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之家》|以哀傷為閱讀基調的小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作者:安·派契特  出版:寂寞  譯者:李靜宜
《倖存之家》是一本以哀傷為閱讀基調的小說。從The Dutch House譯名可以看出小說名稱是「荷蘭大宅」,也是整本故事當中巍然矗立的核心,所有角色都圍繞著這這個大宅,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被困在這裡了——無論是回憶、心境上的,或是真正意義上的。

荷蘭大宅落成於1922年,是范胡貝克家自一戰之前透過香煙批發經銷致富後而建成的,是一個非常精緻、豪華、做工細膩的大宅。但榮景只維持了七年,直到遇上1929經濟大蕭條。後來,丹尼的父親在1946年買下了這棟豪宅,故事也就這麼展開了。

🏠更大的房子卻更破碎的家

對家裡年紀最小的丹尼而言,媽媽的影子向來是模糊的,因為還在他太小的時候,媽媽就已經離開這個家了。為什麼媽媽要離開?沉默的父親從不說,只聽說母親非常討厭這個房子。丹尼從管家那裡知道媽媽離開這件事對姊姊梅芙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包括生理和心理,而這樣的梅芙後來把媽媽在她十歲以前帶給她的一切,極盡能力的給了自己的弟弟丹尼。對丹尼來說,生命中最能代表母親這個角色的人,便是梅芙。

母親離開後,另一個女人就此踏入這個家,那是安德莉亞——父親交往的對象,後來也成為了他們的繼母,丹尼和梅芙的狀況更像是相依為命了。後來父親因為意外離世,已經唸大學的梅芙有天接到一通電話,是安德莉亞要梅芙把正在讀高中的丹尼立刻帶走——一直到那刻為止,他們離開了曾經是家的荷蘭大宅。

懷著難以言說的恨,以及對彼此的愛,他們往後的歲月,總是在這兩種情緒當中反覆。雖然擁有了著名豪華的房子,但也在擁有了房子後,他們開始失去了真正的家。

🏠對荷蘭大宅的凝視

「像燕子,像鮭魚,我們是受制於自己遷徙慣性的無助俘虜。我們假裝自己失去的是這幢大宅,而不是我們媽媽,我們爸爸。我們假裝我們所失去的,是被如今還住在大宅裡的某人奪走的。(P.91)」

梅芙和丹尼這對姊弟,最常開著車回到這棟荷蘭大宅外,凝視著大宅,回想著悲劇般的童年,耽溺於當年的仇恨、困惑以及遺落的一切。在他們生命中,沒有一刻能夠擺脫自己在荷蘭大宅的一切。丹尼的妻子曾經形容他們姊弟這樣一天到晚回到大宅的行為像是糖果屋的葛麗特和漢賽爾一起牽手走過暗黑的森林一般。這樣貼切的形容,其實無疑就是他們這一生面對自己暗黑的童年,無法弭去的遺憾和留戀。

仗著放不下的過去,姊弟倚賴著這股仇恨以及遺憾繼續走著自己生命的道路,但怎麼走都覺得不夠完整。他們藉著對彼此的需要和愛試圖讓自己的生命更完整,但更多時候他們舔舐著彼此的傷口,卻始終等不到痊癒的一天。對荷蘭大宅的凝視,是一種對自己過往生命缺憾的凝視,而荷蘭大宅只是僅存回憶中最為具體的存在。

🏠人生的起伏與失去

這些從荷蘭大宅倖存下來的人,他們如何而「存」,都各有姿態也各有矛盾。每個人眼中的荷蘭大宅都有不一樣的意義,但賦予它意義的,總是因為「人」發生的事。當執著於過去難以放下時,會陷在回憶的泥淖當中,並在重複回憶的過程中,其中的情緒也層層疊疊地濃厚了起來,甚至偏離了現實。但存在正是每個朝向未來的起點,哪一天放下了過去的矛盾,哪一天就能走向不相同的未來。

