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男子葉石濤》寫台灣的筆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Yeh Shih-Tao, A Taiwan Man(2022)

走過日治挺過戒嚴,台灣文學就是台灣土地

雖然很多國外人士近幾年才注意到台灣這座島嶼,但其實早在滿清時代甚至原民在島上,就已經有台灣人的概念,同時台灣在多元的殖民和自我文化上,也形成所謂的台灣風格,但在政治與局勢的壓迫下,台灣創意很少會被國際關注,更在現今多媒體與娛樂產業蓬勃多樣化的選擇下,一些台灣創作相對弱勢,台灣文學便是這式微的部分,但仍舊無法質疑它的台灣史地位。
《台灣男子葉石濤》是紀錄一位走過日治時代並且也終能挺過國民政府的戒嚴時期,最後以自我對文字韌性和評論作品、提拔後輩成為台文學界重要的扛鼎作家,葉石濤的生平電影。其中1987年《台灣文學史綱》、1990年《西拉雅族的末裔》都界定葉石濤的理念:台灣文學寫的不是其它,而是台灣這片土地。

《台灣男子葉石濤》是什麼電影?

作為一位半桶水、錯字還很多的文字創作者,雖然不能說是擅長但對於作品還是有一定的敏感度,雖然對台灣來說BL小說、輕小說也過了近二十多年的歷史,但在文字圈它依舊是一個很新的東西,如同作家紀大偉寫作《同志文學史》一書試圖論述同志文學的概念在台發明一樣。
故我們這一代的作家對於中華民國戒嚴和日本統治的台灣,已經離了很遠,但這些故事我們依稀記得,也從可能不是文學而是更多娛樂媒介與戲劇文化中獲得隻字片語、揮手想捕捉到一點台灣史上的碎屑。現在的選擇太多,不要說年輕人大家很難去真正去看見文學,更非說台灣文學,但隨著台灣人民的走向,台灣作家前輩文字中的台灣也許能浮現在水中倒影上看到些許漣漪。
《台灣男子葉石濤》從電影名就可以很明顯能見,是敘述已故台灣重要文學家葉石濤的生平故事的紀錄電影。小說作家葉石濤是界定台灣台文圈的重要人物之一,甚至南臺灣重要文學本土作家,現代確立台灣文學主體的著作《台灣文學史綱》也是經由不是學者他之手才能讓後續者了解與持續研究台灣文學的始末。
作家葉石濤的生平也像是一部台灣當代史,受到日本教育在二戰後接續國民政府來台,遭受要從日文重新學習用中文用語寫作的困境。而後因為228與白色恐怖等台灣重要歷史事件,作家創作被受打壓,而造成政府官方威脅和自我言論審查的遭遇一直到解嚴,雖然創作靈感回來了,但留下的傷痕卻跟著葉石濤一輩子。

《台灣男子葉石濤》探討、分析與延伸:

對於葉石濤其實不是文學圈,甚至是我們這些新生代用電腦碼文的後輩其實知道的不多。畢竟如果以現代年輕人的主流其實還是翻譯文學為主,甚至是網路文學,大量的日韓、歐美著作我們耳熟能詳,但對於台灣本土能說上的,也許外省作家的作品還能說上幾部,但本省作家能敘的少之又少。
葉石濤從16歲時就開始小說創作,他的作品裡受到從小在台成長的日本人西川滿的大和浪漫文學的啟發,但而後因為太平洋戰爭的事情讓他有所感觸,而成為了一位有著批判性、與致力於台灣土地的作者。葉石濤認為台灣文學不是日本或中國等地的附庸創作,台灣文學描繪的是台灣這片土地與人的文學載體。
在國民政府來台時,葉石濤因認識有左派與共產思想的友人而含冤入獄於台灣綠島十年,這對他的創作是個斷層也是精神上的折磨。以致於他後期戒嚴時代的文學創作常常落入被官方監視、自我審查、和無法發表作品的局面。並且家庭幾度面臨危機,但在這些狀況下他依舊靠著紙筆撰寫小說與評論,想讓更多台灣文字創作的後輩作品被人給看見。
葉石濤曾表示:沒有土地哪有文學。文字創作是一種不賺錢又辛苦、還會得罪人的職業,這種吃不飽飯又得受到眾人斜眼的事,其實不應該選的。但每當寫作小說他又無法自拔,我想這是每一個從事創作的人感觸,明明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惹了一身腥,卻陶醉在自我的創作世界裡。
2008年,國家台灣文學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合力出版《葉石濤全集》共20冊。但同年葉石濤也在醫院病逝,由妻子和其子代替致詞致意。2009年葉石濤紀念銅像豎立於高雄文學館旁湖畔、2012年台南葉石濤文學紀念館成立,紀念這位對於台灣文學耕耘一生的老前輩。

《台灣男子葉石濤》值得一看嗎?

