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之家》|以哀傷為閱讀基調的小說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倖存之家》是一本以哀傷為閱讀基調的小說。從The Dutch House譯名可以看出小說名稱是「荷蘭大宅」,也是整本故事當中巍然矗立的核心,所有角色都圍繞著這這個大宅,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被困在這裡了——無論是回憶、心境上的,或是真正意義上的。

荷蘭大宅落成於1922年,是范胡貝克家自一戰之前透過香煙批發經銷致富後而建成的,是一個非常精緻、豪華、做工細膩的大宅。但榮景只維持了七年,直到遇上1929經濟大蕭條。後來,丹尼的父親在1946年買下了這棟豪宅,故事也就這麼展開了。

🏠更大的房子卻更破碎的家

對家裡年紀最小的丹尼而言,媽媽的影子向來是模糊的,因為還在他太小的時候,媽媽就已經離開這個家了。為什麼媽媽要離開?沉默的父親從不說,只聽說母親非常討厭這個房子。丹尼從管家那裡知道媽媽離開這件事對姊姊梅芙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包括生理和心理,而這樣的梅芙後來把媽媽在她十歲以前帶給她的一切,極盡能力的給了自己的弟弟丹尼。對丹尼來說,生命中最能代表母親這個角色的人,便是梅芙。

母親離開後,另一個女人就此踏入這個家,那是安德莉亞——父親交往的對象,後來也成為了他們的繼母,丹尼和梅芙的狀況更像是相依為命了。後來父親因為意外離世,已經唸大學的梅芙有天接到一通電話,是安德莉亞要梅芙把正在讀高中的丹尼立刻帶走——一直到那刻為止,他們離開了曾經是家的荷蘭大宅。

懷著難以言說的恨,以及對彼此的愛,他們往後的歲月,總是在這兩種情緒當中反覆。雖然擁有了著名豪華的房子,但也在擁有了房子後,他們開始失去了真正的家。

🏠對荷蘭大宅的凝視

「像燕子,像鮭魚,我們是受制於自己遷徙慣性的無助俘虜。我們假裝自己失去的是這幢大宅,而不是我們媽媽,我們爸爸。我們假裝我們所失去的,是被如今還住在大宅裡的某人奪走的。(P.91)」

梅芙和丹尼這對姊弟,最常開著車回到這棟荷蘭大宅外,凝視著大宅,回想著悲劇般的童年,耽溺於當年的仇恨、困惑以及遺落的一切。在他們生命中,沒有一刻能夠擺脫自己在荷蘭大宅的一切。丹尼的妻子曾經形容他們姊弟這樣一天到晚回到大宅的行為像是糖果屋的葛麗特和漢賽爾一起牽手走過暗黑的森林一般。這樣貼切的形容,其實無疑就是他們這一生面對自己暗黑的童年,無法弭去的遺憾和留戀。

仗著放不下的過去,姊弟倚賴著這股仇恨以及遺憾繼續走著自己生命的道路,但怎麼走都覺得不夠完整。他們藉著對彼此的需要和愛試圖讓自己的生命更完整,但更多時候他們舔舐著彼此的傷口,卻始終等不到痊癒的一天。對荷蘭大宅的凝視,是一種對自己過往生命缺憾的凝視,而荷蘭大宅只是僅存回憶中最為具體的存在。

🏠人生的起伏與失去

這些從荷蘭大宅倖存下來的人,他們如何而「存」,都各有姿態也各有矛盾。每個人眼中的荷蘭大宅都有不一樣的意義,但賦予它意義的,總是因為「人」發生的事。當執著於過去難以放下時,會陷在回憶的泥淖當中,並在重複回憶的過程中,其中的情緒也層層疊疊地濃厚了起來,甚至偏離了現實。但存在正是每個朝向未來的起點,哪一天放下了過去的矛盾,哪一天就能走向不相同的未來。

