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電視上看到新建案的廣告,畫面總不脱挑高的門廳、金碧輝煌的裝潢、開闊的空間、一望無際的視野,搭配著身著華服和西裝在餐桌上談笑風生,出入有名車接送的人物,儼然是成功人士的樣板的展示。而這樣的形象基調不斷地重複,某方面好像也是不斷地複製貼上主流社會對於成功的想像,透過寬闊空間的展示,顯現了金錢所帶來生活的餘裕,還有那種想像中一無所缺的快樂。
雖然我們或許永遠無法得知,孫芸芸在家是不是如廣告一樣,真的也穿著小禮服,在試用她代言的日本品牌吸塵器,還是其實固定幫她打掃家裡的清潔人員的辛勤努力,才是比較貼近真實的現實。
然而,若實際走入大多數人的家裡,或許就像是公視長壽節目《誰來晚餐》一樣,每個看來普通的家庭,卻因為成員的互動與生命經驗的交織,組合出許多或許難解、困惑、感傷或是令人感動的故事。
無論選擇不繼承家中祖傳餅店選擇北上打拼投入藝術創作的兒子,每次都在自我實現和家人期待中拉扯的掙扎;還是在零工經濟中拼搏生活,也同時跟曾經歷異性戀婚姻還有兩個孩子的爸爸交往的同志外送員,展現了原生家庭跟再生家庭的調適和彼此接納的歷程。
每一個家庭都彷彿一齣24小時播映的實境秀,每一位成員的情緒、成員彼此互動所產生的張力,甚至因為過往共同記憶所帶來的創傷,每個人都在出演著自己沒能預習的腳本,而也需要即興地與家庭舞台上的每個人互動;無論是鼓勵、讚許、質疑甚至是互相傷害後的再接納,因為彼此都知道,這齣實境秀沒有喊卡的機會,也沒有下戲的時候,而每一個人,人生最大的成就,或許也就是最終能夠滿意自己在這齣實境秀當中的演出與獲得。
《誰來晚餐》鏡頭和製作人的視角,其實也像是我們用旁觀跟相對全知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在生命中與他人互動的歷程。往往最打動人的畫面,都不是廣告樣板式的窗明几淨的美好和美酒當前的歡樂,而是在那些細瑣的日常中,一些不經意的舉動和對話,雖然平凡無奇也沒有華麗的詞藻包裝,但當下感受到的溫暖與被承接的感覺,卻被記著一輩子,而成為繼續走上人生道路的養分。
了解自己與他人的過程,其實也像是製作團隊走進一個個家庭中,我們都曾經幻想過像展示樣品屋那種完美無缺的美好樣態,當一切都是明亮嶄新而潔白無瑕,而其他人或許會投以讚許、肯定或羨慕的眼光。
然而,真實生命的樣態更像是每個被製作單位探訪的家庭,因為生活的積累與互動,堆積了一些雜物和未能收納整齊的生活足跡,散落在家裡的各個角落;餐桌上的菜餚不是大廚料理,卻是一家人味蕾共同的記憶。這些再真實不過的日常,也是我們收在心裡最深處,可能也不願跟其他人交換的記憶,只因自己曾身在其中。
與其幻想著生活在一切都安排妥適而沒有意料之外事情的《楚門的世界》中,或許《誰來晚餐》對於不同人生的好奇心、探問與接納彼此差異的鏡頭視角,也是我們可以在人生困境中給予自己與他人的包容跟溫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