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為「自由」付出多少代價?

2023/07/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現在能有這個平台讓大家能在這裡自由發表、創作,是件多麼得來不易的事情!

在過去的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台灣史(如果想了解更多學校不會考的內容的話,推薦可以看臺大開放式課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之一系列課影片)中,大多是以「誤抓」、「誤殺」等角度訴說威權體制的惡。

但當我看完《無法送達的遺書 增訂版》再找相關資料後,對此產生了新的想法。

除了「誤抓」、「誤殺」外,還抓到「真的共產黨」。只是,那個「共產黨」或許與大部分人所想的可能略有不同。

在二戰後,中國隨即進入國共內戰,戰敗的國民黨就這樣撤回台灣。而長期受日本教育的台灣人,看到戰敗樣的祖國的模樣...當初的期待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在文化思想背景不同的情況下,不斷摩擦,不斷排斥,不斷累積不滿,直到二二八,直到白色恐怖。在對當時政府如此不滿的情況下,若想要革命,最有效率的辦法,我想就是加入敵人的陣營吧(所謂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

但無論如何,從最一開始的「投共」,到後來的「台獨」,思想不曾停止...

在閱讀本書過程中,氣憤、悲傷、惋惜的情緒不停地相互交織,眼睛數度被眼淚模糊了視線,以致無法閱讀。氣憤多少未來國家的棟樑就這樣葬送了?悲傷為什麼他們會生在這樣極權的時代?惋惜若是沒有白色恐怖,台灣會由多少高知識份子帶領著往前?

圖書封面

圖書封面

對我來說,感觸最深的莫過於書中介紹的第二位-黃溫恭先生/醫師。他的第三個孩子還未出世,父親就先走了。並且,他在獄中寫給每位家人各一封信,包含未出世的孩子。也是下面影片的受訪者。

我是眼淚擦了又擦,深呼吸後緩了又緩,才看完這篇書中的遺書。遺書內容不是對時代的怨懟,不是對政府的憤怒,就僅僅是關心著孩子與他們的未來、訴說著對妻子的抱歉與思念,還在信中寫到希望自己的遺體能為醫學院學生所使用。這些溫暖的文字對照清晨的子彈,要有怎樣的人生體悟才能如此?(題外話:這些遺書中有些人的字真的超級漂亮,自嘆不如。)

就只是想要閱讀,就只是想要發言,所有一舉一動,都要冒著被消失的風險...

「囡仔人有耳沒嘴」

「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

「黑名單」(或稱列註人員名單)

這些詞句,現在看似沒什麼,在當時,大概就是死神對你的問候語吧。

白色恐怖對之後的台灣有多少影響?孩子出生就沒有父親、在班上被指點霸凌、妻子的窘境(死刑犯家中財物會被沒收)、警察時常給予特殊關照、求職受阻、無法到公家機關工作...等,更別說那些因為白髮人送黑髮人,心理無法負荷導致精神疾病的家屬,這些後遺症是無法想像的。

寫這篇不是要來拉仇恨值,也不是要製造對立。是希望更多人知道「這件事」。永遠不要忘了極權的恐怖,並引以為戒。想要的很簡單卻也最困難,僅是自由

最後,很想知道當時的政府不把最後一封信(遺書)寄出的理由?審訊時不讓人與外界聯絡;在判決後卻開放一周兩次的書信往來,並且審閱每封書信內容,當談及「敏感」話題時可能會被禁止寄出,甚至只有中文字才可通行,日文字是被禁止的(因為審閱的人看不懂日文字,無法確定內容);在上刑場後,那最後一封的信(遺書)卻選擇擱置,不是寄出或是銷毀,用意何在?

若是要在書信中抓出更多「匪諜」,那為什麼書信內容除了審閱還會因為內容「敏感」而被禁止?若是不要讓家屬知道死訊,又為何要通知,並讓家屬出錢贖回遺體?又或者不寄出只是當政者的心虛逃避?

15會員
100內容數
做為一名運動防護員,將職場上的各種大小事、甘苦談、未來趨勢以寫作文章方式分享給大家也分享給自己。如果對運動傷害防護有興趣的人快點進來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