《倖存之家》不是一本依託於情節高低起伏而精彩的作品,倒不如說它用一種陰暗的色調讓整個故事縈繞著幽微的哀傷,卻從頭到尾能順著角色的情緒起伏而飽滿的作品。它有生老病死、有愛恨情仇,就像大部分的人生節奏,不大起大落,卻總是起起伏伏,在人生的每一瞬刻印下不同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寓言家閱讀的沙龍
42會員
28內容數
以各式各樣的經典文學書籍為主,包含台灣,古今中外
2023/10/22
相信大家對於上野千鶴子都不太陌生,也都知道這個名字似乎與「女性主義」脫離不了關係。這本書裡面討論的是許多關於日本社會當中的「厭女」現象,透過各種層面細細的剖析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雖然是以日本的社會為主要討論的對象,但其實我們自己的社會當中也不乏有類似的事件出現,差別可能是程度深淺的問題。
Thumbnail
2023/10/22
相信大家對於上野千鶴子都不太陌生,也都知道這個名字似乎與「女性主義」脫離不了關係。這本書裡面討論的是許多關於日本社會當中的「厭女」現象,透過各種層面細細的剖析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雖然是以日本的社會為主要討論的對象,但其實我們自己的社會當中也不乏有類似的事件出現,差別可能是程度深淺的問題。
Thumbnail
2023/10/10
你覺得「母性」是天生的嗎?許多人都認為母性是天生的,好像只要經歷過懷孕、生子的這個過程,母性就會從這個歷程中自然生,而且是萬物皆然的道理。但萬一,就那麼萬一,母性並沒有在這個過程中發生呢?這樣母親與女兒會變成怎麼樣呢?
Thumbnail
2023/10/10
你覺得「母性」是天生的嗎?許多人都認為母性是天生的,好像只要經歷過懷孕、生子的這個過程,母性就會從這個歷程中自然生,而且是萬物皆然的道理。但萬一,就那麼萬一,母性並沒有在這個過程中發生呢?這樣母親與女兒會變成怎麼樣呢?
Thumbnail
2023/09/30
這本書主要在討論的,就是那些與我們印象中「不一樣」的人們。作者胡川安的父親胡得鏘先生是一名退休老師,機緣之下與朋友投入心智障礙者的關懷工作,特別關注憨兒的生活與境況,希望能夠讓他們回到社會,擁有讓自己生存的能力。而作者胡川安繼承父志,繼續為心智障礙者努力。
Thumbnail
2023/09/30
這本書主要在討論的,就是那些與我們印象中「不一樣」的人們。作者胡川安的父親胡得鏘先生是一名退休老師,機緣之下與朋友投入心智障礙者的關懷工作,特別關注憨兒的生活與境況,希望能夠讓他們回到社會,擁有讓自己生存的能力。而作者胡川安繼承父志,繼續為心智障礙者努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放假期間很適合在家慢慢品味好書。我很幸運地從圖書館借到了安.派契特(Ann Patchett)的作品《倖存之家》。  小說描述了一對感情深厚的姊弟,在父親引以為傲的豪宅中長大,卻經歷了母親的離去、父親的意外身亡以及被繼母趕出家門等一連串的生命轉折。在離開豪宅後,姊弟倆相互扶持鼓勵,經常停車在對面
Thumbnail
放假期間很適合在家慢慢品味好書。我很幸運地從圖書館借到了安.派契特(Ann Patchett)的作品《倖存之家》。  小說描述了一對感情深厚的姊弟,在父親引以為傲的豪宅中長大,卻經歷了母親的離去、父親的意外身亡以及被繼母趕出家門等一連串的生命轉折。在離開豪宅後,姊弟倆相互扶持鼓勵,經常停車在對面
Thumbnail
小時候我不太記得我父母親有唸童書給我們聽的習慣,或者是說,在我們小時候的那個年代,也並不太流行讀童書這件事情,我也不太記得自己有沒有讀童書的習慣,但可以確定的是,那些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我倒也都是沒有錯過。 倖存之家有很多很老掉牙的童話故事元素,比如說,豪華的大宅,討人厭的繼母,早年過世的父親,互相
Thumbnail
小時候我不太記得我父母親有唸童書給我們聽的習慣,或者是說,在我們小時候的那個年代,也並不太流行讀童書這件事情,我也不太記得自己有沒有讀童書的習慣,但可以確定的是,那些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我倒也都是沒有錯過。 倖存之家有很多很老掉牙的童話故事元素,比如說,豪華的大宅,討人厭的繼母,早年過世的父親,互相
Thumbnail
我們通常會把現在疊加在過去之上。現在已知的一切像個鏡片,我們透過這個鏡片回望過去,所以我們不是用我們過去的角度來看過去,而是用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過去,也就是說,所謂的過去已經產生了根本的變化。
Thumbnail
我們通常會把現在疊加在過去之上。現在已知的一切像個鏡片,我們透過這個鏡片回望過去,所以我們不是用我們過去的角度來看過去,而是用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過去,也就是說,所謂的過去已經產生了根本的變化。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對姊弟被母親遺棄、父親過世、被繼母轟出家門的故事。有形的家和無形的家,對他們而言都不存在。 「我也不想浪費這僅有的時間,坐在這棟該死的房子前面,但我們最後卻還是來到這裡:像燕子,像鮭魚,我們是受制於自己遷徙慣性的無助俘虜。」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對姊弟被母親遺棄、父親過世、被繼母轟出家門的故事。有形的家和無形的家,對他們而言都不存在。 「我也不想浪費這僅有的時間,坐在這棟該死的房子前面,但我們最後卻還是來到這裡:像燕子,像鮭魚,我們是受制於自己遷徙慣性的無助俘虜。」
Thumbnail
《倖存之家》是一本以哀傷為閱讀基調的小說。從The Dutch House譯名可以看出小說名稱是「荷蘭大宅」,也是整本故事當中巍然矗立的核心,所有角色都圍繞著這這個大宅,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被困在這裡了——無論是回憶、心境上的,或是真正意義上的。
Thumbnail
《倖存之家》是一本以哀傷為閱讀基調的小說。從The Dutch House譯名可以看出小說名稱是「荷蘭大宅」,也是整本故事當中巍然矗立的核心,所有角色都圍繞著這這個大宅,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被困在這裡了——無論是回憶、心境上的,或是真正意義上的。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所帶來的心緒起伏超乎我的想像,作者平靜又理性卻隱隱蓄積能量的敘述方式在李靜宜老師的翻譯下更加有畫面,每個人對同一段歷史的詮釋皆不相同,在一次次反芻中記憶軌跡不斷覆寫或挪移,抽絲剝繭後呈現的是真相或想像也只有勇敢面對的人才能知曉。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所帶來的心緒起伏超乎我的想像,作者平靜又理性卻隱隱蓄積能量的敘述方式在李靜宜老師的翻譯下更加有畫面,每個人對同一段歷史的詮釋皆不相同,在一次次反芻中記憶軌跡不斷覆寫或挪移,抽絲剝繭後呈現的是真相或想像也只有勇敢面對的人才能知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