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教育設計思考|無法改變的現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個疫情衝擊了全球的教育,更不用說台灣教育。


現實是,

台灣教育體制對於疫情根本毫無招架之力。

疫情的第一年,僥倖觀望;

疫情的第二年,兵荒馬亂;

疫情的第三年,更加混亂。

不顧學生的學習權益,苦了教師當中用心盡力的好老師,為難了家長當中愛小孩的好父母。


可想而知,早已千瘡百孔的教育體制,經過疫情不斷的沖擊,已然崩解,無力也無法面臨後疫情時代的難題及回應學習新常態的挑戰。

學校不再是唯一的學習場域,學校不再是唯一的教學現場。學校,只是學習的其中一個來源管道,且已不具優勢。


其實一點都不讓人意外,我們都知道:世上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只能改變自己,無法改變別人。只能轉換心境,無法轉變外境。

學校教育問題,始終是人的心態和思維。


學校教育缺乏遠見,線上教學只是短期應急措施,注定數位學習成效低落。

學校教育忽略情感,人類的真實互動,是在於情感的連結、流動。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心的距離。並非實體物理身體距離靠近聚集,就能產生交集互動。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不論是實體課堂或者是遠距教學,只要有情感的連結、流動,就會有互動。

學校教育保守陳舊,無法與時俱進,仍沿用過去傳統實體教學方式來線上教學,單方講課,趕進度,上好上滿,適得其反,戕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連帶教學成效不彰。

學校教育依舊是工業時代的「硬體」思維,大量添購線上教學裝置設備,忽視內容和軟體的多元豐富發展。

學校教育停留在工業時代的「代工」思維,官方線上教學增能研習課程及教育現場的線上線下混成教學模式,如同工廠作業生產線製造大量定製罐頭,像是同一個模子做出來的,標準化和規模化,趨於單元一致。


數位轉型不光指科技,更重要關鍵的其實是文化轉移。也就是說,數位轉型要轉變的核心不是電腦系統和硬體設備,而是「人」這個「軟體」。

台灣在數位轉型人才及數位專業知識技能教育訓練等是弱項。

在數位時代,尤其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禮,越來越多人知道數位轉型的重要性,但雷聲大雨點小,只是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只有口號、不見行動。公部門和學校單位的官僚頻頻凸槌,徒勞無功,無能為力。


認清現實,不再期待。




🚀


從今年(2022)下半年開始陸續進行3項有意思、有意義及有價值的社會創新計畫,這3計畫是整合一體的,這也是個未來10年計畫:

"語言學習元宇宙"

"偏鄉教育設計思考"

"偏鄉教育數位游牧"


3計畫的簡介及詳情,請追蹤下列兩個平台管道,持續關注這有意思、有意義及有價值的社會創新計畫,並分享出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多語自學者
135會員
395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台北移工學校】支持在地移工學習,提供彈性多元的學習方式,結合實體及線上課程,為移工與聘僱移工家庭打造一個全面的學習系統。這不僅豐富了學習環境,也提升了移工在台灣的適應能力,促進勞雇雙方和諧相處。
Thumbnail
👩‍🏫【台北移工學校】支持在地移工學習,提供彈性多元的學習方式,結合實體及線上課程,為移工與聘僱移工家庭打造一個全面的學習系統。這不僅豐富了學習環境,也提升了移工在台灣的適應能力,促進勞雇雙方和諧相處。
Thumbnail
未來的教育將更加註重個性化、自由化和多元化,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機遇的教育環境中茁壯成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未來的教育將更加註重個性化、自由化和多元化,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機遇的教育環境中茁壯成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攸關一國人力資源素質的良瓠,各國政府無不嚴正以對。疫情期間的 EdTech 教育科技發展與近來生成式 AI 的發展,各國又採取了什麼樣的政策與發展策略?本章以宏觀的視野,探討了美英歐盟日韓新中....等世界各國的 EdTech 及 AI 教育政策與重大計畫....
Thumbnail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攸關一國人力資源素質的良瓠,各國政府無不嚴正以對。疫情期間的 EdTech 教育科技發展與近來生成式 AI 的發展,各國又採取了什麼樣的政策與發展策略?本章以宏觀的視野,探討了美英歐盟日韓新中....等世界各國的 EdTech 及 AI 教育政策與重大計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