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漢電影班心得-如果你只是1%的不同意見,你是否願意發聲

2022/06/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十二怒漢電影班心得-如果你只是1%的不同意見,你是否願意發聲
簡單敘述,一位在貧民窟的年輕人,在一個被父親毆打離家的夜晚,回家後被鄰居聽見爭吵並且說自己看到這位年輕人弒父,最後年輕人被舉報後,法院在雙方律師答辯證完畢後,交由12位社會人士組成的陪審團,做最後的有罪或無罪的判定,但陪審團跟這次強尼與安柏的訴訟一樣,需要共識一致決,在幾乎大家都同意有罪的情況下,出現了一位力排眾議的8號陪審員,提出無罪意見,而展開了一系列的內部攻防戰,最後一個一個倒戈到翻轉全數同意無罪的過程。
#放棄發聲只需要沉默,但發聲需要的是勇氣
#沉默的螺旋效應
我想八號陪審員第一時間就說了,他願意成為這1%的反對意見,並非他一定相信這小男孩無罪,只是他希望除非有更堅定的證據,甚至是超越合理懷疑(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的時候,才能判決被告有罪,並且希望自己不會因為沒有勇氣而沉默造成可能的受害者出現。
在當今社會對比起來,我們漸漸少了這些勇氣,例如最近國際的各項事件,我們明知道可能有不確定的事實,明明我們知道真相可能不只有一個,但我們都為了自身的恐懼,以及忍則百惡自滅,省則禍不及身的安慰要想法,放棄了舉手發聲,事實上這樣不能批判絕對的對錯甚至冠上正義,但是反思或許讓我們以後願意多發一點不同聲音。
#十二位陪審團的正義?意義?
老實說我在看這邊的時候,我回想了正義與民主這兩詞,不就是人們冠上眾多人相信的名詞,妳的正義定義跟我的真的會是百分之百相同的嗎,我的民主會不會只是另外一個對我有利的民粹,反觀另外回看陪審團,或許陪審團不存在超然的正義,因為我們都是有偏見的人,選擇接受、理解、記憶,但是是有機會不斷透過第三方與多方的觀察答辯交叉資訊,讓所有合理的懷疑與所有的證據進入一個更客觀的的狀況,讓所有事情被證實為真的時候,先假設是錯的。我也相信陪審團是有可能被操作偏見與刻意由其他方面被操作的,但就是因為這世界無法有一個完全客觀,我們只能不斷的加強其意義,不斷修正但不放棄。
#心中相信地的相信可能是經過精心餵養的
其實如果你注意看手上所有傳遞的媒體,搜尋資訊都是經過大數據精心餵養的,大到國家,例如美國、歐洲、台灣,都在想辦法餵給選擇性的訊息,就算是現在有蘋果或是歐盟都說要個資法保護人們被設計餵養資訊都無法阻止被餵養的的狀況,如果到這裡你部分認同了,那代表我們都可能那這些陪審團或是法官、律師、檢察官,我只能說人都是有偏見的,人從不是因為道理而冷靜下來,但卻可能因為偏見掩蓋了真相,進而接受眼前的事實,這也是為何到最後我們需要法庭需要辯論,
#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有些所謂的證據、證詞,是你知道還是你認為還是部份真實部分腦補,這我必須要很偏見的說最近強尼戴普(Johnny Depp)與前妻安珀赫德(Amber Heard)互控誹謗官司
,有一個網紅-鎖頭剪輯的影片中,強尼戴普的美女律師卡蜜兒,攻防戰都是針對安珀赫德自己曾經舉出的證據打臉,例如捐款或是登報甚至是修圖照片等,這跟8號陪審員在一個一個攻防其他陪審員的過程有異曲同工感覺,每一個都是讓對方先提出自己站住腳的證據與偏見,製造對方犯錯的機率在提出打臉,安排順序給予意外的反擊。
#問對問題可以讓別人思考、聚焦、延伸
整場陪審團的封閉會議,8號陪審員幾乎主導了整場,我個人偏見的以為,他不斷地問對問題,不斷地幫每個人重新思考聚焦,再延伸主題出去,他每個問題都沒有刻意討論有罪或是無罪問題,殺人是一個假議題,真正的議題是否我們有說服大眾的程序正義或許有沒有罪,不是他最在乎的問題,但是程序上正義與邏輯不可被攻破的路線是他堅持到底的目標。
整部片看到一個社會現象,從眾是自私基因下的自我保護機制,例如刺激1995大家在原本的框架下,重新為自己的生存重新設定目標,沒有對錯的絕對,畢竟大地生存法則或是基因的本體都是自我保護的,我們沒有辦法去要求或是決定誰的正義,甚至代價交換下不一定會合乎自身價值,但是我們可以練習做的可能是,讓自己面對自己或是別人的1%可能時候,給予機會發生,避免進入螺旋效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7會員
225內容數
朋友之間,就是要互相麻煩才會是成為朋友,沒有互相麻煩的基礎就少了很多談話的動機,而我就想那我可以讓別人麻煩什麼,除了我的旅遊專業外,那就是我可以常常經過聊天中發覺對方專業上的優點,這些優點如何讓別人看到,如何直接或是間接的幫忙推廣他的業務,所就成立了專題:人脈平台系列,陸陸續續也寫了1年多100多篇,也歡迎有朋友想要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