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3【正言溝通】如何回應孩子的負向情緒和念頭? |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2022/06/10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你好,我是綠豆爸,歡迎收聽綠豆爸的幸福拼圖,星期四我們要分享的拼圖是「正言溝通」。
無論是在「非暴力溝通」,或者是在「薩提爾的冰山理論」,我們都可以發現,在行為或者觀察底下一層,我們要來覺察的就是「情緒」或是「感受」。
我們有沒有面對過,如果孩子跟我們表達他的負向感受,或者負向的念頭時,我們應該要如何的回應呢?
多數的爸媽,因為不希望孩子困在負向的情緒、感受、念頭當中,所以應該會很直覺的就告訴他:「你不要這樣想!你不需要有這樣的感受!」
所以當孩子跟你說:「我覺得好難過!」我們會不會直接就告訴他:「你不要難過啊!」
孩子說:「我好擔心喔!」我們就跟他講:「你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這樣看似好像我們都把愛和關心傳遞給孩子,但往往我們沒有發現的,就是這樣的回應似乎也壓抑了孩子天生的感受。
我們不是故意的,因為我們從小,應該也是聽到大人這樣跟我們講吧!
如果有任何的負向感受,那就壓抑它、否定它、推開它,假裝這些負向的感受、負向的念頭不存在,這樣就好啦!
可是我們這麼多年的生命,應該也發現到,這些負向的感受、負向的念頭,它其實並沒有消失,只是暫時被我們隱藏起來,然後隨著時間,這些負向的情緒、感受或是念頭,就好像氣球一樣、就好像壓力鍋裡面的壓力一樣,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直到有一天,因為某個事情、某個狀況、某句話、或某個人的行為,我們就大爆炸了!
其實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們都可以有一個新的認知,就是「所有的情緒都是好的,所有的情緒都是正常的」。
剛才不是說有「負向情緒」嗎?負向情緒其實並不代表它就是壞的喔!
我們人類會有這樣的負向情緒,也都是讓我們這個物種,能夠持續生存下來很重要的因素。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的老祖先還生活在叢林、山洞當中,如果他沒有這樣的負向情緒——比如說:擔心、害怕、緊張、生氣⋯⋯這些都沒有,但是在生活當中有那麼多的野獸、老虎、獅子,他們要來面對,可是都沒有負向感受,看到老虎來還覺得:「哇!牠好可愛喔!」那下一刻可能他就被吃掉了。
面對同伴被吃掉,我們如果也不難過,我們好像也就不會把這件事情當成一個危險的事,可以避開下一次,讓我不要被老虎吃掉。
所以這些負向的感受,在人類的演化過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到了現代的社會,我們的生活裡已經沒有老虎和獅子的存在了,但是我們生活上的壓力,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事,帶給我們的是不是就很像我們在面對獅子、老虎那樣感受到的威脅呢?所以我們會產生這些負向的情緒、感受,也是很正常的呀!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
所以每一次談到負向的感受,我都很鼓勵身為爸爸媽媽的我們,可以跟著孩子一起重新練習:如何來好好的重新認識自己的情緒感受,無論它是正向還是負向,這些情緒、感受都是好的,都是重要的。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和推薦的一套書,是《孩子的情緒認知四部曲》。
雖然這一套書,看起來是要給孩子做閱讀的,不過其實爸爸媽媽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共讀這一套書。
這套書總共有四本,分別是:「我好無聊、我好難過、我好擔心、我好不想說對不起」。這四本的書名,或許也經常的出現在孩子的口中。
很多的孩子在生活裡,就會表達出「我好無聊喔!」
無聊通常是反映兩種狀況:一種是孩子真的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他沒有發現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興趣,所以他就覺得沒有事可以做,就會覺得無聊;
另外一種狀況,就是孩子想要爸爸媽媽陪他玩,所以他會用「我好無聊喔!」來呼喚爸爸媽媽。
