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力》(一) 深度工作力讓你的大腦變得不一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為什麼我們需要深度工作?

現在我們的工作都跟電腦,手機,網路高度綁定,網路讓訊息的傳輸變得即時,很多人都會預期送出的訊息應該很快回復,已讀不回是沒有禮貌的行為,電子郵件超級方便,一天就可以往返數次,如果超過一天沒有回復對方,就是怠慢了工作。於是很多人陷入了被網路綁架的生活形態,說服自己這就是現代的工作方式,深度工作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但作者用三個角度來說明,深度工作的時代不僅沒有過去,而且還越來越重要。
第一個是神經生理學的角度,我們大腦裡有種稱為「髓鞘」的組織,具有絕緣體的效果,所以它可以幫助大腦神經元傳導得更快更清晰。當我們時常專注於某個技術時,就會讓我們的大腦一直刺激該區域的腦神經,並且使其末端長出髓鞘來,如此一來,電路傳導就更快更有效,我們也因此會感覺自己思考越來越熟練。唯有長時間,反覆的深度工作才能刺激大腦做出改變,並且形成正向循環,大腦神經元接得越緊密,我們的思考就越快速,就越加能夠掌握該技術。
第二個是心理學的角度,我們的心理不是客觀的呈現每一件生活細節所帶來的感受,而是主觀的反應我們所專注的少數事情上,忽略大部份的小事。當我們深度工作時,往往會感覺自己火力全開,有能力接受接受更難的挑戰,這種時候,我們感到滿足而愉快。但當我們的生活失去專注力的時候,每件事都變得一樣重要(或一樣不重要),各種煩瑣的小事可能有的有趣,有的刺激,有的則莫名其妙,或者狗屁倒糟,我們的心情就被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弄得起起伏伏。因此,選擇過有專注目標的生活,能夠大大改善我們的心情。
第三個是哲學的角度,現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意義,不然很容易陷入空虛,不知為何努力,或是常常在羨幕別人,覺得別人的生活比較有趣。但如果我的工作只是一般的普通工作,能有什麼了不起的意義呢?事實上當每一個工作做到極致的時候,就會創造出意義來,就像日本的職人精神,用盡全力的養好牛,全神貫注的做好料理,所以作者說,「你不需要從事精緻的工作,你需要的是以精緻的方法做你的工作。」深度工作正是引領我們掌握技術,將工作做到極致,挖掘出意義的關鍵。

建立深度工作的習慣

每個人工作方式不盡相同,但我們可以利用四個步驟來幫助我們建立有效的深度工作習慣。
第一步:找到最重要的目標
深度工作不容易,沒有打從心底的渴望很難堅持下去,因此要為自己設定一個具體的重要目標。以我自己為例,我今年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轉職,找到一個有成長性的工作 。這也是書中提到的建議之一,如果你發現你現在的工作環境沒有時間做深度工作或是沒有需要深度工作,就努力換一個工作,有成長性的工作能夠讓人生更幸福。
第二步:找出領先指標來行動
深度工作需要不停的衡量工作成果,衡量成果的指標有兩種,一種是落後指標,也就是你最終想改變的事物,以我為例,就是有沒有成功的換到理想工作,但這個指標是發生在工作完成之後,會來不及修正我現在的工作方式,所以我們應該要找出可以反應目標的領先指標,舉例而言,我投了幾份履歷,有幾份履歷進到下一關,當這些指標進步的時候,通常也代表我正在接近我的目標。另一個很直接的指標就是我每天投入深度工作的時數,深度工作的時數增加,也代表我的行為在改進。
第三步:設置醒目的計分板
設立領先指標後,就要準備醒目的計分板來追蹤,隨時提醒我們深度工作的完成率。我本來就有計行事曆的習慣,我就利用行事曆上一月記事的頁面,每天記錄領先指標,我用鮮豔的色筆來做記錄,方便自己一目瞭然,例如深度工作的時數我用紅色,投出的履歷用黃色。如此一來,哪天中斷也一清二楚。
第四步:定期檢討成效
深度工作需要定期檢討工作成效,回顧為什麼沒有達成預定目標,可以怎麼改善。以我為例,執行一週後,我發現如果晚上有出去,就無法完成預定目標。既然晚上變因多,就讓我考慮是不是要早起,好讓我擁有不容易受影響的深度工作時段,因為要建立習慣,就要維持規律性,而不是今天沒做,明天再加倍補回來。
作者還建議為每日的深度工作設立了關機儀式,這是因為人的專注力也是有限的,就像我們每天都要好好睡覺,讓大腦清理廢物,把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深度工作之後的休息也是要讓大腦有時間重新恢復專注力,關機儀式之後,就不再點開工作有關的訊息,或是檢查電子郵件,這是讓大腦充份脫離工作狀態。關機儀式其實很簡單,就是列出哪些工作還沒完成,明天的計劃是什麼,同時暗示自己,那些未完成的工作已經被記錄,可以從大腦放下了。

