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世-奇人大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raw-image

眼睛是靈魂之窗。

哪個天才想到的,起源已不可考,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有相關的說法。

中國人也相信,眼睛的異相,代表了一個人不凡的命運。

傳說中,舜帝有重瞳,即一隻眼睛中有兩個瞳孔。更多人可能知道,項羽也有這樣的異相。

他們都是雙眼重瞳。

南北朝時代,《宋書》的作者沈約,則是左眼重瞳,聰明過人。

玩過光榮三國志的朋友,或許也會對其中一些人名有印象。

比如尹大目、李大目。

尹大目據說本是曹氏家奴,受到曹爽信任為官。高平陵之變後,尹大目未受牽連,有心協助文欽等人推翻司馬師,但文欽不相信他。

李大目則是早期的黑山賊頭領之一。

這些人,原本都是賤民階級,並無名字,所以才會取了這樣的稱號。

像這樣粗俗的名稱,出現在史書上,本身就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而到了南北朝,北魏更有一名大將,名叫楊大眼,在南北戰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而自有傳。

也算是難得了。


楊大眼不是漢人,也不是鮮卑人。北魏史書是不會稱他們自己鮮卑人的,基本上都做「代人」。

代國,是北魏鮮卑接受西晉支援所建立,對抗五胡亂華的國家。

你應該已經猜到了,楊大眼是個「胡人」。屬於五胡的氐族,乃是仇池王國的後人。

仇池楊氏,在東漢末年時,曾經參與馬超發起的關中聯盟反抗曹操。不是大家比較熟的楊秋,而是氐王千萬。後來也是被收服,當蠻子管。

胡蠻大革命之永嘉起義,簡稱五胡亂華的時候,仇池人就建國了。歷經五胡世代,又在南北朝扮演三角關係之下,最後被南朝篡奪,北朝消滅之。

這邊讓我說兩句,當時除了南北朝的各國,都嘛覺得自己是重要的第三角,在那邊牆頭草兩面討好。

仇池很欠消滅就是他們會拿著北朝招牌打南朝領土,拿著南朝招牌打北朝領土。楊大眼的爺爺,就是當年被南人篡位的仇池王,自然是選擇逃入北魏。

北魏對這種來降貴族,通常是挺不錯的,怎麼大眼就是個下等人呢?

Chinese traditional玩法囉。

楊大眼是側室的側室,偏支的偏支。除了眼睛大,他的膽子也大,身強體健,走跳如飛。但終究是下等人,親戚不喜歡他,宗家不照顧他。

你知道,天生神力要有天生大食量來支持的。

楊大眼的少年時代,就在飢寒交迫中度過。

還好,他碰上了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初即位時,西北叛亂連連,他爸太上皇帝就是一個猛打。打啊打啊,仇池就給太上皇帝收復了。

為了穩定地方,大赦令啊加官令啊的就這樣送出來。

即使卑微如楊大眼,竟然也領到了一個「奉朝請」的名號。

這真的只有名號,不是官職不是爵位,但允許你上京,在大過年的時候去晉見皇帝。

大概是楊家沒有人想要住在京城,才讓楊大眼領奉朝請。

仇池仍是爭奪要地,風險高,收益也高。

楊大眼也想打仗,但苦無良機。

孝文帝在阿嬤馮太后的照顧下,一開始是以休養生息為主的。等到馮太后過世,孝文帝宣布南征,要親信李沖負責招募將官。

楊大眼連忙巴巴的趕去。

要錢沒有,要家族支援沒有,李沖又不是傻的,怎麼會同意這種人來參與南征呢?

自是不許。

好不容易見到李沖,楊大眼不願放棄,便道:「尚書大人有所不知,且讓下官表現表現。」

說完,楊大眼取出了一條三丈長的繩索,大約是九公尺。

大眼把一頭綁在自己的髮髻上,一聲呼喝:「起!」

長繩頓時騰空而起,與地面筆直平行不墜。

莫非大眼是個妖術師?

沒,他只是拿出「走跳如飛」的專長。

楊大眼拔足狂奔,拉得九公尺的繩子像在飛一樣。更道:「請大人以快馬追我。」

如果在一望無際的地方,馬兒撒開蹄子奔跑,要拉風箏也不是辦不到。

不過在李沖家的院子?馬兒又怎麼及得上楊大眼的凌波微步?(誤

李沖大聲叫好,表示千古以來,從未聽說過這樣的能人,立刻命楊大眼為軍主,率領一支部隊。

點兵之時,楊大眼跟其他軍主同事說:「我就像是蛟龍入水,今天之後,我們將不會再排在一起了。」

沒錯,隨著戰事一開,楊大眼的神勇,讓他迅速升為大隊長,統率同事。


孝文帝六年南征中,楊大眼的表現,無不是勇冠六軍。這麼厲害的將軍,為什麼完全沒有出現在孝文帝本紀中呢?

