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三分線王的成敗瞬間:談談成長型思維

2022/10/0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基因影響我們的聰明才智與天賦,但影響一個人成功與否的特質,卻並非在出生時就固定。心態,才是影響個人學習、成長、人際關係、終身成就、人生道路的最重要關鍵。」
你聽過或說過以下這些話嗎?
「我數學不好」
「我的畫畫程度停留在國小五年級」
「不行啦!我真的無法在台上講話!」
「真希望我也有寫作的天份,但我知道我沒有」
「我這個人就是沒耐心」
「我這輩子完蛋了」
「完了,看到選手名單,不用比我就知道我一定穩輸。」
但若是再多加一個字呢?
「我數學不好」
「我的美術現在不太行」
「現在要上台跟大家講話我會很緊張」
「我沒有很好的寫作技巧」
「我沒有操練出耐心」
加上一個Yet,聽起來完全不一樣。
這個"Yet"就是過去十五年改變北美教育思潮的「成長型思維」中的精髓:雖然我尚未達標,但是我相信我可以努力,讓自己比現在更好

成長性思維

十五年前,史坦福大學心理系教授Carol Dweck出版了"Growth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繁體中文版由天下文化於2019年出版,書名譯為《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過去十年,這本書長居亞馬遜的暢銷書排行榜。不僅如此,成長型思維的概念更深入美國的K-12教育體系。
Dr. Dweck提出兩種思維類型: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以及定型化思維(fixed mindset),而這兩種不同的思維大幅度影響一個人面對挑戰與困難的心態以及日後的成就。

思維是什麼?可以吃嗎?

在談成長型思維前,先來談一談「思維」是什麼。您也許聽過這段話:
小心你的思想,因為它們會成為言辭;小心你的言辭,因為他們會成為行為;小心你的行為,因為它們會成為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們會成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為他們會成為命運。
影星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在2011年電影“鐵娘子”中飾演柴契爾夫人,在一場激奮人心的演講中說了這番話。至於這段話是否於歷史中真為柴契爾夫人所言,則須再考究。但不管如何,思維的力量的確不容小覷;一個人的思想,最終決定他的命運。看不見的思想、信念、價值,決定人的終局!
簡單來說,思維就是心態。思維是人的頭腦慣有的組織與「加工」理解世界的模式;更具體來說,是一個人用以看待自己的架構。比如:我很聰明、我是個好學生、我不擅長畫畫...等等。這些思維與人對於自己的判斷與評價有關,有時自覺、更多時候在沒有察覺時影響人們看待自己、回應世界的樣貌。

成長型思維 v.s.固定型思維

你認為你能夠「變聰明」嗎?
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最大的不同在於對於天賦的看法。傾向固定型思維的人相信人的天賦與智力是固定的,天生擅長的東西就是會,要是沒有天份,怎麼學都學不會。相對來說,成長型思維則相信人可以透過練習而在各方面成長,也就是說:人可以透過努力,變得更「聰明」。
難道成長型思維否認基因對於才智的影響嗎?其實不然。但他們認為學習與進步的關鍵不在於天賦,而在與努力。對他們來說,每個人的起點的確不同,但所有人都可以進步;而學習過程中的失敗與困難不僅是必然的,他們還樂於接受挑戰。面對那些他尚未掌握的技能,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告訴自己:「我不是不會,我是不會!」
在《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一書中,Dr. Carol Dweck分享了一個研究。她找了幾個十歲的孩子們,讓他們回答一些對於這個年級的小孩來說挺困難的問題。孩子們的反應大致分為兩類:有些孩子在面對這些超乎他們能力的問題時,覺得很興奮。他們說:「我喜歡挑戰」、「我就知道這應該不會太無聊!」。答錯非但沒有挫敗他們,反倒使他們熱血沸騰,想要探索更多。她將這樣的反應與心態歸類於「成長型思維」。
但另外一些孩子,在發現自己無法正確給出答案時,則表示「我很笨」、「我覺得被打敗了」。這個難題,讓他覺得很糗、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大部分的孩子接下來就不願意再打提了。這樣的心態則是「固定型思維」的典型反應。
更有趣的是,研究團隊同時之間測量了這些孩子的腦波活動(Neuroplasticity),發現兩種不同思維的學童,也展現完全不同層次的腦電活動。
當受試的學童給了錯誤的答案時,成長型思維的腦袋(圖右)正激烈活潑的運作,而固定型思維的腦袋(圖左)則幾乎沒有任何的活動。這意味什麼?腦波的活動量顯示腦子是否處在學習的狀態。也就是說:對於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來說,錯誤與挑戰是他們學習的機會;相反的,對於固定型思維來說,錯誤只是單純證明他們天賦的失敗。
兩種思維最顯然的不同在於往前推進的動力。固定型思維因為相信天賦是固定的,很自然地最重要的任務是「證明自己的才能」。如果遇到瓶頸、或達成目標過程不順遂,他便會覺得自己沒有才華,同時也否定自己的價值。
而成長型思維的人士則抱持著動態的動力:他們的成就感來自於學習新事物、突破關卡帶來的成就感。就像是打電動破關一樣的爽快!因為相信可以透過努力,在一次次撞牆後,仍可以找到「那條」正確的途徑,因此挫敗不能拉著他們前進的腳步。成長性思維的人,接納自己可以失敗,將他們的成就感建立在學習與突破的過程中。

