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喜歡這樣學》讀書心得 2 】如何改善做事總喜歡拖延的毛病?分享可立刻改進的行動,與長期治本的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會拖延嗎?
先自首,我超會拖延…每當我要做工作報告、教學簡報的時候,我總會想著:「今天晚上至少要做一點進度!」結果呢?晚上都窩在沙發上打 Switch還有看課外書! Barbarla Oakley 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形容拖延:「殭屍 (Zombies)」!專門形容這種如行屍走肉、不思考的狀態。
怎麼辦呢?這篇文章分享 2 個改善的方法,一個短期立刻可做、一個長期慢慢培養。
不拖延了,立刻開始!
備註
這是《大腦喜歡這樣學》的第 2 篇文章,來談學習的第二個大痛點 - 拖延。

若你想要了解第一個大痛點 - 分心,可以看上一篇文章。
為什麼我們會拖延?
因為不真實的期待。
Barbarla Oakley 在書中提到:
關於拖延,我們害怕的其實是「對某件事情的期待」,而不是「某件事情的本身」。
例如做簡報這件事情,我們害怕的不是「做簡報」事情的本身,而是「對做簡報後產生的價值」這件事情感到害怕,例如老闆不買單、學生不喜歡。相對地,如果我們能夠把一件事情做的越好,越能樂在其中。
為什麼我們會拖延?實際上在大腦中上演的小劇場是這樣的…
  • 因為「不快樂的感受」讓我們畏懼接下來做的事情,此時的大腦屬於發散狀態,正在思考這個當下要做什麼事情
  • 一件看起來輕鬆有趣的事情 (YouTube, IG/Facebook 短影片, TikTok…) 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此時大腦轉為專注模式
  • 等大腦意識到眼前的事情 (例如看影片)做完的時候,也就是從專注狀態再次轉變為發散狀態的時候,我們還是沒把事情做好。
這不是我們的錯,因為簡單的事情當然想要優先去做!
如何解決拖延症?短期可立刻行動的 2 個步驟
先分享立刻可用的「治標」方法。
拖延是因為我們把事情想得太難,透過以下兩步驟可以把事情變簡單。
步驟 1. 列下待辦清單 (To-do list)
為什麼我們會拖延?因為都在想「我要先從哪個任務開始做」。因此解決辦法就是先把腦中的任務寫在紙上,注意力就會從「我到底要先做哪件事情?」、轉變成「先檢查待辦清單的任務」。
步驟 2. 把大事情拆分成小行動
一件再大的工作,也必須透過一步步的做才能完成。如何拆分呢?思考這件事情的可能步驟。例如「做簡報」可以拆分成:1. 整理讀書心得 > 2. 寫大綱 > 3. 做毛片 > 4. 收集圖片 > 5. 精修簡報 > 6. 排練 > 7. 正式簡報。
腦中有想完成的事情嗎?立刻試試「列下待辦清單」與「拆分」兩個技巧吧!
如何解決拖延症?長期建立好習慣的方法,使用 IF…THEN 清單
要打敗拖延症長期需要「建立好習慣」。
怎麼建立習慣呢? 作者說有4步驟: 提示、例行動作、獎賞、信念,這裏專注講前面 2 個步驟。
提示指的就是「觸發場景」,也就是「當我在某個狀況時,我會…」; 而改掉壞習慣的重點在於對「提示」反應的「例行動作」。例如有些人吃飽飯(提示)就會想滑手機(例行動作),有些人則是拿起小說開始看書。怎麼改善呢?我們可以使用「IF…THEN 清單」。步驟如下:
  1. 開一個 Excel、Google Sheet 檔案 (用 Notion 也可以)
  2. 建立 2 欄表格,左側標題寫下 IF (如果)、右側標題寫下 THEN (就)
  3. 在 IF 列下所有你想到的場景,例如吃早餐、早上搭捷運、中午午休、下午搭捷運、晚飯後…等
  4. 在 THEN 列下每個場景想要執行的工作與預估時間,例如「寫晨間日記 30 mins」
往後當我們發現自己有空閒時間的時候,就拿出這張「IF…TEHN」清單看一看。例如現在是「通勤上班」,對應到的是「聽 Podcast 30 mins, 閱讀電子書 20 mins」。
清單可以提醒迷糊的大腦,現在是該做 XXX 的時候囉!
拖延是許多人心中的痛,但我們可以從小行動開始改變。如果對長期建立好習慣感興趣,強力推薦閱讀 James Clear 的《原子習慣》!
如果你對這本書的內容感興趣,歡迎來參加我的 6/26 線上讀書會,我會分享更多實用的學習方法與工具!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Software Technical writer @ OwlTing 奧丁丁集團 我專注寫
1/ SaaS 軟體產品規劃
2/ 個人知識管理
3/ 線上寫作的文章
擁有 6+ 年的SaaS產品經理工作經驗,☕️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我的信箱是 [email protected]
▶︎ 聯繫方式
• 📪 Email:[email protected]
• 💬 Facebook:請先加我 個人好友 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avatar-img
211會員
129內容數
分享學習相關的技巧、工具與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朱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想要努力讀書與學習,但是成效總不好…不是中途容易分心、就是學完之後記不住。這並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我們沒搞懂「大腦到底想要怎麼學,比較舒服」。這篇文章的內容來自於《大腦喜歡這樣學》,關鍵是理解我們的大腦怎樣學可以記得更多、用的也更多。想要學習好,當然要先好好理解我們的大腦。
我們都碰過同樣的困擾:在書架上待讀的書多到不行,但讀的時間有限肯定是要取捨的…但要怎麼取捨的?這篇知乎上談讀書的文章獲得了 11,544 人的贊同、內容清楚好讀。主要探討 3 個問題:如何排閱讀的優先順序?不同書籍怎麼讀比較好?如何實踐書中的內容?
