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華夫
人類
思考方式的真相是否真如我說的三種方式,當今
認知科學的知識還不足以釐清,所以各種有關人類思考方式的
理論,都還無法驗證。它們可能混淆真相,但卻可以做為「
維根斯坦梯子」(Wittgenstein's ladder),讓人們爬到梯子的頂端,鳥瞰(bird view)各種可能的
理論(包括我的「思考方式三元論」),當我們
思考有宏觀的
理論性的
理解後,將會大大改善人們的
自知、
元認知(Metacognition)、與
學習,那時就可踢掉這個幫助登頂的
理論梯子,最終還是應該如《
孟子.盡心下》所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見
《踢走梯子-歷史視角下的發展戰略》 a-Joon Chang, 2002)
雖然常在書裡看到各種
思考方法,例如
垂直思考法(Vertical Thinking)、
垂直思考法(Vertical Thinking)、及
腦力激盪法(Brain Storming),但並不容易瞭解,當然就說不上有效使用它們了。而我從上面對
思考本質上的考察人類
思考的真相,得出上面所說的
人腦有三種基本
思考方式: 1)「
記憶編碼思考」方式、2)「抽象找
規則思考」方式、3)「
認知找
洞識思考」方式。
而人類第二個基本
思考方式─「抽象找
規則思考,是人類
思考的
本能,可以從無序的象現中
模式識別,找到
規則(規律),尤其是從一大堆隨機的經濟數據中,推論出所謂的
規則(規律)。 人類
思考之所以尋找
規則(規律),其目的是為了
解釋外在世界;例如,當人們發現橘子往下掉,蘋果也往下掉,吃飯的盤子也往下掉,人們就
歸納出「東西都往下掉」的
規則,然後,為是要確定是否所有的東西都往下掉。我們開始
解釋東西為何都往下掉?於是有了天才
思想家發展了「萬有引力」、「牛頓力學」。
美國行為科學家
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提供了大量的
統計數據,來說明許多事件的發生完全是由於運氣和偶然因素的結果,他認為人們有一種「
表徵直覺推理」(representative heuristic)思考─即從一些數據的表面特徵,「
捷思法」(heuristic)出其內在的
規則,於是與2002年得諾貝爾獎的
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認為「
捷思法」容易造成人們的「
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他總結了他研究
思考的成果,於2011年出版了暢銷書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具體來說,所謂人類的抽象找
規則思考」就是從事物的表徵挖掘內在的
規則,也被稱作
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正如人類一眼就能分辨出親人及熟人的臉孔,而人工智慧的「
臉部辨識」軟體卻要「
深度學習」大量的相片。 我用一個實際的例子(圖4)來展示,人類的「抽象找規則思考」的「
模式識別」: 下圖的左,右邊各有6組小圖形,左邊的 6組小圖形有一個共同的
特徵(模式),右邊的 6組小圖形有一個另外共同的
特徵(模式),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思考」出左右兩組圖案不同的
特徵(模式),這種辨認特徵的
思考,我稱之為「
腦筋拉單槓」。
(圖4:思考力的「腦筋拉單槓」,圖片來源:陳華夫製作)
(圖5:「認知找洞識思考」,圖片來源;陳華夫製作)
什麼是偉大思想家的
洞識?
洞識是人類最珍貴的能力,古今的偉大的
思想家都因為他們非凡的
洞識(「
理論」),而點亮了人類的文明。底下我就舉幾個點亮人類文明的
洞識(
理論):
2)
詩意(Poetic)的
洞識:
後現代文學祭酒「
羅蘭·巴特」在
《明室‧ 攝影札記》裡闡述了「punctum刺點」的觀念。他認為「攝影藝術」的兩個基本元素,一、「延伸面」,二、打破「延伸面」的「刺點」(刺激感動之點)。
而我曾在「以色列」的拍了張《死海之濱》的相片(下圖):
結論:
人類有三種基本
思考方式: 1)「
記憶編碼思考」方式、2)「抽象找
規則思考」方式、3)「
認知找
洞識。思考」方式。
洞識(
理論)是人類最珍貴的能力,古今的偉大的「思想家」都因為他們非凡的
洞識(
理論),而點亮了人類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