知難而進

事實上,一個人面對困境的心態,決定他可以走得多遠。
我們家兩個兒子是超級籃球迷。小兒子剛滿八歲,隨便問他NBA的賽程或球星背景,十之八九他都暸若指掌。也因為如此,我這個不打籃球的媽媽也耳濡目染,聽了很多令人動容的故事。
近年最火紅的球星之一Stephen Curry近年來戰績亮眼,連續在2015、2016年兩度獲選年度MVP;更難得的是Curry也是NBA史上首位全票通過的年度MVP. 截至目前箠,他率領金州勇士隊共奪下四次總冠軍。2021年,他更以2,974記三分球的瘋狂紀錄正式超越前人,成為NBA史上的"Greatest Shooter"三分球命中數第一人!
你以為他一向左右逢源、一路挺進?事實上,在他剛進美國職業籃壇時所遭受的批評論斷,嚴苛的程度足以使許多人廢然而返。
NBA選秀會,一個所有懷抱籃球夢的年輕人的決鬥場。2009年,Curry 21歲,Davidson College大三。Davidson College? 沒錯,這個名氣不響亮的學校,的確不是美國的籃球名校之一,最想去的Virginia Tech對他不感興趣。因為當時沒有一所名校願意為六呎三寸、身型瘦弱的Curry提供籃球獎學金。當年的選秀時,球探對Curry的分析如下:
「他在籃框附近的手感不佳,面對貼身防守時常常手忙腳亂。」 「他將來很難在其他比賽中有所成就。」 「不要仰賴他能領導球隊贏球!」
可笑嗎?現在看來,比可笑更多的是震撼。
面對如此的批評,就算當時Curry決定見好就收,也不一定有人會怪罪他的決定。畢竟專家一點都不看好他呀!若果當時的他對這些批評照單全收,失了志氣,就不會有今天的三分球神射手。
這篇文章描述Curry如何以瘋狂的練習克服天生體型上的不足,對於籃球的狂熱,支撐著他力敵來自各方的不看好,潛心練習,攻克己身。這是成長型思維:面對逆勢,當作吃補;不是不行,而是還不行。怎麼能行?繼續練習,不停的練習,直到突破。下面這則廣告,業界評價甚高。沒有特效、不灑狗血,但光聽Curry自己重述當年選秀時的球探對他的評價,便震撼力破表。
這是成長型思維的精髓:面對阻力,知難而進。
Stephen Curry Draft Report |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 CoachUp Presents

為年輕的心戴上金鐘罩

「一丹獎」是全球獎金最豐厚的教育單項獎,獲獎者會獲頒一枚純金獎牌、以及3,000萬港元獎勵(約390萬美元),其中一半為獎金,另一半為支持推動教育研究或項目的資金。成長性思維研究是此獎2017第一屆獲獎人。因為Carol Dweck 與她的研究團隊回答了一個大哉問: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
為什麼重要?因為挫敗,是生命的必然。成長性思維不認為失敗、落選、答錯是可恥的;相反的,具有這樣心態的人們喜歡挑戰、喜歡建設性的評價、也喜歡試錯。他們心態中所認為的「成功」是動態的,是那個努力地比昨天更好的自己,也是那個享受在學習新事物中的靈魂。
聖經的箴言書說:「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牧養孩子的,比急著為他升級各樣的技能更加重要。一旦孩子的心勇敢、活躍起來,他便可以長征。把力氣花在刀口上吧!


































































11會員
15內容數
今天的孩子,即將成為2030/2040年的領袖。 爸媽、老師,今天的我們,做對了嗎? 未來實驗室,期待幫助父母與教育工作者, 在快樂安心的教養、以及掌握關鍵能力的培養中尋找精巧平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