《倖存之家》不是一本依託於情節高低起伏而精彩的作品,倒不如說它用一種陰暗的色調讓整個故事縈繞著幽微的哀傷,卻從頭到尾能順著角色的情緒起伏而飽滿的作品。它有生老病死、有愛恨情仇,就像大部分的人生節奏,不大起大落,卻總是起起伏伏,在人生的每一瞬刻印下不同的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0會員
28內容數
以各式各樣的經典文學書籍為主,包含台灣,古今中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寓言家閱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書名中的「北極星」指涉的就是小說當中新宿二丁目的一間酒吧,叫做Polaris,而書中的這七篇小說,也不離這個舞台演出。新宿二丁目是日本最大的同志村,也是各種性少數族群的聚集地,但雖然是這樣的地方,還是以男同志為多數,Polaris隱身其中也是屬於少數面向女同志的拉子酒吧。
家和愛,都不是固體的,它介於固體與液體之間,流動卻又真實存在;看得見摸得著,卻永遠不是同一個簡單的形貌。
英文有句諺語說:Step into someone’s shoes,有許多時候,關於同理心,往往發自我們能夠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見世界而產生的。
天橋上的魔術師全書在第一頁就引了馬奎斯的一句話:「我真正想當的是魔術師,但我變魔術的時候會很緊張,只好避難於文學的孤獨中。」
《倒數五秒月牙》的兩個主角原本是研究所的同學,出生台灣卻到日本工作的林妤梅,和出生日本卻到台灣工作的淺野實櫻——在跨越文化、空間、性別後——兩人之間,存在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距離?身為女性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國家,到底如何被看待,又是如何看待?
精神分析博士、婚姻及家庭治療師瑪蒂‧蘭妮所寫的內向心理學並不是我們傳統認為的害羞內向,而是一種氣質的典型。喜歡獨處,享受一個人的時光。為什麼在人群興奮交際的場合,我特別容易疲憊?為什麼當別人能夠侃侃而談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我總是得好好整理,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書名中的「北極星」指涉的就是小說當中新宿二丁目的一間酒吧,叫做Polaris,而書中的這七篇小說,也不離這個舞台演出。新宿二丁目是日本最大的同志村,也是各種性少數族群的聚集地,但雖然是這樣的地方,還是以男同志為多數,Polaris隱身其中也是屬於少數面向女同志的拉子酒吧。
家和愛,都不是固體的,它介於固體與液體之間,流動卻又真實存在;看得見摸得著,卻永遠不是同一個簡單的形貌。
英文有句諺語說:Step into someone’s shoes,有許多時候,關於同理心,往往發自我們能夠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見世界而產生的。
天橋上的魔術師全書在第一頁就引了馬奎斯的一句話:「我真正想當的是魔術師,但我變魔術的時候會很緊張,只好避難於文學的孤獨中。」
《倒數五秒月牙》的兩個主角原本是研究所的同學,出生台灣卻到日本工作的林妤梅,和出生日本卻到台灣工作的淺野實櫻——在跨越文化、空間、性別後——兩人之間,存在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距離?身為女性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國家,到底如何被看待,又是如何看待?
精神分析博士、婚姻及家庭治療師瑪蒂‧蘭妮所寫的內向心理學並不是我們傳統認為的害羞內向,而是一種氣質的典型。喜歡獨處,享受一個人的時光。為什麼在人群興奮交際的場合,我特別容易疲憊?為什麼當別人能夠侃侃而談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我總是得好好整理,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六十個父親》是由邁德特•狄楊(Meindert DeJong)所著的兒童文學作品,原名為《The House of Sixty Fathers》。
Thumbnail
曉海的父親拋家棄子不顧、堂而皇之住進小三的寓所,櫂的母親追隨男人至蕞爾小島、意亂情迷下家中大小事都無法自理。一位是家境岌岌可危、我見猶憐的在地女生,另一位是見過都市繁華、遠道從京都來的俊俏小生,在有此令人困擾的家庭背景下,兩人時常成為鎮上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彼此惺惺相惜,不受待見的倆人逐漸有了交集。
Thumbnail
我第一次見到這位老媽媽時,心中滿是酸澀。她住在那破舊鐵皮屋加蓋的頂樓,周圍的環境雜亂而破敗。   我輕輕敲了敲門,走進那間屋子,裡面堆滿了她兒子的衣物,仿佛每一件都承載著她無盡的思念。她就那樣靜靜地守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執著和迷茫。   我輕聲對她說:“阿姨,您別太難過了,您也要照顧好自己呀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Thumbnail
一到目的地,不是想像中的三合院或四合院,而是一棟蓋在田中的大別墅,三層樓高加閣樓。太好了,我今晚不去飯店了。可是,感覺哪裡怪怪的?好像裡面出不來、外面進不去,卻又有一股貴氣困在其中?到底是我糊塗,還是這裡太怪了? 「楊先生,您家裡很氣派呀。」只是不知道缺不缺乾兒子。 「沒有啦,以前,阿爸有一塊地
Thumbnail
偶然聽到朋友芳宜述說她家境貧苦的源由,才知道原來有一段故事。 30年前她爺爺突然去世,爺爺喪禮後一段時間,突然有很多人上門討債,家中抽屜一塊錢也沒有,於是她爸爸就抱著她去躲在隔壁人家的豬寮,家人那時才知道爺爺在外面欠了很多債務,.......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六十個父親》是由邁德特•狄楊(Meindert DeJong)所著的兒童文學作品,原名為《The House of Sixty Fathers》。
Thumbnail
曉海的父親拋家棄子不顧、堂而皇之住進小三的寓所,櫂的母親追隨男人至蕞爾小島、意亂情迷下家中大小事都無法自理。一位是家境岌岌可危、我見猶憐的在地女生,另一位是見過都市繁華、遠道從京都來的俊俏小生,在有此令人困擾的家庭背景下,兩人時常成為鎮上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彼此惺惺相惜,不受待見的倆人逐漸有了交集。
Thumbnail
我第一次見到這位老媽媽時,心中滿是酸澀。她住在那破舊鐵皮屋加蓋的頂樓,周圍的環境雜亂而破敗。   我輕輕敲了敲門,走進那間屋子,裡面堆滿了她兒子的衣物,仿佛每一件都承載著她無盡的思念。她就那樣靜靜地守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執著和迷茫。   我輕聲對她說:“阿姨,您別太難過了,您也要照顧好自己呀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Thumbnail
一到目的地,不是想像中的三合院或四合院,而是一棟蓋在田中的大別墅,三層樓高加閣樓。太好了,我今晚不去飯店了。可是,感覺哪裡怪怪的?好像裡面出不來、外面進不去,卻又有一股貴氣困在其中?到底是我糊塗,還是這裡太怪了? 「楊先生,您家裡很氣派呀。」只是不知道缺不缺乾兒子。 「沒有啦,以前,阿爸有一塊地
Thumbnail
偶然聽到朋友芳宜述說她家境貧苦的源由,才知道原來有一段故事。 30年前她爺爺突然去世,爺爺喪禮後一段時間,突然有很多人上門討債,家中抽屜一塊錢也沒有,於是她爸爸就抱著她去躲在隔壁人家的豬寮,家人那時才知道爺爺在外面欠了很多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