這部作品無疑是對於文學有興趣的人會感興趣的作品,甚至也帶出台灣就算在藝文圈內也很少被討論到的關於日治與戒嚴時期的台灣文學。但對於台灣歷史尤其過往作家上上一代人的困境,我認為《台灣男子葉石濤》紀錄片已經用了一種讓人親近且可以輕鬆看完的方式去呈現。
創作的困難,尤其因外來政治和獨裁權威所人生威脅下,很多人果斷自保放棄,但也有些人選擇繼續創作,雖然他們的人生在我們後輩沒有經歷過坎坷的年輕一輩來說不過是書本上的一個名字。但也因這一個個名字,台灣的民主自由、台灣創作能被看見與留下,而讓台灣歷史能還原多元樣貌這是難能可貴的。
在看《台灣男子葉石濤》這部紀錄片時,我常想到自己寫作的耽美文體、BL創作中,中國是這一塊華文圈最大的市場,故創作者與出版社每每都會自我審查,甚至使用中國的文體去創作,甚至討好中國寫出中共的大中國思想,在看到《台灣男子葉石濤》片段中,葉石濤有意無意的寫出一些討好國民黨政府的文字而求自保時,不免讓我想到:
「即便到現在台灣給予我們民主自由的創作,我們有必要為了中國政治思想,只為了讓出版社和中國接受,而改變我們創作的初衷與立場嗎?」
還記得某個出版社寫上「莫忘初衷」四字,被一些台灣耽美讀者嘲諷之事。我認為再已經創作自由甚至性愛不須刪減和上馬賽克的台灣,在需要中國市場與我的台灣創作之間,我們這些作為台灣創作人是怎麼想,至少我選擇了,同時慶幸我在這點沒有改變、也沒有妥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8會員
776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陸坡 (LUP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莎木》是日本SEGA遊戲公司製作的經典動作冒險遊戲,故事以主角芭月涼找尋父親被中國武術高手藍帝殺害的原因,而踏上旅程,捲入了兩面石鏡和黑幫與各方人馬的鬥爭中,因為自由解謎探索和QTE系統而受到當年玩家好評,在推出了兩代後、三代則由募資方式達成遊戲延續。
《鈷藍愛戀》是一部改編印度同名小說的電影,故事以對藝術、電影、文學感興趣的文藝青年塔奈的祖父母在同一天過世,家裡多了一間空房,父母決定要把它出租,這時搬來了一名帥氣有著藝術家氣質的房客,讓塔奈有所好感,殊不知塔奈妹妹阿努賈也正偷偷注意著這位男房客。
《超時空亞當計畫》可以說像是一部十年前好萊塢會推出的科幻故事經典橋段,有科技、有戰鬥、有愛。故事以2050年被追捕的亞當透過蟲洞回到2022年的過去,與未成年的自己相遇,兩個不同時空的自己因為自己和未來攜手合作,試圖停止時空旅行導致的後果,但追殺亞當的人也來到了2022年,兩邊的衝突一觸即發
漫畫《變成怪獸的同志》是一部藉由未成年男孩因內心煩惱進一步變成怪獸的故事來反映日本大眾在看待少數族群,反映出日本社會態度的一部作品。在學校被霸凌的安良城貴,班上男導師的關心成為他上學的救贖,但無意間聽到自己愛慕的老師戲謔的表達對「同性戀」的厭惡,壓倒他內心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放棄當人變成了怪物。
長期以BDSM相關重度情慾的同志漫畫為題材的日本漫畫家田龜源五郎,近年也在一些漫畫月刊連載一般向的漫畫作品。在繪製過描繪同志婚姻《弟之夫》、與青少年同志煩惱的《我們的色彩》後,近期2022年5月27日,田龜源五郎在自己的官方推特上公開新一部一般向漫畫作品《魚と水》。
《綠之歌-收集群風-》是台灣漫畫家高妍在日本角川書店月刊《Comic Beam》連載的漫畫作品,故事敘述在台灣海岸小鎮的少女綠,考上大學後在台北發展獨立音樂的小店「海邊的卡夫卡」遇見玩樂團的男孩簡南峻所編織出的樂戀。裡頭有許多高妍本身的自我投射、還有追逐日系音樂過程、青春呢喃的自語。
《莎木》是日本SEGA遊戲公司製作的經典動作冒險遊戲,故事以主角芭月涼找尋父親被中國武術高手藍帝殺害的原因,而踏上旅程,捲入了兩面石鏡和黑幫與各方人馬的鬥爭中,因為自由解謎探索和QTE系統而受到當年玩家好評,在推出了兩代後、三代則由募資方式達成遊戲延續。
《鈷藍愛戀》是一部改編印度同名小說的電影,故事以對藝術、電影、文學感興趣的文藝青年塔奈的祖父母在同一天過世,家裡多了一間空房,父母決定要把它出租,這時搬來了一名帥氣有著藝術家氣質的房客,讓塔奈有所好感,殊不知塔奈妹妹阿努賈也正偷偷注意著這位男房客。