都說了,楊大眼只是大隊長。想升上將軍,從來不是靠你能力敵萬人而已。

北魏可是有規矩有制度,有世族的王朝。楊大眼這麼低三下四,不識字只懂武的氐人胡蠻,又怎麼能有一席之地?

氐人沒有,但代人可以有。

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楊大眼跟另一個代人大隊長攜手共進,導致朝廷不能不承認他的功績。

代人大隊長名叫奚康生,是北魏開國元勳奚斤的族人。康生本在北方柔玄鎮,武藝過人,弓力十石,矢異常箭,為當時所服。

驍勇善戰的奚康生,先是在對柔然的戰爭中建功,被推薦進入南征大軍,率領自己宗族的部曲。

當時面對南軍的抵抗,北魏孝文帝下令能渡淮河搶佔陣地者,可為將軍,奚康生便越眾而出。

康生在小船上堆滿薪柴,點火衝擊南軍船艦。一片混亂中,奚康生更帶人以煙火為方向,順利渡河,殺下了一個陣地,因而得封假將。

之後,奚康生以統軍大隊長的身分,跟楊大眼參與了同一場戰役。

當時北魏四路並出,均為南軍所破。唯有王肅率領的奚康生、楊大眼摧破敵軍。

敵將裴叔業退守城池,卻收到皇帝蕭鸞駕崩的消息。新帝蕭寶卷肆意誅殺重臣,讓裴叔業心中忐忑,終於決定投降北魏。

上一秒還打生打死,更據地嚴守的敵將欲降?北魏這邊大多數將領,都是不信的。

奚康生跟楊大眼再次站了出來,願為先鋒,順利的進佔了壽春城。

自此,原本南北以淮水為界的局勢,開始進入混戰期。奚康生再進一級,楊大眼則接替了他原本的將軍職位。

很顯然,奚康生幫了大眼一把。


不久,外戚高氏當政。高氏不是鮮卑人,事實上,他們是以高句麗王族身分入魏。但北魏世族相當反感,高氏便自稱與孝文帝的文史老師高允同宗。

此時執政,代人跟漢人依然不服,高氏只能拉攏胡人。

楊大眼得以受惠,連番升官,更加為東荊州刺史,負責討平荊州不服之蠻。

出頭的不只是大眼。

楊大眼的妻子潘氏,也是擅長騎射的氐人,更主動請命,從軍幫助丈夫。

「大眼令妻潘戎裝,或齊鑣戰場,或並驅林壑。」

在軍營中,夫妻更是同坐首席,與幕僚討論戰術。如果有人問起,楊大眼都說:「這是朝廷派來的潘將軍。」

隨著官位日高,楊大眼也覺得自己應該要讀書識字,經常請人來說書聽講,倒也頗有所悟。

但真的要他寫漢字讀漢書,那還是半點不行的。

然而,進入了複雜的政壇,任憑楊大眼神勇,也討不了好。

楊大眼參與了親王元英的南征,分頭進擊。

大眼這一線,大勝。

元英一路,也是勢如破竹。

合流之後,由元英主掌的戰局,卻招致大敗。敗戰責任清算,就壓在了楊大眼跟南朝降將蕭寶夤的頭上。就連中山王元英都難辭其咎。

元英跟蕭寶夤貶為庶人,楊大眼也打回州兵等級。

但皇帝元恪心中雪亮,這幾人並無大錯,實因外戚高氏在搓圓仔。趁著高氏首領高肇征蜀,元恪又再次下詔,要楊大眼入京領兵,對抗南軍。

楊大眼的武勇傳奇,本是洛陽大街小巷茶餘飯後的話題。如今英雄再起,更入京師,一時萬人空巷,紛紛爭睹楊大眼的廬山真面目。

大眼騎在馬上,裝束雄竦,擐甲折旋,一整個雄赳赳氣昂昂。

不過,就有王公子弟來鬧場。

「久聞將軍大名,以為你的眼睛,有車輪那麼大……今天看起來也是一般般嘛。」

楊大眼笑瞇了眼:「怎麼可能有人的眼睛跟車輪一樣大呢?大家稱呼我為大眼,是因為在戰場上,當我全力拚殺時,敵人都無法直視我的雙眼啊。」

說完,楊大眼突地圓睜雙眼,一股殺氣不怒自威,在場眾人都被震懾了。

「張飛再世,也不過如此啊。」


然而,楊大眼率軍出征後,元恪就過世了。南朝蕭衍決定大舉出擊,更派人築堰決堤,這樣寫可能看不懂。