當我們在面對孩子說「我好無聊!」的時候,我們又是怎麼回應的呢?我們會陪孩子玩嗎?我們會陪孩子找到他的興趣嗎?還是我們只是告訴他:「有什麼好無聊的?還不去把衣服收一收?還不去把碗洗一洗?」
我們怎麼應對的,其實也就奠定了,孩子是怎麼樣面對自己的情緒。當然如前面聊到的,很多時候身為父母的我們,從來沒有學會如何應對自己的情緒。
在這套書裡面用了三個角色,分別一個是小女孩、一顆馬鈴薯、以及一隻紅鶴。透過這三個角色的對話,可以讓孩子跟我們在共讀的時候,把自己的角色投入在其中。
像我自己在閱讀,我就覺得小女孩這個角色,應該是很多的孩子會把自己投射的角色,因為馬鈴薯跟紅鶴又有不同的情緒感受,也有不同的念頭,所以他們跟小女孩之間的互動,就會產生很多的火花,甚至也會提供給孩子在閱讀的過程,可以有不同的思考。
原本他覺得好無聊喔!後來發現馬鈴薯也覺得很無聊,那他為了要讓馬鈴薯感覺到不無聊,所以孩子其實發現自己擁有好多好玩有趣的事情。這個小女孩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這個小女孩有源源不絕的肢體的動作,還會發現很多驚奇的遊戲。
在閱讀的過程,就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發現,在我們自己孩子的身上,其實也存在著這麼多驚奇的事物,只是有的時候孩子自己沒有發現,而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沒有發現。所以透過這一本書的共讀,我覺得親子之間,就可以重新的來釐清「無聊」這件事,而且應該會發現:「哇!原來生活可以做的事情有這麼多,一點都不無聊呢!」
再來第二個是「我好難過」,很多的孩子也會表達出自己的難過,但是對於多數的父母來講,「難過」就是標準的負向情緒,所以應該都是跟孩子說:「不要難過啦!不要想那麼多啦!好啦,沒事啦!吃一顆糖啦!」
不過這樣的轉移或者壓抑,對孩子來講,他也就會認定了他是不可以難過的。如果我們回想自己成長的經驗,是不是也經常的在壓抑跟否定自己的難過呢?我們反而少了一些機會,好好的真正的去面對我們難過的情緒、感受,然後我們也就沒有真正的去消化掉這種難過的感受,我們只是把它壓著、藏著。
像現在我們成為父母,有的時候孩子的某些行為,都還有可能牽動起,我們小的時候那些沒有被好好處理的難過的感受。
所以很多的父母,其實很害怕孩子難過,因為孩子難過、孩子哭、孩子傷心,也都會牽動自己當年沒有被好好照顧、沒有被同理、沒有被包容、沒有被接納的經驗。
所以我們可以跟著孩子一起閱讀這本書,一起去經歷這個難過的情緒歷程,我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回想:有哪些事情讓我們難過?我們後面是怎麼樣走出這個難過的?是怎麼樣讓這個難過沒有再那麼難過了?
在這樣的過程,其實也可以讓孩子知道任何的情緒,其實來來去去,無論是正向、無論是負向,雖然在當時會有很強烈的感受、感覺,但是隨著時間,隨著我們有一些方法來面對,這些強烈的感受它也會慢慢的趨於平靜,而且真正的獲得轉化。
除了情緒、感受之外,「念頭」也是很多孩子經常會跟爸爸媽媽分享的,他們總是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很多的爸媽會覺得:你又在胡思亂想了!
所以第三本要談的就是「我好擔心」,其實孩子的擔心從會講話之後,應該就會冒出一些這樣的念頭,上了學——小學、到國中、到高中⋯⋯好像時時刻刻都在擔心,一直到成為父母的我們,是不是也很擔心孩子呢?
擔心這一個感受、或者是念頭、或者是想法,我們能不能去接納,到底背後我們在擔心的是什麼?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擔心的不是那件事情,而是那件事情會帶給我們的影響,或者造成我們那種不舒服的感覺或是情緒。
也有的是來自於過去的經驗,以前發生過這樣的狀況,所以之後我也會發生這樣的狀況。
我們其實沒有發現,我們的能力一直在成長,我們在面對事情越來越能夠解決了,孩子也是一樣啊!所以這樣的擔心,其實我們第一時間要先接納、要先同理。
「你很擔心,你要不要多說一點?那你擔心會發生這件事情,你的感受是什麼?你覺得這件事情會帶給您一些不好的影響,對嗎?這些影響你覺得會造成你什麼樣的狀況或者是改變呢?」我們就可以透過這樣子的問答,跟孩子做互動。
在這本書當中,馬鈴薯就擔任了這個不斷擔心壞事會發生的角色,所以在和孩子一起共讀的過程,孩子也能夠成為馬鈴薯的老師,他可以跟我們分享,如果他是書中的小女孩,如果他是書中馬鈴薯的朋友,那馬鈴薯這麼擔心,你可以怎麼做呢?
或許我們會發現,孩子很有創意耶!孩子知道要怎麼去面對心理的擔心,或許這些擔心,它有可能會發生,它也有可能不會發生,我們如何去承認這個擔心、接納這個擔心,然後同時不讓我們的擔心,困住了我們每一天的行動?