《超時空亞當計畫》可以說像是一部十年前好萊塢會推出的科幻故事經典橋段,有科技、有戰鬥、有愛。故事以2050年被追捕的亞當透過蟲洞回到2022年的過去,與未成年的自己相遇,兩個不同時空的自己因為自己和未來攜手合作,試圖停止時空旅行導致的後果,但追殺亞當的人也來到了2022年,兩邊的衝突一觸即發
漫畫《變成怪獸的同志》是一部藉由未成年男孩因內心煩惱進一步變成怪獸的故事來反映日本大眾在看待少數族群,反映出日本社會態度的一部作品。在學校被霸凌的安良城貴,班上男導師的關心成為他上學的救贖,但無意間聽到自己愛慕的老師戲謔的表達對「同性戀」的厭惡,壓倒他內心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放棄當人變成了怪物。
長期以BDSM相關重度情慾的同志漫畫為題材的日本漫畫家田龜源五郎,近年也在一些漫畫月刊連載一般向的漫畫作品。在繪製過描繪同志婚姻《弟之夫》、與青少年同志煩惱的《我們的色彩》後,近期2022年5月27日,田龜源五郎在自己的官方推特上公開新一部一般向漫畫作品《魚と水》。
《綠之歌-收集群風-》是台灣漫畫家高妍在日本角川書店月刊《Comic Beam》連載的漫畫作品,故事敘述在台灣海岸小鎮的少女綠,考上大學後在台北發展獨立音樂的小店「海邊的卡夫卡」遇見玩樂團的男孩簡南峻所編織出的樂戀。裡頭有許多高妍本身的自我投射、還有追逐日系音樂過程、青春呢喃的自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曾有同學被老師罵是「無用的人」嗎? 這些「無用」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作業沒交、品行不良、上課不認真、違反校規,所以成了教育體制的眼中釘。但不時會看到社會新聞,有些學生在體制下不起眼,畢業後卻成就驚人。轉個方向想,每根歪釘子,或許都有其不為人知的鋒芒之處。而葉石濤就是在文學上最好的例子。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到了1980年代則是天才的時代,詩人夏宇用《備忘錄》轟動文壇,夏宇的故事仍在傳唱,與主題也不相符,且按下不表。要提的是另一個天才──林耀德。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提到台灣文學研究史,自然得提到葉石濤及其《台灣文學史綱》。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司馬遼太郎出生於 1923 年,橫跨過日本殖民台灣的時期以及二戰期間;作為那個年代的日本人,他對台灣的心境很複雜、且懷有鄉愁——此一作品便是 1993 年時他造訪台灣、於1995 年出版的成果。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曾有同學被老師罵是「無用的人」嗎? 這些「無用」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作業沒交、品行不良、上課不認真、違反校規,所以成了教育體制的眼中釘。但不時會看到社會新聞,有些學生在體制下不起眼,畢業後卻成就驚人。轉個方向想,每根歪釘子,或許都有其不為人知的鋒芒之處。而葉石濤就是在文學上最好的例子。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到了1980年代則是天才的時代,詩人夏宇用《備忘錄》轟動文壇,夏宇的故事仍在傳唱,與主題也不相符,且按下不表。要提的是另一個天才──林耀德。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提到台灣文學研究史,自然得提到葉石濤及其《台灣文學史綱》。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司馬遼太郎出生於 1923 年,橫跨過日本殖民台灣的時期以及二戰期間;作為那個年代的日本人,他對台灣的心境很複雜、且懷有鄉愁——此一作品便是 1993 年時他造訪台灣、於1995 年出版的成果。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