蕭衍要執行的,就是武聖關雲長之水淹七軍戰術。

關羽淹樊城,蕭衍要淹壽春。

楊大眼原本是個把士兵當兒子的好將軍。如果看到士卒受傷,他都會流淚。打仗的時候,更是身先士卒。

反正楊大眼上陣,無一回之將。

但這次是戰術勝負。

楊大眼不能突破,也救不出被困的盧昶。朝廷只能再派蕭寶夤支援。

這樣的局面,讓楊大眼的脾氣變得非常差,經常鞭打士兵,竟也應了先前傳言:「張飛再世不過如此。」


最終,在蕭寶夤提議下,魏軍直接攻打淮堰,仍不能克。楊大眼就派出分隊,前往上游,再來放一波水。

總算有個好結局,楊大眼回返京師。

時為胡太后執政,大眼也是胡人,總算有機會面聖。

胡太后問幾個大將,淮堰仍在,該如何應對?

楊大眼說:「應該水陸並進夾殺,一口氣摧毀敵軍。」

另一個崔延伯則說:「淮堰的地形,實是無法以我北魏擅長的陸軍進攻。要說水軍,我們的訓練也還不夠。若能再給臣一年專門訓練水兵,必可為聖上分憂解勞。」

胡太后點點頭,決定把任務交給崔延伯。楊大眼則再次領命前往駐紮荊州。

不過,楊大眼的脾氣,已經大不如前。

淮堰一戰,讓他覺得威嚇更有用。

這次抵達荊州,楊大眼就把附近的蠻人部落首領都找來,紮了一個稻草人,在他們面前射個萬箭穿心。

「你們要是有不軌,草人就是你們的榜樣。」

又聽說有老虎出沒,楊大眼親往打虎,斬下虎頭在市集懸掛。

荊州的蠻族都說:「楊大眼把我們視如草芥,敢違逆他的,就算是深山猛獸他也會把你抓出來殺掉。」

從此,沒有人敢造反。

啊,其實楊大眼這次也只待了兩年,就在荊州過世了。


卻說楊大眼被貶回州兵時,被派任營州。等到大眼被召還洛陽,他的側室女婿告訴他,夫人潘將軍這段時間有外遇。

楊大眼很生氣,把潘將軍關起來殺掉,又娶了一個元氏。

元氏這時候是啥?是北魏國姓。

所以外遇什麼的我們可以持保留看法,皇帝元恪要拉攏楊大眼才是千真萬確。

那最後駐紮荊州,楊大眼把一家大小都帶了來。

大眼過世,潘將軍的兒子們就問元氏,爸爸的印綬在哪裡?

元氏當時已經懷孕,指著自己的肚子說,「大眼的爵位,當然是我兒子的,哪裡輪得到你們?」

楊大眼的長子叫甑生,老二老三的名字可帥了,一個是領軍,一個是征南。

三兄弟就很不爽。

等到喪禮辦完,要送楊大眼的棺木回洛陽。半路上,三個兒子就打開了大眼的棺木。他們聽說,官印通常在裡面的。

側室女婿發現了,正要大喊,就被征南一箭射殺。

這時,元氏也走了過來,見狀連忙逃走。

楊征南也不客氣,彎弓搭箭就要射出,楊甑生連忙制止。

「天下豈有害母之人。」

母不是媽媽。

皇后不是太子的媽媽。

就是「女主人」。

即使跟元氏之間已經再無轉圜餘地,楊甑生還是不願痛下殺手。

招呼了弟弟跟手下,取走楊大眼的屍首,一行轉往南下,投奔南梁襄陽去了。

以上是北魏說法。

好久不見的南北對比要來了。


南朝的說法更血腥一點。

楊大眼有一個兒子,叫做楊華,因為繼承了父親的天生神力,長得濃眉大眼又帥氣,就被胡太后看上了。

楊華害怕,就帶著部下逃亡,投靠南梁。

據說胡太后覺得很想他,還請人做了《楊白華歌辭》日夜表演。

這首歌是有留下來的。

詞曰:「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來雙燕子,願含楊花入巢裡。」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看起來可信度很高對吧?

