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31 攪拌佛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4.6.28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演祖曰:

利生傳道,務在得人。而知人之難,聖哲所病。

聽其言而未保其行,求其行而恐遺其才。

自非素與交遊,備詳本末,探其志行,觀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

沽名飾貌者,不容其偽。縱其潛密,亦見淵源。

夫觀探詳聽之理,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

所以南嶽讓見大鑒之後,猶執事十五秋;馬祖見讓之時,亦相從十餘載。

是知先聖授受之際,固非淺薄所敢傳持。

如一器水,傳於一器,始堪克紹洪規。如當家種草。此其觀探詳聽之理明驗也。

豈容巧言令色,便僻諂媚而充選者哉。

《圓悟書》

raw-image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在寫給圜悟禪師的信上說:

像弘法利生、傳承佛祖道脈這樣崇高偉大的事業,務必要選擇一位才德兼優具有正知正見的人,始堪承此大任。但要看准一個人並不容易,即使是聖人哲士,在知人這一方面也是深以為憂。

為什麼呢?有時聽他所說的話,句句在理,似乎是一個很有德行的人,但很難確定他平時的行為,是否言行一致。如果一定要選擇一位具有像古德那樣崇高的德行,但又擔心他在待人處事方面是否有足夠的才能。(良因註:或可說有的人「守道藏用、潛密」而韜光養晦,所以從外表看不出他的才德)

所以,必須要在平時跟他有密切的交往,經過長時間的相處才能比較詳細知道他的為人。進一步探討他的志向,考察他的德行,再觀看他的器量大小和實際能力如何?然後判斷此人是不是一位守道存德的人,或者是一個善於韜光晦跡,懷才不露的人,便可以知道了。

如果是一個沽名釣譽,只會做表面功夫的假道學,經過長時間的考察,也容不得他隱偽,即使他能遮蔽得再深潛周密,做到天衣無縫,也終究可以窺探出他的底細,識破他的假面目。

然而,要做到聽(聽其發言)、詳(詳細瞭解他的為人)、探(探討他的志向和德行)、觀(觀察他的器量和才能)這四點,誠然不是在短時間內所能全面掌握的。

所以當時南嶽懷讓禪師參見六祖大鑒禪師,得法之後,仍然在六祖座下執勞侍奉達十五年之久。以後馬祖道一禪師拜見懷讓禪師,得法之後,也隨侍懷讓禪師十多年。由此可知,先聖前賢對於師道相承是何等慎重,

於上授下受之際,決定不是隨隨便便就傳付與一個淺根薄德的人。必須像一盆水倒進另一盆水,要能做到滴水不漏,才有資格有能力紹隆佛種,繼承祖道,光大法門的洪規。譬如農家種田,先要開墾一塊肥沃的土地,選擇優良的種子,然後播種下去,才會有好的收成。

這觀、詳、探、聽的道理是如此的明驗,豈能再容那些慣於花言巧語裝模作態、善於巴結奉承的小人,來充當利生傳道的大任呢?

raw-image

良因贊曰:

察人之難,關鍵就在於往往對自己也並不瞭解。

倘若自己的心都看不清,情昏識暗中,如何鑑別人之是非?

如《四十二章經》所說:

「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覩其影者;

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 。

見道如此,觀人亦是如此。

因此還是多迴光返照,

先從瞭解自心開始吧!

【注釋】

①南嶽讓:唐朝南嶽觀音院懷讓禪師,金州安康(陝西漢陰)人,俗姓杜。十五歲出家,一度習律,後參曹溪,為六祖惠能大師之高足,留侍十五年,六祖示寂,始於唐玄宗先天二年(713)住於湖南南嶽般若寺觀音台,宣揚惠能大師之學說,開南嶽一系,世稱「南嶽懷讓」。其法系相對於青原行思禪師之法系(青原下),而稱南嶽下,同為南宗禪之二大法流。弟子馬祖道一禪師繼其法流,其後發展成臨濟、溈仰等宗派。另有普化、黃檗等兩宗亦屬其法流系統。於天寶三年(744)示寂,世壽六十八。唐敬宗時,追諡「大慧」。有《南嶽大慧禪師語錄》行世。

②大鑒:唐朝惠能禪師,廣東新興人,俗姓盧。幼喪父,家貧,鬻薪事母。偶聞誦《金剛經》,萌出家之志,遂投五祖弘忍禪師座下,並嗣其法,後於韶陽曹溪寶林寺樹立法幢,大弘禪宗頓悟之旨,為達摩祖師入東土後之第六代祖師,世稱「六祖大師」。唐憲宗元和十年(815)賜諡號為「大鑒禪師」。有《六祖壇經》行世。

