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身為一介廢青,成功勵志書通常不在我的選項,但自從化身為焦慮父母世代的一員後,也開始從誠品排行榜上找答案。當了父母後,各種腦洞大開,往往都不是討喜的那種。說來慚愧,我和先生常在小孩背後討論她的智力。

我們身邊的朋友都很優秀,雖不見得出身大富大貴,但都從小獨立自主、很有想法(這應該是旅居柏林者的共同特質),自然地,他們對養育小孩的方式也很有見解。看著女兒的玩伴們,三歲多就能有邏輯地說話,甚至引用成語;轉身看看女兒,用語稚嫩、語法錯誤百出,總讓我陷入比較的心態,明知女兒身處於四語環境,她的語言學習進度本來就會相對慢,這是無可厚非的。然後我就想起小時候,媽媽總是有意無意提到親友的孩子「那個誰誰誰都會幫媽媽做家事」、「那個誰誰誰賺了第一桶金」也許媽媽只是想找話題跟我聊,但總是讓我很在意,也許也種下了自己事事不如人的自卑感。

回到智商的話題,我跟先生討論時,我總是說「ㄟ,你也看看我們就不是什麼高材生,就別想著她會是什麼天才了吧!」可是當我看到女兒在體育上的潛能,大概只有輕巧的身型是我們給的(至少我是有目共睹的體育白癡),腦中不禁浮現這個問題:「天賦真的是基因遺傳的嗎?」

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在《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這本書裡探討了這個問題。

老鼠的兒子為什麼會打洞?

曾跟幾位音樂人聊過他們學音樂的經歷,外行人包括我在內,總認定他們從小就跟莫札特一樣有過人的天賦(天生有絕對音感,或是放屁都有旋律之類的),然而,我得到的關鍵字總是他們的「成長環境」,他們要不出生於音樂世家,父母的樂器是他們幼時的玩具,要不就是爸媽從小刻意栽培。他們覺得自己成功的因素在於長期持續的練習,以及找到恩師幫助他們突破瓶頸。

作者在書中也舉了很多在其領域上有出色成績的名人,在一開始並不受眾人看好,多是靠自己的熱情和努力才取得卓越成就。

在討論如何成功前,達克沃斯提到「天賦的迷思」,我覺得非常有趣。

「天分偏誤(naturalness bias)是一種對天才的隱藏性偏好,以及對努力獲得成就者的潛在偏見。

雖然大家都說自己相信「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豪不費力」這句話,但是別騙了吧!我猜你和我ㄧ樣,每當聽到什麼成功典範,大腦就膝反射作用般地直覺這人「本來」「天生」就這麼厲害。因爲努力真的太辛苦了啊!而且在這種「有條件才能成大事」的資本主義社會,不先確認自己有沒有那個咖稱就去吃那個瀉藥,不是太傻了嗎?

這時,我清明的良知站起來反駁以上的想法。「妳只是不想承認妳耍廢浪費的時間,足以讓妳爬到妳想站的位子,所以妳認定所有成功的人都比妳有才,所以妳看到他們的高學歷,就忍不住想『喔!難怪他們那麼厲害~』」

然而,我沒料到的是,迷信資優,除了會讓人忘了比起天分,努力才是我們能掌握,並且更加關鍵的能力之外,對團體的成長也是相當有害的。書中舉例安隆集團的破產原因之一,來自於公司徵才以「天才取向」和「考績定去留」策略,無助於員工共同進步,無論員工的績效多好,每年只要考績墊底的15%員工,即刻被開除,造成聰明的員工以欺騙和作假帳的方式來保住位子。

寫《引爆趨勢》等多本暢銷書的記者葛拉威爾提到:「安隆要求員工證明自己比其他人都聰明,這種心態無形中促成一種自戀文化,公司漸漸充滿超級自命不凡、卻因為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而拼命炫耀的員工。這種企業文化鼓勵短期績效表現,不鼓勵長期的學習和成長。」

(和孩子一起)培養恆毅力的方法

那麼,如何養成恆毅力呢?書裡提到四個幫助由內而外培養恆毅力的關鍵:「興趣、練習、目的、希望」。

raw-image

前陣子看了人稱「字母歌」的MBA球星揚尼斯·安戴托昆波(Giannis Antetokounmpo)的傳記電影和《王者理查》,正好應證了作者的觀點。楊尼斯和大小威廉斯都因為種族因素而生長在從小不被認可的環境,幸運的是,他們都有樂觀堅忍的父母,重視培養孩子正直品格和堅定信念,以及家庭凝聚力。

揚尼斯和大小威廉斯的父母都喜歡/擅長運動,不管多忙,總是抽空帶著孩子一起打球,讓他們摸索、找到自己的熱情,一步步帶他們體會經過不斷練習、超越自己所帶來的快樂。

作者提到,恆毅力極高的人,他們的熱情是由興趣和目的兩者共同支撐的。這裡的「目的」,指的是造福他人的意向,也就是說,你必須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重要,才能棄而不捨地努力下去。