感想

很多人雖然同意作者說的,深度工作能讓人生過得更幸福,但又很懷疑真的做得到嗎?訊息能夠不馬上看嗎?信件能夠不馬上回嗎?在他的研究裡,一家顧問公司試著推行「不隨時連線」工作模式,原本以為客戶會暴跳如雷,但並沒有,在事前溝通之下,客戶已經事先預期何時會收到回復,中間的斷線並沒有收到客戶的瘋狂抱怨,客戶還能得到深度工作下更好的成品。所以有些事情不試不知道,當我們建立固定的工作習慣,學會對一些事情say no,可能就會帶來真正的轉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77內容數
喜歡看書,也喜歡把好書分享給更多人,主持 Podcast「MINEBOOK掘冊」 合作聯繫:info@minebook.tw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NEBOOK掘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凱西長期生活在異鄉,於是這篇故事呈現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視角,包含了海外的人怎麼看台灣發生的事,也包含了海外發生的各式各樣的政治活動。小說結合了非常多的史實,許多故事裡面出現的人物,我們都能在真實歷史上找到對照,小說透過這些人物,在台灣的近代史上放了幾個放大鏡,讓我們重溫這些歷史。
《白色畫像》是本跟白色恐怖有關的書,書裡的人物他們活過白色恐怖,卻從來不是主角,他們就像當時大多數的人,沉默的配合體制,不對體制發出質疑,所以好好的活了下來,賴香吟用三個小人物,清治先生、文惠女士和凱西小姐的一生來讓我們看到白色恐怖時期大多數人的模樣。
《零度分離》是伊格言所創作的科幻小說,在這本小說中,沒有太多新奇的設定,只有一種叫作「類神經生物」的有機體,它可以被植入人類大腦,這些生物可以攜帶編碼內容,當它們進入大腦以後,就會影響到大腦的各種功能,也可能影響人類的行為。書裡面包含了六篇訪談報導,讓我們更理解這個科技所帶來的影響。
愛不是指你與某個特定的人的關係,愛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決定了你與世界的關係,你要以何種態度與世界共處。
疫苗開發除了科學以外,還有許多關鍵影響力,像是資金,政府還有媒體。利用「同步進行」,才能在最短時間裡面做出疫苗,但「同步進行」也代表了加倍的人力與資源,而大量的資源會在這過程中被浪費。媒體是現代社會的雙面刃,它們讓大眾更認識過去門檻很高的疫苗開發,卻也常常利用負面消息製造大眾恐慌。
《疫苗先鋒》這本書介紹的是 AZ 疫苗的開發過程,新冠疫苗是有史以來開發最快的疫苗,從2020 年 1 月從中國開始爆發,還沒到 5 月,AZ 就已經開發出疫苗,開始進行人體試驗,到了 2020 年 12 月,已經開始大規模讓民眾施打疫苗,為什麼新冠疫苗可以快開發出來?
凱西長期生活在異鄉,於是這篇故事呈現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視角,包含了海外的人怎麼看台灣發生的事,也包含了海外發生的各式各樣的政治活動。小說結合了非常多的史實,許多故事裡面出現的人物,我們都能在真實歷史上找到對照,小說透過這些人物,在台灣的近代史上放了幾個放大鏡,讓我們重溫這些歷史。
《白色畫像》是本跟白色恐怖有關的書,書裡的人物他們活過白色恐怖,卻從來不是主角,他們就像當時大多數的人,沉默的配合體制,不對體制發出質疑,所以好好的活了下來,賴香吟用三個小人物,清治先生、文惠女士和凱西小姐的一生來讓我們看到白色恐怖時期大多數人的模樣。
《零度分離》是伊格言所創作的科幻小說,在這本小說中,沒有太多新奇的設定,只有一種叫作「類神經生物」的有機體,它可以被植入人類大腦,這些生物可以攜帶編碼內容,當它們進入大腦以後,就會影響到大腦的各種功能,也可能影響人類的行為。書裡面包含了六篇訪談報導,讓我們更理解這個科技所帶來的影響。
愛不是指你與某個特定的人的關係,愛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決定了你與世界的關係,你要以何種態度與世界共處。
疫苗開發除了科學以外,還有許多關鍵影響力,像是資金,政府還有媒體。利用「同步進行」,才能在最短時間裡面做出疫苗,但「同步進行」也代表了加倍的人力與資源,而大量的資源會在這過程中被浪費。媒體是現代社會的雙面刃,它們讓大眾更認識過去門檻很高的疫苗開發,卻也常常利用負面消息製造大眾恐慌。
《疫苗先鋒》這本書介紹的是 AZ 疫苗的開發過程,新冠疫苗是有史以來開發最快的疫苗,從2020 年 1 月從中國開始爆發,還沒到 5 月,AZ 就已經開發出疫苗,開始進行人體試驗,到了 2020 年 12 月,已經開始大規模讓民眾施打疫苗,為什麼新冠疫苗可以快開發出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推陳出新的科技產品與社交媒體大量攫取我們的專注力,本書除了強調專注力的重要,也提供一些技巧和策略,重拾深度工作的能力,達到更高的生活滿足感。我個人實際執行後,也覺得對於想完成困難的工作或目標,提升專注和工作效率無疑是必要學習的技巧。
Thumbnail
在這個網絡發達的世代,取得資訊實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我們的專注力很容易受網絡八掛、新聞、社交媒體等影響。當我們專注力不足,就沒法深度工作,這對我們的生產力和工作質素有極嚴重的影響。本書帶出經常分心對我們造成的重大影響及深度工作的好處。書中更提出實用的方法,帶領你一步步提升專注力和生產力。
Thumbnail