③馬祖:唐朝馬祖道一禪師。南嶽懷讓禪師之法嗣。四川廣漢人,俗姓馬,世稱「馬大師」、「馬祖」。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紋。開元年間,就懷讓禪師習曹溪禪法,言下領旨,密受心法。初止於建陽之佛跡嶺,未久,遷至臨川之南康、龔公二山。大曆四年(769),駐錫鐘陵(江西進賢)開元寺,是時學者雲集,化緣大盛。馬祖以「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大弘禪風,入室弟子有百丈懷海、南泉普願、大梅法常等一百三十九人。馬祖乃創叢林,以安禪侶,由是宗門益盛,轉化無窮。貞元四年(788)正月,登建昌石門山,經行林中託付後事,於二月四日示寂,世壽八十。唐憲宗諡其號為「大寂禪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15.12.10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謂且菴①曰: 「執事須權重輕,發言要先思慮,務合中道,勿使偏頗。 若倉卒暴用,鮮克有濟。就使得成,而終不能萬全。 予在眾中,備見利病,惟有德者,以寬服人, 常願後來有志力者,審而行之,方為美利。 必欲思紹佛祖之任,啟迪後昆,不可不常自檢責也。』」 《廣錄》
Thumbnail
2015.12.10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謂且菴①曰: 「執事須權重輕,發言要先思慮,務合中道,勿使偏頗。 若倉卒暴用,鮮克有濟。就使得成,而終不能萬全。 予在眾中,備見利病,惟有德者,以寬服人, 常願後來有志力者,審而行之,方為美利。 必欲思紹佛祖之任,啟迪後昆,不可不常自檢責也。』」 《廣錄》
Thumbnail
2015.7.10 良因法師 隨筆 佛眼遠和尚曰: 「蒞眾之容,必肅於閒暇之日;對賓之語,當嚴於私昵之時。 林下人發言用事,舉措施為,先須籌慮,然後行之,勿倉卒暴用。 或自不能予決,應須諮詢耆舊,博問先賢,以廣見聞。補其未能,燭其未曉。 豈可虛作氣勢,專逞貢高,自彰其醜。 《與真牧書》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7.10 良因法師 隨筆 佛眼遠和尚曰: 「蒞眾之容,必肅於閒暇之日;對賓之語,當嚴於私昵之時。 林下人發言用事,舉措施為,先須籌慮,然後行之,勿倉卒暴用。 或自不能予決,應須諮詢耆舊,博問先賢,以廣見聞。補其未能,燭其未曉。 豈可虛作氣勢,專逞貢高,自彰其醜。 《與真牧書》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2.1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道學行義,純誠厚德,有古人之風。安重寡言,尤為士大夫尊敬。 嘗曰:「眾人之所忽,聖人之所謹。 況為叢林主,助宣佛化,非行解相應,詎可為之。」 要在時時檢責,勿使聲名利養,有萌於心。 儻法令有所未孚,衲子有所未服,當退思修德,以待方來。 《記聞》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2.1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道學行義,純誠厚德,有古人之風。安重寡言,尤為士大夫尊敬。 嘗曰:「眾人之所忽,聖人之所謹。 況為叢林主,助宣佛化,非行解相應,詎可為之。」 要在時時檢責,勿使聲名利養,有萌於心。 儻法令有所未孚,衲子有所未服,當退思修德,以待方來。 《記聞》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2.3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覺範曰: 聞在南中,時究楞嚴,特加箋釋。非不肖所望。 蓋文字之學,不能洞當人之性源,徒與後學,障先佛之智眼。 病在依他作解,塞自悟門。 資口舌則可勝淺聞,廓神機終難極妙證。 故於行解,多致參差,而日用見聞,尤增隱昧也。 【演蓮法師譯文】 種障礙。
Thumbnail
2014.12.3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覺範曰: 聞在南中,時究楞嚴,特加箋釋。非不肖所望。 蓋文字之學,不能洞當人之性源,徒與後學,障先佛之智眼。 病在依他作解,塞自悟門。 資口舌則可勝淺聞,廓神機終難極妙證。 故於行解,多致參差,而日用見聞,尤增隱昧也。 【演蓮法師譯文】 種障礙。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1.06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惟人履行,不可以一酬一詰,固能盡知。 蓋口舌辯利者,事或未可信;辭語拙訥者,理或未可窮。 雖窮其辭,恐未窮其理。能服其口,恐未服其心。惟人難知,聖人所病。 況近世衲子,聰明不務通物情,視聽多隻伺過隙。 殆不可救矣。 《答魯直書》 【演蓮法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1.06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惟人履行,不可以一酬一詰,固能盡知。 蓋口舌辯利者,事或未可信;辭語拙訥者,理或未可窮。 雖窮其辭,恐未窮其理。能服其口,恐未服其心。惟人難知,聖人所病。 