所以我覺得在書裡面也分享到,跟我們在談的「正念同在」非常的像,也就是這個擔心可能來自於過去、可能是對於未來,那如果我們可以把專注力都回到「此時此刻」,都回到「當下」,那或許擔心就會降低許多。
第四本要分享的是「我好不想說對不起」,如果你的孩子現在年齡是3歲到5歲,他應該都有跟你說過這句話吧?
特別是當他做了一些,我們認為不好的事,或者影響到別人的事,我們應該都會希望他,或者要求他要跟對方說「對不起」。
但是孩子有的時候,他就是倔在那邊,「我不想說對不起!為什麼要我說對不起?明明就是怎麼樣怎麼樣」。
那身為父母的我們,能在這一刻跟孩子站在同一邊嗎?還是我們變成孩子的敵人?指責著他說:「你都做錯事了,還不說對不起?還不道歉?」
如果我們是站在他的敵人、對立面,那孩子跟我們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所以我覺得透過這一本書的共讀,應該會引發孩子跟爸爸媽媽的共鳴,就是當孩子不想說對不起,他真正內心的感受,其實他自己也是懊惱的、自己也是受傷的。
他或許知道說了對不起,可以讓對方舒服一點,可是因為他自己也還不舒服啊!並沒有人協助孩子去理解,或者去消化他的不舒服,如果這時候我們就硬要孩子說對不起,即使孩子嘴巴說出來了,他的內心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呀!
我們希望的應該是,孩子真正理解到他或許做錯事情了,而做錯事情要做的是負起責任,說對不起只是負責的一種方式,其實還有其他的方式,當然在負責之前,我們要先陪伴孩子、我們要先跟孩子重新的連結,我們陪伴著他去理解他的感受是什麼?他怎麼看待他所做錯了這件事情?
其實很多的孩子到了三歲之後,他是很清楚的會去區分,什麼叫對的、是什麼叫錯的事。所以當他做錯的時候,其實他自己也很自責、也很挫折、也很煩惱,所以在那一刻,他不一定有辦法對別人來表達他的歉意。因為他自己都還沒有處理好。
那透過這一本書的共讀,我相信爸爸媽媽跟孩子,可以再找出更多的方法,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說對不起」是其中的一個,一定還有其他更多的方法。
今天和大家分享這一套書《孩子的情緒認知四部曲》,是我近期覺得每一個家庭——如果你的孩子的年齡在八歲以下——我覺得都可以是必備的一套書籍。
它很簡單,因為它就是繪本,然後中英文對照,透過三個角色,很清楚的刻畫出了不同的認知、觀點,或者是面對同一個情緒的反應。
我覺得很適合爸爸媽媽跟孩子一起共讀,甚至可以媽媽帶孩子讀的時候,可能有媽媽的觀點;爸爸跟孩子共讀的時候,也會有爸爸的觀點。
我覺得這就是情緒教育很奇妙的地方,就是面對同樣的情緒,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經驗,也都有不同的反應,那既然我們是同一家的家人,我們就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理解我們彼此,在對於這樣的情緒感受,我們是怎麼認知的?我們會是怎麼樣的反應?然後找到當中的平衡點。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陪伴孩子練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也能夠同時的練習面對自己的情緒。
我自己是在四年前開始學習「非暴力溝通」,我才發現,原來我對於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是陌生的,所以後來我也設計了「正言溝通牌卡」,當中我挑選了64張的情緒感受卡,當然情緒感受可能有超過1000個以上的詞彙,我整理了64個多是我們在生活當中會冒出來的情緒感受。
透過這64張的情緒感受卡,我就可以每一天和自己的情緒感受相處,我可以辨識今天我出現了哪些情緒?然後這件事情讓我有哪些感受?我有沒有因為過去的某些經驗、某一些沒有被處理的情緒感受,而影響了我現在的判斷呢?這個就是透過情緒感受卡,還有正言溝通牌卡。我可以有經常的自我對話的機會。
當然我也可以利用這一套牌卡和對方做溝通,我們就不會拘泥在事件的本身,而是可以進到我們的情緒感受,進到我們的需求渴望來做交流跟互動,這樣我們就會更貼近彼此,也就是我們談的「先進行連結,再進行教養」。
其實不止親子關係,像是夫妻關係、原生家庭的關係,也都可以利用「正言溝通牌卡」,利用我們的情緒感受,和對方坦誠的交流,我們其實會發現,這樣可以讓我們的關係更加的升華了。
謝謝你今天收聽綠豆爸的幸福拼圖,如果你喜歡這個頻道,歡迎你訂閱,並且分享給親朋好友,每天我都會錄製一段幸福拼圖的音檔和你分享,邀請你跟我們一起學習幸福、邁向幸福,我們明天見。
50會員
45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