知識工作者居然有高達六成的時間,花在數位訊息、網路搜尋等「淺薄工作」,光是閱讀、回覆電子郵件就飽了。 於是導致我們分心,重要的事情都做不完。也因此我們需要「深度工作」思考、專注在某件事情上,花最少的時間精力完成最重要的事,書中就教五招讓人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
Thumbnail
在資訊過載的時代,專注力已成為稀缺資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們常被社交媒體、email和其他瑣事打斷,難以專心。卡爾‧紐波特在本書探討了專注力的價值,並提出了一系列實用策略,幫助我們在現代生活中重拾深度工作能力。本文介紹如何通過規劃與自律,讓自己在這個充滿分心的世界,能夠高效而有意義地投入工作。
在我的一天工作中,我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工作與休息間歇式交替流程,每個工作單位為70分鐘。其中,深度工作持續50分鐘,然後休息20分鐘。這種方法讓我一天能完成300分鐘的深度專注工作。 ▋深度工作的秘密 這種間歇式工作的秘密在於,我在深度工作50分鐘前,會先確定這段時間的目標產出。這樣做能幫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在這個淺薄時代,人們紛紛擁抱分心,每天將時間花在電子郵件、社群媒體上,失去了深度工作的能力,而這也讓一種極有價值的技術變得越來越稀有,那就是—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本書介紹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相應的策略,並提供了讓讀者可以實際實踐的部份。
1.為什麼需要深度工作力? 2.但是,深度工作力真實存在嗎? 3.如果深度工作力這麼重要,那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到,還是可以很優秀? 4.深度工作力的敵人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的區分,以及如何減少淺薄工作的時間比例,提高深度工作效率所需的紀律,以及其他時間區段的安排建議。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推陳出新的科技產品與社交媒體大量攫取我們的專注力,本書除了強調專注力的重要,也提供一些技巧和策略,重拾深度工作的能力,達到更高的生活滿足感。我個人實際執行後,也覺得對於想完成困難的工作或目標,提升專注和工作效率無疑是必要學習的技巧。
Thumbnail
在這個網絡發達的世代,取得資訊實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我們的專注力很容易受網絡八掛、新聞、社交媒體等影響。當我們專注力不足,就沒法深度工作,這對我們的生產力和工作質素有極嚴重的影響。本書帶出經常分心對我們造成的重大影響及深度工作的好處。書中更提出實用的方法,帶領你一步步提升專注力和生產力。
Thumbnail
知識工作者居然有高達六成的時間,花在數位訊息、網路搜尋等「淺薄工作」,光是閱讀、回覆電子郵件就飽了。 於是導致我們分心,重要的事情都做不完。也因此我們需要「深度工作」思考、專注在某件事情上,花最少的時間精力完成最重要的事,書中就教五招讓人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
Thumbnail
在資訊過載的時代,專注力已成為稀缺資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們常被社交媒體、email和其他瑣事打斷,難以專心。卡爾‧紐波特在本書探討了專注力的價值,並提出了一系列實用策略,幫助我們在現代生活中重拾深度工作能力。本文介紹如何通過規劃與自律,讓自己在這個充滿分心的世界,能夠高效而有意義地投入工作。
在我的一天工作中,我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工作與休息間歇式交替流程,每個工作單位為70分鐘。其中,深度工作持續50分鐘,然後休息20分鐘。這種方法讓我一天能完成300分鐘的深度專注工作。 ▋深度工作的秘密 這種間歇式工作的秘密在於,我在深度工作50分鐘前,會先確定這段時間的目標產出。這樣做能幫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在這個淺薄時代,人們紛紛擁抱分心,每天將時間花在電子郵件、社群媒體上,失去了深度工作的能力,而這也讓一種極有價值的技術變得越來越稀有,那就是—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本書介紹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相應的策略,並提供了讓讀者可以實際實踐的部份。
1.為什麼需要深度工作力? 2.但是,深度工作力真實存在嗎? 3.如果深度工作力這麼重要,那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到,還是可以很優秀? 4.深度工作力的敵人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的區分,以及如何減少淺薄工作的時間比例,提高深度工作效率所需的紀律,以及其他時間區段的安排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