揚尼斯在希臘出生長大,卻因為父母非法移民的身分,拿不到希臘身分證,他從小的夢想就是讓全家一起過著堂堂正正、無憂慮的生活。因此,即使他18歲時拿到西班牙賽拉戈薩籃球俱樂部的合約,卻因為不能把全家人接去同住,而轉而迎向更大的挑戰:參加NBA選秀,現在看來,如果沒有這個目的,他可能還離MBA最有價值球員的殊榮很遠。

而同時,揚尼斯也有存有「希望」,這裡說的希望,不是盲目期待明天會更好,而是相信努力會讓自己進步。比如說,在揚尼斯連籃球基本規則還搞不清楚時,因為太想像哥哥一樣灌籃,就每天留在球場練習。比如說,韓國舞王Rain在名氣最鼎盛、忙碌於宣傳活動時,還是每晚練舞,他相信唯有勤於練習,才能讓自己的舞技不被後浪推倒,大家可以去看看歐霸的ig,他依舊寶刀未老。

課外活動是一張進入名校的門票?

最近在教育和教養界很有名的話題,北一女生沒補習就申請上耶魯大學,除了自發學習外,沒補習的時間,紐瑩姍就拿來閱讀和探索事物,網路上有很多深入的分析,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課外活動的表現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如此加分呢?

我一直覺得,拿課外活動的培養當作評斷學生資質的一項標準,是學校為了避免用看起來勢利的方式來挑選家境和社會階層優勢的學生,這樣學校能有更好的名聲,也能募集到較多的資金,這點我深信無疑,不過,《恆》書的作者也給了我一個同樣可信的原因。

孩子透過自己有興趣的課外活動,可以自發性地精進該項才能,透過不斷挑戰激發潛能。小學時,我看同學在學琴,就求我媽媽讓我學琴,練到進階課程時,才體會到學琴是多麼苦悶又難以跨越的挑戰,最後常常是我媽求著我練琴,我哭著彈完一個小時,現在自己當了媽,才體會到媽媽當時的苦澀與無奈。當然,孩子也是需要多方體驗,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有熱情的事;然而,投入至少一至兩年的課外活動,可以訓練孩子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名校面試時所重視的條件,學生是否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有恆心去突破眼前的關卡。

這也是為什麼非學術課程如此必要的原因,所謂義務教育,就是讓每個孩子,不論家境貧富,都有獲得知識和激發潛能的權利。作者訪問了哈佛大學招生處主任,比爾·費茲西蒙斯,他擔憂地說:「愈來愈多的高中縮減或取消藝術、音樂和其他活動,削減這類活動的學校大多是弱勢家庭的孩子就讀的學校,那可以說是最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不是每個家庭都有條件讓小孩去探索自身的能力,所以教育體系更是必須提供學生這樣的環境。

生而為人,我就是懶?

心理學家艾森柏格曾做了一個「習得勤奮性」的實驗,他用獎勵機制,訓練老鼠走狹窄木條,他的結論是,動物天性是懶惰的,畢竟減少消耗卡路里才是聰明之舉,但是勤奮是可以後天訓練的。

可是,四年的育兒經驗下來,我並不這麼認為。我看到每個孩子都能廢寢忘食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些孩子能玩上一兩小時的樂高,搭建設計複雜的怪獸和城堡,而我的女兒,她能為了練習單槓,搞到兩隻腿都是瘀青也不喊痛,每次問她這樣不累嗎?她都開朗地回我「不會呀!因為我喜歡!」

我因此相信,生而為人,不同於動物,就是有除了生存外,活出生命力和創造力的能力,只要父母和社會給予更多的支持,讓孩子適性發展,每個人都能成材。(昨天看到一個youtuber分享在ig限動上,用標點符號和陽春的功能設計限動畫面,我整個都驚呆了!還有打電動打得很厲害的人,我也很佩服,我就是不會!超級瑪利那個旗桿,跳不過就是跳不過!)

