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席捲全世界,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已造成全球六百多萬人死亡。然而,染疫康復者是否就只是經歷了和流感或小感冒差不多的感染,康復後就沒事了呢?
為什麼會腦霧?
「Long COVID (長新冠)」這個詞,在台灣疫情爆發之後,漸漸引起了民眾的關心與擔憂。長新冠的諸多症狀之中,腦霧(brain fog)又是其中特別讓民眾焦慮的。已有不少康復者發覺,自己的腦袋似乎變得鈍鈍的,記憶力變差,專注力下滑,明明認得某個人事物,卻一時怎樣也想不起他/它的名字。
明明只是個呼吸道感染,明明已經康復了,怎麼腦袋變不清楚了呢?這會不會恢復?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目前醫學界對於COVID-19導致腦霧的成因並不清楚。根據現有的病理報告,可以得知新冠病毒(SARS-CoV-2)可能透過嗅神經感染腦部。至於腦霧的具體成因,則僅止於推論。醫界提出了一些假說—
病毒直接感染腦部所致
病毒感染引起發炎,而這個發炎反應波及到腦部所致
病毒感染導致腦部的膠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回流異常所致
但這些都有待更多的證據來證實。
阿茲海默症,是肇因於類澱粉蛋白Amyloid-beta的不正常堆積
最新研究:難道「也是」類澱粉蛋白害的?
最近,科學界最著名的自然期刊(Nature)旗下的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2022年6月刊登一篇相當有意思的文章。
這篇文章提到,醫界認為最常見的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是肇因於類澱粉蛋白Amyloid-beta的不正常堆積。而長新冠的腦霧,也有可能是新冠病毒蛋白質,在腦中產生另一種類澱粉蛋白的堆積,進而對腦細胞產生毒性所致。
作者分析SARS-CoV-2的蛋白質體(proteome),透過生物資訊學(bioinformatics)去查找其中比較可能發生異常折疊,進一步變成類澱粉蛋白的胜肽片段。最後,作者找出了兩段胜肽,透過各種特殊儀器的反覆檢測,證實它們確實具有自我摺疊成類澱粉蛋白的能力。在顯微鏡底下,也確實呈現出類澱粉蛋白的結構。
而這兩段胜肽各自推疊生成的類澱粉蛋白,在極低濃度下,就會對腦神經元造成毒性。
作者認為,或許就是因為SARS-CoV-2會產生有毒的類澱粉蛋白,才會讓一些染疫者產生腦霧的症狀。
當然,這個發現仍僅限於實驗室的觀察。生物體內是否真的有這些類澱粉蛋白堆積,腦霧患者的腦中是不是真的比較多這些類澱粉蛋白,則有待更多的研究去證實。但這不啻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發現。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醫學界就可以解開腦霧的成因,並進一步發展出相應的療法。
參考文獻:
Charnley, M., Islam, S., Bindra, G.K. et al. Neurotoxic amyloidogenic peptides in the proteome of SARS-COV2: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neurological symptoms in COVID-19. Nat Commun 13, 3387 (2022).