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教育設計思考|無法改變的現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Image by ashliu from Pixabay
這個疫情衝擊了全球的教育,更不用說台灣教育。
現實是,
台灣教育體制對於疫情根本毫無招架之力。
疫情的第一年,僥倖觀望;
疫情的第二年,兵荒馬亂;
疫情的第三年,更加混亂。
不顧學生的學習權益,苦了教師當中用心盡力的好老師,為難了家長當中愛小孩的好父母。
可想而知,早已千瘡百孔的教育體制,經過疫情不斷的沖擊,已然崩解,無力也無法面臨後疫情時代的難題及回應學習新常態的挑戰。
學校不再是唯一的學習場域,學校不再是唯一的教學現場。學校,只是學習的其中一個來源管道,且已不具優勢。
其實一點都不讓人意外,我們都知道:世上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只能改變自己,無法改變別人。只能轉換心境,無法轉變外境。
學校教育問題,始終是人的心態和思維。
學校教育缺乏遠見,線上教學只是短期應急措施,注定數位學習成效低落。
學校教育忽略情感,人類的真實互動,是在於情感的連結、流動。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心的距離。並非實體物理身體距離靠近聚集,就能產生交集互動。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不論是實體課堂或者是遠距教學,只要有情感的連結、流動,就會有互動。
學校教育保守陳舊,無法與時俱進,仍沿用過去傳統實體教學方式來線上教學,單方講課,趕進度,上好上滿,適得其反,戕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連帶教學成效不彰。
學校教育依舊是工業時代的「硬體」思維,大量添購線上教學裝置設備,忽視內容和軟體的多元豐富發展。
學校教育停留在工業時代的「代工」思維,官方線上教學增能研習課程及教育現場的線上線下混成教學模式,如同工廠作業生產線製造大量定製罐頭,像是同一個模子做出來的,標準化和規模化,趨於單元一致。
數位轉型不光指科技,更重要關鍵的其實是文化轉移。也就是說,數位轉型要轉變的核心不是電腦系統和硬體設備,而是「人」這個「軟體」。
台灣在數位轉型人才及數位專業知識技能教育訓練等是弱項。
在數位時代,尤其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禮,越來越多人知道數位轉型的重要性,但雷聲大雨點小,只是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只有口號、不見行動。公部門和學校單位的官僚頻頻凸槌,徒勞無功,無能為力。
認清現實,不再期待。

🚀

從今年(2022)下半年開始陸續進行3項有意思、有意義及有價值的社會創新計畫,這3計畫是整合一體的,這也是個未來10年計畫:

"語言學習元宇宙"

"偏鄉教育設計思考"

"偏鄉教育數位游牧"

3計畫的簡介及詳情,請追蹤下列兩個平台管道,持續關注這有意思、有意義及有價值的社會創新計畫,並分享出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8會員
37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台北移工學校】支持在地移工學習,提供彈性多元的學習方式,結合實體及線上課程,為移工與聘僱移工家庭打造一個全面的學習系統。這不僅豐富了學習環境,也提升了移工在台灣的適應能力,促進勞雇雙方和諧相處。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未來的教育將更加註重個性化、自由化和多元化,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機遇的教育環境中茁壯成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攸關一國人力資源素質的良瓠,各國政府無不嚴正以對。疫情期間的 EdTech 教育科技發展與近來生成式 AI 的發展,各國又採取了什麼樣的政策與發展策略?本章以宏觀的視野,探討了美英歐盟日韓新中....等世界各國的 EdTech 及 AI 教育政策與重大計畫....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臺灣自從解嚴之後,便逐漸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最大的起始點是「國民義務教育」。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明,國與國之間因著網際網路和交通的革新,更加地無遠弗屆,這種「全球化」的現象也對我們的教育觀念有所影響。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台北移工學校】支持在地移工學習,提供彈性多元的學習方式,結合實體及線上課程,為移工與聘僱移工家庭打造一個全面的學習系統。這不僅豐富了學習環境,也提升了移工在台灣的適應能力,促進勞雇雙方和諧相處。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未來的教育將更加註重個性化、自由化和多元化,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機遇的教育環境中茁壯成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攸關一國人力資源素質的良瓠,各國政府無不嚴正以對。疫情期間的 EdTech 教育科技發展與近來生成式 AI 的發展,各國又採取了什麼樣的政策與發展策略?本章以宏觀的視野,探討了美英歐盟日韓新中....等世界各國的 EdTech 及 AI 教育政策與重大計畫....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臺灣自從解嚴之後,便逐漸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最大的起始點是「國民義務教育」。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明,國與國之間因著網際網路和交通的革新,更加地無遠弗屆,這種「全球化」的現象也對我們的教育觀念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