況近世衲子,聰明不務通物情,視聽多隻伺過隙。 殆不可救矣。 《答魯直書》 【演蓮法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10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謂郭功輔曰: 「人之性情,固無常守,隨化日遷。 自古佛法,雖隆替有數,而興衰之理未有不由教化而成。 昔江西南嶽諸祖之利物也,扇以淳風,節以清淨,被以道德,教以禮義, 使學者收視聽,塞邪僻,絕嗜欲,忘利養。 必欲參究此道,要須確志勿易,以悟為期。 《坦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10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謂郭功輔曰: 「人之性情,固無常守,隨化日遷。 自古佛法,雖隆替有數,而興衰之理未有不由教化而成。 昔江西南嶽諸祖之利物也,扇以淳風,節以清淨,被以道德,教以禮義, 使學者收視聽,塞邪僻,絕嗜欲,忘利養。 必欲參究此道,要須確志勿易,以悟為期。 《坦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6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謂佛鑒曰: 「住持之要,臨眾貴在豐盈,處己務從簡約。其餘細碎,悉勿關心。 用人深以推誠,擇言故須取重。 言見重則主者自尊,人推誠則眾心自感。 尊則不嚴而眾服,感則不令而自成。 自然賢愚各通其懷,大小皆奮其力。 《與佛鑒書見蟾侍者日錄》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6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謂佛鑒曰: 「住持之要,臨眾貴在豐盈,處己務從簡約。其餘細碎,悉勿關心。 用人深以推誠,擇言故須取重。 言見重則主者自尊,人推誠則眾心自感。 尊則不嚴而眾服,感則不令而自成。 自然賢愚各通其懷,大小皆奮其力。 《與佛鑒書見蟾侍者日錄》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4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見衲子有節義而可立者,室中峻拒,不假辭色。 察其偏邪諂佞,所為猥屑,不可教者,愈加愛重。 人皆莫測。 烏乎!蓋祖之取捨,必有道乎。 《耿龍學跋法語》 【演蓮法師譯文】 別人都無法測度他這樣對待人究竟是什麼意思? 良因贊曰: 如《大智度論》所說: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4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見衲子有節義而可立者,室中峻拒,不假辭色。 察其偏邪諂佞,所為猥屑,不可教者,愈加愛重。 人皆莫測。 烏乎!蓋祖之取捨,必有道乎。 《耿龍學跋法語》 【演蓮法師譯文】 別人都無法測度他這樣對待人究竟是什麼意思? 良因贊曰: 如《大智度論》所說: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8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利生傳道,務在得人。而知人之難,聖哲所病。 聽其言而未保其行,求其行而恐遺其才。 自非素與交遊,備詳本末,探其志行,觀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 沽名飾貌者,不容其偽。縱其潛密,亦見淵源。 夫觀探詳聽之理,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 《圓悟書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8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利生傳道,務在得人。而知人之難,聖哲所病。 聽其言而未保其行,求其行而恐遺其才。 自非素與交遊,備詳本末,探其志行,觀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 沽名飾貌者,不容其偽。縱其潛密,亦見淵源。 夫觀探詳聽之理,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 《圓悟書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1 良因法師 隨筆 五祖演和尚曰: 「今時叢林學道之士,聲名不揚,匪為人之所信者, 蓋為梵行不清白,為人不諦當。 輒或苟求名聞利養,乃廣衒其華飾,遂被識者所譏。 故蔽其要妙,雖有道德如佛祖,聞見疑而不信矣。 爾輩他日若有把茅蓋頭,當以此而自勉。」 《佛鑒與佛果書》 【演蓮法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1 良因法師 隨筆 五祖演和尚曰: 「今時叢林學道之士,聲名不揚,匪為人之所信者, 蓋為梵行不清白,為人不諦當。 輒或苟求名聞利養,乃廣衒其華飾,遂被識者所譏。 故蔽其要妙,雖有道德如佛祖,聞見疑而不信矣。 爾輩他日若有把茅蓋頭,當以此而自勉。」 《佛鑒與佛果書》 【演蓮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