老實說,《魏書》作:「(大眼)有三子,長甑生,次領軍,次征南,皆潘氏所生,氣幹咸有父風。」

其實意思就是沒有楊華(花)這個兒子。

南朝《梁書》則沒有記載甑生等三人的下落,只有楊華。

這可能性多到太有趣了。


第一,楊華就是楊甑生,但楊甑生不敢告知南朝詳情,幫自己取了一個假名,借《楊白華歌辭》編了一個故事給南朝。

這是最容易解釋的方式,《楊白華歌辭》到底是什麼時候誰做的其實也算是不詳。

第二,楊甑生就是楊華,但因為涉及北朝太后機密,所以把楊大眼長子的名字改掉,並且捏造了這段楊甑生逃亡記。

其實楊大眼能娶元氏,本來就是很驚人的事情。但如果胡太后上了他兒子,要把他支走又要建立關係,這些事情就合理起來了。

說到底,楊甑生的舉動很不自然。一開始要找印綬,後來卻決定扮孝子投降南朝。

第三,楊華根本不是楊大眼的兒子。

他可能是一個接應了楊甑生三兄弟的南朝人,把三兄弟殺掉,拿一個假故事跟楊大眼屍體去換取功名的人。

這邊補充說明的是,楊大眼對於南北朝,當時都是關羽張飛等級的存在。

第四,楊華其實是楊大眼的女兒。華通花是一個,若歌詞為真,他的本名其實是楊白花。

單名華很男人,可白華黃華春華這種,就是女性的名字了。

上面說,《魏書》寫大眼只有三子。

《梁書》楊華傳則寫:「楊華,武都仇池人也。父大眼。」

沒說是子。

楊大眼傳又強調了,他的老婆可是潘將軍啊,軍營中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勇將啊。女兒不能天生神力很會打仗嗎?在楊大眼家完全是可以的。

楊白花的官職也不明,一般的男子不會有機會跟太后接觸的。光看清宮戲也知道,不是假太監,就是親王貝勒爺,最多再算個太醫完。

但如果是家中女主為元氏的女眷,出入後宮就沒什麼大不了的。

而最後的問題就是,胡太后是不是蕾絲邊?之前在【後宮天下】說過,她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真正想當皇帝的女人。

她始終重視後宮的姊妹們。

男人當皇帝都可以兩性通吃,沒道理女皇帝不行啊。


不過這只是閒聊。

老實說這條路線最可能的是,楊白花收到哥哥們叛逃的消息:「華懼及禍,乃率其部曲來降」。

所以從洛陽逃走了。

至於楊白花為什麼要在南朝扮花木蘭?

木蘭辭跟她有沒有關係?

