有一個真實故事是這樣的。孔子帶一群弟子周遊列國,就在陳國與蔡國的邊境受到兩國軍隊包圍連續七天,糧食早已吃完,孔子與一干弟子忍受飢餓,不知如何是好。孔子座下有一名弟子叫子貢,家境殷實,為了解決眾人的飢餓問題,決定將身上佩戴的玉石換米糧,決定之後,子貢便趁夜色軍隊鬆懈之際逃出去,跟邊境百姓換得一袋白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黃色加藍色是青色,笨巧加德行是什麼?是一個叫宰我的孔子學生。宰我曾問孔子:父母死了,服喪三年,為期太久長了。君子三年不習禮,禮一定會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一定會荒廢。舊谷已經吃完,新谷已經登場,取火用的燧木已經輪換了一遍,服喪一年就可以了。因此青色在我的文字演化裡,就是宰我了。 孔子回答說:喪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公冶長第五) 。 杇(wū),粉刷牆壁。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很生氣,在其它弟子面前責駡他:『腐朽的木頭沒法雕刻,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從前有一個真實故事是這樣的。孔子帶一群弟子周遊列國,就在陳國與蔡國的邊境受到兩國軍隊包圍連續七天,糧食早已吃完,孔子與一干弟子忍受飢餓,不知如何是好。孔子座下有一名弟子叫子貢,家境殷實,為了解決眾人的飢餓問題,決定將身上佩戴的玉石換米糧,決定之後,子貢便趁夜色軍隊鬆懈之際逃出去,跟邊境百姓換得一袋白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黃色加藍色是青色,笨巧加德行是什麼?是一個叫宰我的孔子學生。宰我曾問孔子:父母死了,服喪三年,為期太久長了。君子三年不習禮,禮一定會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一定會荒廢。舊谷已經吃完,新谷已經登場,取火用的燧木已經輪換了一遍,服喪一年就可以了。因此青色在我的文字演化裡,就是宰我了。 孔子回答說:喪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公冶長第五) 。 杇(wū),粉刷牆壁。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很生氣,在其它弟子面前責駡他:『腐朽的木頭沒法雕刻,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