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8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靈源好比類衲子,曰:『古人有言,譬為土木偶人相似。
為木偶人,耳鼻先欲大,口目先欲小。
人或非之。耳鼻大可以小,口目小可以大。
為土偶人,耳鼻先欲小,口目先欲大。
人或非之。耳鼻小可以大,口目大可以小。
夫此言雖小,可以喻大矣。
學者臨事取捨,不厭三思,可以為忠厚之人也。』」
《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靈源惟清禪師喜歡用譬喻來啟示學者。他說:『古人有說,譬如世間那些用泥土塑人像的和用木材雕刻人像的工匠,他們的手法技巧各不相同。
用木雕刻人像的,耳朵、鼻樑的部位先要留大一些,嘴巴跟眼睛的孔竅部位先要做小一些。
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道理很簡單,耳朵、鼻樑大可以逐漸削小,嘴巴和眼睛的孔竅部位小可以逐漸鑿大。
而用泥土塑人像的則正好相反,耳、鼻的部位先要小,嘴巴跟眼睛的孔竅部位先要大。
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道理也很簡單,耳、鼻的部位若是嫌小,可以用泥土逐漸培大。嘴巴和眼睛的孔竅要是嫌大,也一樣可以用泥土填補,使它變小。
這些雖然說的是平常小事,但卻可以用來借喻大事。學者行事時,於或取或捨之間,能夠考慮周到而後行之,這樣才可以成為忠誠篤厚的人。』」
良因贊曰:
如《楞嚴經》所說:「於奢摩他,微密觀照」 ,
因此修行人若欲安住正念,應當綿密不斷地觀照。
而此觀照不僅是安住於空性,同時也要觀察緣起。
透過對心的微密觀照,扼殺習氣於未萌,方能安住身心,為開悟之前緣;
也因為觀察緣起,而了悟自性。
此時方可謂「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此非一昧無知,而空心靜坐,或對境茫然者可知。
修行人常自檢點、行事周全,這是修道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