我們都喜歡制定讀書計畫表,一開始滿腔熱血,認為未來的自己一定可以完成這個縝密計畫。但通常的結果呢?1個星期後這張計畫表就沒有更新、一個月後這項計畫就被拋在腦後了。並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大腦不擅長預估事情要做多久。我們要做的計畫表應該是彈性的,這種計畫表叫做「回顧性計畫表」。
你喜歡學習卻發現學習效果很差嗎?別再怪自己了,很可能是大腦不喜歡你的學習方法。學習通常會跟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有關,因此如果要好好學習,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大腦。這篇文章我想介紹一位美國研究「學習」的專家給你,她的研究有非常多簡單易懂的圖片輔助說明,可以更了解學習與大腦的複雜關係。
現代人都會面臨到「知識焦慮」的問題,解決方法需妻以「輸出」為目糯,優化資訊的「輸入>處理>輸出」過程。問題有3個:(1)輸入:怎麼讀跟做筆記,之後才會回來看?(2)處理:怎麼複習讀過的東西,才能記得久?(3)翰出:怎麼把讀過的東西輸出成結果?這場講座我會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
你使用過番茄鐘嗎?概念很簡單,但細節很重要,不注意的話用個 1-2 次就不會想用了。這篇文章分享用好番茄鐘的 4 個細節 : (1)使用方法要簡單(2)紀錄方式要單純(3)我們有調整番茄鐘長度的權力(4)組間休息很重要,選擇你最喜歡的休息方式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想要努力讀書與學習,但是成效總不好…不是中途容易分心、就是學完之後記不住。這並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我們沒搞懂「大腦到底想要怎麼學,比較舒服」。這篇文章的內容來自於《大腦喜歡這樣學》,關鍵是理解我們的大腦怎樣學可以記得更多、用的也更多。想要學習好,當然要先好好理解我們的大腦。
我們都碰過同樣的困擾:在書架上待讀的書多到不行,但讀的時間有限肯定是要取捨的…但要怎麼取捨的?這篇知乎上談讀書的文章獲得了 11,544 人的贊同、內容清楚好讀。主要探討 3 個問題:如何排閱讀的優先順序?不同書籍怎麼讀比較好?如何實踐書中的內容?
我們都喜歡制定讀書計畫表,一開始滿腔熱血,認為未來的自己一定可以完成這個縝密計畫。但通常的結果呢?1個星期後這張計畫表就沒有更新、一個月後這項計畫就被拋在腦後了。並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大腦不擅長預估事情要做多久。我們要做的計畫表應該是彈性的,這種計畫表叫做「回顧性計畫表」。
你喜歡學習卻發現學習效果很差嗎?別再怪自己了,很可能是大腦不喜歡你的學習方法。學習通常會跟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有關,因此如果要好好學習,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大腦。這篇文章我想介紹一位美國研究「學習」的專家給你,她的研究有非常多簡單易懂的圖片輔助說明,可以更了解學習與大腦的複雜關係。
現代人都會面臨到「知識焦慮」的問題,解決方法需妻以「輸出」為目糯,優化資訊的「輸入>處理>輸出」過程。問題有3個:(1)輸入:怎麼讀跟做筆記,之後才會回來看?(2)處理:怎麼複習讀過的東西,才能記得久?(3)翰出:怎麼把讀過的東西輸出成結果?這場講座我會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
你使用過番茄鐘嗎?概念很簡單,但細節很重要,不注意的話用個 1-2 次就不會想用了。這篇文章分享用好番茄鐘的 4 個細節 : (1)使用方法要簡單(2)紀錄方式要單純(3)我們有調整番茄鐘長度的權力(4)組間休息很重要,選擇你最喜歡的休息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拖延症的根源及影響,並提出了幾點提高專注力的方法。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打破拖延的心理陷阱,改善工作效率和達到更好的生活。
拖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了解你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拖延是克服這個毛病的第一步。 問題:在什麼情況下你最容易拖延? 思考一下以下幾個方面,看看哪些情況下你最容易拖延: 1. 工作內容:是某些特定類型的任務讓你感到壓力或不適嗎? 2. 環境因素:你的工作或學習環境是否存在干擾因素?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Thumbnail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這本書,讓我對處理拖延的事有感。對於拖延,常常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懶惰?但實際上,大家或許也知道拖延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 在說明克服拖延的方法之前,先來說作者對訓練技能的看法。對於訓練技能,作者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為:舒適區,訓練區和挑戰區。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拖延症的根源及影響,並提出了幾點提高專注力的方法。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打破拖延的心理陷阱,改善工作效率和達到更好的生活。
拖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了解你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拖延是克服這個毛病的第一步。 問題:在什麼情況下你最容易拖延? 思考一下以下幾個方面,看看哪些情況下你最容易拖延: 1. 工作內容:是某些特定類型的任務讓你感到壓力或不適嗎? 2. 環境因素:你的工作或學習環境是否存在干擾因素?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Thumbnail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這本書,讓我對處理拖延的事有感。對於拖延,常常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懶惰?但實際上,大家或許也知道拖延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 在說明克服拖延的方法之前,先來說作者對訓練技能的看法。對於訓練技能,作者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為:舒適區,訓練區和挑戰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