那就想得太多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9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胡大恩果然來降。」李淵道。 站在大唐皇帝李淵面前的,共有兩人。 一是李淵親信,禮部尚書,李綱。另一人,恭恭敬敬的彎下了腰,道:「皇上洪福齊天,毛賊豈敢不從。」 再抬起身來,卻是道宗首座袁天綱。
Thumbnail
「胡大恩果然來降。」李淵道。 站在大唐皇帝李淵面前的,共有兩人。 一是李淵親信,禮部尚書,李綱。另一人,恭恭敬敬的彎下了腰,道:「皇上洪福齊天,毛賊豈敢不從。」 再抬起身來,卻是道宗首座袁天綱。
Thumbnail
益州,並不是一個平靜的地方。 隋時,楊廣重開西域通商。此前十數年,西域商隊多是通過吐谷渾,與益州通商。文帝楊堅禁絕奢侈品,天下唯蜀中有珍寶,那是世人皆知。而楊廣的動作,無疑就是挑明與吐谷渾爭利了。 雙方衝突,一觸即發。
Thumbnail
益州,並不是一個平靜的地方。 隋時,楊廣重開西域通商。此前十數年,西域商隊多是通過吐谷渾,與益州通商。文帝楊堅禁絕奢侈品,天下唯蜀中有珍寶,那是世人皆知。而楊廣的動作,無疑就是挑明與吐谷渾爭利了。 雙方衝突,一觸即發。
Thumbnail
有句話說「危機是轉機」,這是一句非常正面能量的話,但我們也知道,在機場轉機要是跑錯了登機口,事情大條變危機了!所以這次觀世音靈籤的籤詩裡,要來說說哪一位歷史人物事蹟,提示我們在人生各種機遇、處境之下,如何智慧選擇或是找到可以前進的人生方向呢?
Thumbnail
有句話說「危機是轉機」,這是一句非常正面能量的話,但我們也知道,在機場轉機要是跑錯了登機口,事情大條變危機了!所以這次觀世音靈籤的籤詩裡,要來說說哪一位歷史人物事蹟,提示我們在人生各種機遇、處境之下,如何智慧選擇或是找到可以前進的人生方向呢?
Thumbnail
時間稍稍往前倒回一些,在劉文靜擒獲屈突通之前。 卻說李淵在關中群雄的協助下,進駐京師大興城。在眾多繁忙的事務中,他特別命人清點大理寺罪犯。 有一個人,他得找出來:李靖。 雖說李淵自起義以來,手下文武將帥,人才濟濟。但沒一個及得上李靖。
Thumbnail
時間稍稍往前倒回一些,在劉文靜擒獲屈突通之前。 卻說李淵在關中群雄的協助下,進駐京師大興城。在眾多繁忙的事務中,他特別命人清點大理寺罪犯。 有一個人,他得找出來:李靖。 雖說李淵自起義以來,手下文武將帥,人才濟濟。但沒一個及得上李靖。
Thumbnail
《寄侯豫瞻督學江西》 明末清初 · 錢謙益 水鑑淸時吏部郞,持衡專得典文章。 濯腸篆籀吞江水,炫目蛟龍矚斗芒。 勵俗蒸嘗先兩廟(南昌康郞兩忠臣廟),採風詞翰繼三王。 停車五乳峯前院,爲我重拈一瓣香(憨山大師葬廬山五乳峯下)。 語料來源: 單字:影目 羅馬字:iánn-ba̍k 【顯】 【掠】
Thumbnail
《寄侯豫瞻督學江西》 明末清初 · 錢謙益 水鑑淸時吏部郞,持衡專得典文章。 濯腸篆籀吞江水,炫目蛟龍矚斗芒。 勵俗蒸嘗先兩廟(南昌康郞兩忠臣廟),採風詞翰繼三王。 停車五乳峯前院,爲我重拈一瓣香(憨山大師葬廬山五乳峯下)。 語料來源: 單字:影目 羅馬字:iánn-ba̍k 【顯】 【掠】
Thumbnail
不要看到家訓就縮了,這部家訓其實提供了很多「非史官」的南北朝資料。會給我們更遠離「英雄故事」的時代視角。 所以花了點時間作一部分翻譯,就併在一篇看吧。
Thumbnail
不要看到家訓就縮了,這部家訓其實提供了很多「非史官」的南北朝資料。會給我們更遠離「英雄故事」的時代視角。 所以花了點時間作一部分翻譯,就併在一篇看吧。
Thumbnail
西元572年,南北三國起了巨變。 北齊自毀長城斛律光,北周亦誅宰相宇文護。原本被大家打得像落水狗一樣,龜縮一隅苟延殘喘的陳朝,發起了反攻。 領頭的大將,叫做吳明徹。 實在有點像十八、九世紀的中國人名,不知道是不是穿越的。 你以為我看到黑影就開槍? 且看吳老師的算無遺策吧。
Thumbnail
西元572年,南北三國起了巨變。 北齊自毀長城斛律光,北周亦誅宰相宇文護。原本被大家打得像落水狗一樣,龜縮一隅苟延殘喘的陳朝,發起了反攻。 領頭的大將,叫做吳明徹。 實在有點像十八、九世紀的中國人名,不知道是不是穿越的。 你以為我看到黑影就開槍? 且看吳老師的算無遺策吧。
Thumbnail
眼睛是靈魂之窗。 哪個天才想到的,起源已不可考,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有相關的說法。 中國人也相信,眼睛的異相,代表了一個人不凡的命運。 傳說中,舜帝有重瞳,即一隻眼睛中有兩個瞳孔。更多人可能知道,項羽也有這樣的異相。 他們都是雙眼重瞳。 南北朝時代,《宋書》的作者沈約,則是左眼重瞳,聰明過人。
Thumbnail
眼睛是靈魂之窗。 哪個天才想到的,起源已不可考,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有相關的說法。 中國人也相信,眼睛的異相,代表了一個人不凡的命運。 傳說中,舜帝有重瞳,即一隻眼睛中有兩個瞳孔。更多人可能知道,項羽也有這樣的異相。 他們都是雙眼重瞳。 南北朝時代,《宋書》的作者沈約,則是左眼重瞳,聰明過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