最後,我非常喜歡作者分享她們家的「困難任務規定」,全家人除了本業之外,都得替自己挑選一樣挑戰,持續每天刻意練習。比如說跑步、學語言、烘培等等,而且必須完成某個段落或維持一段設定好的時間後,才能換成其他挑戰。除了練習恆毅力外,當你找到一個再也不想換的活動後,你就找到你的熱情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心靈交易所-avatar-img
2022/07/29
真的~找到一件做了不會覺得很煩的事情,然後持續下去真的很重要~
迷途者在路上-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7/30
持之以恆真的不簡單
avatar-img
迷途者在路上
25會員
18內容數
記錄生活、閱讀、旅行、看展後的所見所思。
迷途者在路上的其他內容
2024/12/19
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電影《隔壁的房間》觀後感,以及對於生命及安樂死的探討。
Thumbnail
2024/12/19
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電影《隔壁的房間》觀後感,以及對於生命及安樂死的探討。
Thumbnail
2024/11/06
如果你也是一個吃貨,到一個新城市旅行時,必訪的景點一定少不了中央市場,比如說,佛羅倫斯最具名望的牛肚包在中央市場,去到東京,不能不去築地市場吃上一盤最新鮮的壽司。而在雅典,雖然中央市場並不以觀光為主,甚至有些地方顯得有些粗獷,但這正是其魅力所在。
Thumbnail
2024/11/06
如果你也是一個吃貨,到一個新城市旅行時,必訪的景點一定少不了中央市場,比如說,佛羅倫斯最具名望的牛肚包在中央市場,去到東京,不能不去築地市場吃上一盤最新鮮的壽司。而在雅典,雖然中央市場並不以觀光為主,甚至有些地方顯得有些粗獷,但這正是其魅力所在。
Thumbnail
2024/09/07
2024/09/07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外顯的性格的確會因為環境、人生歷鍊、角色等等發生變化,但科學家研究發現,核心的性格特徵進入到成年期間就相對穩定,你的熱情和興趣也是差不多會較為穩定下來。 有研究指出,我們性格的根源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出來。一項針對紐西蘭1,000位兒童進行的長期縱向研究,科學家觀察了 1,000 名 3 歲
Thumbnail
我們外顯的性格的確會因為環境、人生歷鍊、角色等等發生變化,但科學家研究發現,核心的性格特徵進入到成年期間就相對穩定,你的熱情和興趣也是差不多會較為穩定下來。 有研究指出,我們性格的根源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出來。一項針對紐西蘭1,000位兒童進行的長期縱向研究,科學家觀察了 1,000 名 3 歲
Thumbnail
持久熱情X堅持毅力是比智商、天分更重要的制勝關鍵 有明確目標、不輕言放棄追求目標、不因受挫折就轉換跑道的能力,比擁有天賦更容易成功。
Thumbnail
持久熱情X堅持毅力是比智商、天分更重要的制勝關鍵 有明確目標、不輕言放棄追求目標、不因受挫折就轉換跑道的能力,比擁有天賦更容易成功。
Thumbnail
基因影響我們的聰明才智與天賦,但影響一個人成功與否的特質,卻並非在出生時就固定。心態,才是影響個人學習、成長、人際關係、終身成就、人生道路的最重要關鍵。
Thumbnail
基因影響我們的聰明才智與天賦,但影響一個人成功與否的特質,卻並非在出生時就固定。心態,才是影響個人學習、成長、人際關係、終身成就、人生道路的最重要關鍵。
Thumbnail
「天賦真的是基因遺傳的嗎?」 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在《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這本書裡探討了這個問題。
Thumbnail
「天賦真的是基因遺傳的嗎?」 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在《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這本書裡探討了這個問題。
Thumbnail
一個人對於學習可分為二種思維,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這二個思維決定了你的未來。 選擇成長型思維生活,讓你更有機會邁向成功,諸多名人如比爾蓋茲、喬丹、老虎伍茲…等。他們都是藉由刻意練習達到今天的成就。 藉由原理及親身的學習,分享給讀者,期許從中能得知新知。
Thumbnail
一個人對於學習可分為二種思維,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這二個思維決定了你的未來。 選擇成長型思維生活,讓你更有機會邁向成功,諸多名人如比爾蓋茲、喬丹、老虎伍茲…等。他們都是藉由刻意練習達到今天的成就。 藉由原理及親身的學習,分享給讀者,期許從中能得知新知。
Thumbnail
刻意練習我認為是本每個人都必讀的一本書,希望刻意練習的內涵能夠納入我們心中。刻意練習的概念具有跨世代的意義,打破了「天賦」這個框架。
Thumbnail
刻意練習我認為是本每個人都必讀的一本書,希望刻意練習的內涵能夠納入我們心中。刻意練習的概念具有跨世代的意義,打破了「天賦」這個框架。
Thumbnail
職場上,總是提到要培養一技之長,成為專家,展現價值,才能往上晉升。最好職業生涯從事的工作彼此相關,延續每一段工作經驗。如果是一個做不久就不斷跳槽,而且產業別間又沒有太大的關連,在人資的眼中,絕對是不適合的求職者。但是世界的頂尖成功人士,真的是按照這個套路發展的嗎?
Thumbnail
職場上,總是提到要培養一技之長,成為專家,展現價值,才能往上晉升。最好職業生涯從事的工作彼此相關,延續每一段工作經驗。如果是一個做不久就不斷跳槽,而且產業別間又沒有太大的關連,在人資的眼中,絕對是不適合的求職者。但是世界的頂尖成功人士,真的是按照這個套路發展的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